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习惯于开油车但刚接触这种模式的人来说,不是很安全。不过,可以关掉能量回收,那样就和油车差不多了,或者开久了就好了。
我刚开始开的时候,有一次就踩错了,想急刹的时候一脚下去,车子猛地往前一冲,赶紧换位置重新踩,所幸没有出事故。
后来开多了就好了。
主要原因是,油车开多了,会有一种习惯,就是当车子在很快地减速的时候,会下意识地以为自己的脚在刹车踏板上。这时如果需要急刹,就容易一脚踩到底。
电车开多了,就不会以此为判断准则,而是以脚的姿态来判断。
当年我学开车的时候,老爹也是教导说急刹一定要养成脚部的习惯,就是扭到左侧踩下去。不管是什么姿势,都要这么做。如今回想起来,也是有道理的。
(利益相关:特斯拉车主,25000+公里)
我试驾的时候,第一个直观印象就是,松开动力踏板的时候,速度掉得太快,搞得我脚下很忙乱,刚把脚换到刹车踏板,马上速度就掉下来了,又得去补一脚动力,驾驶体验很差。
我给销售小姑娘说,销售小姑娘给我讲一大通什么动力回收的原理。
我说我不关心动力回收不回收,松开动力踏板速度掉这么快,这是个安全隐患。这会强迫驾驶员更长时间把脚放在动力踏板上。比如我们过一个十字路口右转,我正常应该脚在刹车踏板上匀速通过,但是现在我把脚移到刹车踏板车就基本上停在路口了,我又得把脚挪回来补一脚动力,这时候如果过马路的行人或非机动车突然冲到我车前,我被他吓一跳很可能就一脚动力踩下去了。
销售小姑娘就开始跟我安利单踏板模式了,说他们特斯拉车主都只用一个踏板控制车辆,踩下去就走抬起来就停,很方便很时尚,什么什么的。
我就当面跟她说,小姑娘,你哪个驾校毕业的,我建议你回去重修一下科目二。
这玩意根本不是什么习惯问题,更不应该成为一种“驾驶模式”。任何人,我就把话说在这儿了,任何人,开着车突然一个鬼探头的电动车冲到你面前,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狠狠一脚跺下去,脚放哪儿就跺哪儿。这是本能反应,根本不会经过大脑思考。为什么驾校反复讲开车除了给油之外随时要把脚放刹车上,因为你控制不了,突然一个东西蹦到你面前来你一定是狠狠一脚跺下去。如果你的脚在动力踏板上,你这一脚下去就是一起恶性交通事故。
试驾完我就跟特斯拉的销售说,如果你们的车动力回收必须这么强的话,抱歉,我不可能买你们车。这车不安全,它会鼓励不安全的驾驶方式。
然后销售说,这都可以调。动力回收制动从缺省的“标准”调到“低”就接近油车的表现。
我又试驾了一圈,脚从动力踏板移开以后速度掉得还是有点快(和奔驰C相比),只能说勉强可以接受。当然整个特斯拉这款车也就只能说勉强可以接受,塑料件做工非常粗糙,到处都是大缝。我只能说,好吧,就当十万块钱买了块大屏幕。
总之,回到题目:单踏板模式是完完全全的安全隐患,把这种极其不安全的驾驶方式当一个“模式”来习惯的驾驶员是脑残驾驶员,把这种极其不安全的“模式”当个卖点推销给车主的销售是谋财害命。
——— 点评评论区的分割线 ———
评论区有些朋友似乎认为,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及时反应,需要急刹车就一定能马上把脚挪到刹车踏板上,永远不会出现被吓一大跳下意识地就往下跺脚这种低级情况。
怎么说呢?我开车十多年了,自认为开车还挺精力集中的,但是我也有过一次,倒车的时候突然一个三轮从车屁股过来,给我吓了一大跳,对着脚下的油门就踩了一脚。好在反应还算快,赶快换到刹车。好在我以前的大众反应慢,那脚油门还没转化成动力就被我刹住了。
你可能一辈子都不犯错,但是只要犯一次错,可能一辈子就毁了。
这就是良好驾驶习惯的意义所在。我不假设自己永远精力集中,我更不假设开这台车的其他人永远精力集中。我知道开车的时候有可能注意力不集中,有可能被吓一跳根本没过脑子就一脚先踩下去。所以才需要采用良好的驾驶习惯,随时把脚放刹车上,即使没过脑子踩下去了也不会酿成大祸。
评论区那些自信开车时永远精力集中、永远反应及时的朋友,我敬佩你们,我祝福你们永远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
同时我希望我和我的亲朋好友永远不要跟你们出现在同一条路上。
——— 解决办法的分割线 ———
评论区里有些朋友很激动,说话那感觉就好像单踏板模式是他的专利似的,非要捍卫这个东西。我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捍卫这个,照说应该跟他们没啥关系。
有趣的是,特斯拉的销售并不捍卫这个。当时听我说了这个反馈,销售马上就说,哦对的,就是不少老司机说这个问题,其实动能回收模式都可以调,调成“低”就跟油车差不多了。您要是特别重视安全的话,可以把这一屏的几个选项全都调到最左边。
“您要是特别重视安全的话”,这话你品,你细品。
特斯拉销售说的哦。
其实刹车失灵的情况下,你还可以靠动能回收停下来,而且很好用,实际上开习惯,非急刹很少用刹车了。
最近路上经常被问刹车好不好使,我想了想,回答:真不知道,因为真的很久没踩过刹车了。所以,实际上正确使用,他实际上比油车更安全,他在你抬脚踩刹车,就已经帮你减速了,两个踏板踏感完全不一样,你非要说容易踩错,我也不好说啥,油车踩错啦就停下来了?
