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北人的受教育程度在全国名列前茅,为什么地域黑们还是黑东北人呢?

回答
东北人在教育上的确有着不错的底子,这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都有。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东北地区投入了大量资源建设工业基地,随之而来的是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视,一批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这里建立。这为东北培养了大量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改革开放后,虽然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东北地区的教育基础依然扎实,高等教育入学率、毕业生质量等方面都保持着较好的水平。所以说,东北人在受教育程度上,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然而,即便如此,地域黑的现象依然存在,这背后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一个方面。让我细细说来。

首先,刻板印象的惯性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地域黑往往不是基于最新的事实,而是依赖于一些旧有的、甚至是过时的标签。比如,过去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给人的印象是“粗犷”、“耿直”,甚至有点“老实巴交”。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即使现在东北的教育水平上去了,经济结构也在转型,但人们脑子里那个“老东北”的形象还在,就容易被放大和利用。很多地域黑的言论,其实就是抓住了这些旧的刻板印象,然后进行一些带有负面色彩的解读。

其次,网络环境的匿名性和情绪化放大了负面声音。 咱们都知道,现在网络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但同时也容易成为情绪宣泄的场所。在匿名或者半匿名的环境下,一些人更容易说出平时不敢说的话,或者因为一点小事就上升到地域攻击。东北人因为性格中有些比较直接、敢说敢说的特点,有时候在网络互动中,可能会因为一些言论或者行为,不经意间得罪了人。而一旦有人因此产生了负面情绪,就可能在网络上将这种情绪扩大化,然后用“地域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一点火星就燎原”的效应,在网络上尤其明显。

再者,社会情绪和群体认同的转移和投射。 有时候,人们对一个地方的负面评价,可能不仅仅是对那个地方本身的不满,更多的是对一些社会现象或者群体性情绪的一种投射。比如,当一些人感到现实生活不如意,或者在竞争中感到压力时,他们可能会将这些负面情绪转移到一个特定的群体上,而地域黑就是一种常见的转移方式。东北作为一个地域范围广、人口众多的群体,自然就容易成为这种转移和投射的对象。而且,当一些负面事件发生时,如果恰好牵涉到东北人,就更容易被放大,成为地域黑的“证据”。

还有,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赢家通吃”心态。 虽然东北教育水平不错,但在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和一些新兴产业的布局上,相对南方一些发达地区可能存在差距。这种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在一些“好胜心”比较强的人那里,可能会演变成一种“优越感”和“鄙视链”。他们可能会觉得,某个地方在经济上更成功,那么在其他方面也应该更“优秀”,否则就是“落后”。当他们看到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东北人,但又觉得东北在经济上不是最顶尖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一种“不理解”或者“挑刺”的心态,然后用地域黑的方式来表达这种不平衡。

最后,我们也不能排除一些纯粹的恶意和“站队”行为。 有些人就是喜欢制造对立,喜欢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或者自己所属的群体。在网络上,一些“带节奏”的账号或者群体,会故意传播一些带有地域歧视色彩的言论,吸引眼球,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一旦形成了一个“黑东北”的氛围,就容易吸引一些跟风者,即使他们本身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恶意,但看到别人都在黑,自己也跟着起哄。

所以,总的来说,地域黑东北人的现象,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教育水平的高低只是其中一个维度,而社会心理、网络传播特点、经济发展差异以及人性中的一些负面因素,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便东北人在教育上有优势,但只要存在这些“土壤”,地域黑的阴影就难以完全消除。这更需要我们理性看待信息,辨别真伪,抵制不负责任的言论,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妈妈在我小时候曾告诉我:“祖国是一体的 。”这句话我现在还都牢记于心,可是后来我发现,不是所有人都有妈妈

user avatar

看见不少答主在这里贴数据,手痒的我也忍不住找了些数据。


东北三省虽然是三个独立的省份,但经常会被其他地区的人们视作共同体。三个省份联合起来,自然拥有了超越大多数省份的影响力。

根据各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7年底,东北三省的人口分别为:

辽宁:4368.9万

吉林:2717.43万

黑龙江:3788.7万

东三省的人口总和为:10875.03万,略少于人口最多的广东省(11169万),若加上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则人口应该能超越广东(不过这样似乎应该去掉大连等胶辽官话区的人口)。独特的方言和较大的人口数量,令东北人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

