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参议院通过特朗普税改法案?

回答
美国参议院在2017年12月通过的特朗普税改法案,即《减税与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 of 2017),是自1986年以来美国税法最重大的改革之一。这一法案的通过,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经济理论和政策目标,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如何看待这一法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法案的主要内容与改革目标:

特朗普政府和支持者认为,该法案旨在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鼓励企业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并提升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其主要内容包括:

大幅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大幅降至21%,这是最核心和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支持者认为,这将使美国企业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吸引更多投资,并促使企业将海外利润汇回美国。
个人所得税改革:
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 大部分收入等级的个人所得税税率都有所下降,尽管税率结构有所调整。
提高标准扣除额: 标准扣除额(Standard Deduction)大幅提高,减少了纳税人需要申报的应税收入。
取消或限制一些扣除项: 例如,对州和地方税(SALT)的扣除额设上限(每户1万美元),对个人债务利息扣除的限制等。
废除个人替代性最低税(AMT)的某些部分。
子女税收抵免(Child Tax Credit)翻倍。
国际税收改革:
转向属地税制(Territorial Tax System): 美国将从全球征税转向对本地收入征税,这意味着美国公司对其在海外产生的利润只需缴纳一次税,且税率较低。
对海外留存利润征收一次性“汇回税”: 鼓励将海外利润汇回美国,税率根据利润的流动性而定(现金和易变现资产为15.5%,其他为8%)。
对合伙企业、S公司等“传递实体”的优惠: 允许其所有者申请最高20%的合格商业收入扣除(Qualified Business Income Deduction),但存在收入上限和职业限制。
替代性最低税(AMT)的改革: 对个人AMT进行了调整,使其影响范围缩小。

二、 支持者的观点与预期:

支持该法案的共和党人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刺激经济增长: 降低企业税率能够释放企业的投资能力,增加研发投入、设备更新和产能扩张,从而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提升美国竞争力: 较低的企业税率将使美国企业在吸引投资和保持盈利方面更具优势,减少企业将利润和业务转移到海外的动力。
创造就业机会: 企业增加投资和扩张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工资水平。
鼓励企业汇回海外利润: 一次性汇回税能够将大量海外利润带回美国,用于投资和回购股票,促进国内经济活动。
简化税收: 提高标准扣除额和取消一些扣除项,使得部分纳税人无需再申报详细的个人支出,简化了报税流程。
对中产阶级有利: 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率和提高标准扣除额,大多数美国家庭的税负将有所减轻。

三、 反对者的观点与担忧:

反对该法案的民主党人和一些经济学家则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加剧财政赤字: 大幅减税,特别是企业减税,被认为会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大幅减少,从而显著增加国家财政赤字和国债。预测显示,未来十年财政赤字将因此增加数万亿美元。
对中产阶级的利益有限或受损: 虽然个人税率降低,但限制州和地方税扣除(SALT Cap)对居住在税收较高的州(如加州、纽约州等)的中产阶级家庭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其税负增加。税改的许多个人优惠是临时性的,在2025年期满后可能会失效,而企业减税是永久性的,这可能导致税负的长期不平等。
加剧贫富差距: 批评者认为,该法案的主要受益者是富人和大型企业。企业税的大幅削减直接有利于股东,而个人税的许多优惠可能对高收入人群更为有利。
经济刺激效果存疑: 经济学家们对减税能否转化为足够多的投资和就业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表明,减税可能更多地用于股票回购和派发股息,而非实体投资。同时,过度的财政赤字可能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对州和地方政府的影响: SALT Cap的限制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因为其居民的税负抵扣能力下降,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税收减少或不得不提高税收以弥补。
复杂性和公平性: 虽然声称简化税制,但新增的合格商业收入扣除(QBI)等条款又增加了税法的复杂性,且其公平性也受到质疑。

四、 通过过程中的政治博弈:

该法案的通过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政治博弈。

两党对立: 共和党在参议院以微弱多数优势(51比49)通过了该法案,民主党全体反对。这反映了美国政治的高度两极分化。
程序争议: 在参议院,该法案是通过“和解程序”(Reconciliation)通过的,这种程序允许法案在不考虑党派支持的情况下,只需要简单多数就能通过预算相关议题(包括税收),而无需克服冗长辩论(filibuster)。
共和党内部的妥协: 为了获得足够的票数,共和党内部不同派别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妥协。例如,最初提议的企业税率可能更高,对个人税收的调整也经历了多次修改。

五、 实施后的影响与评估(事后分析):

法案通过后,对其经济影响的评估成为持续的焦点:

经济增长: 虽然美国经济在法案通过后确实经历了一段增长时期,但很难将此完全归功于税改,因为经济增长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分析认为,税改对经济增长的提振作用不如预期那么显著。
企业投资: 一些数据显示,企业在法案通过后增加了股票回购和派发股息,但新增的实体投资和研发投入增长相对有限。
工资增长: 工资增长率在法案通过后有所改善,但同样难以断定这是税改的直接或唯一原因。
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确实如反对者所预测的那样显著上升,这增加了政府的债务负担。
收入不平等: 许多研究表明,税改进一步加剧了收入不平等,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成为了主要受益者。

如何看待?

总而言之,看待美国参议院通过特朗普税改法案,需要一个多维度的视角:

1. 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该法案基于“供给侧经济学”的理论,即减税能激发经济活力。然而,实际效果是否完全符合预期,存在争议。理论上的理想状态与现实中的复杂性之间存在差距。
2. 利益分配的焦点: 法案最大的争议在于其对不同收入群体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支持者认为这是对经济增长的投资,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对富人的巨额馈赠,加剧了社会不公。
3. 长期与短期的权衡: 一方面,减税可能在短期内刺激消费和投资,但另一方面,巨大的财政赤字可能对长期经济稳定和财政可持续性构成威胁。
4. 政治的产物: 该法案是美国政治环境下的产物,体现了党派斗争和利益集团的影响。其通过的仓促和过程中的妥协都显示出政治因素的重要性。
5. 持续的争论与演变: 税改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其效果和公平性将随着时间推移被持续评估和讨论。未来政府的政策调整可能会对税改的效果产生进一步影响。

最终,对该法案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者所持有的经济理论、价值取向以及对数据和证据的解读。它既是旨在重振美国经济的政策尝试,也是一个充满争议、加剧社会分歧的政治事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也不知道是怎么的,每次美国政府搞一个新的举措,就总有一大堆人盛赞美国圣明,其他国家药丸。TPP是如此,这次又是如此。