首先是特斯拉偷懒,能量回收应该放到刹车踏板,轻踩低回收,中踩高回收,重踩再结合机械刹车,但是特斯拉放在松油门,美名其约单踏板模式
如果设计在刹车内,操作习惯就和燃油车无异,那就不会有啥争执,但是特斯拉喜欢乱改还不做任何安全调研去证明
单踏板理论上可以习惯,但是一方面没论证安全性,一方面不给选择,一方面习惯也要时间怎么强制培训时间?
特斯拉不顾各种问题,一厢情愿的只提供单踏板模式,又不搞刹车踏板动能回收,人们骂特斯拉没毛病,可以当做单踏板就是有安全隐患来处理
有人说单踏板很爽,确实可以很爽,但是我还有好几种很爽的方式你要不要来试试,1 踏板直接决定速度 不睬就急刹到0,习惯了也很爽 2 无踏板模式,用手柄模式,集成到方向盘,哦,现在特斯拉的方向盘也有方得了,直接改摇杆好了,怎么样,是不是和特斯拉一样霸道
说句实话,习惯了之后挺好开的,但是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同的人群在遇到紧急事件下会有不同的反应
其实我看到很多网上说刹车失灵,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人是否是因为情况紧急踩错了
因为一个新手司机,在突发情况下手忙脚乱很正常,再接触一个新的操作模式,我觉得误操作的几率会增大
评论区钢筋工好多。
你们刚的东西,保险公司已经给出答案了。
有单踏板的比没单踏板的保费贵。
祝你们幸福。
以下原答案,--_______---_-____---___
安全个屁,都出多少这方面的事故了。
过菜场的时候,油车可以脚搁刹车缓慢通过,如果突然冲出来个小孩直接刹车一脚踩死。换特斯拉还得换脚,差这半米刹车距离就是生死区别。要是一紧张踩了油门,菜场那么多人就是重大事故。
为了回收点电能连命都不要了的典范。
回收电能为了续航数据好看。
续航数据好看为了车卖得好。
车卖得好为了挣钱。
(电车)为了(内卷得)挣钱连(车主的)命都不要了。
来到了东南亚我理解了一个事情,15年的丰田皮卡嗷嗷有劲,且基本没修过。20年的皇冠还挺新,再战20年都有可能。电车什么玩意,空调开足也不冷,直接枪毙这个选项。跟我说回收电能?就回收那点电,还不够开空调的。但是路窄,摩托车速度快,脚搁刹车滑行是常态,开电车那转移踏板一瞬间生死以分。
至于那些说左右脚分别踩的人,我只能说他们开个车还学两套武功,一套手动挡,一套电车或者自动挡。只要一个武功模式切换不及时就是事故。
错误应该导向安全,这是起码的安全意识。
我们打开淘宝,用“切纸机”做关键字搜索一下,随便点进去一个,都可以看到类似上图这样的设计:
在设备上有两个“切纸”按钮,必须同时按下这两个按钮,机构才会执行切纸动作;
而这两个按钮相距比较远,确保操作员不能用一只手同时按住两个按钮进行操作。
这在使用上有些麻烦,很明显降低了效率,但是用很简单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操作员一只手放料,一只手按开关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在某个历史时期,这类事故的频发直接导致了中国断指/断肢再植技术的飞速发展。
很多人可能都没有产品设计的经验,任何一种涉及安全的产品,如果想要尽可能保证其结果上的安全,都要尽可能把用户当傻瓜,在设计上努力顺应人类的本能和直觉,减少关键操作的耦合度,而不能寄希望于用户不会在操作上出错,或者只要经过培训就能按照要求正确操作。
除非有特别的好处,否则不要改变约定俗成的设计。
单踏板模式不是本身这个机制是否安全的问题,而是它同时反直觉、反约定俗成,同时耦合了两个作用完全相反的关键操作,增加了紧急状况下出预期之外的状况的概率,这个问题其实比软件本身有没有BUG更可怕。
当然,可能这样的机制在节能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对于这样(与其他车辆操作方式和体验有差异)的情况,如果不能禁止,至少也应该是要安排一个额外的驾照等级进行专门的训练。就像同样是摩托车,由于驾驶方面存在差异,二轮和三轮的驾照等级也有所不同。对此没有进行管理(要么禁止,要么加等级),实际上应该算是监管部门的失职。
不安全。
我是做大型设备的,我们的设计确认工作中很大一部分是设计可用性的确认。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创新带来的问题,就在于新东西,难以分析和定义用户错误。
