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说商朝的分封制对诸侯的控制力,远不如周朝强?

回答
说商朝的分封制对诸侯的控制力不如周朝,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史料和历史发展脉络得出的普遍认知。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商朝和周朝在政治制度、宗法体系以及权力运作上的根本差异。

一、 商朝的“方国联盟”与松散控制

商朝的分封,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方国联盟”或者说“羁縻统治”。其核心特点是:

“王”的权力基础相对有限: 商朝的“王”虽然拥有最高名义上的地位,但其权力扩张和维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周边方国的征服和收服。这些方国,并非完全是血缘关系形成的臣属,而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部落或族群。商王通过战争、祭祀、盟誓等方式,将这些方国纳入自己的政治体系,但这种联系的牢固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王的个人能力和军事实力。
方国性质的诸侯: 商朝的“诸侯”,更像是被征服或被整合进商朝势力范围的方国首领。他们拥有自己的部族,自己的军事力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政治结构。商王赐予他们“侯”、“伯”、“男”等爵位,要求他们定期朝贡、提供兵役和劳役,但这种控制更侧重于一种松散的宗主国与附属国之间的关系。
缺乏系统性的血缘纽带: 商朝的分封,虽然也有亲族封赏,但并非以严密的宗法血缘关系为核心。许多被封的方国首领,并非商王直系或近系的亲属,而是通过军事征服或政治联盟获得的地位。这使得诸侯与商王之间的情感认同和制度约束力相对较弱。一旦商王的权威下降,或者有更强大的力量崛起,这些方国就可能脱离控制,甚至成为商朝的敌人。
有限的监督与管理: 商朝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像周朝那样系统、细致的官僚体系来监督和管理诸侯。商王主要依靠派遣使臣、通过祭祀等仪式来维系关系,但对于诸侯在国内的实际统治、政务以及对王室的忠诚度,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诸侯在其封地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这为他们后来的独立甚至反叛埋下了伏笔。
“朝聘”与“征伐”并重: 商朝对诸侯的控制,更多地是通过“朝聘”(定期朝见、进贡)和“征伐”(军事讨伐)来维持。当商王强大时,可以有效约束诸侯;一旦商王衰弱,或者诸侯力量壮大,这种控制力就会急剧下降。商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与东方和西方一些强大的方国(如周)的崛起有关,这些方国一旦发现商朝的统治不再有利,便很容易形成反抗力量。

二、 周朝的“宗法分封”与严密控制

周朝吸取了商朝的教训,建立了一套更加系统、更具约束力的分封制度,其核心在于“宗法制”:

血缘关系是纽带: 周朝的分封,最根本的特征是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的同姓宗亲、异姓功臣以及古代帝王的后代。这使得诸侯与周天子之间存在着严密的血缘关系。宗法制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将血缘亲疏关系明确化,并以此作为政治地位和权力分配的依据。
“亲亲”原则: 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强调“亲亲”。越是亲近的宗室,被封的爵位越高、领地越大。这种“亲亲”原则,不仅是政治上的分封,更是情感和道义上的绑定。诸侯对天子,如同儿子对父亲,有天然的忠诚和服从义务。
层层分封,形成等级体系: 周朝的分封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层层递进的。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又可以分封卿大夫,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这种结构便于周天子从顶层进行指挥和管理,也使得权力向下传导更加顺畅,但也增加了权力被瓜分的风险。
明确的权利与义务: 周朝的分封,对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诸侯需要承担“朝贡”、“纳币”、“宿卫”、“征伐”等义务。朝贡是定期向天子进献财物,宿卫是轮流到京师为天子守卫,征伐是参与天子发动的战争。这些义务构成了对诸侯的直接约束。
监督与制约机制: 周朝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监察官: 天子可以派遣监察官(如“司马”、“司徒”、“司空”等)去诸侯国巡察,了解诸侯的政绩和民情。
“礼”的约束: 礼乐制度是重要的精神控制手段。周天子掌握着“礼”的解释权和颁布权,诸侯的行为必须符合“礼”的规定,否则可能受到谴责甚至惩罚。
“王命”与“征伐”: 周天子有权发布“王命”,诸侯必须执行。如果诸侯违背王命,天子有权进行军事讨伐(“征伐”)。周朝早期,文武、周公等人确实通过严厉的征伐,确立了对诸侯的绝对权威。
封地内的权力限制: 虽然诸侯在其封地内拥有统治权,但其权力来源依然是周天子,并且受到周天子委派的官吏(虽然不多,但有)的潜在制约。