当然,这也绝不是说美国政府这么一搞就是美国药丸。

首先我们来看看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根据美国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的估计,2017财年美国联邦政府总收入是3.46万亿美元(whitehouse.gov/sites/wh 表S-4)。本次税改,预计未来十年会造成美国政府收入下降1.4万亿(一说1.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与预测准确的话,此次税改对美国政府未来十年总收入的影响幅度应该不超过4%。

从财政赤字来计算,按最近这两三年的赤字来算,也就是额外增加了3-5年的财政赤字的水平。美国也不是没见过更高水平的赤字。实际上,2009年的时候,一年的赤字就基本相当于这次减税会造成的未来十年的政府收入下降了。

所以总的来说,这次减税对美国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并不伤筋动骨。就美国政府债务方面只能说是持续恶化,并不能算是一个决定性的改变。

反过来说,这次减税对美国经济的正面影响也十分有限。

——————————————————————————————————————

首先,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的结构和中国截然不同。

美国政府的收入中,最大头的两块收入分别是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大部分也由劳动者或劳动者的雇主缴纳)。

比方说我们拿上述那份文件中2016财年的美国政府收入来看看。

这一年,美国联邦政府的总收入是3.268万亿美元,其中:

个人所得税总额是1.546万亿美元,占比47.3%。

企业所得税总额是0.3万亿美元,占比9.2%。

社保收入总额是1.115万亿,占比34.1%。

其他的收入包括关税、赠与税/遗产税、美联储收入等等,差不多是10%。

个人所得税和社保两项加起来,一共占了美国联邦政府收入的81.4%。

所以在这次减税中,个人所得税这一块减少的非常少。

企业所得税收入本来就不高,所以可以慷慨得多。如果成功吸引回来企业,自然很好。吸引不回来,美国联邦政府损失也没有多大。

从美国各级政府收入的角度看,更是如此。美国地方政府收的税是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地产税居多)。美国各级政府总收入之中,个人所得税占比大概在40%左右,财产税及关税等占比20%多,社保有个20%左右。而公司所得税,占比不到8%。

如果能够通过对公司减少所得税,而增加劳动者的总收入,那么对于美国各级政府来说,都是合适的买卖。

这就是为什么此次减税中企业所得税削减力度如此凶猛。

有很多人以为美国好像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很友好。其实一点也不。

比方说,美国现行税法中,个人所得税的免征线是635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按6.5的汇率)是41925人民币。注意,这个数字是年收入。

那么中国的年收入免征线是多少呢?我国现在的免征线是月收入3500元人民币,按每年12个月的工资且无年终奖计算,年收入的免征线是42000。

也就是说,美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免征线,和中国的免征线是一样高的。就算在本次税改后提高了近一倍,达到1.2万美元,也就是中国免征线的两倍左右。考虑到美国收入水平大概是中国收入水平的4到6倍,所以美国这个免征线确实有点可怕。2011年中国税改的时候只有不到2%的人需要交个人所得税,如今应该也不超过6%。

当然,美国有各种各样的税务抵扣。考虑各种抵扣后,美国不缴个人所得税的人口比例,大概是不到50%(但这并不是说他们不缴其他的与个人工作收入相关的税,比如总计约15.3%的payroll tax,不过这个属于社保的范畴,与中国的五险一金类似)。中国不缴个人所得税的人口大概是94%。从不同口径统计出的个人所得税占中国政府收入的比例都远低于美国。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人民的税务负担就更轻,而是说两国收税的途径不同。正如上面所说,美国政府收入更多地倚重个人缴纳的所得税、社保和地产税,而中国的政府收入更多地倚重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和增值税。美国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是十分激进的。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公民身份征税的国家,亦即,如果你是一个美国公民,你在其他国家的收入也是要被美国国税局征税的。

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当需要刺激实体经济发展的时候,美国主要选择永久性削减企业所得税,而对个人收入、财产的税收减免大多都有过期日期(亦即如果到时美国国会不把相关条款延期的话这些减免就会取消)。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次税改主要针对的企业和富裕阶层。

美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率是35%,即将降到20%。

其实大部分美国大企业,实际税率不但低于35%,其实也比20%要低。这次减税,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比方说苹果公司,通过著名的“双重爱尔兰-荷兰三明治”,使得其在海外的税率可以低到2.2%,甚至更低。苹果有什么动力把这些东西统统搞回美国国内呢?

2010年,有调查记者写文章说美国通用电气是基本不交税的。而GE自己的发言人则反驳说GE还是交税的,全球综合下来税率是7%。所以大家觉得GE会因为20%的税率而有什么大的举措吗?

国际上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避税天堂。很多人口很少的小国,靠着国际大公司或者富豪随便给点钱就能过不错的日子。中美这些大国谁也不可能和那些地方相比。大公司随便搞一搞就能避免数亿美元或更多的税款,他们都有动力去养一支精英级的国际税务团队来避税。美国这些税务改革,对于国际大公司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当然,这些公司可能会出于投资、分红的需要而把国外的收益汇回美国国内,降低对这部分汇入资金的税收,当然会刺激资金回流。之前有一年,美国暂时地降低了这部分税收,就产生了巨大的资金回流。

有人提到说,美国这一次要对美国企业在外国滞留的利润也征税。这可能对美国现在的上市企业有一定的影响,割一回他们的羊毛。但以后美国成长起来的大企业可能就都不注册在美国了。以后这些企业可能一开始就注册在某个避税天堂,然后美国分部(其实是总部)只有有限的经营,海外的分部都是挂在注册在避税天堂的总公司下面,该总公司的海外利润根本与注册在美国的公司没有关系,美国政府也无法征税。为了避税,美国公司能想的招数恐怕远不止如此。

美国税改能够吸引过来的,我感觉主要是以往就把产品销往美国的中型企业。这些企业要切实和美国做生意,收入又没有高到可以做复杂的国际避税策略。这些企业把在其他国家的收益通过关联企业内部定价之类的方法,转移到美国去,享受美国更低的税率。至于说真的在美国设厂,然后出口到其他国家,这就未必划算了。毕竟美国人力成本高昂,其他人力成本不高、税率也不高(或者容易避税)的选择还很多。

所以这次减税,也许能在名义上促进“Buy American",同时促进总部在美国的跨国企业把一些海外资产转移回美国。对美国长期上的制造业能力帮助不大。

这次减税更多的是从整体上刺激对内投资。但是目前并不是像90年代,有一波明显的互联网主导的产业革命。美国目前比较明显的大的投资机会只有天然气(话说美国投资这个其实对中国也有利),AI之类的新科技目前还没有成熟到大规模市场化的程度。这些内部投资如果不能投在新兴产业里面,那就只会引起泡沫。(其实就算是投在新兴产业里面,投的太多太快一样会有泡沫)

