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医院会不会救那些急需治疗却身无分文的人?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现代医疗体系最核心的伦理困境之一:在追求商业效益与履行救死扶伤的使命之间,如何平衡。坦率地说,情况相当复杂,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的。

首先,我们得承认,现代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其设立的初衷之一就是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这其中包含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很多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对此有明确规定,要求医院不得拒绝为危及生命的急症患者提供治疗。比如,很多国家都有“紧急医疗法”之类的规定,即便是没有支付能力,医院也必须先行救治。

然而,现实操作中,情况会变得非常微妙。

1. 紧急情况下的“先救命”原则:

救命是第一位的: 对于那些生命垂危、情况紧急到刻不容缓的病人,医院通常会遵循“先救命,后谈钱”的原则。这不仅是出于人道主义,也是法律上的强制要求。急诊科是这种原则体现最明显的地方。当一个病人被送进急诊室,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刻进行抢救时,医护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病情,而不会在第一时间去核实病人的支付能力。
后续的费用问题: 但救命之后,费用问题就立刻浮现了。一旦病人脱离了即时生命危险,医院就需要开始考虑治疗费用的问题。这时候,医院可能会与病人家属沟通,了解其经济状况,并尝试寻找解决办法。

2. 医院的现实考量与困境:

成本和运营: 现代医院,即使是公立医院,也需要承担巨大的运营成本,包括设备维护、药品采购、人员工资、科研投入等等。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尤其是一些昂贵且复杂的治疗,对医院的财政会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医保体系的作用: 很多国家的医疗体系都依赖于医保。对于有医保的病人,治疗费用大部分由医保承担,医院也能及时获得报销,这大大减轻了医院的负担。但对于没有医保、或者医保覆盖不足的群体,一旦发生重大疾病,费用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障碍。
慈善和援助机制: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许多医院会设立专门的慈善基金、医疗救助项目,或者与社会慈善机构合作,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援助。有些医院会减免部分费用,或者协助患者申请相关的政府救助项目。
“赖账”的风险: 医院也必须考虑病人最终无法支付费用的风险。如果大量的病人无法支付,长此以往,医院的生存都会成问题。因此,在非紧急情况下,或者病人病情稳定后,医院在提供高昂治疗方案时,会更加谨慎。

3. 不同类型医院的差异:

公立医院 vs. 私立医院: 公立医院通常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面对贫困患者时,其容忍度和援助意愿会相对较高。而私立医院,其主要驱动力是盈利,虽然也有人道主义关怀,但经济压力会更直接地影响其决策。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 这个问题也与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体系、社会福利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在社会福利体系完善、医疗保障覆盖率高的国家,身无分文者获得治疗的可能性会更大。

4. 医生的角色:

职业操守与现实: 医生是站在第一线的,他们接受的是救死扶伤的教育,许多医生在面对无力支付的病人时,内心是矛盾和痛苦的。他们会尽力在能力范围内提供帮助,但他们也受制于医院的政策和资源。

总而言之,现代医院不会完全拒收身无分文的急症患者,尤其是在生命危急的时刻。 法律和人道主义要求他们先行救治。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以及后续的费用承担上,医院会面临现实的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可能会:

尽力进行初步救治。
评估患者的经济状况,并尝试与其家属沟通。
动用医院的慈善基金或合作的社会援助项目。
协助患者申请政府的医疗救助。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费用减免。

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在一些经济落后、医疗资源匮乏、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地区,或者面对一些极端昂贵、长期性的治疗,身无分文的患者可能仍然会面临巨大的困难,甚至无法获得完整的治疗。这是一个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的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病例2中还发生过几件小事:

①患者开始水滴筹(or轻松筹)的时候,科室里的同事们也一起捐了一点,有一位规培生(规2),拿了900,直接交给了患者老婆,并叮嘱她“这900不要交到住院账户(杯水车薪),留着自己买饭住宿用。”

规培医生收入低,真的很感动!

②在十月底,科室党支部也发起捐助,大约筹了3000多点,但是患者妻子在11月初那波操作,直接让我们大家心都冷了,一直放在支部不知道怎么办,所幸患者妻子后来积极救治,在患者康复出院的时候交给患者及家属作为生活费带回去了。

—— ———————我是分割线————————

19年5月,来了个爆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这种情况唯一的抢救方法是VA -ECMO, 救治成功率大概是60-80%,需要20-30万,患者是外地打工的,一共带了3万元,后续没办法保证能交钱。请示了总值班,总值班说救,我们就上了ECMO,后续家属众筹(轻松筹or水滴筹)了3万,再也没交钱,我们千方百计省钱,最终花了14万,病人也救了回来,写了张欠条(欠85000左右),让他出院了。

20年10月1日,来了一个外地人,醉酒电动车撞到树上,伤得很重,各种手术和抢救措施都上了,绿通过了3天,后续费用无法估计(顺利的话20-30万,不顺利就根本不知道要多少),患者依旧深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怎么办?请示了医务部,全院讨论,觉得病人有希望(虽然希望很低),而且才49岁,应该要尽力救,于是我们就继续救,欠费也越来越多,到达15万左右。期间患者其他家属陆续放弃,只有他妻子一个人还坚持。到了11月中旬,病人病情有明显好转,此时妻子要求放弃(她认为病情没有好转,认为我们诈骗她继续治疗,怎么解释她都听不进去),心力交瘁(一边救命一边找钱还得被家属埋怨),千方百计拖着家属不让她把他带回家,所幸,11月底进一步好转,他妻子才放弃回家的想法,最终在12.20好转出院,总费用30万,欠费15万+出院。

我想这两个病例应该很好地解答你的问题,大部分公立医院应该都是如此对待那些急需治疗却又身无分文的患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