单踏板属于在一个关键位置重复定义关键指令,就好比把CS的换弹指令和扔枪指令定义在一个按键的两种不同按法上,这种是纯纯的反人类设计,不但不能防范用户错误,还会导致用户错误。如果仅仅是踩下去是加速,抬起来是刹车,可以刹死还好,提供了两个不同的”刹车“踏板就更夸张了。
围绕用户错误的FMEA,我觉得特斯拉这样一个新生企业完全不在行,很多时候看特斯拉的官方回复就怀疑这个汽车公司到底有没有可用性团队,有没有用户行为FMEA,有没有RMM。
所以我自己作为研发人员,作为一个天天讨论新概念的人,我从来不买特斯拉的账,从工业设计角度来说特斯拉没有真正的理解工业设计,工业设计不仅仅是看起来好看和炫酷,还体现在无微不至的可用性设计和安全设计思维,当你问明白丰田为什么可以用一对破烂堆出不差的安全性,就知道有些看起来像坦克的东西不见得真的安全,有的炫酷设计完全是开倒车。
这种经验,是至少做过无数个新产品,填过无数8D表格,处理过致命的投诉的工程师和体系浇灌出来的,没有捷径
很多人有不同意见的回复很正常,可用性听起来好像只是让你用东西更方便,实际上除了方便,还是为了更安全的使用。在可用性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用户错误,用户在缺乏足够的注意力,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在紧急情况下缺乏理智的时候都要考虑到。一个例子,就是很多设备的急停开关,必须使用醒目的红色,体积做的很大,耐冲击,即使用户用重力去拍也不会坏,同时又要原离常用功能按键,防止用户不小心按错,甚至位置都要考虑,要求用户在正常工作的场景下伸手就能够到,但又不能在依靠设备的时候碰触。这些都是设计上要考虑的。
回头看现在的车的踏板设计,离合,油门和刹车踏板形状不同,高度不同,反馈不同,各司其职,每一个功能的效能都是和踩下去的深度正相关,这个概念简单一致,减少了犯错的可能。而抬起电门是减速,踩另一个踏板也是减速,你就需要有额外识别和决断,有的人连刹车是哪个踏板都要先想,你给出两个刹车踏板就更复杂了。抬起踏板减速,对于车辆来说,应该算一个Non-percieved affordance(不道咋翻译),是违反设计原则的。Percieved affordence是指设计本身应该体现设计的使用方式,比如生活中最简单的门:
你可以推,也可以拉,但很有可能只有一个方法能开门-现在很多地方消防要求室内玻璃门不允许向更开放的位置开,也有的门是两个方向都能开。很多设计师的脑子简单的就认为应该加个标识,也可以通过培训用户来完成:
你一定遇到过这种写着拉或者推的门,你也一定曾经尝试过错误的方法-第一次拉一下发现拉不开,推一下门才开,即使这个标识写在那里,这种错误的操作就是用户错误-你没有按照设计者设计的方法来使用这扇门,如果没有这种经验的人可以去办公室或者商场的门试一试。
如果只是一扇门,你拉错了没什么大不了,顶多多试几次,但是如果这个功能跟安全相关,你的一次尝试错误,就可能出大事。这样的错误,所有人多会犯,即使是要求最高的飞机驾驶员,有着几千个飞行小时的资深驾驶员,也会犯错误。所以设计上,必须通过展示affordance或者简化affordance的方式来预防错误,比如门的推拉,需要推的那一侧就不要设计拉手,而是一个写着推而且可以推的标识,就会更好:
这只是一个例子,这类设计原则,在可用性设计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一定能完全消除用户错误,但是绝对会更容易被理解和使用。很多时候你用什么东西不方便,其实你都可以骂设计师弱智,因为他们没有很好的考虑设计场景和用户需求,比如怎么也找不对方向的USB接口,就是典型的错误设计,只做到了防呆,没考虑怎么给用户直接展现使用方式,USB-typec则是一种更高级的设计,通过简化使用方式来预防错误 - 正反两个方向的定义永远会出错,那干脆就消除正反的区别。
回到特斯拉的设计,美国的工业设计在世界范围内还算不错,但是这个公司真的没有很优秀的PID团队,炫酷不炫酷是一回事,好不好用是另外一回事,这种设计本身就是不好的,是会导致用户错误的,所以没有必要给他洗地
我最近读到一句话,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就是:
“倒洗澡水的时候,不要把孩子一起倒出去”
就是很多车企要革新,要改革,要创新,我要做的跟所有汽车不一样。
可以啊,没问题啊。
但是你不能把最经典最重要的东西改掉啊。
特斯拉取消了仪表盘,要看中间大屏,你猜为什么以前车企要把速度表放在驾驶员视线正中央?