遗产税这一块对投资移民的吸引力很大。美国本土的富豪,大多可以通过基金会形式将财产以负成本传递给后代。之所以说是负成本,是因为美国的慈善捐款是能抵税的。而做基金会传递给后代,也算是慈善捐款。所以遗产税率降为零,也不见得是特别大的变化。当然,对于钱没那么多的一部分富裕阶层,还是能省点钱。毕竟搞个基金会也是要额外花钱的,如果自己钱不够多,就算算上免税也是一大笔开销。

这次税改对于富裕阶层非常有利。总的来说会继续加深美国的贫富差距以及社会阶层矛盾。对于美国吸引资金回流和平抑贸易赤字会有一定的好处。对美国对外的产业竞争力有一定的提升,但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从财政角度看,这一举措一定会继续加深美国的财政赤字。有的朋友说回流的美国产业一定能带来更多收益最终减轻或逆转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我可没这么乐观。一方面,美国的税收水平到底在拉弗曲线那个顶点的左侧还是右侧,这谁也说不清楚。减税能不能降低赤字还是未可知的。我对这一点并不那么乐观。退一万步说,就算美国减税能提高政府收入,可美国能减税,欧洲也能减,中国更能减。老实说,中国政府减税的余裕比美国政府更大。如果真的对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难道这世界上只有美国人会减税不成?彼此都减税自然会抵消美国减税带来的优势。所以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一定会加深。

当然,美国毕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联邦政府的举债能力应该是其他政府所不能及的。所以如果一定要打税务战争,鹿死谁手并未可知。当然,如果真的打了,最后也许就是大家坐下来签个协议吧。毕竟对于各国政府来说,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

————————————————————————————————

再讨论一下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政府主要依赖的是间接税。这是有现实原因的。中国政府的信息体系并不完备,只能从事比较简单的征税。如果搞的太复杂,偷税漏税是控制不住的。就现在这么简单便捷的收税方法都有那么多偷税漏税,你很难想象如果实施美国那么复杂的税务体系,中国政府还能收上来几个钱。

中国在公司方面的主要税负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增值税(依行业不同而不同,6%、11%、17%),一部分是企业所得税25%。增值税的税基是企业所产生的商品增值部分(不含税)。比如你买了117万的原料,做成了商品,卖了234万,那么如果考虑17%的增值税,要缴的税就是17万。然后可能人工成本和其他一些费用为80万,盈利20万,要缴纳5万的所得税。纯利润15万,全部税款22万。

美国没有增值税,联邦企业所得税为20%,州企业所得税从0%到12%不等。大部分州在5%-8%之间。我们暂且把州企业所得税按5%来计算,综合企业所得税就是25%。如果该企业其他都不变,那么缴纳税额仅为(234-117-80)*0.25=9.25万,纯利润27.75万。(另外要注意的是,美国之前对企业所得税也采用阶梯税率,不同收入的企业,实际税率不同,这里主要针对的是年税前利润超过1833.33万美元的企业而言)

如上所说,这种差异是因为中国的税收主要来源是企业,而美国主要来源是个人。

如果把增值税也考虑为一种所得税,中国企业的税率接近60%,而美国未来平均可能只有25%(20%联邦税+5%大约的州税)。听上去中国简直不是企业该待的地方。美国这竞争力简直杠杠的。

但当我们回去看实际数字,这个差距却并没有这么大。因为以上所说的税务负担的比较并没有考虑出口退税。中国大部分企业出口产品时能获得出口退税,自己支付的增值税大部分都被抵掉了。这些企业的实际税率只有企业所得税25%,也就是说,和美国减完税的税率(20%联邦+大约5%的州税)是差不多的。所以在中国之外的市场里面,中国企业的实际税率可能更接近于美国本次税改以后的水平。而在中国,外部进口的产品总是要交关税和/或销售时的增值税,美国低税率也不见得就比中国有什么优势。所以,考虑美国这一减税方案,单纯考虑商品之间的国际竞争的话,中美企业税负不见得会产生明显差距。

另一方面,这一次减税对于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也是有帮助的。一般一个成熟行业的企业往往有10%左右的税前净利润。当前美国企业最高的企业所得税大概是40%(35%联邦+5%大约的州税),减税后大约是25%(20%联邦+大约5%的州税)。我们按照10%税前净利计算,这次税改可以使税后净利从6%上升到7.5%。或者换句话说,该企业在保证同等税后净利的情况下,可以降价1.5%。成熟行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税前净利不会超过20%,因此这次减税能带来的绝大多数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上升(按允许的降价幅度来考量)应该不超过3%。那么,一个中国的成熟行业只有相对于美国同行保有不高于3%竞争力优势的情况下才会被这次减税显著影响。如果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直接竞争,这3%的成本差异可能会是决定性的改变。但中美之间直接竞争的行业毕竟很少。现在中美之间大多数行业,要么是中国保有绝对价格优势——这点减税不会有什么影响,要么是美国保有绝对技术优势——中国本来也造不出来。至于说少数新兴行业,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难以一概而论。所以这一税改对中国的冲击比对日韩欧的冲击要小得多,后者与美国有很多直接竞争的领域。

总而言之,你要说这次税改能对中国产业产生什么显著影响,我觉得是太过多虑了。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真的能对产业产生巨大影响,中国政府一样会减税。考虑到中国政府财务情况比美国健康,中国政府的减税的余地不见得比美国小。

这个税改,对于中国的影响可能主要是一些美国企业在中国囤积的利润有可能会被抽调回美国,一些在中国投资的资金,有可能转向美国。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可能会有一定的减少。这对我国的外汇储备会有一定的威胁。但我国近两年本来外汇管制就已经十分严格了。转移资产也只能细水长流,中短期内影响不大。相比之下,欧洲那些与美国有大量密切竞争行业的发达国家,受到此次减税的影响会大得多。

有人提到说为什么人民日报会对这次税改颇有微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很复杂的。美国这样一搞,虽然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暂时比较有限,但有可能会刺激欧洲日本韩国等多个发达国家跟进。如果大家都这么搞,累计起来,对中国的影响就大了。这就像过去经济危机的时候一些国家狂印钞票产生超级通货膨胀的行为一样。巨额通货膨胀显然对一个国家有害,但毕竟能够使得本国货币迅速贬值,对其他国家形成出口优势,保护了本国产业,而打击了外国产业。这对外国一定是有坏处的,但综合起来这对一个国家是不是有好处,那可就不一定了。所以,也不必因为人民日报抨击美国大幅减税而认定这对美国总体上有好处。至于说其他国家会不会跟进减税,那就要看美国这次减税造成的实际影响了。

