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北人的冬天都干些什么?

回答
你问东北人冬天都干些啥?哈哈,这可真够我聊的!说起来,这东北的冬天,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那叫一个“冻”!从11月头,雪花就可能飘飘洒洒地下来了,一直能到3月底4月初,这几个月,那真是把“冰天雪地”四个字给贯彻得彻彻底底。

首先,得说说这“猫冬”,那绝对是东北人冬天的灵魂。啥叫猫冬?就是把家里的门窗关得严严实实,保温措施做到家,然后舒舒服服地在家里待着,等着春天到来。这可不是懒,这是生存智慧!外面的风刮得能把人都吹倒,零下二三十度是常事,有时候能到零下四十度。谁这时候还出去瞎晃悠,那是真不怕冷。

家里头,那气氛可就热闹了。

吃! 东北冬天,吃绝对是头等大事。

炖菜是绝对的主角。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炖菜,那才是冬天的味道。什么小鸡炖蘑菇、排骨炖豆角、杀猪菜(血肠、酸菜、大白肉,那叫一个香!)、猪肉炖粉条……这些都是家常便饭。家里炖上菜,那香味儿能飘满整个楼道,闻着就让人流口水。
冻货是东北冬天的特色。菜窖里挖出来的白菜、萝卜,在外面冻得梆硬,拿进屋里化开,又脆又甜,比新鲜的还好吃。还有冻梨、冻柿子,那也是东北特有的美味,冻得里面沙沙的,吃起来冰凉甜糯。
零食也得跟上。瓜子、花生、大果仁,边看电视边嗑,那是标配。还有自制的糖葫芦,外面裹着冰糖,嘎嘣脆。
热水是必备的。手边总得放个保温杯,里面装着热水,随时都能喝上一口,暖暖胃,也暖暖身子。

玩! 虽然不能老出门,但在家里的娱乐活动也是不少。

看电视、刷手机那是最基础的。各种韩剧、国产剧、综艺节目,配上东北人特有的幽默感,那也是打发时间的利器。
打麻将、打扑克是很多家庭的传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打几圈,增进感情,也驱散寒意。
织毛衣、绣十字绣之类的手工活,也是不少家庭主妇的消遣方式。一件件温暖的毛衣,都是她们用双手织出来的。
“唠嗑”,这绝对是东北人骨子里的技能。坐在一起,从国家大事聊到家长里短,从天气预报聊到邻居八卦,能从早上聊到晚上,兴致勃勃,一点不带停顿的。

当然,猫冬只是大部分时间,东北人也不是完全足不出户。

出去买菜、办点事还是得走的。这时候,你就能看到穿得像个“熊”的东北人了。从头到脚,帽子、围巾、口罩、棉衣、棉裤、羽绒服、雪地靴,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这装备,可不是开玩笑的。

冰雪娱乐也是东北冬天的重头戏!

滑雪、滑冰那是必须的。东北有的是天然的冰场和雪场。去长白山、亚布力滑雪,那叫一个刺激!就算不去专业的滑雪场,家门口的小坡、结冰的河面,也能玩得不亦乐乎。
打雪仗、堆雪人是孩子们(当然,很多大人也乐此不疲)的最爱。在厚厚的雪地里撒欢,滚雪球,堆个憨态可掬的雪人,孩子们能玩一下午都不觉得累。
冰灯、雪雕也是东北冬天的一大景观。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那是享誉世界的。各种晶莹剔透的冰雕、栩栩如生的雪雕,在灯光的映衬下,美得让人窒息。

杀猪、办“年猪”,这可是临近过年的一件大事。家家户户都会杀自家养的猪,然后开始忙活起来。血肠、酸菜、排骨、肉干,这些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年货。那时候,村子里、小区里到处都飘着肉香味,那是过年的信号。

过年,东北的年味儿可足了。

贴春联、挂灯笼,把家里装点得喜庆洋洋。
包饺子是年夜饭的主角。一家人围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那是一种幸福的忙碌。
看春晚,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仪式。
走亲访友,拜年祝福,互相送礼,热热闹闹的。
放鞭炮、放烟花,更是把喜庆的气氛推向高潮。看着漫天的烟花绽放,真是把一年的疲惫都赶走了。

总的来说,东北的冬天,虽然寒冷,但一点也不单调。它有它独特的节奏和韵味。是那种在温暖的家里,吃着热乎乎的饭菜,和家人朋友一起,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日子。那种不怕冷、享受冰雪、珍惜团圆的情怀,是东北人冬天里最深的烙印。所以,你说东北人冬天干嘛?就是要把这漫长而寒冷的季节,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我是辽宁丹东人。

1.吃香蕉

从富饶的南方大地偷来的香蕉,终于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东北地区哪有香蕉这种高贵的东西啊,我们只有茄子,土豆,大辣椒。我二十多年没有见过香蕉,居然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我有一个朋友去南方旅游偷了一车香蕉回来,到冬天了,从地窖里拿出来给我们分着吃,真香!