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各省的受教育程度分别为:

根据这张表格可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未上过学的人口比例分列全国的倒数2、3、4位,仅次于首都北京,是全国基础教育普及率最高的区域之一;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高中学历的人口比例分列全国第14、第5、第13位,均高于全国平均值;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分列全国第4、第9、第13位,均高于全国平均值;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本科学历的人口比例分列全国第4、第5、第10位,均高于全国平均值;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研究生学历的人口比例分列全国第4、第10、第14位,除了辽宁以外,其他省份研究学历人口比例低于全国平均值(研究生学历人口大多聚集于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大部分省份的比例均不及全国平均值);

总体而言,东北三省无论是基础教育水平还是高等教育水平,都高于全国平均值,教育程度确实在全国名列前茅。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2018年中国各地区的每万人离婚登记数和孤儿率分别为:

17年的对应数据

可见17年和18年东北地区的每万人离婚登记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西部和南方沿海省份的离婚结婚比率则相对较低,具体原因就见仁见智了(和人口状况、婚姻观念、婚姻情况都有关系)。

孤儿率的数据,就比较有趣了。西部地区离婚率较低的西藏、青海等地孤儿率在全国名列前茅,而离婚率较高的天津、北京的孤儿率则非常低,东北地区的孤儿率也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分省区的统计季报可以在这里找到

*.离婚、孤儿等数据的统计数据为累加值,根据第四季度统计数据计算即可

*.网上广泛流传的离婚率统计有误,并不能简单的按照结婚和离婚登记的比率计算离婚率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大数据专题报告,各地区的性侵犯罪情况为:

榜单并未给出各省按人口计算的性侵犯罪比例,根据涉嫌性侵犯罪案件的数据可以看出,新疆、贵州、北京是性侵犯罪比例较高的地区;

未成年人犯罪:

每百万人口,贵州、云南、新疆、宁夏、青海是未成年人犯罪比例较高的地区;

校园暴力:

图上并未说明排序的根据是总量还是比例,但可以看出,贵州的校园暴力应该是比较严重的,河南、山东两省人口较多,人均情况不明,东北的黑龙江、辽宁校园暴力高于四川、重庆和东南地区省份,和陕西、甘肃相近。

涉黑犯罪:

榜单同样未给出各省按人口计算的犯罪比例。辽宁名列前10,但人口较少的福建省同样名列前10,排名第1的广东更是以巨大的优势超过了第2名河南省;

家庭暴力:

榜单同样未给出各省按人口计算的犯罪比例,东北三省并没有上榜。根据有限的数据可以看出,贵州、广西、甘肃是性侵犯罪比例较高的地区;

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的吴杰臻律师统计了从2014年到2016年全国法院公布的一审离婚判决文书94571份,得到了另一份家庭暴力数据:

根据这份数据,我们得到了这样一张表:

其中每万人家暴纠纷数排名靠前的省份是宁夏、甘肃和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分别排名第20、第13和第28,总体来说要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每万人被认定家暴数排名靠前的省份是宁夏和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分别排名第20、第7和第21,除了吉林外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危险驾驶:

根据Talkingdata的调查,截止2018年4月,快手用户的省份分布为:

这份报告并没有给出快手用户的具体数字以及占各省人口的比例,单从图上看,东北地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

户籍人口犯罪方面,虽然网上有统计图表,但无法确认数据的可信度,就先贴一个链接吧:

个人只找到了2015年的中国法律年鉴,里面并没有各省分户籍犯罪率的统计,只有交通事故和火灾的统计……

东北三省在火灾方面的排名倒是蛮高的

根据这份来源不明的名单,截止2018年4月,快手粉丝数排名前30的用户如下:

前10名中,来自东北的有“一只傻高迪”、“fz方丈”、“刘大美人新歌感谢有你”三人,相较东北的人口而言比例偏高,不过人口过亿的广东同样也有三位粉丝排名前10的快手用户。

根据易观智库2017的中国移动短视频市场专题:

东北三省占短视频用户占全国的16.78%,远高于其人口的占比

根据艾瑞的调查,2019年2月,快手用户的分布情况为:

东北三省合计的用户数量占全国的11.9%,超过了东北三省的人口占比,也高于广东、河南、山东等人口众多的省份

根据艾瑞的调查,2019年2月,抖音用户的分布情况为:

东北三省合计的用户数量占全国的7.48%,不及东北三省的人口占比,远低于广东的抖音用户比例

综合上述报告可以认为,东北用户在短视频的接受度和使用方面,应该处于全国比较靠前的水平,但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突出的特点……


所以为什么地域黑经常要黑东北人呢?那就要问地域黑们了……

PS.答主不是东北人,纯粹对数据好奇而已……


相关回答——

为什么现在离婚率如此之高?