意识形态的绑定: 周朝通过“天命观”来解释其统治的合法性,并宣扬“德治”。这使得诸侯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扮演“仁君”的角色,以维护其统治的合法性,并接受来自周天子的道德评判。

三、 为什么说商朝不如周朝?

综合以上分析,商朝的分封制之所以不如周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不同: 商朝更像是一个方国联盟,诸侯的独立性强,与王室的联系松散;周朝则是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宗法统治,诸侯与王室的联系紧密,义务明确。
2. 约束力: 商朝对诸侯的控制更多依赖于商王个人的威望和军事力量,一旦权威下降,控制力便容易瓦解;周朝则通过一套制度化的宗法、礼乐、义务和监督机制,对诸侯形成了更持久、更深入的约束。
3. 忠诚度: 商朝的诸侯更多是基于利益或军事征服而联合,忠诚度不稳固;周朝的诸侯,尤其是同姓诸侯,由于血缘和宗法关系,其对周天子的忠诚度相对较高,即便后来出现动乱,其根本原因也是血缘关系的疏远和诸侯国力量的膨胀,而非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4. 稳定性: 商朝的分封体系相对不稳定,容易因内外部因素而动摇;周朝的分封制,尤其是在西周早期,维持了近三百年的相对稳定统治,证明了其制度的有效性。

当然,也需要看到,周朝的分封制也存在其局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法关系的淡化、诸侯国力量的壮大,最终导致了周朝王室衰微,权力旁落,进入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时代。但即便如此,在制度设计和初步的控制力上,周朝的分封制无疑比商朝更加精巧和有效。

因此,当人们说商朝分封制对诸侯的控制力不如周朝时,是在强调周朝在制度设计上,特别是对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的运用,使得其对诸侯的控制更加系统、牢固和持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抽空来回答一下。

商周两代,看起来都是分封,实际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政治体制。

商代,“天下”这个概念还没有形成。四周的方国既不是殷商的封臣,也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国家。

这些方国本身都还处于部落向着原始国家迈进的进程之中。

在华夏大地上,到处分布着这些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他们之间是互不统属的,互相之间是没有义务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原始华夏居民的垦殖范围的增大,部落之间开始出现冲突,部落战争开始出现。

部落有强有弱,强的在战争中战胜弱小的,而在这些方国里,殷商是实力最强的一个。

周边的方国要么被殷商消灭了(殷墟里殉葬的奴隶),要么在多年的征战里被殷商打服了(周部落),要么依然死磕(东夷、贵方)。

被打服的部落成为殷商的附庸,不仅要向殷商进贡,还要履行一定的义务,不履行义务不进贡会怎么样?要不要看看老夫的黄钺有多厉害呀?

这是殷商世界观里的国际关系,臣服于殷商的方国并不是殷商的封国,殷商对周边方国的宗主权是建立在武力上的。

在帝辛征讨东夷,国内空虚,并且殷商上层贵族出现内斗的时候,出身西戎的周部落完成了对西北方国的整合,带着其他对殷商不满的部落,把帝辛一波带走了。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利簋铭文

