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赞成半佛对这事的判断:
特斯拉:保护B格,不接受第三方打折。
拼多多:老子要的就是你的B格。
所以才会出现拼多多让消费原价买我补,而特斯拉这边原价买也不卖了的情况。
一推一搡,得出结论:不是钱的问题。
而且特斯拉让损失的消费者去找拼多多打官司去,拼多多让消费者去找特斯拉打官司去。
自己不在乎钱的情况下也不自己第一时间下场,得出结论:问题本身也不是问题。
那什么才是问题?
昭告天下,B格保卫战打响了。
半佛对此事的论述是:特斯拉建立品牌B格有相当大溢价在,马斯克的故事和品牌B格是核心竞争力。而拼多多从一个原来被认为是卖假货的平台,靠砍苹果和戴森逐渐让人眼前一亮,换言之他们靠补贴来蚕食品牌方的B格这种无形资产。
这是很高明的解构。
我想继续描述他们的状况。
他们二者在B格保卫战中的手段过于粗暴了。一边砸钱硬补,一边说什么也不给提车。僵持得令人怀疑他们在拱热度而不是在解决事件。
特斯拉的手段不讲究,无助于B格保护,因为他是站在消费者对立面的。中国某个消费能力强的阶层有一定程度的分裂。他们只因为自己某个方面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开始称自己为diao丝,会通过节省洗洁精节省卫生纸之类的操作来让自己感觉很好,与此同时买个特斯拉又毫不心疼。要理解这种分裂特质是很难的。还有一些消费能力一般的阶层,被B格吸引,卖肾节食买Iphone,他也可能买了特斯拉结婚的钱就没了。他的衣食住行还是靠拼多多之类的方式省钱,甚至他就是从拼多多找朋友砍他买假货的时候,这边发现自己还缺一个特斯拉。
你可以保持B格,但不要站在消费者对立面。
中国这边阶层与自我认知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
然而,拼多多越粗暴越好,精细操作是所有补贴行为的死敌。领券操作半小时,得罪了20个朋友,最后只剩下10块钱的操作,还买个屁啊,那只会让我把平台删了。
要是想靠蹭大牌来提成产品形象,就是越粗暴越简单越好。摆明决心比什么都重要,不要隐瞒意图。甚至一定程度上要让我们知道“你在蹭品牌B格”,这样补贴起来更有诚意,将信将疑的人才更愿意凑热闹看看,甚至掏钱。很多不堪的举动和目的是不需要掩盖的,甚至要为眼前的商业行为背书。就如同跳楼大甩卖。我都跳楼了,不跳我也假装跳了,你还不相信我的甩卖是真的赔本吗?而一个不需要那么大决心甩卖的公司,其经营者跳楼,轻则骨架大跌,重则股价大跌。
谁对谁错,交给法律定夺。
谁亏谁赚,交给财务定夺。
但谁能最终夺取B格......我认为拼多多在抢夺B格这件事上,应该会赢。和半佛看法一致。
本回答只在半佛视频的基础上展开论述,无意站队。
休年假中,特来答题玩。
利益相关:传统外资汽车企业电池研发工程师(当然不是特斯拉了),本文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业余时间对行业的观察理解,都不代表公司观点。
特斯拉和拼多多的撕逼可以说是近来的热点啦,引来了超大的流量,可以说成为了拼多多公关的经典案例。对于这俩公司之间的恩怨我觉得基本就是个法律问题,而且还与目前更新的营销、商业模式有关,所以这块谁是谁非还是请像家里领导这样的专家来评论肯定更好。
但是关于这个特斯拉的全员公关倡议,我在这里要旗帜鲜明地表明一个观点:非常卷,吃相难看,对企业形象没帮助,不看好。
以上。
这几天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这件事情只要我说出来大家就会觉得魔幻。
特斯拉和拼多多打起来了!是不是觉得特别魔幻,这两家气质反差过大的企业打起来,就像刘能大战刘备一样离谱。
这俩企业一个要用资本主义的力量上火星,一个要用百亿补贴挖资本主义祖坟,这是真正的不给资本主义留活路。
而且这俩打架的姿势还异常难看,对决之前我以为是超人大战蝙蝠,真打起来原来是常威暴打来福。
简单科普下事情经过,一开始拼多多联合宜买车搞了一个团购,可以用低于特斯拉官方指导价2到4万的价格购买特斯拉,补贴拼多多出。
这个事情本身不奇怪,毕竟这一年多,我们已经见惯了拼多多补天补地了,当年女娲补天八成就用的拼多多。