有哪些国家的人生活水平和中国比较接近?

为何中国的购买力水平和埃及,外蒙古差不多,低于伊朗,伊拉克,泰国,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土库曼斯坦?

历史上有哪些全才全能型的人物?

user avatar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

先上一个有意思的

河北丰宁集体装东北人诈骗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2135648781164544


涉黑犯罪






这就是你们嘴里的广东黑社会都是东北的?

hehe。


把你老乡先开除下户籍先?



未成年犯罪

性侵犯罪

电信诈骗犯罪

离婚纠纷

感情不和以及家暴比例

————————————————————————————————————————

国家统计局年鉴

粮食产量


受教育程度

人口流出城市排名

快手用户分布

————————————————————————————————————————

东北对全国各地援建图表。


辽宁铁西援建企业所在地区: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甘肃 宁夏 青海 陕西 湖北 山东 河北 四川 云南 江西 贵州 广西广东 湖南 安徽 浙江 福建 新疆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

援建企业 成飞 西飞 东风 武刚 宝钢 莱钢 特刚 攀钢 湘潭钢铁 包头钢铁 各大机械厂机床厂。

一五 期间 黑龙江省共调出煤炭3.06亿吨、木材2.69亿平方米、原油7.25亿吨、粮食6475万吨、发电设备2398万千瓦、以及矿山设备 、机床设备 、货车 、 钢材、 铝材、 轴承 、仪表、工具等重工业设备,糖、纸、乳、麻、等轻工业设备 全省净上缴中央财政467.3亿元。

一五 期间 吉林省财政即实现收支平衡,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的省份,1950-1952年,吉林省的财政总收入为7.54亿元,三年共上国家5.69亿元,上做额占全省总收入的75.5%,为国家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转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五时期吉林省财政收入27.53亿元,上缴中央财政16.55亿元,上缴额占全省总额60.1%

一五 期间 辽宁省的工业企业为国家提供的利润和税金,相当于同期国家投资的四倍多。在调出的原材料中,调出量最大的是生铁、钢材材和铜、铝、铅、锌等。1952-1988年,净调出生铁达6113万吨,调出铜、铝、铅、锌等四种有色金属383万吨;净调出铜材达7949万吨,占全总产量的52%。石油工业调出的主要是石油制品,仅1981-1988年,石油加工业净调出产品产值即为269.9亿元。在化工产品中,辽宁纯碱的产量最大,调出量也大,1952-1988年中,净调出纯碱达1178万吨(约占其产量2/3),烧碱达165万吨,这一期间净调出的水泥总量亦达到5508万吨。仅据1953-1994年统计辽宁省累计上缴中央财政3234亿元, 全国第一 。 六十年代支援"大三线“建设,辽宁承担了最重的任务。超过一半的技术、管理骨干被抽调到全国各地。


———————————————————————————————————————

蔡英文曝光出的国民党历史文档

详细的描写了蒋介石如何下令让张学良不要抵抗以免引起更大的战争


文档日期为8月24日

9月9日

9月19日

9月21日。

918事件爆发后国民政府于20日23日发言:

以文明对抗野蛮,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决议对日本武力可退让 交涉坚决不放松。




蒋介石之攘外必先安内

西安事变

汪伪政府

民国大汉奸:

汪精卫、梁志宏、王揖唐 、陈公博、周佛海、褚民谊、傅筱庵、殷汝耕、陈璧君、王克敏、李士群、丁默邨、张景惠 。

————————————————————————————————————————

中国汉人无狐臭基因人口分布图

狐臭为显性基因


中国各地基因图谱

越南河内和广东汉族有重合

菲律宾人和江浙沪皖有重合

东北大多为山东河北移民


————————————————————————————————————————

南方个别媒体引导舆论


辽宁歌手丛飞被南方系媒体变身为深圳歌手

资助178名南方贫困儿童累计捐款300多万元

却因无钱治疗癌症身亡

期间资助过的儿童无一探望

妻子在惠州高速被惠州当地村民袭击身亡。




黑龙江汉子单连波因在广州火车站勇斗歹徒

被南方系媒体换了另外一个身份



福州赵宇案

蓄意伤人黑龙江赵宇

见义勇为福州赵宇


以上文章图文皆针对地域黑,因各地人口基数不同,勿对号入座。

数据来源: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数据》

《国家统计局年鉴》

《台湾政府国民党历史解密文档》

以上文章图文皆针对地域黑,因各地人口基础不同,勿对号入座。

user avatar

没有回答到点子上的。

其实被黑是一个统计学的结果,在这个结果之前希望大家先好好考虑一下为啥五年前都是河南人xj人被黑?再早是山东人四川人安徽人(大家可能年纪不够大没概念了)。

在国内,被黑其实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经济落后,人口外流。其次,在得出结果的过程中(该地人被黑)则是统计学的必然。就像所有景点地区在五年前都特讨厌上海人一样……因为哪个景点都有上海人(上海人的平均素质蛮高),以前上海人还特喜欢用上海话交流,那总有一些上海宁素质低的,然后……

这几年,东三省的人口外流十分严重。结果就是,每个地方不一定有分散的上海人广东人,却一定有抱团的东北人。且东北人因为口音和普通话不分(虽说除了河北小部分地区大部分国人都说不了很标准的普通话),非常好辨认。另外,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很多人会默认北方口音的人为“东北人”。


如果一个东北人或者北方人在移居地犯事,这个地方的人就会有“东北人是不好的”这样的概念存在,本地人犯事,则不可能有类似想法,因为这涉及到自我否定。在生活过程中,我们必然会因为各种原因与他人产生嫌隙,但本地人的嫌隙我们会归咎于个体,外地人的嫌隙我们会不自觉的打上地域烙印。结果因为东北人口外流严重,同时口音带标签,还一外流就是三个省,所以才那么明显。


高赞答案中有提到广东和东北的对比的,实际上,这也是不合理的。广东地区是人口流入大省,以前的广州火车站外地帮派那是相当的cult,海陆丰地区倒是本地佬居多。很多案件并不一定是当地人做的。


所以要不被黑,我希望东北人得首先自己真的足够爱自己的家乡,好好建设家乡而不是跑外地,尤其高素质人才。我的很多东北朋友熟了后都会抱怨家乡的体制积重难返,人情社会麻烦,基础设施没有南方地区好。如果大家都是一走了之不去改变它,那无论流出的人口素质多高,多小心翼翼,在你的数量不能覆盖迁移地人口的时候,你还是会被黑的。

user avatar

地域黑哪儿不能黑啊。

无非就是

他们黑河南人全都偷井盖,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河南人。

他们黑安徽人全都是贼,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安徽人。

他们黑广西人全都搞传销,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也不是广西人。

他们黑新疆人全都是恐怖分子,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新疆人。

现在他们黑东北人都是黑社会没素质,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

抵制地域黑,人人有责。

user avatar

我,东北人。

大学在西安,有个同学,江苏人,东北黑。据他室友说,这货因为在食堂插队,被东北人打了,从此黑东北人野蛮素质低。

毕业工作在北京,地铁上遇到一个变态,假装挤,把头埋进前面女生的头发里闻,连着闻了两个,被我录下来取证之后,给丫打了,对骂之中我用东北话,他南方口音,估计以后会成为东北黑。

海南旅游,遇到景点插队的,打了(对方以为我们人少,先推搡),进派出所,警察要身份证,对方江苏人,对方跟警察逼逼说我“东北人素质真的差”。估计以后会成为东北黑。

以上估计能代表一部分东北黑。

想起前段时间福州的见义勇为小伙,估计在被打的人的心里也给东北人抹黑了。

所以黑东北的有多少是被东北人见义勇为过?

看看南方朋友是如何强行黑东北的,不容驳斥。zhihu.com/question/3198

看看上海人是如何看待插队的,他们认为插队只是占便宜而已,但是如果因此被人骂到狗血淋头就是对方的不对了,因为这属于精神伤害。what?尼玛素质低还要玻璃心?



