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下我理解的这个事情的法律本质:拼多多作为销售平台通过补贴消费者的方式做了一个市场活动,代消费者在特斯拉网站订购其汽车,并通过特斯拉网站和特斯拉公司缔结了一个订购汽车的合同。现在特斯拉拒绝履行这个合同向消费者交付汽车。今天笔者就分析一下此事中特斯拉是否违法?拼多多团购车主起诉特斯拉官司能赢吗?
此事中有三重法律关系:特斯拉和拼多多、特斯拉和消费者、拼多多和消费者。特斯拉只有在这三重法律关系里找到违法内容,才有机会找到不予履行和消费者合同的法律依据。但笔者研究了一下,发现很难:
一、 拼多多的万人团活动侵权特斯拉吗?
就拼多多的特斯拉万人团购活动,特斯拉公司通过微博称:未与拼多多就该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或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亦未就此次团购活动向拼多多销售过任何本司生产车辆。如果拼多多未经特斯拉授权就以其名义进行促销的,法律上特斯拉可以追究拼多多侵犯商标权和虚假宣传的责任。
但就本次事件而言,追究商标侵权和虚假宣传都有难度。先说商标侵权,如果拼多多的万人团最终让消费者买到了假货特斯拉,那就构成了商标侵权,但现在拼多多是通过特斯拉官网代消费者购买,指向的是真货,所以就不构成商标侵权。
同时,拼多多App的页面上显示其万人团的产品是特斯拉汽车,并没有说和特斯拉公司合作或者活动其授权的内容,所以也较难认定为虚假宣传。
可能有朋友会问,特斯拉公司生产的汽车,他说给谁销售就给谁销售,不经他同意就不能销售不是天经地义的吗?这个说法当然没问题,但拼多多这次是给消费者补贴,然后代消费者到特斯拉网站下单,这是在特斯拉现有销售框架下做的促销行为,并没有自己销售特斯拉的车。所以特斯拉要追究其虚假宣传责任难度不小。
二、拼多多万人团构成对特斯拉的直销模式构成不正当竞争吗?
拼多多自己掏钱补贴消费者买车,特斯拉为什么不乐意?很可能是因为特斯拉认为拼多多破坏了其商业模式。特斯拉汽车销售的模式是直销,不通过第三方,而拼多多却通过万人团活动告诉消费者:通过拼多多平台购买特斯拉的车有补贴,这会导致大量消费者以后要购买特斯拉汽车会先上拼多多,就破坏了特斯拉现有的销售渠道,同时,拼多多的补贴也扰乱了特斯拉的价格体系。
目前,我国保护商业模式的主要依据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如果特斯拉要证明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受保护的,就要证明拼多多的行为违反了公认的商业道德。但从笔者的经验来看,这也很难,核心问题是:给消费者补贴是有益于其权益的事情,所以法院把给消费者补贴认定为违反商业道德的可能性非常小。
虽然1993年版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曾有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但2017年反法修订时,这个规定已经被废止。现在各大电商平台促销是低于成本价销售已经是常态,所以拼多多在销售渠道竞争中补贴消费者的行为被认定违法的可能性很小。
三、 消费者通过第三方在特斯拉网站提交信息购买车辆有问题吗?