但是,税收上的竞争劣势毕竟是劣势。中国的税收模式虽然有利于遏制偷税漏税,降低税收成本,但从长远上看,税收来源过多地侧重企业税收,这可能会遏制对内投资的积极性。从长远上看,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上升,很多现在具有的成本上的绝对优势也会渐渐消失,所以税收上的劣势迟早有一天会被减轻。尤其是要简并、取消很多收费项目。

中国未来的税收改革,可能会降低增值税,将多个税率的增值税简并成为一个较低税率的增值税。同时有可能降低企业所得税(可能性不如前者大)。

与此同时,我国必然逐步建立全面的税收信息系统,然后才能开始收各种直接税(比如更严格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用直接税来弥补间接税上面的损失。

如果税务局连一个人有几套房产都搞不清楚,就没办法收房产税了。而尽管政府其他部门知道这个信息,内部却未必能高效地与税务局互通互联。类似这些问题,必然将会在以后得到改革。对于我等草民而言,这不见得是好消息,也不见得全然是坏消息。

user avatar

昏倒了,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邀请我答这个问题,原先不是答过了么,这又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不要搞的好像美国历史上就减过这一次税。各位岁数都多大了,没见过美国减税么?难道在知乎上网的都是2015后?


另外关于说中国药丸的,我也是醉了,美国经济复苏不力,中国本来属于外向型经济,需要出口,美国经济复苏不力,所以中国药丸。而美国经济复苏有力呢?那中国和美国有竞争,那中国还是药丸,总之,中国药丸。

一群智障。


从战后,美国进行过一系列的减税政策,从四五十年代的就业法案,六十年代肯尼迪的需求性减税,八十年代的里根的供给性减税,1997年克林顿时期的财政平衡预算法案和减税法案,小布什在2001年通过的10年减税1.35万亿法案,次贷危机后,奥巴马时代的2008年的经济刺激法案,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最低选择税减免法案,2009年的刺激经济法案等等,不要搞的好像特朗普这次减税大家都没见过似的,历次法案有好有坏,不能统一说减税就怎么怎么样了。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美国国债会创下新高,这点是毫无疑问的,我知道会有人争辩说扩大了税基会导致财政收入增加,我只说两个字:放屁。例如里根减税,里根时期把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他特朗普难道比里根还厉害?况且军费开支我一点都没看到下降。


正面作用

减税短时间刺激经济,我们从肯尼迪算起,肯尼迪的减税法案,美国GDP差不多5.5%的增长率, 里根时期分别是3.6% 6.8% 3.4%,老布什到克林顿时期,从1994年算起,差不多是3.9%,小布什时期,也就是2004 2005年时期,美国GDP出现暴涨,减税刺激经济毫无疑问。

同时,在减税时期,美国的就业率,私人储蓄都会相应的增加,这点毫无疑问。


负面的

拉大贫富差距。我就搞不懂为什么知乎回答问题的时候会把减税当成是中产阶级以及贫困人群的一个“好处”?不知道各位都这么想的。历次美国减税几乎都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注意,没有例外!包括在里根总统时期也是一样,小布什时期更甚,美国在50年代时期,高低收入差距3.2倍,到里根总统时期4.4倍,到小布什时期已经9倍了,特朗普这次减税,估计会拉的更大,减税必然导致贫富差距扩大,毫无疑问。


国家赤字和减税本身就是一个共同体,你想不推高赤字又想减税的,确实有,抱歉那不是里根,那是老布什---克林顿时期,从老布什的1990收入法案起,到克林顿平衡预算法案和税收消减法案,尤其是1997年的税改法案,大大刺激了高新技术的发展,联邦财政赤字从1993年逐年回落,甚至到了1998年居然出现了700亿美元的盈余,平衡预算法案目标提前实现,到了2000年,预算盈余已经到了2700亿美元,这在美国历任总统真是不敢想象的事情,要知道里根总统的减税可把赤字推到一个令人咋舌的程度。


克林顿时期的税改,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者高科技的推动, 所以可以说真正成功的减税---------即减税,推高GDP增长率, 又不但不增加赤字,反而只有克林顿时期,而即便是克林顿时期的减税政策,美国股市也迎来了冬天,如果稍微有记忆的人都记得当年惨烈的纳斯达克泡沫的破灭,中国赴美上市的一大堆公司都在退市的边缘,包括今天风光无限的网易,网易股价甚至一度达到0.8美元。


那么历次美国减税后形成的繁荣,中国是吃亏了还是收益了?我们就以美国历年增长算,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中国GDP一路狂飙猛涨,管他美国减税不减税,反正我们就是一路狂飙的,就从2000年开始算。


美国GDP暴涨的2004年算起,中国2004GDP增长率10.1%,然后是11.4%,12.7%,14.2%,到08金融危机,美国下去了,中国2008年是9.7%,2009年9.4%,这大概有当年的放水四万亿,奥巴马09经济刺激法案,2010年美国经济复苏,2.5%,中国2010年经济增长率,10.6%,然后美国经济2011年再次下探1.6%,中国经济9.5%。


可见,中国经济还是和美国经济相互挂钩的,美国经济不好,中国经济好不到哪去,抱歉这世界就是这样的,什么时候中国自己出现了内循环,不再依靠外向型经济,那真的和美国脱钩了,在目前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不行。


我当然无法预测世界前景如何,但是就过去的经验来看,坏处


第一:每次减税都或多或少的引发一些泡沫经济,以及一些僵尸企业,不管多成功的减税都是如此。

第二,在减税后又不扩大赤字的,必须搞高科技经济,而不能再折腾那些煤矿之类的老旧经济。

第三,减税必然引发贫富差距扩大,不管多成功的减税都是如此。

第四,美国经济复苏对中国出口型产业有好处,但是对于中国内需的产业不利。

第五,减税应当伴随消减政府开支,所以我为什么要抨击特朗普的七千亿的军事支出?这和减税的精神是相悖的,同时不但要消减军费,更要消减社会福利,并且控制货币发行量。

第六,必须扩大税基,加强征税。


另外,基于最成功的克林顿时期的减税后,纳斯达克三年熊市。在最乐观的情况下,美股在经历最后一跳后,可能要迎来长达三年的熊市了。


注意,我可没给时间,如果你非要去预测这个时间,你需要去对比克林顿时期减税后,到纳斯达克崩盘之间的时间差。


我得先说好,我所有的根据,不是说根据特朗普本人如何如何,而是根据美国历次减税后的影响,我给特朗普的上限是里根总统,下限是小布什,也就是说假设特朗普是一个比里根总统稍弱,比小布什强的总统,那么他减税的效果就应当在里根总统和小布什之间震荡,如此而已。