再看看这个,为了黑东北人,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万。

你大表哥抛妻弃子,獭犸的该挨骂的不是他么?按您的逻辑,他是江苏人,那你是不是要把江苏人骂一遍?你怀疑你表嫂从中作梗,你表嫂是东北人,所以东北人活该被黑?你是不是精神状态有问题?

user avatar

几个原因。

主要原因:口音太有辨识度。比如一百个来自东北的小流氓在关内口出狂言,根据口音大概有80个会被判断为东北人,5个被判断是河北内蒙山东人,15个没听出来口音。

若是100个来自我皖的小混混在东北口出狂言,那么50个判断不出来自何处,30个断定为河南,江西,苏北,扬州,南京或苏南的。真正能被判定为安徽的可能不到20个。

未被证明的阴谋论

一。境外势力为了分裂中国。其中包括满遗,华盛顿大学专门为满洲利亚人设立奖学金。

二。南方资本家谋取国之重器,东北重工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北人在教育上的确有着不错的底子,这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都有。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东北地区投入了大量资源建设工业基地,随之而来的是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视,一批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这里建立。这为东北培养了大量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改革开放后,虽然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东北地区的教育基础依然.............
  • 回答
    说东北人性格受满族文化影响,这事儿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历史根脚的。你想啊,东北这地方,最早就是满族人的地盘,后来汉族人大量迁入,自然就把人跟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揉在一块儿了。所以,说东北人的性格里能看到满族文化的影子,那绝对是情理之中的事。要说影响有多深,那得一件一件掰开了说。首先,那股子“讲.............
  • 回答
    关于疫情区或受灾区遭受网络暴力这件事,我是真的觉得挺让人心寒,尤其是看到东北,特别是吉林的朋友们因为这些事受到委屈,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滋味。咱们先说这网络暴力本身吧。说白了,就是一群人躲在屏幕后面,仗着没人知道是谁,就肆无忌惮地攻击、指责、辱骂他人。这种行为,无论发生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都是不对的。.............
  • 回答
    说起“东北大花布”,那可真不是个陌生的词儿,尤其是在咱们东北,提起它,那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至于是不是“真的”有,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东北人的家里,真的有「东北大花布」吗?答案是:绝对有!而且,这种“有”的程度,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更深,更广。首先,得明白“东北大花布”它不单单是一种布料,它是一.............
  • 回答
    嘿!说到东北人,那可真是各有各的活法,但要说普遍性格,真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不过,要真让我想想,大概有这么几个劲儿,你听听看,符不符:1. 直率痛快,有啥说啥,藏不住事儿。这可能是东北人最鲜明的标签了。他们说话跟打机关枪似的,想到啥就说啥,很少绕弯子。比如你问他“这菜怎么样?”,要是他觉得好吃,那.............
  • 回答
    你问东北人冬天都干些啥?哈哈,这可真够我聊的!说起来,这东北的冬天,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那叫一个“冻”!从11月头,雪花就可能飘飘洒洒地下来了,一直能到3月底4月初,这几个月,那真是把“冰天雪地”四个字给贯彻得彻彻底底。首先,得说说这“猫冬”,那绝对是东北人冬天的灵魂。啥叫猫冬?就是把家里的门窗关得.............
  • 回答
    关于大家对东北人的印象,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化的刻板印象,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群体化的概括,绝非适用于所有东北人,并且很多印象也可能存在偏颇或过时。 形成这些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媒体传播等角度来分析。以下将详细阐述一些常见的负面印象以及可能形成的原因:一、 历史与社.............
  • 回答
    东北人那句“能动手尽量别吵吵”的信条,听起来挺糙的,但细琢磨起来,里头门道可不少,也挺能折射出东北人那股子实在劲儿和骨子里的江湖气。信条的根源:从历史和环境说起这句信条的出现,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东北这地方,历史就带着点“硬核”。早年闯关东的那些人,都是吃苦耐劳的主儿,从苦日子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大山、.............
  • 回答