媒体报道称:特斯拉交付专员声称,拼多多的行为,违反了特斯拉汽车订购条款中明确约定的禁止转卖条款,特斯拉会依据合同约定的购车方违约条款取消此订单。
判断拼多多代消费者在网站下单是否有效,还是要看合同条款的约定。特斯拉公司《汽车订购协议》有这样一个规定:禁止转卖。Tesla直接面向最终客户销售汽车。对于任何我司认为其目的是为了转卖的订单或者有其他非善意目的的订单,我司有权单方解除本协议。特斯拉如果援引此条款拒绝履行合同,可以有两个理由:构成转卖,或者认定为其他非善意目的的订单。
笔者认为代下单不构成转卖,转卖是要先把汽车买下,再卖给第三方,而现在拼多多则是代客户下单,是以客户的名义直接购买。
至于非善意目的的订单,则解释的弹性较大。虽然特斯拉可以给出很多非善意的说法,比如未经授权销售、未经授权进行市场活动、代下单违反销售政策等。但根据笔者的经验,为了维护交易安全,我国法院对于已经缔结的合同的解除向来持非常慎重的态度:
如果一方要解除合同的,必须给出非常有力的依据,要证明拼多多代下的订单构成非善意目的的订单,应当需要证明这个非善意目的订单给特斯拉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害才行。而就目前的事实来看,这个证明的难度是相当高的。简而言之,我觉得法院不会因为特斯拉主张这个代下单是非善意目的的订单就判决解除合同。
目前特斯拉对拼多多代消费者下单的证据也是不足的,目前特斯拉给消费者的说法是:我司怀疑此订单为拼多多或其他商家以您的名义下单……这里的句式是怀疑,他们并不一定能证明被取消的订单是为拼多多或其他商家的代为下单的。如果打官司时消费者不承认代下单,而特斯拉又没有证据,官司直接就输了。
综上,笔者判断,特斯拉单方面解除合同的行为缺乏法律依据,如果消费者起诉特斯拉,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的并承担违约损失的,法院大概率会支持。
拼多多的回应来了:该车辆系消费者本人与特斯拉签了订购协议,消费者本人自用且无任何转卖意愿和意图,其购车用车也并未有任何“恶意”。如此看来,特斯拉交付专员以“我司怀疑此订单为拼多多或其他商家以您的名义下单。实际上构成向我司隐瞒真实下单信息,我司此前公告已经声明拼多多的该团购活动未经授权,您应当向付款购车的商家要求交付车辆或者退款”为由拒绝向车主交付。这样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消费者送钱特斯拉会不喜欢?怎么可能。但是众多厂商和经销商确实把拼多多视为洪水猛兽。
今年春节放假之前我跟小米有品的人吃了一顿饭,当时聊到了拼多多,他们的看法是不太想跟拼多多产生任何联系,原因跟品牌定位问题,后来又有一个厂商说拼多多派了一个VP来跟他们谈想让他们入驻,但是他们不想,原因在于会搞乱渠道。我个人认为特斯拉拒绝向拼多多团购车主交付Model3,会有类似的原因,而不是真的不想卖车,没有厂商不喜欢顾客的钱。
说这个问题要清楚平多多的这个补贴是什么,以这次特斯拉为例,拼多多的这个声明说的是
拼多多与宜买车,根据活动承诺,已经为该名消费者提供2万元车款补贴
拼多多的东西尤其是百亿补贴的东西为什么便宜?在拼多多上开店的渠道商不赚钱吗?当然不是,就是像上面的声明一样,拼多多补贴的就是经销商的利润。一般的企业销售会有多级代理商,代理经销商要付水电费,要付房租,要给销售员工发薪水等,商品也就层层加价最后到了消费者的手中,这是传统的也很合理的商业模式,但是消费者会感觉不爽。
后来有了网上的渠道,因为会节省很多的环节所以网上的价格会更低,但是现在为什么线上价格也不低了呢?因为厂商要控价!线下控价,线上也有控价。2017年知名手机厂商vivo手机江苏总经销商因纵向控制产品价格行为被处以698.3万元的罚款。根据多家网店店主的反馈,电商平台同样存在控价的行为,以至于很多商家只能在闲鱼等二手平台上以较低价格出货。
很早以前开淘宝店可以发家致富,现在呢?基本不可能了,因为天猫,淘宝等没钱也玩不转,只有头部商家可以获利,而中尾部商家就去了拼多多,拼多多就给这些商家提供补贴,对于那些补贴商品,商家赚的其实是拼多多的补贴。
大家都要生活,都要挣钱,价格低必然有人利益受损的,那谁受损呢?拼多多平台,官方提供补贴。拼多多当然不傻,因为官方的补贴价格低而且百亿补贴的东西都是正品,所以用户数猛增,电商最核心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数据也猛增,这两年明显可以在各大论坛社区讨论拼多多顺利下车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回到答案的开头,为什么很多厂商不喜欢拼多多呢?在我看来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固有的偏见认为拼多多low,不希望自己的品牌跟拼多多有关系,另一方面是一个很实质也很核心的问题,扰乱厂商的渠道价格! 拼多多以中尾部的渠道商为主,拼多多的官方补贴让他们的价格很低,这样其它渠道商就会有很大的意见了,品牌控不住价是很麻烦的事情,影响很深,想成为代理商还要交一大笔钱的,厂商也要维护他们的意见,所以你会经常看到有厂商发个声明什么的。
