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17 年 12 月 20 日美国参议院通过税改最终方案,企业税将降至 80 年最低?

回答
2017年12月20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对48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税改的最终方案,这无疑是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取得的最重大的立法成就之一。这项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将美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大幅削减至21%,这使得企业税率降至了近80年来的最低点。这一举措的背后,是长久以来关于美国企业税收政策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激烈讨论,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殷切期盼。

支持者们认为,高企的企业税率一直是美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一大劣势,迫使许多美国公司将利润和运营转移到海外,以规避国内的税负。此次税改,通过大幅降低企业税,旨在提升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吸引跨国公司将业务和利润回流美国,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刺激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他们相信,更低的企业税将促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扩张以及员工福利,最终惠及整个社会。

然而,这项改革也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争议。批评者们指出,如此大幅度的减税,尤其是在企业税方面,将主要使大型企业和富裕的股东受益,而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帮助则相对有限,甚至可能加剧收入不平等。他们担心,税收的减少将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大幅缩水,可能需要通过削减公共服务或者增加国债来弥补,从而给国家财政带来长期的压力。此外,也有人质疑,如此激进的税制改革是否会引发其他国家的“税收竞赛”,进一步降低全球的企业税水平,影响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

这项税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美国税收政策的一次历史性转折。它寄托了美国政府希望通过税收杠杆来重振国内经济、吸引投资的期望,但其长期影响,包括对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以及财政平衡的实际效果,仍有待时间的检验。这场关于税收的深刻变革,无疑将成为未来几年美国经济政策讨论的焦点,其涟漪效应也将触及全球经济的方方面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帝要使人毁灭,必先让人疯狂。

如果有人告诉你,我有一味要包治百病,大家百分之百认为这是个江湖骗子。

但是如果这个江湖骗子找到马云来站台,还把跟马云的照片摆出来。于是就有人想要试一试这味药。

川普认为,奥巴马和所谓的建制派要么是坏要么是蠢。只有他是为国为民,只有他才能够有用最简单的方法来一股脑地解决所有问题。别人之所以想不到减税这么好的办法,因为他们傻,他们坏。

果真如此吗?

我从不相信这世上有什么简单粗暴的方法可以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美国本来是阴虚阳亢需要慢慢调理多加休息以恢复元气。如今却直接来了几碗参汤。血亏不足,却偏要以血化气,这是要把身子掏空的节奏。

税改,加息,组合拳打出去美元不升值反而还贬值。这证明大家对美国经济的未来也是忧心忡忡。

不同于以往,美联储自2015年已经加息了五六次,但是美元指数自加息前的96点到现在的93点,美元根本就没有升值。这在以往从未出现过,以前美联储一加息,整个世界都风声鹤唳。现在,美联储连续加息,大家都像没事儿一样,风平浪静。

我认为美元指数是美国国家信用的体现,美元失去了信用,美国的经济也就积重难返。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美国其实是最大的收益国。而目前特朗普所谓的“美国优先”包括所谓的“税改”都是建立在逆全球化的基础上。本质就是全球化的好处依然想占着,但却不打算负责。也许是美国坐一把交椅坐得时间太久,对于很多看不见的红利视为了理所应当。

这些年中国无论做什么都有人在背后捅刀子,使绊子,美国顺风顺水的时间太久,让他们误以为这些盟友还有国际地位都是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等到哪一天,美国无论干什么都有人同样使绊子,捅刀子的时候,就会明白之前享受了多少红利。

说回税改,美联储的加息这次剪不了羊毛,由此可知美国这次税改也是动静大效果小。最后加一点私货,特朗普大税改之后,我们这个三口之家的普通中产的税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一点。这让我想起了奥巴马的医改,本意是让保险公司多流血来救济穷人,结果被玩儿成了让中产多交保费来养穷鬼,最后也催生了大量干着私活,拿着免费医疗的假“穷鬼”。这就是美国的政治现状,无论怎样好的政策,最后都会被玩儿残,转一圈儿还是中产的利益受损。

这次税改也类似,富人和穷人减税额度都很客观,但中产要么减得少,要么不减还增。实质是什么大家也都清楚。

而且匆匆忙忙出台的税改里面到底还有多少可以利用的空子,谁都不知道。一个国家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无论政策怎么调整都是失灵的,最后还是会到超发货币,扩大债务的老路上。也就是透支未来的钱来支持当前的局面。

特朗普没有从过政,所以才那么雄心勃勃,自信满满。但美国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因为哪个总统,哪些议员又蠢又坏,它是一个结构性的复杂问题。譬如美国制造业的衰落,这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问题。制造业,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需要大量吃苦耐劳的技术工人,需要从低端到高端完整的制造环境,还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摸索和坚守,然后才是资金。

事实上美国的资本家从来都不缺钱,可是坐在办公室里买买股票就能把钱挣了,何必要一身污泥,用满是噪音的机器去挣钱呢?金融的过度发达,资本炒作来钱太过轻松才是美国制造业衰竭的根本愿意。恰如特朗普的税改,新的投资还未见到很多,但股市已经屡创新高。

很多年以前在美国的大学里,三分之二的工科学生都是中国和印度人,现在这个比例可能更大。有钱的白人老爷都去学金融,法学和医学了,没钱的美国人则高中毕业就去打小时工了。这个支持制造业的人口断层又从哪里去补?