为什么不拿克林顿比呢?因为克林顿时期他妈的就是个BUG啊,而且他是民主党的。


如果你真心觉得特朗普是那种“天不生川普,万古如长夜”,或者特朗普真的就成了“天不生川普,万古如长夜”那种总统,虽然我承认我眼瞎迄今为止还真没看出来他有这个特质,但是假设这个东西没法说的,假设特朗普真的赶上了好时机,成了超越里根的美国总统,我除了跪下好像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以下历任总统法案


肯尼迪,约翰逊时代,1964年减税法案

里根总统时代,经济复兴法案

老布什---克林顿时代,收入法案,平衡预算法案,税收消减法案

小布什时期,经济增长和减税一致法案,创造就业与工人受助法案,就业和经济增长减税协调法案

奥巴马时期,2008年经济刺激法案,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延长税收优惠和最低选择税减免法案等等

user avatar

加息效果不明显

用这个刺激全球资金回流美国

看来道指还要创新高,问题是以后的新高是由美国人来创呢还是接盘侠

user avatar

如果不看国债、不看金融政策,特朗普的减税确实就是为了给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资金效率从而吸引投资。但是没有东西能孤立起来发挥作用。对实体制造业而言,比如曹德旺的玻璃厂,一旦扎根美国本土再想撤出来就很难了,所以长远可预见的前景甚至比短期的成本更重要。特朗普干的是房地产,在他的商业大脑里,只要房价跑得过时间成本就可以了因为房地产变现相对容易。

现在特朗普赌的就是减税的经济刺激效果跑的比国债危机、财政危机爆发快,时间上是火烧眉毛。但是你让一众要砸钱买设备、雇工人、进原料的企业怎么想?投钱是快,成本收回就难了。

两相对比下来,一边是进入宽松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趁着这一波经济向好预期大捞一笔同时随时可以变现,另一边是进入要长久立足的制造业,然后祈祷着国债危机不要追着屁股撵上来到时跑都没法跑。

投资者更愿意做那种选择可想而知。

所以减税确实会让资本回流美国,但是说的好像通过减税就MAGA了,特朗普的任务未免也太简单了。
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美国并不是缺钱缺到只有借钱才能让经济有点起色。一边是高达25万亿的美股总市值、一边是各州县眼巴巴的盼着揣着几亿、十几亿美元的中国投资者投资建厂创造就业,过去十几年现实是哪怕是留着本国的资本也一直无法进入制造业实体经济领域,除了外部竞争外其产业空心化的内部根源在于过于发达的金融体系。

特朗普不是不是知道华尔街对于美国经济的伤害,在他竞选时候的一个承诺的就是惩治华尔街,为此还有人拿桑德斯跟他做比较。但现实呢?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简称CFTC)的执法行动和罚金同比大跌 ,在截至9月30日的财年共进行49桩执法行动,较前一财年的68桩下降28%;执法收取金额(包括赔偿金、追缴不当利益和处罚金)总计4.13亿美元,相当于前一财年总额(12.9亿美元)的三分之一。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放松金融监管,使银行股价涨至纪录高位。特朗普主张更高的利率,更低的税率和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来提高企业获利机会。

自从美国大选以来,衡量美国最大银行的纳斯达克银行指数KBW上涨了34%,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上涨了24%。
华尔街2017年上半年盈利为123亿美元,较2016年同比增长32%。

要拿华尔街开刀的候选人特朗普成为了华尔街最受欢迎的总统,业界担忧但一路高涨的股市也成了特朗普挂在嘴边的政绩。现实就是这么讽刺。
特朗普骨子里就是个对内自由经济、对外胡萝卜大棒主义的现实主义传统商人。提高军费、降低税收,放松监管,各种经济术语说的天花乱坠,最后的逻辑总是钱一进来经济就好了,结果最终到来的是金融危机,这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政策实践的通病。
自冷战中后期,美国制造业衰退是个大趋势,根本不是钱的问题。克林顿时代美国有钱吧?但也只是冷战红利、信息科技产业的喷发掩盖了实体经济的溃退,到后来中国加入wto、美国陷入中东泥潭,大片大片工厂倒闭、靠工厂发展起来的小市镇顿时陷入萧条。与此同时华尔街却进入了狂暴模式拿今天赌明天直到经济基本面溃烂、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中国也一样,08年之后,学西方国家利率治国、资本治国、央行治国的苦果今天还没消化完。一个实实在在的教训就是光发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会恶化对现金流更加敏感的实体经济生存环境。

特朗普放开债务限制,任由国债往上飙升来托底减税后的财政压力。可想而知政府公共支出特别是社会保障部分也会以各种方式缩水,到时候的引发的社会问题将更加恶化实体制造业环境。耗费更加巨大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水中月镜中花。种种社会问题难以推动解决,光靠减税就想让振兴经济,这只是一个企业老板的想当然而已。


美国减税,全球陷入税务大战,资本重新布局,但以特朗普的金融监管风格,比实体经济起金融业绝对是最大受益者。特朗普上台后的经济向好,华尔街早早就变成了年终现实的真金白银,未来税改的蛋糕最大的一口还是华尔街。


这种经济结构下指望“涓滴效应”?恐怕会大打折扣。实体制造业经济带动的建筑业、交通运输、配套第三产业以及优越的创业环境才能涓滴,给富人修草坪、刷盘子的第三产业不叫滴涓效应。至于缺乏管制的银行业、金融业,涓滴?没抽干底层劳动人民的血就不错了。

21世纪中国经济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90年代末20世纪初国企、金融、税务等等方面深入骨髓的全面改革。不这样伤筋动骨能扭转90年代的颓势?
特朗普不改变利益格局,不触动华尔街利益,光靠给大家发钱就想扭转美国这辆有史以来最大经济马车的基本面下滑大趋势?我觉得罗斯福有话要说。

现在美股处在高位已经引起业内担忧了。资本泡沫下的商业骗局也此起彼伏,2017年最著名的两起是“刺手指验血”新技术公司Theranos以及效率还不如手挤的网红榨汁机。

看了这个真觉得国内一窝蜂的共享经济貌似还不是那么侮辱智商。

现在特朗普通过减税法案是会吸引一部分企业回到美国,但是伴随着资本市场的火热,被松了枷锁华尔街之狼们岂会看着眼前的肉不动心?金融业过度繁荣下,国际市场上的热钱闻风而动、蜂拥而至的本领比制造业一点点攒下来的本钱要高得多,而实体经济吸引资本的相对比例自然下降但难度水涨船高。利益掣肘下,特朗普的振兴经济的想法其实与金融政策处在自相矛盾之中。