代理分销商如果做大,厂商也会很难办,产品的定价权控价权可能就会失去,特斯拉采用直销的模式就是为了把价格控制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现在拼多多来了,大家通过这件事儿发现拼多多是真的补贴,长此以往怎么可以,消费者可能会等拼多多补贴的时候去买,如果拼多多手握1万份订单,会不会有与特斯拉的谈判权呢?这才是特斯拉最害怕的
以下为拼多多方面小二乐福回应“5辆特斯拉”事件全文:
希望消费者能被善待
今日下午,特斯拉方面称,已拒绝向拼多多“限时秒杀”频道团购车主交付Model 3,并声称这批消费者涉嫌违反了特斯拉“禁止转卖”条款。特斯拉会依据合同违约条款单方面取消此订单。
作为一名秒拼事业群小二,我从消费者处了解到情况如下:
1、该消费者主动告知了特斯拉,自己接受了拼多多的补贴。但确系其本人与特斯拉公司独立签署订购合同,消费者本人在特斯拉官网下单并且不会转卖,只会自用情况下被特斯拉明确拒绝交付的。
2,拼多多与宜买车,根据活动承诺,已经为该名消费者提供2万元车款补贴。
3,特斯拉拒绝履行与消费者订立的合同,作为补贴方对此表示遗憾,但我们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并积极落实车辆交付工作。
我个人认为,招牌大了,不应豪横;店大了,不应欺客;手握先进技术,更应心态平和,积极善待消费者信任。
火箭发射上天了,依然能接地气并保持幽默,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2019年“双十一”之前,徐汇法院立案庭排起了长龙。排队的原告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拼多多。
事情说来也不复杂。拼多多平台上线了若干家“品牌店”“旗舰店”,以略低于官方旗舰店的价格销售各类大牌商品(有的商品只便宜2-3块钱)。
消费者在拼多多上下单之后,拼多多直接在官方旗舰店代替消费者下单,中间的差额由拼多多补贴。
当时,不少大的品牌方都对拼多多的这一行为非常愤怒。第一,拼多多的“品牌店”“旗舰店”没有获得官方授权,相当于搭了品牌方的便车。第二,品牌方要在电商平台开店,通常都要附加苛刻的额外条件,而拼多多直接跳过了这一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如果拼多多通过微量的补贴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之后消费者要买大牌产品都优先使用拼多多,这会对品牌方既有的销售渠道产生极大的冲击。
当然,还有些品牌没有说出来的理由是,他们可能不认可拼多多的企业形象,不愿意与拼多多绑定。
总之,这些品牌方各显神通,著作权侵权、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从徐汇法院到上海知产法院,各类法律手段都冲着拼多多搞了一波。
几个月过去了,拼多多补贴两万向消费者销售特斯拉,只不过是去年“双十一”大战的一次翻版。
唯一的区别是,快消品牌无法分辨哪些订单是拼多多下的,因而无法采取更激烈的措施,而特斯拉直接选择了断供。
从最朴素的视角看,拼多多为车主补贴两万块买车款,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消费者还省了钱,似乎没有任何人受到了损伤。
但需要问一个问题,然后呢?
拼多多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向消费者销售特斯拉,每卖一台就至少会亏两万块(还不算各项运营成本),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究竟要如何盈利?
拼多多销售特斯拉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而由于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它又不可能以高于官方售价的价格销售。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降低成本。
假设拼多多的战略真的成功,它成为了特斯拉最大的销售渠道,它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弥补补贴行为所带来的亏损?