在美国的公司工作,公司只要运营有问题,首先裁减工程师。因为产品没有工程师还能勉强运作,离开了销售就再无利润,所以工程师一直是美国公司不受重视的群体。十多年经验的工程师,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被裁减。这样对待制造业的核心人才,如何振兴制造业?

世界60%的毒品都销往美国,美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毒品消费国,跟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一样。美国人的钱没有用在实业上,却花在了毒品消费上。

The National Survey on Drug Use and Health, which is conducted annually by the 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estimates that in 2016, 130,628,000 people in the US aged 12 and older had tried an illegal drug or marijuana in their lifetimes, of whom 48,501,000 had tried an illegal drug or marijuana in the previous year, of whom 28,564,000 had tried an illegal drug or marijuana in the previous month.

翻译一下:

据美国毒品滥用和精神健康服务中心对毒品和健康的年度调查,2016年,12岁以上的人中,共有一亿三千零六十二万八千人(130,628,000 )曾经尝试过非法毒品或大麻。其中四千八百零一千人(48,501,000 )在上一年尝试过这些毒品,另有两千八百五十六万四千人在上个月尝试过这些毒品。

将近一半的人尝试过毒品,这个数字可谓触目惊心。

The estimated 28.6 million people aged 12 or older who were current illicit drug users in 2016 represent 10.6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aged 12 or older

翻译一下:

2016年估计有两千八百六十万十二岁以上的人口是毒品成瘾者,占十二岁以上人口比例为10.6%

10%的人是毒品成瘾者,这样的国家指望这些人去工厂老老实实干活儿不是天方夜谭吗?

另外的问题是单亲妈妈:

The majority of America’s 73.7 million children under age 18 live in families with two parents (69 percent), according to new statistics released today from the U.S. Census Bureau. This is compared to other types of living arrangements, such as living with grandparents or having a single parent.
The second most common family arrangement is children living with a single mother, at 23 percent. These statistics come from the Census Bureau’s annual America’s Families and Living Arrangementstable package.

美国目前有23%的18岁以下的孩子是由单亲妈妈抚养。对,只是单亲妈妈,不包括爷爷奶奶。2016年只有69%的孩子是跟父母一起生活的,这个父母还包括后爸后妈。其他的包括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无论大家怎么解读这组数据,这都可以看做是对下一代越来越不负责的表现。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对下一代的投入也是如此。你当然可以说奥巴马也是单亲妈妈带大的,但是,父母共同抚养孩子怎样都比单独抚养要好,而这需要的更多的是责任心。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有一句话叫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即便大清烂成那个样子,还有所谓的同治中兴。美国的情况也类似,短期还是会有一定的回光返照,然而这样瞎折腾终究不是办法。