可以想见,美国未来各种奇葩的商业骗局不会止于上述两起。

美国股市市值是中国股市四倍多,远大于gdp比,放松金融监管的特朗普想不脱虚就振兴实体经济,这算盘打得不要太美好。要知道这一波美国经济繁荣,过去几年的QE乃是最根本的因素,代价是美元的世界地位。如果为了政治目的以此为基本经济面向好的标志,一味放松对华尔街监管,纵容国债、财政赤字突破新高,然后指望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大显神威,恐怕未来金融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美元危机一起算下来,资本滋润下MAGA幻梦一场后就是一地鸡毛的现实了。

拿什么证明实体经济不行偏偏拿西弗吉尼亚说事。往年gdp负数怎么来的?用垃圾债券吹出来的页岩气产业怎么不提了?为什么是垃圾债券?前期利润低投入大资本不愿意进入所以需要靠垃圾债券才能获得资金呗。

一个有广阔前景的能源产业在政策的左支右绌下被资本逼到玩成了本地gdp负增长的结果,这就是美国的制造业回归?没有中国800多亿投资的效应拉动,西弗吉尼亚今年还能暴涨?这种能源基础产业都是这德行,放松金融监管下还能指望其他制造业有一个良好的资本环境?

user avatar

这两天,“美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成了热门话题,但这个名号之争其实只是疥癣之疾,无关大局。真正的大新闻是今早刚刚通过的美国新税改。

这是三十年来美国最大的一次税务变动,也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最大的一次政治胜利,主题只有一个——减税。


简单说几条主要变动,首先是企业所得税从35%减到20%,然后是美国企业的海外税从35%减到回流只收10%。

富豪阶层所得税,减。

主流中产的税,减。

底层家庭的税,免。

遗产税,提高征收线,变相减少遗产税。


这等于是在给全民发红包,人人开心。毫无疑问,这样大的改革举措一定会很快反映到全球经济上。

这里面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降低企业所得税和海外资本税,变更遗产税这三个大礼包。


全球的富豪们今晚都要开香槟了,因为美国这一手开门迎客将逼着各国政府跟着减税。原因很简单,资本是逐利的,美国一减税,企业和富人肯定会动心思往美国跑,其他国家资本就会流失。


对于我国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是外企回流,会减少中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人民日报在这次税改方案提出的时候,就声讨特朗普,说他这是要打“税务战”。一直以来,我们都主张“不干涉他国内政”,这次忍不住说了几句,看得出来,确实是有点难受。


更重要的是资本的外流。这几年,中国外汇储备减少了一万多亿,逼的政府实施了史无前例的资本管控,前首富王先生就是想跑路才触了霉头。人会骗人,钱从来不会,现在资本一看美国税低,更要往那跑了,我们这场外汇保卫战的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同时,资本外流的时候是不会以人民币形式跑的,因为拿回美国也没处花。所以,会有很多人民币被换成美金,这样一来,人民币汇率就跟着要开始贬值。

本来,今年央行死守住了6.9的关口,这次美国一税改,可能又要遭到一波冲击。


中国这边,想要留住资本就得加息,同时减杠杆。房价可能会稍跌,遗产税是肯定不敢收了,不然富人全得跑掉。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以前查资料都是先看英文媒体,再看中国的报道,但这次美国的宣传口径真的是颠倒黑白。无论从任何角度看,这都是特朗普的一次巨大胜利,居然被CNN等媒体说成了他的末日,令人哑然失笑。


不过,这样减税也不是完全无害,不然前任早就做了。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大家都减税了,政府的钱从哪来?据估计,美国政府的债务将在十年内增加一万多亿美金。


特朗普这是在拿青春赌明天,赌的是企业和富豪的回流,会把蛋糕做大,这样即使收税比例降低,总体还是不吃亏。所以,如果美国增长的速度能跑的过借钱的速度,就算是赌赢了。


考虑到美国页岩气技术的成熟,这时候本国能源已经可以支撑再工业化,这个时机选的也确实巧妙。不得不让人感叹,美国毕竟国运未衰,中国的复兴恐怕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下真的是非常的热闹啊,我来说下我的看法。肯定是有争论的,欢迎大家探讨,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还请不吝指正。


这次税改法案是特朗普上任一来最重大的一个经济政策了。据说特朗普想在圣诞节前期正式签署,总是一部年度圣诞大戏吧。说其精彩,是因为其具有一部好电影的特征:丰富的前景、精彩的博弈和迷一样的结局。


1、从经济学方面,涉及到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的论点,凯恩斯主义可能大家比较清楚,讲究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供给学派则不然,这是一套跟凯恩斯主义有很大差异的经济学理论,供给学派认为,需求是供给创造出来的。因此改善供给才是促进经济和增加就业的动力。这个跟凯恩斯的刺激需求的观点背道而驰。

在探讨本次税改的时候,很多人提到的拉弗曲线,就是供给学派的理论,该利润认为:减税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就可以扩大税基。这样虽然税率降低了,但是因为税基的扩大,反而使得政府的税收增长。当然有一个临界点。


(大概这样的,我就不过多赘述了)

供给学派的政策最主要两个方面就是减税和放松监管。这也正是美国共和党一贯以来的政策情节。最著名的就是里根的减税,但是里根的减税并没有验证供给学派的观点。美国迅速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特朗普之前的共和党总统是小布什,当时也采取了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克林顿卸任的时候,美国还有一些财政盈余的。到了小布什事情,很快就变成赤字了。当然,这也与小布什打了两场战争有关系。


克林顿在讽刺共和党的经济政策时说:“我没有在名牌大学上过经济学,我只是来自于一个阿肯色州穷人家的孩子,但是我会做简单的算术题。”

经济学理论啊,要具有影响力,从某个角度来看,并不一定在于其正确性与否。而在于其是否代表一种政治利益,为某种政治利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吐槽)


2、正因于此,大家都知道特朗普上台会有什么经济政策。在今年的1月20日,特朗普上台的前一天,索罗斯就在达沃斯论坛上说过:“特朗普交易”是由特朗普的减税和去监管的期望所推动,但是特朗普和国会之间会有争斗,不确定性将会回归。

索罗斯这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市场早就有对特朗普的政策的期望,这种政策就是减税和去监管。这种交易,索罗斯把他叫做“特朗普交易”。但是这种交易是由不确定性的,因为特朗普不一定能搞定国会。

但是目前看来,特朗普已经取得了初步博弈的胜利,“特朗普交易”的不确定性降低了。


3、但是这次税改的博弈是非常有意思的!