有意思的是,现已失效的老《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将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在现行的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已经将这一条删掉。
换言之,在目前的法律体系下,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低价倾销商品,很可能不构成不正当竞争。也就是说,拼多多的补贴战略很可能被认定为合法(是否违反与特斯拉的协议暂且不论)。
可以预见,各个品类的补贴大战正在路上。
从打车到外卖到咖啡再到买车,补贴已经成为中国商战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全体起立!拼多多果然按照我说的车主完全个人付款,拼多多向车主转帐补贴,微博已经是拼多多和车主合影了!特斯拉从头到尾无感知!
旧回答以下:
看我嘴型,全体起立!这是一堂互联网顶级营销课程,这是一例所有互联网产品运营都要学习的案例,这是一场特斯拉背着龟壳毫无反击点的战斗!拼多多与宜买车真正做到了花小钱办大大大大事的效果!
下面剖析三回合拼多多&宜买车是如何大获全胜,而特斯拉是如何憋屈的。
在剖析之前,需要科普两点:
1.事件起因是拼多多&宜买车发布特斯拉model 3团购活动5辆车,单价25W(model 3价格27W,拼多多&宜买车只需额外出10W元)即可购买,特斯拉官方回应未有联动及授权,但是拼多多&宜买车依然举行活动并前往特斯拉直营店要求购买五辆车。
2.目前互联网营销价格是,微博与抖音真粉大V,一个粉丝3分钱,让一个百万粉丝的大V发布一条营销内容的价格是3W,制造进入微博热搜前十的营销成本数百万起步。
第一回合拼多多&宜买车百分百完胜,刚上架团购特斯拉的活动时候,这个信息仅仅在车友圈小范围传播,但因为特斯拉官方下场互动,让更广泛的吃瓜群众知晓此事。
特斯拉为什么要官方下场解释呢?这也是拼多多&宜买车盯上特斯拉的原因,因为特斯拉model 3之前降价过,引起一顿骚动,如果这时候突然来了一个更便宜的特斯拉 model 3,那么广大车友必关注特斯拉是否有暗地联络不为人知经销商的可能性,低价清库存。因此拼多多&宜买车赌的就是特斯拉必定下场。
第二回合拼多多&宜买车百分百完胜,当第一回合热度过去之后,很多网友逐渐忘却此时,此时拼多多&宜买车二进宫发难,直接大摇大摆去特斯拉直营店提车,并且采用的并非客户本人购车提车补贴2W的形式,而是真的拼多多&宜买车去集中团购交付用户。拼多多&宜买车明知如此违反特斯拉规定却执意如此,要的就是一个特斯拉拒绝交付的实锤新闻,再度引发全网热议。
第三回合拼多多&宜买车必定依然百分百完胜,特斯拉可以以转售为理由拒绝拼多多&宜买车的团购购买,但是特斯拉从法律层面无法阻止五位中奖用户以个人购车顾客名义去买车并交付,也无法阻止拼多多&宜买车向五位购车者转账共计10W元的补贴。
如果拼多多&宜买车够狠,甚至可以拉着虎牙、斗鱼、B站、抖音直播,现场去给五位个人车主去直营店刷卡,敢阻止就投诉有关部门,你特斯拉不服也得憋着。
很简单,特斯拉什么好处都没有还会因此受害。
1.作为买车的人,实打实的以25W元的价格喜提特斯拉Model 3.
2.作为拼多多&宜买车营销方,花了10W元打出了一个千万级别互联网热搜实践。
3.特斯拉并不差5辆车的销量,此活动办成功甚至会导致潜在购车车主不去直营店购车,而是选择去等待参与下一轮拼多多&宜买车的团购model 3活动,影响真正的销量。
如果你是一个计划购买model 3的人,但是不是十万火急要提车的人,如果这种团购每个月、每周都有你去不去拼团?如果有几千人去拼团,那么对于本月特斯拉销量影响多大呢?特斯拉model 3现在大概月销1W+,几千人就很影响了。对于拼多多这种千亿市值的企业,每周每月吸引几百几千个拿出几十万买车的用户来自己平台还不跟玩一样,特斯拉的销量波动性会对企业生产造成损失。而拼多多却可以从每个参加团购活动的人手中拿到25万现金,虽然没中要退还但是这存在一个拼团的周期,但是互联网公司钱生钱明白吧,支付宝当初作为保管平台崛起营收颇丰。
特斯拉:我不要经销商。
拼多多:我偏要当二道贩子
特斯拉:你随意降价影响了我的价格体系。
拼多多:我自己花钱补贴用户,你管的着嘛?