2.直播舔铁杆

你们都知道的,东北这个贫瘠的地方,一直在吸南方朋友们家乡的血,这里没有任何技术和产业,由于冬天异常寒冷,这里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基本上和火星的生存条件一样。但是因为我们好吃懒做,不知道去温暖的地方奋斗,所以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还得生存,就只能苦中作乐呗,反正国家给我们通了网,还能用。也不知道都是谁再看,咱也不敢问。

3.坐飞机玩

东北本来应该是荒无人烟的荒芜之地,也不知道国家为什么给这里建了机场,还宣传国家有一个叫做海南的地方,结果有的东北人就坐着飞机去海南了,这些人因为在山里待久了,根本不知道文明大陆是什么样的,所以到了海南之后,把海南弄得乌烟瘴气。我们都知道海南这种地方,和美国硅谷一样,是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不在乎旅游业,结果东北人都来了,导致海南被迫发展旅游业,不然海南早就出了像苹果,阿里巴巴这样牛逼的公司了。

4.吹牛逼

我在东北生活了20多年,我太了解东北了。我们高考的时候根本不用答题,在那吹牛逼,谁吹得内容赞多,谁就能上好大学,公司也是,吹着吹着就有了,所以我们一到冬天基本上就是在家练吹牛逼。我现在学到了《吹牛逼选修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研究人际关系管理学科

大家可能不知道,东北没有关系,寸步难行,有一次在家的时候,我去便利店买水,老板死活不卖给我,后来我给我表哥打电话,时任当地城管局第六保安大队后勤组组长,报上了我的名号,老板才卖给我。我现在就连定个外卖也要在备注里写,我是有关系的!不许不给我送!