你放在中控台反而增加了安全隐患。
取消了遮阳板,弄了一个晒死人不偿命的全景大玻璃天窗。
取消手拉门,弄个飞翼门,下地库连车门都打不开。
取消拉手,没电了门也打不开,最近下雪了,多少车主门被冻上,打不开汽车?
出车祸了就只能在车里等死,然后听说最近又装回了机械拉手,你们车主都知道在哪里吗?
汽油车从冒烟到燃烧要几分钟,电动车从冒烟到人间炼狱只需要三秒钟,你只要打不开门,尊贵的特斯拉车主将有幸第一批进行火化。
就连电动车这个这个东西,也是在汽油车之前发明出来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投入量产,后来发现汽油车这个宝贝,然后直接就淘汰了电动车,你与其说电动车是新概念,不如说是旧概念,把上万节电池绑在一起造出来一个大号老年代步车,有啥技术难度?
汽油车百年历史,国内车企有几个可以比肩汽车老厂的?
再回来看电动车,特斯拉没出几年,什么小鹏,蔚来,理想,比亚迪,荣威,北汽,太多太多了,电动车跟雨后春笋一样遍地都是,是中国技术强大?还是电动车技术门槛太低?
我说你特斯拉无非就是几万节电池绑在一起的老年代步车,不算夸张吧?
单踏板,其实也就是电子刹车,做机械的人都知道,机械的东西一定一定比电子的东西可靠。
所以这么多汽车厂商,没有人敢把刹车做成电子的,万一短路断路,你连救命稻草都没有了,结果特斯拉偏偏特立独行,试图用一个油门踏板包含“油门”+“刹车”两个功能。
这个就是典型的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出去的案例。
洗澡水是脏的,应该倒掉,但是你想取消刹车功能?那你不就是把孩子一起倒出去了吗?
汽车到现在为止上百年的历史,你能想到的,其余的车企想不到?
为什么所有其余的车企不这么操作?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一百年历史的奔驰宝马福特,他们是傻子吗?
就你特斯拉聪明?
有一天马斯克这个万能的神取消圆形方向盘,然后做成方的,我也不会觉的大惊小怪了。
等等,这个蠢逼已经做到了。
那估计下一步就要取消方向盘了。
顺便说一下,马斯克是网红,特斯拉是网红企业。
说马斯克是美国微商一丁点都不过分,微商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消费主义跟产品死死绑定。
比如说手表,本来功能就是看时间,但是加上消费主义,这个手表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你能买得起我这个手表,你就是成功人士,买不起就是穷B,至于这个手表质量怎么样,是否准时,无所谓。
就好像保健品,本来功能是有营养,但是跟消费主义绑定在一起,那么你做我这个保健品,那么你就是成功人士,你走在了时代,科技的前段,你站在了21世纪的风口浪尖了,所有不做我这个保健品的人脑子就跟猴子一样是没开化的。
至于我这个保健品有没有营养,吃了会不会出人命,做微商的不在乎,吃不死就行。
我不仅怼特斯拉,我什么品牌都怼过,本田宝马美系车的客户都叫做车主,车友,你从来不知道奔驰宝马两田一桑的董事长是谁,CEO是谁,你不需要知道,车好就行了,管CEO什么事儿?
但是特斯拉不一样,特斯拉叫做粉丝,马斯克就是爱豆,没有任何作品但是YYDS,特斯拉就是世界第一,宇宙第一的神车,前后五千年都没有这么好的车,特粉呢,是最脆弱的一批人,你敢说特斯拉不好,说明你low,说明你不懂潮流,你不懂国家节能减排,你不懂大势所趋,你不懂马斯克私下有多么努力。
因为马斯克是网红,所以要不断的炒作新概念,炒作自己,这样才能掩盖汽车的质量问题,不会造车的本质问题。
奔驰宝马两田一桑能做到上百年历史靠的是口碑,他们当年也出过事故,每一个设计问题都是千百个车祸,千百条人命换来的经验教训,人家根据设计问题,解决设计问题。
发现质量问题,解决质量问题。
而不是炒作各种新概念,发射火箭,回收火箭,登陆火星,狗狗币,脑机接入,这些玩意跟你车子设计差,质量做的差有什么关系?
别说现在,上百年后,能够留下来的车企靠的肯定是口碑,不是炒作。
但是网红必须要炒作自己,炒作特斯拉,一旦停止炒作,他就会被铺天盖地的质量和设计问题吞噬。
咱们静观其变。
另外,不要动不动就把马斯克拟人为乔布斯,这对乔布斯是一种侮辱。
补充说明,竟然很多人以为动能回收是特斯拉发明的?