然后,特斯拉官方发声明表示自己没有和拼多多他们有任何合作,自己也不认可这件事情,堪称美国老干妈。
事情到这里,也没超出认知,毕竟跳出怼拼多多的品牌太多了,特斯拉得先摇号排队去,拼多多缺啥也不缺骂,毕竟他们搞百亿补贴买回来赔钱卖的操作,挨骂也正常。
并且大多数骂多多的品牌都骂出了那种欲拒还迎的感觉,就是只说没有合作,这个不是品牌渠道,也没直接说是假的,毕竟大家都是出来卖的,只要钱到位,卖谁都一样。
很多品牌表面上垃圾拼多多什么东西,私下里通过各种代理在拼多多卖的飞起。
原本大家都以为,特斯拉只是商务矜持一下,这事情就过去了。
然后高潮来了,特斯拉出现了一起不交车的事件,原因是怀疑用户通过拼多多买的,即使用户是出了原价的,也不卖,就是不交车,并且建议用户去投诉拼多多。
更骚的是,拼多多直接建议用户重新再下单买,全价买,补贴的钱拼多多直接打给用户,并且建议用户去投诉特斯拉。
两家的操作从头到尾都透露着诡异的气息,你们自己怎么不上啊,净怂恿消费者了。
两家站在岸上互相嘲讽对方赖皮,拼多多拿着钱说特老师我要过来了,特斯拉表示你别过来我要报警了。
很多人会觉得特斯拉很迷,毕竟拼多多怎么卖,只要不少你一分钱,你凭啥不卖?又不是给你打假钱。
但其实,特斯拉一点都不迷,而且非常清醒,他们和拼多多大战的目的,是为了划清界限,维护自己品牌的逼格。
而拼多多狂蹭特斯拉背后,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特斯拉老师你别想跑,你收钱那就是给我蹭,你不收钱那我就直接白嫖。
反正和特斯拉绑在一起,亏得不是拼多多。
从特斯拉的角度来看,被拼多多蹭了之后,会影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品牌。
特斯拉成功吗?当然成功,最成功的的电动车就是特斯拉。
那特斯拉是靠什么成功的?
靠三电系统?不是,国产车的三电现在都做的很棒了,蔚来,小鹏,比亚迪汉,都各有特色,一点都不差。
靠车辆做工?但凡对车有一点认知的人也不能说特斯拉做工好吧?
有设计感不价,有科技感也不假,但那个做工,真的一言难尽,我开过2辆特斯拉,一辆model3一辆modelS,说真的这个价位的车,这个做工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靠续航能力?不是,国产车续航都冲着700去了。
靠售后?别闹了,特斯拉还有售后?
那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品牌,是逼格。
提起特斯拉,你想到什么?
想到钢铁侠马斯克老师,马老师和特斯拉是百分百绑定的,他天天在推特上上蹿下跳的都等于是给特斯拉做广告。
甚至有段时间特斯拉股价表现不是很好的时候,马斯克老师直接推特表示特斯拉要私有化钱都准备好了,但是实际上没有,结果影响了股价,导致SEC介入,最后把自己特斯拉董事长的位置给玩儿没了,还被罚了2000万美元。
这就是资本主义落后,马老师明明通过量子技术弄到了量子波动钱,但是美股不认,结果导致马老师被罚。
所以特斯拉为啥拼命要来我们这里建厂,除了效率更高之外,还有成本更低,这里不仅是零部件和人工成本低,主要是按照马老师在推特跳的频率, 2000万美元和60万人民币的成本还是很好算的。
说真的,如果当年锤子如果没有垮,而是上市了,罗老师就靠一个微博都能让锤子的股价上到太阳上,收购苹果未必是一句空话。
这也是为什么苹果把命根子放在了中国,为的就是方便阻止锤子上市。
很多人说特斯拉不做营销全靠口碑,这句话也对,也不对。
特斯拉不是不做营销,而是不做传统意义上的广告营销,所有资源都是投入到老板这个个人IP上的,人家老板自己就是最好的活广告。
千万不要小看马斯克老师的这套公司与个人绑定,同时深度投资个人营销的玩法。
历史上只有4个人成功了, 一个叫乔布斯,一个叫罗永浩,一个叫雷军,一个叫贾跃亭,再加上马斯克老师,堪称贴吧五虎。
乔布斯成功了,但自己死了。
罗老师人没事,但公司死了。
贾老师人和公司都没事儿,投资人死了。
雷老师啥事儿都没有,就是人设不够朋克,气质土味死了。
而马斯克老师不一样,人家梦想是要上火星的人,众所周知火星空气含量不够,容易窒息,这才是真正的为梦想窒息。
这该死的魅力,让人无法抵挡。
唯一能在个人魅力上超越马老师的,那就只有人类懂王川老师了,没有人比他更懂气质。
提起马斯克,你会想到什么?