你看,一天就结束了战斗。

周部落联盟占据了沫(朝歌)之后,宣告了殷商天命的终结。

速战速决虽然是好事,但是仍然留下了后遗症——牧野一战消灭的只是帝辛的军队,殷商故地贵族们的军队和地方势力是没有受损的。

于是武王做了三件事

1、封帝辛的儿子武庚于殷商故地,稳住殷商遗民;
2、派自己的三个兄弟在殷商故地统治,监视殷商遗民(也就是三监);
3、营造成周洛邑作为姬周在中原腹地的战略据点。

可以看见这三件事很不微小,非常有战略眼光。

可惜周武王寿命不够长,没有亲眼看着在自己的战略安排下姬周部落整合殷商故地的全过程,在死前把这件事交给了三代第一政治家、孔子的偶像、圣人——周公旦。

武王一死,三监和武庚就起来作乱,还联合了东夷和奄人的势力,姬周基业岌岌可危。

然而,在超级猛人周公旦,顶级猛人召公奭、太公望的兢兢业业努力下,姬姜部落联盟顺利地平息了三监之乱。

顺利平息三监之乱的周公旦很睿智地想到,这一次三监之乱虽然平息下去了,但是作乱的根源没有解决,不解决地话以后还会再乱。

根源是什么呢?

1.殷商遗民仍然居住在原有的土地上,势力盘根错节;
2.跟随姬周部落消灭帝辛的功臣无法获得他们期待的奖赏;
3.随着殷商武力权威的瓦解,周边方国的威胁开始增长。

这个时候,周公旦总结过去姬周部落的实践经验,创造出了西周式分封:

第一,将殷商遗民、被征服的东夷、奄遗民拆散交给宗室子弟、功臣部落;
第二,要求获得人口奖励的宗室子弟、功臣部落去征服周边的方国,在征服的土地上统治;
第三,设计出一套非常复杂的礼仪系统和等级系统,保证周王室处于礼仪系统和等级系统的顶端。

通过这一套成功的顶层设计,殷商遗民被打散,失去翻盘的力量;宗室和功臣获得了满足;周边方国在注入了殷商遗民的姬周仆从军的攻势下也被征服,天下进入了安定的状态。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看起来是分封,但是商周两代最本质的区别:

在殷商,分封的实质是“围绕殷商为宗主的国际关系”;