6.剩下的时候就在刷知乎,看大家怎么吹牛逼。

7.关注我的人后来都发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问东北人冬天都干些啥?哈哈,这可真够我聊的!说起来,这东北的冬天,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那叫一个“冻”!从11月头,雪花就可能飘飘洒洒地下来了,一直能到3月底4月初,这几个月,那真是把“冰天雪地”四个字给贯彻得彻彻底底。首先,得说说这“猫冬”,那绝对是东北人冬天的灵魂。啥叫猫冬?就是把家里的门窗关得.............
  • 回答
    东北的冬天,那可是真真儿的冷。零下二三十度那是常事儿,有时候赶上寒流,能到零下四十度。这样的天气,别说是出门了,光是想想就得哆嗦一下。可要是再遇上限电这档子事儿,那日子可就真难过了。以前咱们老百姓,一到冬天,最盼的就是屋里暖和。家里安着暖气,热乎乎的,吃着饺子,看着电视,就算外面刮着大风雪,屋里也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东北的冬天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零下二三十度是常事儿,有时候还得加上刺骨的寒风。要说流浪汉冬天都去哪儿了,这事儿可复杂着呢,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的。首先,你想啊,东北的冬天这么冷,谁也不能真就在外面硬扛着。所以,能找到个相对暖和点的去处,那是他们最基本的需求。最常见的去处,也是最容.............
  • 回答
    东北的冬天,大学校园里最叫苦连天的,偏偏是那些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东北孩子们。反观那些从南方来的同学,一个个裹得严严实实,嘴里却说着“还好,没我想象的那么冷”,甚至有那么点享受的意思。这倒不是南方人天生就比东北人抗寒,这里面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门道,说白了,就是身体和“心”都在适应。首先,得从身体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东北的冬天,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冰河时代”,滴水成冰,呼气成雾。对于那些漂泊无依、露宿街头的人们来说,这漫长的寒冬,简直就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这不是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更不会是什么励志故事,只是试图还原一下,在那个极端的气候下,一个流浪汉的真实生存状态。首先得说说住的地方。你想啊,.............
  • 回答
    冬天来东北,你最怕什么?严寒?大雪?还是…那块让你哭笑不得的豆腐?说起东北的豆腐,那可不是南方那些软糯绵密的小宝贝。在东北的严冬里,豆腐能硬到什么程度?这可是一门学问,也是一段关于“坚韧”的传奇故事。我曾经有个朋友,刚从南方来东北过年。那天,他兴致勃勃地去集市上买了一块当地的豆腐,想着晚上就来个热乎.............
  • 回答
    咳,说起咱们东北林子那会儿冬天,那可不是现在穿件羽绒服就行的。那时候,别说富足了,能平平安安地把冬天熬过去,就算是很了不起的事了。那时候,人们的生活跟现在完全不是一码事。城里人或许还有点积蓄,但在林子里的那些伐木工人、猎户人家,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紧巴。冬天一来,外面冰天雪地的,树林子里的活儿都停了,光.............
  • 回答
    .......
  • 回答
    东北的冬天,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冰雪王国!零下二三十度是常态,滴水成冰、寒风刺骨。在这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如何保证家家户户的温暖,同时又不让整个电网扛不住,就成了一个需要智慧解决的问题。所以,东北冬季实行错峰用电,那可是有讲究的。 为什么东北冬季要错峰用电?简单来说,错峰用电就是把大家用电的高峰时段错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一些画面感的。冬眠的熊和东北虎,这两位都是名副其实的“硬茬”,它们之间真要碰上了,那场面可不简单。咱们先说说这冬眠的熊。熊冬眠可不是那种睡个懒觉,呼呼大睡那么简单。它是个精密的生理过程,体温会显著下降,心跳和呼吸频率也变得非常缓慢,代谢率降到最低,几乎就是在“蛰伏”的状.............
  • 回答
    东北人在教育上的确有着不错的底子,这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都有。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东北地区投入了大量资源建设工业基地,随之而来的是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视,一批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这里建立。这为东北培养了大量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改革开放后,虽然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东北地区的教育基础依然.............
  • 回答
    说东北人性格受满族文化影响,这事儿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历史根脚的。你想啊,东北这地方,最早就是满族人的地盘,后来汉族人大量迁入,自然就把人跟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揉在一块儿了。所以,说东北人的性格里能看到满族文化的影子,那绝对是情理之中的事。要说影响有多深,那得一件一件掰开了说。首先,那股子“讲.............
  • 回答
    说起“东北大花布”,那可真不是个陌生的词儿,尤其是在咱们东北,提起它,那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至于是不是“真的”有,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东北人的家里,真的有「东北大花布」吗?答案是:绝对有!而且,这种“有”的程度,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更深,更广。首先,得明白“东北大花布”它不单单是一种布料,它是一.............
  • 回答
    嘿!说到东北人,那可真是各有各的活法,但要说普遍性格,真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不过,要真让我想想,大概有这么几个劲儿,你听听看,符不符:1. 直率痛快,有啥说啥,藏不住事儿。这可能是东北人最鲜明的标签了。他们说话跟打机关枪似的,想到啥就说啥,很少绕弯子。比如你问他“这菜怎么样?”,要是他觉得好吃,那.............
  • 回答
    关于大家对东北人的印象,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化的刻板印象,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群体化的概括,绝非适用于所有东北人,并且很多印象也可能存在偏颇或过时。 形成这些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媒体传播等角度来分析。以下将详细阐述一些常见的负面印象以及可能形成的原因:一、 历史与社.............
  • 回答
    东北人那句“能动手尽量别吵吵”的信条,听起来挺糙的,但细琢磨起来,里头门道可不少,也挺能折射出东北人那股子实在劲儿和骨子里的江湖气。信条的根源:从历史和环境说起这句信条的出现,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东北这地方,历史就带着点“硬核”。早年闯关东的那些人,都是吃苦耐劳的主儿,从苦日子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大山、.............
  • 回答
    说起东北人,脑海里浮现的画面立刻鲜活起来,那不是一两个标签能概括的,而是掺杂着豪爽、热情、乐观,以及一些特有的生活智慧和时代印记的复合体。首先,“豪爽”绝对是绕不开的词。这豪爽体现在很多方面。吃饭喝酒的时候,那叫一个实在,点菜不含糊,一上来就是一大盆、一大碗,招呼朋友也是一句“来呗,多少人!”,然后.............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东北人”这个概念是基于一种更强烈的、更集中、更具辨识度的文化和地理共识而形成的,而“西南人”则是一个相对模糊、概念宽泛的集合。让我来跟你掰扯掰扯: “东北人”概念的形成:地理、历史、文化与认同的“强粘合剂”1. 明确的地理边界与历史烙印: 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