极致,朋克,改变世界,颠覆一切,钢铁侠,极客之王,移民火星,脑机接口,更恐怖的是,这人居然还做火箭,你甚至怀疑川老师上天的火箭就是他做的。
当一个做火箭的神人,现在做了一款电动车,就这个故事,能讲起码10年。
这个故事要是给到贾老师,能讲出10000亿的市值。
这个故事要是给到瑞幸,能把资本主义大本营弄成公共厕所。
没错,故事,以及故事衍生出的品牌格调,就是特斯拉的基本盘。
至于车那些不好的细节,根本不重要。
就那个logo,起码值10万,贴到车上,就是逼格,就是朋克。
大家都是花钱买logo,花钱买朋克的标签,车其实是赠的。
况且特斯拉逼格满满的同时,还便宜实惠。
没错,特斯拉其实是便宜实惠,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一张牌照大几万的时候,一辆特斯拉带张牌,再加上新能源补贴,还有那个logo,不买还是人?
逼格高,价格低,政策助攻,所以特斯拉在北上深打爆了一切。
为什么国产新能源干不过特斯拉?怎么努力造车怎么堆料怎么搞性价比都不行?
说穿了就是逼格不够,除了蔚来还能看,其他的品牌都不够,尤其是比亚迪,这么牛X的车这么猛的三电系统,那个营销简直是拖产品的后腿,工程师的头发死的都不安详。
消费者买车最注重的是什么?
就是逼格。
大部分人都不懂车,买车的一个重要需求就是装X,所以品牌定调是最关键的。
特斯拉是什么品牌定调?
是不比BBA差,但是更新更颠覆的定调,逼格甩出去十条街。
你把BBA和特斯拉放在一起可能大家会犹豫一下,但你把特斯拉和其他几个新能源车放一起,同样价格大部分人都选特斯拉。
这就是品牌的威力。
同理还有可口可乐,很多卖饮料的去研究可口可乐的配方,简直脑子有病。
就算生产出味道百分百一样的饮料又咋样,你成本不可能比可口可乐低,售价也不可能更低,人家凭啥要花一样的钱买你而不买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的核心护城河根本不是配方,而是那个logo,为什么已经是世界品牌了每年还要砸重金去投广告刷屏?为什么要做那么多联名?
不是为了卖产品,是为了让每一代人的文化符号中都离不开那个logo。
Logo,才是核心。
所以特斯拉也是一样,消费者要么不买新能源,油车的选择也很多,但要买新能源,特斯拉都是绕不开的一个选择。
连老人提起特斯拉都说那个造火箭的小伙子做的车,差不了,这就是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宗教和饭圈文化差不多,只要人设和逼格不出问题,特斯拉怎么折腾都不会有问题,一定会有人无脑吹,会有人买单。
只要品牌不倒,特斯拉爽快到老。
但享受了和饭圈同等待遇的同时,特斯拉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当特斯拉的品牌不够酷,不够碾压一切的时候,特斯拉之前吃了多少品牌红利,就得吐出来多少。
所以,特斯拉坚决不能和拼多多产生关系。
这根本不是卖几辆车,卖什么价格的问题,这是在毁灭特斯拉的酷。
大家思考一下,拼多多是什么气质?
土味,实在,性价比,真香,是兄弟就来砍我一刀。
这里面不论拿出哪一个,对于特斯拉的调性都是致命的打击。
再思考一下,只要你用过拼多多的百亿补贴,你在真香之余,就会产生一个习惯,就是任何新潮的产品,拼多多不搞百亿补贴,我就不买,哎呀拼多多怎么还不搞百亿补贴呀烦死了。
当你产生这种心态的时候,你心中这个产品的逼格已经被拼多多给锁定了。
你心中这个产品的售价也被拼多多用补贴给锚定了。
对消费者而言其实无所谓,但是对于品牌方,这是等于是在品牌调性上随地大小便了。
但对于玩儿逼格的品牌而言,这比一切都恐怖。
大家再思考一下,之前公开怼多多的,是不是有很多奢侈品和高端化妆品?
为什么,为了调性。
当奢侈品你能在商业综合体和东门小卖部都买到的时候,这个品牌还有何逼格可言?
当然,那些奢侈品由于利润率足够高,并且也过了最赚钱的生命周期,所以其实放在拼多多也没什么问题,赚钱嘛,不寒酸。
所以你看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接纳拼多多,AJ之前都是不参加的,现在一样玩的飞起,为什么?