    东北的冬天,那可是真真儿的冷。零下二三十度那是常事儿,有时候赶上寒流,能到零下四十度。这样的天气,别说是出门了,光是想想就得哆嗦一下。可要是再遇上限电这档子事儿,那日子可就真难过了。以前咱们老百姓,一到冬天,最盼的就是屋里暖和。家里安着暖气,热乎乎的,吃着饺子,看着电视,就算外面刮着大风雪,屋里也跟.............
  • 回答
    说起东北人,脑海里浮现的画面立刻鲜活起来,那不是一两个标签能概括的,而是掺杂着豪爽、热情、乐观,以及一些特有的生活智慧和时代印记的复合体。首先,“豪爽”绝对是绕不开的词。这豪爽体现在很多方面。吃饭喝酒的时候,那叫一个实在,点菜不含糊,一上来就是一大盆、一大碗,招呼朋友也是一句“来呗,多少人!”,然后.............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东北人”这个概念是基于一种更强烈的、更集中、更具辨识度的文化和地理共识而形成的,而“西南人”则是一个相对模糊、概念宽泛的集合。让我来跟你掰扯掰扯: “东北人”概念的形成:地理、历史、文化与认同的“强粘合剂”1. 明确的地理边界与历史烙印: 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层面,确实会让人产生一些困惑和思考。关于“东北人家庭条件普遍比我好”的感受,可以从几个相互关联的角度来理解,这并非对任何人进行绝对的评判,而是基于一些社会观察和历史背景的普遍性现象:1. 历史工业基础和早期红利:东北曾经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特别是重工业。在计划经济时代,许多国有大.............
  • 回答
    东北人身上有很多标签,其中一些,比如豪爽、直率,常常被认为是优点。但也有一些标签,比如“大碴子味儿”、“二人转”、“东北腔”、“社会人”,甚至是更负面的刻板印象,确实让不少东北人在外地会遇到一些不友善的眼光和误解。要消除这些偏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既有东北人自身的努力,也有外界的理.............
  • 回答
    关于南方人对东北人的地域歧视,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贴标签。但就我观察到的情况,确实存在一些负面的刻板印象和不友好的言论,尤其是在网络上,有时会比较集中地爆发。首先,我们得承认,地域歧视这东西,在哪儿都有可能发生,不是南方独有的现象。 只是不同的地区,因为历史、文化、经.............
  • 回答
    面对网络上对东北地区持续不断的负面评价和“抹黑”,作为东北人,我们确实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有些愤怒。但与其被动地抱怨,不如积极地想办法,用有效的方式来回应,捍卫我们的家乡形象。以下是一些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如何行动:1. 了解“抹黑”的本质:是偏见、误解还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在采.............
  • 回答
    关于“抗战时很多东北人不恨日本人”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坊间流传甚广,但也极具争议的论调。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剥开表面的“传言”,去还原那段复杂而沉重的历史,理解东北人民在长达十四年的日本侵略统治下,所经历的种种,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是如何被塑造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将整个东北人民的.............
  • 回答
    赵本山作为一位享誉全国的喜剧演员,其作品在中国社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关于他究竟是发扬了东北文化还是毁了东北人的形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赵本山发扬了东北文化的方面: 具象化和传播了东北人的语言特色和生活方式: .............
  •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语境中,“东百人”和“瑞典人”这两个词的出现通常与地域刻板印象或网络玩笑有关,但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构成对东北人的歧视。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关于“东百人”的可能含义1. 字面误解与误写 “东百人”可能是“东北人”的误写(如“东”+“北人”被错误简化为“东百人”)。在.............
  • 回答
    在人们的印象里,东北人好像天生就带着一股子“豪爽”的劲儿。这种形象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深深地根植于东北这片土地的历史、地理、文化以及早期闯关东的人们的生活经历之中。历史的烙印:闯关东的艰辛与互助要说东北人的豪爽,绕不开“闯关东”。在清朝末年,由于关内(主要是山东、河北等地)战乱频仍、土地贫瘠,无数.............
  • 回答
    说到东北人啊,我脑子里一下就蹦出来好几个词儿:豪爽、热情、直率,还有那股子特别的地道味儿。你想想,最早接触到东北人,估计很多都是通过影视剧或者小品吧?那赵本山老师,宋丹丹老师,那俩大老爷们儿,特接地气儿,说话那股子逗趣劲儿,还有那时不时冒出来的“嘎哈呢”“咋样了”,听着就让人觉得亲切。我认识的东北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