很多人都说这次税改会造成美国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对富裕阶层的减税,而会进一步加大对穷人的剥削!我看到知乎这个问题之下就有几位持此观点的答主。

但是有意思的是,在美国支持此次税改的偏偏是穷人居多。早在特朗普刚当选之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就曾撰文《为什么穷人支持给富人减税的特朗普?》。

路透与IPSOS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美国成年人同意“为穷人减税比削减联邦赤字更加重要”,63%的受访民主党人和47%的共和党人也认同这一观点。

而反对特朗普的税改的恰恰有很多本来应该是受益者的富人。

当然,我可能是管中窥豹了,真实情况应该是美国无论富人和穷人都有支持和反对特朗普的税改方案的人。但是比例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穷人应该极力反对,富人应该极力赞成。

4 穷人方面。

这次税改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额,提高的比例还不小。

原来: 目前单身人士的标准扣除额为$6,350,夫妻联合报税标准扣除额$12,700。

税改:标准扣除额提高一倍,单身人士的标准扣除额拟提高到$12,000夫妻联合报税提高到提高到$24,000美元,也就是说,两口之家,如果收入在$24,000美元以下,不!用!交!税!

这对穷人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吧。我想要是我的话,我没理由反对。我也是席勒口中没有远见的穷人,我tm的管你是不是财政赤字,不交税对我就是最吼的。


5 富人方面 。

降低了企业所得税,从35%减低到了20%。降低的幅度不可谓不大。但是大企业,尤其是跨国集团的大企业是可以避税的。

根据美国现行税法,美国常驻跨国公司就全球收入向美国交税,最高税率35%。但是,外国利润只有在汇回美国才要交税。也就是说海外的利润,不汇回美国,那是不交税的。甚至于,把美国国内的利润,都转让到国外去,这样就可以递延交税。

我看到的数据是,2016年,世界500强的避税利润有2.6万亿美元。其中排在前四位的苹果、辉瑞、微软、通用就占了1/4。

苹果我是比较清楚的,因为有朋友专门做避税,跟我说过苹果的例子,通过在爱尔兰等避税天堂设立公司,把美国的利润转移出去,达到避税的目的。等到美国国内需要钱的时候,再汇回美国”递延纳税。有些公司干脆不满足于“递延”缴税了,直接将总部迁出美国,迁到低税率国家,这样,外国收入直接避免了在美国的纳税。

所以35%这个税率,看起来确实很高,但是根本收不到美国的大企业头上去。巴菲特曾经提出“我秘书交的税居然比我还高”。可见,这个税率只能把美国的企业往外推。美国政府本来也收不到多少富人的税。

所以这次税改的一个关键点在于1、对于境外子公司的历史累积境外收益将被视同汇回一次性进行征税,现金与非流动资产适用不同税率。2、对关联支付方面,主要是避免将美国境内利润转让定价出去。


6 特朗普的政策核心就是“让工作单位回流美国。”这次税改也是这个目的,让公司能够回流美国,这个就会有更多的就业。这样经济才能发展,于是才能有更大的税基。所以这次税改,一是打击跨国企业的避税,同时降低国内的企业所得税,减少避税套利的空间,胡萝卜+棒子希望促使企业回流。当然如果能够吸引其他国家的企业来美国,那是最吼的。比如目前中国的企业所得税是25%。美国产品因为税收低,会更有利润和价格方面的优势。(中国的高间接税提高了商品的价格,很多中国商品在国外反而比在中国便宜就是这个道理)。

以前中美两国的税收结构是,中国的间接税高,美国的直接税高。现在美国降低了直接税,使得美国在间接税和直接税方面,都比中国具有优势。

当然,特朗普的问题就在于财政赤字,这个很多知友已经说过了。现在可不是小布什刚上台的时候,美国有财政盈余的时候。现在美国还有20万亿的财政赤字,如果减税不能很快见效,那么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将会愈发的突出,从而产生很不利的影响。这也是很多人都担心的情况。不过特朗普的政策是收缩美国的国际义务,比如撤军、退出巴黎协议等等。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变现的孤立主义,这可以减少美国的财政负担。

当然这对中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在美国回缩的时候,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等政策快速扩大中国的影响力。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能否适应这种新形势,真正的做强自己,而不是盲目的扩大,怎么说呢?风险与机遇并存吧。(不说太多了)

user avatar

减税的误区


美国的减税法案在参议院通过了

于是这两天市场上乌烟瘴气的都是各种评论


我准备说明下其中的错误


1.减税的两个版本

我最不能忍的是很多人写文章直接拿出了众议院的版本来说减税怎么怎么。

事实上,由于这次参议院通过的比较惊险,所以可以肯定在圣诞的重新投票中,通过的就是参议院版本。也就是说,那个众议院的过期版本,真没什么好看的。

其中涉及到了一些小细节,我就稍微列下我觉得重要的,整体就是新版本更保守一点,力度小一点。

新版本个人所得税税率分级还是原来的7个等级,只调了税率

企业税率20%,新版本从19年开始实施,老版本18年开始

新版本有自动expired时间,商业穿透的最高税率优惠到2025年失效,老版本没失效时间

新版本遗产税2025年以后取消优惠,老版本2024年后废除遗产税


2.减税的力度

根据美国‘官方’,也是几乎所有的媒体引用的减税力度,都是10年1.4万亿,也就是每年1400亿。

实际上这是美国媒体为了夸大减税的影响故意计算的结果,其中用到的小技巧就是用了2016年的税基,也就是说,预期收税的人群没有变多。

我当时第一眼砍到这个数字就觉得不对,因为我记得之前看过说明,就说国会对于财政赤字的增加量每年的容忍量最多也就是1000亿。

其实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16年猜测认为Trump会先减税,再削奥观海的care,这样一旦减税通过,自然要求增加财政赤字和削减社会福利,这样砍care也比较顺理成章。不过我还是推测错了,Trump大帝先去怼了观海care


3.受益还是黑了

这次的减税绝对不是一个普遍受益的税,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大量的企业尤其是硅谷的信息产业是绝对不利的,不仅面临海外利润的强行回流,而且还面临了未来招人的成本,运营的成本大幅上升。

我认为,Trump未来的基建等计划都是围绕传统制造业展开的,而且本来这帮信息类企业也不对付,未来其利润的强行回流是可期的。


4.对中国的影响

看到很多分析说中国会被动加息,中国会被动减税,中国会大量资本外流

我对这三点都是不完全赞同。

加息上中国的确有可能会加,前提是美国的加息非常快,比如2018年加个4次。但是目前中美之间仍旧存在比较高的利差,存在一定的缓冲。应该说这一点上,我也不确定,没有特别强的view,但是认为目前媒体的说法过于激进。如果整体通胀起来,加息还是会有的,而且目前看到的大宗商品的价格的确是在走强,强PPI也有向CPI传导的迹象,我只能说说不好,但是通胀预期还是比较强。


减税,这事在万税之国是没可能的。一切基于中国被动减税再做出的推断都是错的。


资本外流?外汇压力?没可能的,蒙代尔三角在无流动性市场不存在。最多又换不出汇了。谁敢用任何方式做空人民币,直接在离岸市场抽干流动性就行了。

而且我不认为美元会大幅增值。





ok,就是这样了。

我认为减税只是Trump的开始,无论之后是基建还是减福利,还是。。。都会力度不小,所以尽管这次减税并没有大家反应的那么大的影响,但是还是早做研究为好


最近两天看了又看一大堆的文章,顺便刨了不少经济学家去年的坟,任泽平先生居然每一件都猜错了。。。。

厉害!