赚最后一波钱啊,尾货出掉啊,然后换新东西。
但特斯拉不一样啊。
特斯拉现在距离产品的赚钱生命周期远没有到结束的地步,这只是刚刚开始,Model3给你补成这样,我后面的ModelY还TM卖不卖了?
当消费者形成认知链路,买特斯拉上拼多多的时候,特斯拉这个品牌调性祖坟都没了。
买特斯拉,上拼多多,是兄弟就来砍我一刀,你品,你细品,这还怎么玩?
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特斯拉现阶段坚决不能和拼多多产生任何的关系。
未来会产生关系吗?当然会,但现在不会,现在还要靠逼格赚钱呢。
你看看人家其他汽车品牌上拼多多就没有这么怨言,因为人家的品牌早就成了日常品,不像特斯拉现在这么死靠品牌来过日子。
不过反过来说,特斯拉这么撇清干系有意义么?
说真的,有点作用的,但整体意义不大。
这就要说到拼多多的策略了。
拼多多在最新的回应中,直接让用户个人名义下单,买好了拼多多打钱,甚至建议消费者自行起诉特斯拉。
这是什么操作?
这是老子跟你黏到底,反正只要和你弄在一起,我横竖都不亏。
拼多多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去蹭特斯拉。
拼多多为什么这么做?
有趣的是,也是为了品牌调性,和特斯拉绑定在一起,就是有逼格。
不要笑啊,拼多多也是要搞品牌调性的。
大家自己想一想,过去几年,大家对拼多多的印象是不是变了?
从过去的买假货,上并夕夕。
到后来的拼多多上居然也有真货?
再到现在的拼爹爹怎么还不补贴?
分水岭在哪里?
就在百亿补贴,甚至更直接一点,就在百亿补贴苹果和戴森系列产品,一举扭转了品牌形象,让大家意识到在拼多多上居然可以买到这种高级别产品的真货。
至于品牌方不愿意,这根本不重要。
你产品不是有逼格么?我买回来自己赔钱卖,真金白银要和你产生绯闻,你能怎么样?你管得着吗?
品牌肯定不乐意,但品牌的代理们乐意。
毕竟品牌方不压货,代理商可以要压货的,你品牌爱端着随你,我可是要吃饭的,只要我没低价卖,拼多多买我就卖,而很多品牌是强依赖渠道和代理的,不敢真的得罪他们,所以最后就成了一个默许的既定事实,顶多发个声明比比几句。
后面走量之后就会觉得也还不错,反正卖都卖了,卖的也不少,多个平台多条路,干脆开个店吧。
说难听点,这个策略就好比渣男先把人肚子搞大逼迫结婚,也可以理解为渣女带球逼宫。
反正就是先造成既定事实,然后你也没辙了,只能坐下来好好谈了。
然后随着入驻拼多多的品牌越来越多,他们的竞争对手也会争先恐后的入驻,然后拼多多自己的品牌调性就上来了,所有人对拼多多的印象也就不全都是假冒伪劣了。
当年淘宝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所以有了天猫。
百亿补贴就是拼多多的天猫。
只靠便宜货,是永远没有未来的,所以拼多多要搞百亿补贴,要品牌洗白。
所以只要给他们抓住机会,一切高端品牌他们都会蹭,可以撒币就撒币蹭,不给撒币就直接硬蹭,我就蹭蹭,进不进去不重要。
所以特斯拉怎么搞都是输,就是输多输少的问题,只要你发声,拼多多有一万种方法和你绑定,只要特斯拉三个字和拼多多出现在一起,你赚不赚不说,拼多多永远不亏。
甚至特斯拉这种不交车的行为,已经激起了不少人的怒火,人家拼多多自己掏钱补都不行,你特斯拉是不是玩不起?
这种声音对特斯拉的品牌同样是负面,因为特斯拉的品牌调性是逼格,是极致,是朋克,但不是傲慢。
至于想打赢拼多多,根本不存在的,任何逼格品牌遇上拼多多都要输,拼多多收拾他们那都算是降维打击。
只要和拼多多弄起来,多多就可以把你拉到和他们一样的位置,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恶心你。
你从五星级酒店被拼多多拉出来在泥坑里打滚,你打赢了也是输,打输了更难看,越端着,死的越快。
这就和男人不能和女人打架一样,打输了你算什么男人,打赢了你算什么男人。
至于挨骂?拼多多要是怕挨骂那可是全世界的猪都笑了,网上很多拼多多的段子都是拼多多自己编的我告诉你。
拼多多的策略其实是一种阳谋,通过补贴打破现有体系,然后造成既定事实,然后扩大战果,就是标准的五环外包围三里屯,吃的就是消费者喜欢便宜实惠的心态。
而现实状况是,大家确实都没什么钱,买东西就是图一个经济实惠,至于你品牌怎么想,消费者其实并不是很在乎。
毕竟品牌是资本,电商也是资本,资本之间怎么打架,和消费者无关,精神资本家是一种很魔幻的精神疾病。
所以不站队,但是煽风点火,才是最好的。
毕竟神仙打架,实惠的还是凡人。
~~~~~~~
表情包视频版,骚骚骚。
谢邀。
哪来那么多阴谋论和分析...还整得一套一套的...