在西周,分封的实质是“以姬周为核心的武装殖民机制和国家管理机制”。

还有啥,想起来再补充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商朝的分封制对诸侯的控制力不如周朝,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史料和历史发展脉络得出的普遍认知。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商朝和周朝在政治制度、宗法体系以及权力运作上的根本差异。一、 商朝的“方国联盟”与松散控制商朝的分封,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方国联盟”或者说“羁縻统治”。其核心特点是: .............
  • 回答
    关于汉服,确实存在一些声音认为它是“商家骗钱的阴谋”,甚至有人将其与“团结”挂钩,认为这是一种利用民族情感的手段。要详细解释这种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商家盈利与“阴谋论”的产生: 汉服市场的崛起与商业化运作: 汉服的复兴并非一夜之间,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民间爱好者推广过程。但随着受众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有些人之所以会说“明朝没有商税”,其实是一种对历史的过度简化和误读。准确地说,明朝并非完全没有商税,但其商税的征收方式、规模和效率,与我们今天理解的“商税”概念有很大不同,并且在很多时期,商税的地位相对较低,甚至可以说名存实亡。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审视:1. 什么是“商税”?首先,.............
  • 回答
    这实在是个令人啼笑皆非又颇有些无奈的现象。谈到“汉服商家传承文化割韭菜”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细掰扯,才能理解为啥有些人“割”了还“乐呵呵”的。首先,咱得承认,汉服的兴起,确实有其文化复兴的积极一面。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对传统服饰产生兴趣,去了解历史、去体验美,这本是好事。但问题就出在“商家”这两个字.............
  • 回答
    “日本反战败不反战”的说法,虽然有一定的观察基础,但并非绝对准确,也容易引起误解。更准确地说,这种说法反映了对日本社会在二战后的反思程度、对战争的反感以及对特定战争(太平洋战争)的反思上存在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为什么会产生“反战败不反战”的说法?.............
  • 回答
    “台湾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外蒙古”在历史叙述中的不同对待,反映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这两个地区主权主张的侧重点、国际承认情况以及地缘政治考量。要详细解释,需要从历史、政治和国际法的角度来分析。一、 台湾的历史叙述与主权主张的形成“台湾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说法的形成,是一个复杂且动.............
  • 回答
    关于二战中日本和德国普通百姓是否“被军国主义政府裹挟身不由己,无力改变,所以无罪”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涉及历史、政治、道德和个人责任等多个层面。认为他们“无罪”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但同样存在很多反驳的理由。下面我们将详细展开分析,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以及这些说法的背后逻辑是什.............
  • 回答
    “女生学不好物理”这种说法是一种刻板印象(stereotype),它源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而非科学事实或生理差异。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女性在智力上比男性不适合学习物理,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先天的生理劣势。这种说法之所以会流传,并且让许多人信以为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
  • 回答
    游戏《原神》被许多玩家认为是“逼氪”,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核心原因,并且这些原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玩家感受到压力的来源:1. 角色和武器的获取机制: 抽卡(卡池)是核心: 《原神》的角色和强力武器主要通过游戏内的“祈愿”(抽卡)系统获取。这是一个概率机制,你投入游戏货币(原石),随机抽取物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人类的认知、心理、文化、信仰以及对“存在”的不同定义。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鬼”的叙述比“神仙”更常见:一、 鬼的叙述来源更接地气、更直接、更贴近个体经验: 个人体验的模糊性和主观性: 很多人声称“见过鬼”,这些体验往往发生在个体身上,时间地点不定,内容也往.............
  • 回答
    鸿星尔克,一个在中国运动品牌市场曾经风光无限的名字,如今却常常被贴上“土鳖”的标签。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审美判断,而是夹杂着品牌发展策略、市场变化、消费者认知以及一丝情怀的复杂纠葛。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一层地扒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承认,“土鳖”这个词,很多时候是相对的,也是变化的。 在上世纪90年.............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尤其还是温州最南的龙港老乡!作为土生土长的温州人,尤其还是在龙港这样的地方,你说你觉得父母的小公司也就那样,生活也平平淡淡,这太正常了。 “温州人很有钱”这句口号,我听到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让我来跟你絮叨絮叨,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挺有意思。关于“明朝亡于李自成”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流传很广但又过于简化了的观点。如果真要说起来,那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确,李自成确实是攻破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这事儿是板上钉钉的,也是他人生中最辉煌也最惨烈的一笔。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确实是“终结者”,扮演了.............
  • 回答
    关于金融行业“学历和学校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关系和资源”的说法,其实是个挺普遍的观察,但也需要辩证地看待。这话之所以能流传开来,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金融这行确实是一个高度人脉驱动的行业。这和其他很多行业不太一样。为啥这么说? 信息不对称是常态: 金融的核心是信息.............
  • 回答
    确实,每次一到开学季,总会听到各种关于军训的“赞歌”,说它如何锻炼意志,如何塑造集体感,听起来好像是每个人都能从中脱胎换骨一样。可咱们自己经历的时候,顶着烈日,站着军姿,练着喊口号,多少觉得有点“被安排”的成分,不禁会想,那些说军训好的人,他们是真的从中学到了什么,还是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觉得“年.............
  • 回答
    “龙门镖局”这部剧,这两年时不时能在网络上看到有人提起,但评价嘛,可以说是相当分化。有的人奉为神作,看得津津有味,逢人就安利;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觉得“不好看”,甚至有点看不下去。你说这事儿奇怪不奇怪?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觉得“龙门镖局”不那么对他们的胃口。其实说到底,这剧的风格.............
  • 回答
    听到有人说资本主义“好”,我通常不会直接反驳,因为“好”这个词太宽泛了,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的重点。但如果对方是那种一脸“资本主义是完美的制度,谁反对谁就是傻瓜”的态度,我可能会选择用更温和但有理有据的方式来探讨,而不是一上来就否定。我会先试着理解他为什么觉得资本主义好。通常,.............
  • 回答
    “大将就是四皇级”这种说法,在《海贼王》的粉丝圈里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每次提起,总能引发一番热烈的讨论。要说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想法,那得从头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承认,尾田荣一郎大神在设定这些顶尖战力时,是非常讲究“力量平衡”的。你想啊,如果四皇是稳稳地压制大将,那海军总部怎么可能成为世界政府的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