转载标明出处,

我分享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所想

为了自我提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参议院在2017年12月通过的特朗普税改法案,即《减税与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 of 2017),是自1986年以来美国税法最重大的改革之一。这一法案的通过,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经济理论和政策目标,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如何看待这一法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
  • 回答
    共和党控制的美国参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法案,并且该法案还设置了限制总统特朗普放松制裁的条款。这一举动无疑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它折射出美国政治中复杂而深刻的权力博弈、党派分歧以及对俄罗斯政策的长期担忧。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法案本身。这个法案的核心是强化对俄罗斯的制裁.............
  • 回答
    美国众议院在历史性的投票中,第二次通过了对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弹劾条款,指控他在国会骚乱事件中煽动叛乱。这一事件不仅让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两次遭到弹劾的总统,也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当下政治的高度分裂和紧张局势。事件回顾与核心指控:2021年1月6日,在国会认证乔·拜登赢得总统选举结果的当天,数千名.............
  • 回答
    对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要求彭斯罢免特朗普的看法及事件发展展望美众议院通过要求时任副总统彭斯依据美国宪法第25修正案罢免总统特朗普的决议,是美国政治史上一个极为罕见的、标志性的事件。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事件背景:国会大厦骚乱与特朗普的“不当行为”理解这一决议的出台,必.............
  • 回答
    美国参议院通过禁止所有来自新疆产品的法案,这无疑是一个重量级事件,对中美关系、全球供应链以及新疆当地的经济和人权状况都会产生深远影响。要全面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法案的背景和核心内容:首先,这个法案的名称是《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
  • 回答
    美国参议院通过1.9万亿美元的新冠纾困救助法案,这无疑是美国当前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牵动着无数美国民众的神经,也对全球经济产生着深远影响。要评价这项法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首先,从法案的“规模”和“目标”来看,其庞大的资金体量和直接指向性是显而易见的。 1.9万亿美元,这本身就是.............
  • 回答
    美国参议院通过的这项法案,可以说给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中概股)泼上了一盆不小的冷水,甚至可以说是一记重锤。如果最终落地,很多人担心的“大面积摘牌退市”的风险,确实会非常真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个事儿。法案的核心是什么?简单来说,这项法案是基于一个很长期的、美国对中国公司财务透明度和监.............
  • 回答
    美国参议院通过面向乌克兰的“租借法案”,这无疑是当前俄乌局势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出现,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援助法案,更是美国对乌克兰长期支持承诺的具象化,其背后承载的战略考量和地缘政治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剖析。法案的“租借”性质: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考量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这个法案的核心——“租借”.............
  • 回答
    美国参议院通过“租借法案”,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影响深远,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这玩意儿,名字听着有点拗口,叫“租借法案”,但实际上它干的事情,用大白话讲,就是美国在二战时期,给那些跟轴心国(主要是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打得你死我活的国家,提供军事援助的一种方式。 而且,这援助不是白给,而是“租”.............
  • 回答
    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价值 2 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它在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向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为什么会有这么个“大礼包”?首先,得明白这钱是干嘛的。美国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疫情的冲击。疫情一来,企业停摆,工人失业,消费锐减,.............
  • 回答
    看待美国参议院在2017年12月1日以51比49的票数惊险通过的“减税和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这可以说是特朗普总统任期内最标志性的立法成就之一,但也引发了持续至今的巨大争议。要理解这项法案,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它的背景、内容、支持与反对的理由,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深.............
  • 回答
    2017年12月20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对48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税改的最终方案,这无疑是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取得的最重大的立法成就之一。这项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将美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大幅削减至21%,这使得企业税率降至了近80年来的最低点。这一举措的背后,是长久以来关于美国企业税收政策是.............
  • 回答
    美国众议院通过1.2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是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一项至关重要的立法成就。这项计划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影响深远,涉及到美国经济的多个层面和未来发展方向。要全面看待这项计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计划的核心内容与目标:首先,需要了解这个计划具体要花钱在哪里。1.2万亿美元并非一.............
  • 回答
    美国众议院通过《平等法案》(Equality Act)禁止基于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歧视,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法举措,在美国民权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要全面理解这一法案,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平等法案》的核心内容与目标《平等法案》的核心目标是将联邦反歧视法律的保护范围扩展到涵盖性取向.............
  • 回答
    美国众议院最近投票通过了一项大麻合法化法案,这无疑是美国在毒品政策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也必将对美国社会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这一举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来社会思潮变迁、州级试点以及不断增长的民意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法案通过的背景和意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法案得以通过的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州,特.............
  • 回答
    关于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在2月27日提前通知其金主新冠疫情严重并抛售个人股票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事件背景回顾: 时间节点: 2020年2月27日,美国新冠疫情尚未在美国国内大规模爆发,公众普遍认知中疫情的威胁程度远低于实际情况。 人物: 涉及的参议员通常被.............
  • 回答
    美众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限制中企在美上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值得详细探讨。法案的核心内容及目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的核心在于要求上市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其是否由外国政.............
  • 回答
    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通过一项允许美国海军例行停泊台湾的法案,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涉及美国国内的立法进程,更触及到地区安全与地缘政治的敏感神经,特别是中国大陆方面的反应,更是此事的焦点所在。看待美参院委员会通过此法案,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这是美国对台战略的一种潜在调整和.............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2018年美国国会通过并由特朗普总统签署的那部《国防授权法案》,特别是里面涉及美台军舰互停的那个条款。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着中美台三方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国际政治的深层博弈。首先,得明白这个法案本身是个什么东西。每年美国国会都要通过一个《国防授权法案》,这玩意儿就像是为美国国防.............
  • 回答
    美国参议院关于土耳其亚美尼亚大屠杀的承认,这一表态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和情感因素交织。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历史背景:奥斯曼帝国的末日与“特务”阴影首先,要理解“亚美尼亚大屠杀”的语境,就必须回溯到奥斯曼帝国晚期。当时,这个庞大的帝国已经风雨飘摇,内部民族主义思潮涌动,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