原因很简单:
说这话的特斯拉“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晓彤,人家是搞工程建设的。在来特斯拉之前,老朱是楷博工程的副总裁。
土木工程的朋友有吧?可以在评论区里介绍一下kaibo engineering。楷博在非洲做了一堆epc项目,应该算是我乎键政圈“走向非洲”路线的优秀代表。
所以你可以把老朱理解成一名顶级工头。
一般来说,公司的大区负责人都是销售出身,毕竟能带来现金流的人永远是公司王者。但特斯拉比较特殊,马斯克对中国大陆现阶段的核心要求不是销售。
而是把那个刚刚一期竣工的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给整好咯,别出幺蛾子。
美帝产业空心化已经是既定事实。汽车依赖高度复杂的供应链,加上对新能源和汽车元器件成本的考虑,肯定得来中国。
所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期工程的土地就整了86万平方米,目标量产每年25万辆,妥妥的未来特斯拉产能核心。
工程量浩大,而且是和上海临港这个超级政商综合体对接,肯定得找toB/toG业务精深的人来牵头。
于是老朱这个顶级工头,成了一家本质还是toC企业的大区负责人。
搞工程的人,喊两句“全员转发”太正常了。
加上特斯拉中国的那个贫弱市场团队。
公关总监就没有待够两年的,不管是杨淑婷还是陶融,主要工作就是确认合作伙伴的发布特斯拉相关内容时,符不符合公司要求。
特斯拉中国的市场部门工作核心只有一个:别和美国那边起冲突。
不管某类市场活动和操作在中国多普遍、多寻常,只要在美国那边被认为是“不符合公司市场方向”的,都得毙咯。
想独走?没可能。芝麻大的事都得发邮件给美国那边确认,做件T恤都得层层报到马斯克那去。
做他们的供应商真是太惨了,容我哭一会...
特斯拉中国市场部门基本没什么预算,看他们沟通感觉更像是“报销制”:这件事不得不做啊?那就去费用里临时申请一笔钱吧。
而不是“今年给你们一笔钱,你们必须花出去,然后达到怎样怎样的效果”。
现阶段的重心是超级工厂,所以市场基本没规划,属于被动式响应。(侧面反应国内那票互联网汽车是有多弱鸡)
所以特斯拉中国连长期投放的媒体都没有。国内广告公关圈对特斯拉的评价:
这家公司没有marketing。
老大是顶级工头,市场团队贫弱,工作严格走流程,决策权在美国总部。
这种结构下,老朱喊出这种话,太正常了。
首先,工头确实喜欢这么喊(我不是黑工头啊,我周围工程圈的朋友真的很喜欢“动员”团队);
其次,这种话在美国那边看起来是没问题的:老大在鼓励员工发声嘛,很互联网,很美国;
最后,贫弱的市场团队就算有心里明白的,也不好阻拦什么。别的不说,这来回发邮件解释中国国情,就算解释明白了,黄瓜菜也凉了。
所以就这么喊出口了。
因此不要对特斯拉中国的迷惑行为感到惊讶,搞不好将来会更多。
而且经历这事后,大概率他们是不会扩张市场团队的,因为里面一堆历史破事;再说这种事也不怎么会传到美国总部那去,传过去了美国那边也无法理解这边消费者的情绪,只觉得是在无理取闹。
搞不好将来特斯拉就走苹果在华的“静默”路线:
广告上做点投放,公关上一问三不知。反正你们是要买我的。
特斯拉这个反应有点看不懂。
已经是客户自己在特斯拉官网,按照特斯拉的规则下订单,提到车之后,拼多多单独补贴客户。
拼多多和客户之间的合同,和特斯拉没有半毛钱关系,不知道特斯拉跟着高潮什么。
这件事的本质是拼多多拿着 股东的钱去补贴用户,人家有钱任性,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特斯拉担心以后买车的都等拼多多补贴,那确实如此。拼多多只要持续地补贴,那大家就是会去拼多多碰运气,你架不住人家有钱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