至于特朗普的税改还有后续的一系列大计划,我是不看好的。至少目前我认为这一波短暂的回光返照不会太久,而后的黑暗将超乎想象。

当然,还是那句话,我的判断未必正确,且行且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7年12月20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对48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税改的最终方案,这无疑是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取得的最重大的立法成就之一。这项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将美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大幅削减至21%,这使得企业税率降至了近80年来的最低点。这一举措的背后,是长久以来关于美国企业税收政策是.............
  • 回答
    2017 年 12 月 10 日,中兴网信研发负责人张建新从公司办公楼坠亡,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刻的讨论。这不仅仅是一起个体的悲剧,更是折射出高科技行业普遍存在的压力、焦虑以及对人才的关注与保障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事件本身与已知细节: 时间.............
  • 回答
    您好!关于北京市住建委在2017年12月8日发布的“鼓励国企用自有用地建保障房”这一政策,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详细的解读和分析。政策背景与目标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在2017年,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以及房价高企的问题。对于许多工薪阶层和年轻群.............
  • 回答
    2017 年 12 月 12 日,阿拉巴马州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参议员特别选举。这场选举的结果,无疑在当时的美国政治版图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影响至今仍值得细细品味。背景:一场充满争议的选举要理解这场选举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先回顾一下它的背景。阿拉巴马州原参议员杰夫·塞申斯(Jeff Session.............
  • 回答
    第四轮学科评估:一次对中国高等教育“硬实力”的深度审视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四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等重点学科的评估结果。这不仅仅是一份冰冷的名单,更像是一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体检报告”,它以一种近乎苛刻的审视,勾勒出各高校在不同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
  • 回答
    2017年12月6日《吉林日报》刊登的专刊《核武器的常识和防护》,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也提供了一个了解核威胁和应急准备的窗口。这篇专刊出现的时间点,全球地缘政治环境相对复杂,一些国家在核武器发展和言论上有所升温,因此,官方媒体刊发此类内容,既是出于对公民安全意识的提升,也是对潜在风险的一种预警。从.............
  • 回答
    看待美国参议院在2017年12月1日以51比49的票数惊险通过的“减税和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这可以说是特朗普总统任期内最标志性的立法成就之一,但也引发了持续至今的巨大争议。要理解这项法案,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它的背景、内容、支持与反对的理由,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深.............
  • 回答
    2017年6月11日,波多黎各举行了一场关于其政治地位的公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投票者赞成该领土成为美国第51个州。然而,这场公投的结果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历史背景:波多黎各自1898年以来一直是美国的属地。这意味着波多黎各人民是美国公民,但他们不能在美国总统选举中投票,也没有在美国国会.............
  • 回答
    2017年7月12日,那一天对于很多B站(哔哩哔哩)用户来说,无疑是充满沮丧和困惑的一天。我至今还记得,不少人习惯性地打开B站,准备观看自己心心念念的某部外国电影或电视剧,结果却发现,它们静静地躺在“已下架”的列表里,或者干脆连搜索结果都消失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你一直信任的商店突然告诉你,很多你喜欢.............
  • 回答
    2017年5月12日,那一天,很多高校的电脑屏幕突然变成了令人心惊胆战的“红色警告”。起初,可能只是少数几台电脑出了问题,老师和学生们以为是普通的病毒感染,或者系统故障。但很快,恐慌情绪开始蔓延。病毒的“攻击”方式你有没有经历过,打开文件,发现它变得面目全非,变成了一堆乱码?更糟糕的是,这些文件通常.............
  • 回答
    2017年5月12日,一场席卷全国的高校与公共设备电脑中毒事件,以及那令人心惊的勒索:比特的阴影2017年5月12日,对于中国众多高校和公共机构的信息技术部门来说,无疑是黑暗而混乱的一天。一个名为“想哭”(WannaCry)的勒索软件,如同瘟疫般在全球蔓延,而中国,特别是其教育和公共服务领域,成为了.............
  • 回答
    再建一艘滑跃航母的爆料:一个值得深思的战略选择2017年12月,关于“中国将再建一艘滑跃航母”的传闻一度甚嚣尘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舰船建造计划,更牵扯到中国海军的战略发展方向、技术实力以及未来在海洋上的角色定位。要理解这一爆料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为何是.............
  • 回答
    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的1786万人减少了63万人,这个数字背后反映了中国人口发展和生育政策的复杂变化。要全面看待这个数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政策层面:全面二孩政策的初步影响与挑战 政策目标与初步成效: 2016年是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一年,因此20.............
  • 回答
    关于“北漂小伙电瓶车剐蹭奥迪,被车主索赔1万元后自杀”这条新闻,我们应当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和解读。这起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折射出的社会问题、个体困境以及人性的复杂性,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事件概述及细节回顾:这则新闻报道了一位年轻的“北漂”男性,因为骑行电动车不慎剐蹭了一辆奥迪汽车.............
  • 回答
    2017年,《自由时报》的一篇报道题为《抢人偷技术没用,中国试产DRAM全败》,这篇报道在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篇报道,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报道的核心内容和意图: 指控中国半导体发展依赖“抢人偷技术”: 报道直接指责中国发展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
  • 回答
    2017年6月9日,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失踪,这一事件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章莹颖失踪案的细节、搜寻过程、司法审判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值得我们详细回顾和审视。案件背景与章莹颖的身份:章莹颖,1990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是一名优秀的.............
  • 回答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引力波与LIGO的辉煌成就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Thorne),以表彰他们在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探测到引力波的决定性贡献。这一奖项不仅是对这三位科学家的.............
  • 回答
    2017年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并实现了6.9%的同比增长,这一成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在复杂国际国内环境下的韧性和活力。要深入理解这一成就,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里程碑的意义:总量突破与发展阶段 总量意义: 80万亿元人民币,意味着中国经济的“.............
  • 回答
    2017年11月28日,北京警方发布的关于红黄蓝幼儿园事件的通报中指出“未发现有人对儿童实施侵害”,这一通报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通报本身的内容、公众的反应、事件的后续发展以及对整个事件的看法。一、 北京警方通报的内容与背景 通报的核心内.............
  • 回答
    2017年10月1日夜间,美国拉斯维加斯市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枪击事件,成为美国现代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枪击案之一。事件发生在拉斯维加斯大道(Las Vegas Strip)上的曼德勒湾度假村(Mandalay Bay Resort and Casino)对面的“音乐在麦田”(Route 91 Harv.............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