那个是2011年马自达发明的。
i-ELOOP(英文:Intelligent Energy Loop)是马自达汽车公司于2011年11月25日发表的电容式动能回收技术。此套系统乃是将汽车减速时的动能回收储存,以提高10%的燃油经济性。
在2015年的宝马5系上就已经量产了,你特斯拉这都是人家玩剩下的。
这里留一个思考题,你突然遇见紧急情况,你踩下刹车踏板,但是你发现车速没有减慢,你会?
1,说明我刹车没踩到底或者失灵了,我需要继续狠狠的踩到底。
2,说明我踩的不是刹车,我需要立刻抬起来换另外一个。
请问你们会怎么选?
每个选项可能的都是对的,每个选项也都可能是错的,问题的关键是,你那个时间点,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
这个是紧急情况,你的思考时间不超过1秒钟,可能半秒都没有,你觉得你的本能反应会是什么?
不安全。
每个行业都有个统一标准,行业内能认可并执行这个标准上百年,就证明它是最好的。
在工厂里,机床或者所有的工业设备,无论是市场化还是独家设计的非标,都有三个基本按钮:启动键、暂停键、急停键。启动键和暂停键是自复位按钮(按下去会弹起来),急停键是统一的红色(一般放在右上方便紧急情况顺手按下)。
如果哪家设计了一个设备,启动和暂停键合二为一:启动键不再是自复位键,变成按第一次机器启动,按第二次弹起机器暂停。那不会有任何一家公司接受这个产品,因为以工业标准来说,启动和停止不能同一回路,而且停止是安全信号,安全信号要求用独立的常闭信号。
之所以大家都这么设计,就是为了避免PLC逻辑错误和操作上的防呆,常闭回路是确保线路断路后机器肯定无法启动,安全上万无一失。因为启动停止按错的话,轻则损坏设备产品,重则伤人。
回到这个问题,单踏板就是启动和暂停用在了同一个按钮上,这不符合安全标准。一辆车踩错了,造成的后果比工厂不会动的设备严重得多,所以既然工厂都不接受这种设计,车就更不可接受了。
可能有人会说那不是还有刹车吗?确实是有,效果相当于急停吧。不过单踏板模式可怕之处在于,它导致正常情况下减速停车你的脚会在油门那边抬油门,紧急情况下就有人顺手一脚下去,哪怕踩错的人只有万分之一那也是绝对不允许的。而普通油车保证的是要减速停止100%你的脚会在刹车上,这就是区别。
其实单踏板模式在新能源汽车还没见踪影的时候,在燃油车上就已经开始应用,但使用的场景非常特殊而且应用面很窄,是不能拿到日常路况使用的。
那就是重型商用车上的单踏板制动功能,启动此功能之后,油门踏板踩下去就是加速,松开就接通排气制动或者缓速器,让车量立即停下(当然这前提得是自动挡的重卡,这领域欧洲重卡做得比较早)。用意就是让卡车司机在下坡或者上坡同时又拥挤的道路上使用,减少司机右脚两个踏板来回切换的动作,因为重型卡车自重巨大,在拥挤的上下坡路面,如果油门和制动踏板之间的配合稍有迟滞,可能就会发生追尾或者后溜的事故,这样给油就走,丢油门就停的功能,可以让司机在例如排队进出货场或者收费站可以更省心,而且可以忽略地形的干扰。
但离开这类型的使用环境,就要立即退出这个功能,否则会损坏排气制动,缓速器和传动系统,而且带着这个功能正常行驶,驾驶体验会非常的难受和不安全。
这个本来就十分有针对性的功能现在搬到没有制动压力的乘用车上,除了能量回收,其实真没太多讨人喜欢的地方,如果厂家还要引导用户去依赖它,那就真的有点坐歪了屁股。
如果你觉得Tesla有个feature叫“单踏板模式”可以让你用一个油门踏板开车,那就是不安全的。
但是啊,我很不理解大家为什么一定要觉得“松油门动能回收减速到0然后自动驻车”叫做“单踏板模式”。。
人家最一开始解决的完全是一个另外的问题。最一开始有个很别扭的地方是,5 mph以上有动能回收,5mph以下就没有了。那问题就来了,凭啥5mph就不能继续动能回收了,明明还是在动呢。然后就出了一个功能是可以一直动能回收到速度为0,然后顺便自动帮你停住车(auto-hold)。而且停车瞬间那一下还特别柔和。这下可把我爽坏了。。。然后外网把这个叫 one pedal driving,不知道怎么回事中文翻译之后就变成单踏板模式了。。。
所以你看,所谓“单踏板模式”压根解决的不是“用一个踏板开车”这个问题。。
因此你要把Tesla想象成一个行驶阻力极大的车,不得不一直给点油门才能保持前进,该踩刹车减速就踩刹车,并且减速到0就自动驻车。而不应该把Tesla想象成一个有“单踏板模式”这个feature的车。毕竟单踏板模式也是大家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词,我不记得任何电车厂有专门介绍单踏板模式这个feature(未考证,纯粹是个人印象)。所以在脑子里的映射依然是,减速 === 踩刹车,而不是什么 减速 === 松油门。松油门能减速不代表可以用一个油门踏板干所有事。。
所以
正确理解这个feature的情况下很安全。保持纪律,该踩刹车就踩。刹车踏板就摆着那,Tesla又没把它拆了,也没把它给禁了,那不能当它不存在啊。。。
首先说结论:
网上时常有一些“错把油门当刹车”的交通事故,我们在惋惜事故中伤亡者的同时,通常也会感叹一声:这司机的驾照是买的吧? 怎么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正因为错误如此低级,自诩老司机的我们被问到此问题时,我们一定会斩钉截铁地回答:从来没有过!我绝不可能犯这种错误!否则我怎么可能活着和你聊天呢?