特斯拉:好像真管不着。。。
特斯拉心里苦,又哭不出来。拼多多哈哈笑,也就花了十万块,热搜上了好几波。
先来说说特斯拉为啥心里苦,特斯拉在美国攻城略地,口碑爆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特斯拉一直坚持直销的模式,车辆从交付到维保,都是特斯拉自己在做。直接摒弃了传统车厂通过经销商这种模式。
好处显而易见:首先,保证了车辆交付和维保体验,杜绝经销商挣差价,杜绝提车搭售,杜绝加钱插队提车,这些广大中国车主基本都经历过。其次,最大化的将整个链条的利润留在手中,一辆车的整个生命周期,买车其实只占全部费用的一部分,后续保养啥的都可以挣钱,当然,电动车保养其实比燃油车简单太多了。
这个模式一出来,店面又开在热闹的商业区,加上特斯拉高科技的形象,特斯拉很快打开知名度。不要以为迷信老美们消费者就是上帝的屁话,在米帝,广大群众也是苦各种汽车经销商久矣,久旱逢甘霖,特斯拉开到哪,店面看车的人络绎不绝。
传统经销商一看不行,要是特斯拉这个模式搞起来,那我们这经销商岂不是就要被抛弃了。纷纷拿起法律的武器,要求法院禁止特斯拉直接销售汽车,必须把车卖个经销商。于是在美国,有些州是买不到特斯拉的,特斯拉的铁粉是去别的州提车然后开回家。
在美国和经销商斗惯了特斯拉刚来中国不久,看来就要被中国的市场教育了。美国经销商争来争去,想要的不过是加价销售车辆的权利。中国经销商到好,上来直接补贴了车架的10%,不按套路出牌。之前准备的那套说辞在中国说不通了啊,这种真金白银的补贴用户的行为显然更受用户欢迎啊。
最后,特斯拉车肯定是要交付的,虽说有合同约定车辆不能转售,但是用户可以直接买完车拼多多再把补贴直接给用户的。真要是闹事法庭,舆论又够特斯拉喝一壶的。
只是特斯拉要急于撇清和降价的直接关系,毕竟去年特斯拉价格调价的风波都还历历在目,你只要敢降价,管你什么原因,特斯拉的车主就敢拉横幅,砸玻璃。
最后,对怼天怼地的马一龙说一句:欢迎来到补贴的国度。
拼多多的“玩法”真是太多了!
这个咱们就先不说了.......
最近今年,貌似对于拼多多“假货”的说法越来越少了,很多人说:“我在拼多多上买到了正品Iphone,真香.......”
但是结果.......自己看下面的问题:
现在拼多多又来搞“特斯拉”了!
怎么搞呢?投石问路!
拼多多出钱,帮某些车主搞几辆真正的便宜的特斯拉.......
然后,这些车主就会各种发朋友圈炫耀“我在拼多多上买到了正品特斯拉,真香!”
以目前拼多多的客户总量,成为“特斯拉”的主要销售渠道应该没问题。
一旦把控了大量的客户,拼多多可以以此和“特斯拉”谈价格,这无异于冲击了特斯拉原有的销售渠道,准确的说可以看作是一种“绑架”。
特斯拉当然不愿意了.......为了几辆车,有可能被人把持销售渠道........
可惜人家拼多多,对于这种套路研究的很透彻,整个过程里拼多多是没有任何责任的!
谁去维权?车主!谁最有可能违法?特斯拉!
拼多多只需要在旁边看热闹就好,而且还给自己做着广告.......一箭三雕!
说实话,不管是特斯拉,还是拼多多,我都非常讨厌!拼多多的问题我已经说过多次了,不再重复,只希望在保证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上,特斯拉和拼多多都各咬一嘴毛,而不是只有一方嘴里有毛!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