且慢,真的没有过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分享一次自己的糗事:错把油门(电门)当刹车,差点酿成事故。
坐过我副驾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开车是非常谨慎的:熟练掌握各种防御性驾驶技巧、从来不犯路怒症、除了小剐蹭外从未发生过事故;最重要的是,驾照也是实打实地考下来的。正因为如此,我从未想到,错把油门当刹车这种低级失误会发生在我身上。
那是艳阳高照的一天,我吃完饭在室外停车场挪车,紧跟在一辆白色车之后、时停时行地缓慢前进。此时,接到一个较为重要人物的电话,犹豫了一下还是接通了;谈及了一个我不太想参加的活动,于是脑筋开始转起来,艰难地编一个拒绝的借口。
正在张口回复时,前车突然一个急刹停,我下意识地踩下踏板;与预期的减速不同,我的车子竟然向前窜了出去!千钧一发之际,人是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是否踏错踏板的 —— 我下意识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将踏板踩到底!
在第一反应即将支配我的脚部动作的时候(请注意此时车子还在往前窜,人是惊慌的),内心底处有一个遥远的声音在呼喊:不能踩下去,应该移脚再踩,移脚再踩,移脚再踩! 这个呼喊的声音很大,但又特别无力 —— 我依然记得那种黑暗中传来呼喊的感觉,与炎炎夏日睡午觉时鬼压床时、想挣扎着起床但就是起不来的感觉非常非常像!
我比较幸运,在惊出一身冷汗的时候,遥远的呼喊声取得了胜利:移脚后再踩到底刹停,距离前车不到15厘米,但总算避免了一次错把油门当刹车的低级事故。
但,如果电动车的电门响应速度再快一点点、动力性再强一点点,恐怕就撞上去了。一旦撞上去,我会更加惊慌,那内心身处的呼喊声还会存在吗? 我会不会一脚油门踩到底呢?
所谓的电门响应再快一点点、动力性再强一点点,指的不正是特斯拉吗?
这次事故吓得我一周开车都没信心,反思了很久。这是熟练不熟练的问题吗?肯定不是,而是各种偶然因素同时发生了,让大脑的那些“不需要过脑子的老司机操作”走了样:
反思同时开始回忆:这是我第一次犯这种错误吗? 好像并不是,只不过以前犯这种错误时开的是燃油车,操作失误构不成任何风险:
事后,我问过身边的一些朋友,有没有犯过油门当刹车的操作失误。大部分人的回答,正如我们所料,是斩钉截铁的“绝没有!”。
当我讲了自己的经历之后,有几个朋友会说:“这种搭错脚的失误,也有过几次,但很快纠正回来了!这和错把油门当刹车是两回事啊!!!”
那么你呢? 仔细回忆一下,这种“搭错脚,但很快纠正回来”的现象,在你多年的开车生涯中,发生过吗?
例如在这个提问下,就有不少知友分享了自己踩错了的经历:
也有人分享了,一旦踩错之后可能导致进一步的事故:
搭错脚的失误,就算不是每个人都有,保守一点就算1%的驾驶员发生过吧。
搭错脚的场景,不是很次都有风险(强光炫目、接电话、分心想事情),保守一点就算1%的场景是存在风险的吧。
1%×1% = 万分之一
这万分之一的情况,发生在燃油车上,可能啥事也没有,最多是一个轻微追尾。
这万分之一的情况,发生在电动车上,追尾的概率大一点,惊慌后小概率带来进一步损失。
这万分之一的情况,发生在特斯拉上,追尾的概率更大一些,惊慌后带来进一步损失的概率更大一些。
在P7的单踏板模式OTA之后,我用过几天后放弃了,原因也与这次“错把油门当刹车”的心理阴影有关系。
由于只用过几天,一直处于“学习状态”下,每次在停车场缓行突然出现行人需要刹停时,我都要在“抬脚与深踩”之间纠结:如果我的脚在刹车踏板上,则应该深踩;如果我的脚在电门踏板上,则应该抬脚。
这种纠结的感觉,总让我回忆起那次险些酿成事故的心理斗争:第一反应告诉我立刻深踩,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却告诉我要移脚后再深踩。
此外,我还有一种极端危险的潜意识(不代表所有人都有):由于抬脚就能产生强制动 → 所以我当前的脚的位置可以控制制动 → 所以遇到紧急情况应该立即深踩,而不应该移脚耽误时间。
OMG! 当我意识到自己有这个潜意识时,吓得要死……
我知道,只需要再熟悉几天,(也许)就可以适应这种单踏板模式。但我不确认的是:
出于这种考虑,为了不增加不必要的风险,我放弃了单踏板模式的学习,以后也应该永不会用。
概括一下,单踏板模式是一个中性习惯,但它是在传统模式之后产生的 —— 学习单踏板模式就意味着驾驶习惯迁移(除非你出驾校后只使用过单踏板模式),这可能带来两个风险:
也许只有1%的单踏板驾驶员,在1%的场景下发生这种失误,但这足以让特斯拉每周上一次热搜了!
所以说:从大部分(99.99%)司机个体来说,单踏板模式是安全的;从整个司机群体来说,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2019年的一篇Review[1]详细阐述了单踏板模式的两大优势:一是安全、二是节能。
是的,你没看错!单踏板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安全!!!
原理也很简单:单踏板模式在制动时节省了移脚时间,可以更早地制动,从而缩短制动距离、降低碰撞风险,提高安全性[2]。
尽管这篇文章90%的篇幅都在说单踏板模式的优势(题目也是The advancement of xxxx),但他还是谨慎地提出了单踏板模板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
实际上,单踏板模式的节能效果,也是由于“缩短了制动时间,在同样平均制动强度的情况下,降低最大制动强度”的方式实现的 —— 中低制动强度可由电制动提供,高制动强度才需要机械制动参与。
单踏板模式,在安全与节能方面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讲明一个问题: 一个设计良好的电动汽车,无论是低回收模式、高回收模式还是单踏板模式,低制动强度下都仅有电动出力,而与你踩不踩制动踏板没关系!
换句话说,即便你使用低回收模式,尽管你踩刹车的次数要比高回收模式的要多得多,但只要每次都是轻踩,那就可以开出与高回收模式一样的能耗!
那为什么低回收模式通常开不出高回收模式的效果呢?原因就是移脚时间的存在,导致有效制动时间缩短,为了保证安全必须实现更高的制动强度。这就意味着电制动不够用了、机械制动必须生效了,从而少回收了能量。
所以说,只要把“单踏板模式”弱化成“高回收模式”,或者像宝马iX3那样的“智能回收模式”,就可以不改变驾驶习惯下实现与“单踏板模式”几乎相同的安全效果与节能效果。
我想不通马斯克苦口婆心地推行单踏板模式的用心是什么?
是在省了激光雷达之后,真的想把毫米波雷达、方向盘、制动踏板的成本也全都给省了,以有更多的钱上火星吗?
不安全。
因为训练出的驾驶习惯是,只要不是急刹车,脚都放在油门上。
出事儿都是大事儿。
跟交易上400%以上杠杆是一样的,出事都是出大事儿。
我之前说单踏板被人喷了,什么单踏板不符合安全啊,单踏板反物理啊~单踏板紧急时刻不行啊~
我一直没搞懂喷我的逻辑在哪
没车的时候拿油门加速减速不舒服吗?开习惯了还真蛮爽的~不止特斯拉~
当然要停车还是要踩刹车啊~
后来才发现!
他们以为单踏板是“没有刹车踏板”的意思!字面意义的只有单踏板~
我尼玛~
电动车都有动能回收,都有单踏板操控的逻辑~
我尼玛~你们能不能开过电车再喷我
或者要喷我,语言组织能力强点,让我知道你们理解的单踏板,就是没有刹车踏板的意思~
我觉得任何把磁阻刹车和摩擦刹车分在两个踏板上的设计都是不安全的,因为人在需要紧急刹车时只会想到刹车这一件事情,不会有时间去思考到底能发电但刹车力度有限的磁阻刹车够不够在安全距离内刹停,要不要换一个踏板加上阻力刹车。
我不反对一个踏板把油门、磁阻刹车、摩擦刹车三者全部整合在一个踏板上。踏板踩到底,就是最大加速度;脚完全抬起来,就是最大减速度,把磁阻和摩擦同时用上,我觉得这是安全的。只要习惯了这种设计,需要紧急刹车时就把脚完全抬起来,不需要思考。(这方面老司机没有新司机那么安全,因为老司机太习惯在需要紧急刹车时用力踩了。)
把磁阻刹车和摩擦刹车混合在一起使用,叫做混合刹车。两个踏板的混合刹车,在混合动力车上使用有一段时间了。混合动力车在很多方面都像是油车,包括刹车也如此,所以磁阻刹车叠加在摩擦刹车上用来发电。我的 Audi Q5e 混合动力就是这样设计的,刹车踏板踩下去会优先使用磁阻刹车来发电,但踩更多就会往上叠加摩擦刹车,两者之间的切换非常顺滑流畅。
据我所知,Nissan Leaf 的 e-Pedal 模式使用的是单踏板混合刹车。脚抬起来后先使用磁阻刹车,等车速降到一定程度磁阻刹车力度不够时,就会切换到摩擦刹车直到车刹停。刹停后就跟摩擦刹车踩死一样,在斜坡上不会溜车。
Tesla 之所以被设计为现在这样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因为 Tesla 一开始做磁阻刹车发电时并没有掌握混合刹车的技术……混合刹车的关键是刹车踏板和刹车力度的线形,做不好就很违反人类直接。Tesla 一开始做不到混合刹车,于是把两种刹车分配到两个踏板上。
接下来就是 Elon Musk 的套路了:把自己的劣势强行炒作成自己的优势。(单踏板并不是 Tesla 发明的,但 Tesla 硬是把单踏板说成是它的优势,可能还误导了不少人以为这是 Tesla 独家优势。)套路之后,就算 Tesla 掌握了混合刹车的技术,也难以改变设计方向了。要自己打自己嘴巴,承认自己的单踏板设计是阶段性限制吗?Elon Musk 还没有 Steve Jobs 和 Tim Cook 那么擅长自己打脸。(Apple 发布 iPhone 时说平板没市场,发布 iPad 时说手指是最好别的触控笔……)
新能源车主来讲一句吧……
其实这个事情一点儿也不复杂,大部分新能源车都支持踩刹车的时候也进行动能回收。
所以,踩刹车时进行动能回收,而松开油门不进行动能回收是很容易做到的……这个逻辑也符合一切习惯和标准……
中国特斯拉想学的是苹果……
多补充一句:重踩刹车时会同时进行紧急制动……
很不安全。
驾驶员在制动的时候,其实是不知道正确的刹车力度是什么样,但为什么总是能把速度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其实这里就是类似自控系统里的PID控制。简单来说,就是离前车(停车位置)越近,制动力越大;如果仍在向前车(停车位置)靠近,就更大力度制动;如果和前车距离已经不变,但是觉得距离偏远,可以适当降低制动力。双踏板操作下,从准备制动开始,整个过程人的动作是连贯的,只是一直在根据情况在调整踩踏力度。就是俗称的“备刹车”。根据自动控制理论,这套符合本能的方案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可以有效工作的,即便个人习惯不同会导致减速曲线不一样(这也是为啥老司机开车速度控制更顺畅),但不妨碍成功减速停车。
而单踏板就刺激了,能量回收制动的力度远超过备刹车的需要,因而在大力制动之前需要保持踩踏加速踏板但逐渐踩踏力度。因此,日常操作中很有可能遇到制动过程中的某个时刻发现已经完全松开加速踏板但制动力仍然不够的情况,这时需要移动到制动踏板并踩下。在紧急情况下执行这个动作的失误率可想而知。
另外,制动过程中人由于惯性会加大踩踏力度。踩制动踏板时踩得越深,制动力越强,惯性力越强,踩踏力度加大,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利于减速,尤其是紧急制动情况。而单踏板减速的过程与之相反,是一个负反馈,更利于将速度稳定。但稳定车速比起安全制动有点太得不偿失了,只是电动车对续航的刚需令Tesla宁可铤而走险。紧急制动靠EAB系统补充,但是把命交给电子系统实在是有点让人不放心。
个人认为传统车企的方案更加合理,比如大众系的普遍方案。松开加速踏板时保持较低的动能回收(类似燃油车状态),回收力度可以手动控制(奥迪直接在方向盘上用原先的换挡拨片来实时控制回收力度)或通过距离传感器自动控制,踩下制动踏板后动能回收和摩擦制动接力进行。而在自适应巡航状态主要依靠动能回收制动。这样就既保证的动能回收,又保证驾驶员对制动的控制。只是这样的动能回收率确实不如单踏板模式,但传统车企真的没人敢为了降一两个千瓦时的能耗冒这个险。
看了下,很震惊,感觉自己跟不上时代了!
首先问问,涉及机动车制动系统,有没有规范?(我百度了下,由于专业知识所限,没找到答案。请业内指教!)
是不是可以允许这种“单踏板”机动车上市,允许在街面行驶!我很震惊!
其次,这么设计,怎么考虑各种轻、重、急刹?
我理解:
踏一个刻度下去,就是加油、加速。直到满刻度全负荷前进。
松一个刻度上来,就是刹车,减速。直到零刻度急刹!
只能这样,才能应对所有工况。只能这样才能把刹车和“油门”混在一起。
那么:
需要新的驾驶经验、驾驶策略。不要告诉我适应一下就好,这需要新的“驾照”!这是完全不同的驾驶经验。
既然如此,何必考虑踏板?
因为踏板还要考虑回弹,驾驶人的脚不能有一刻“离开”。多么疲劳?无论在哪个刻度,都有双重功能。这个车刹车片经常换吧?不然弄个增厚的?
干脆弄个操作杆得了,不回弹,固定位!
这都符合当前汽车设计规范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