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是趋势么?

回答
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说它是趋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自从特斯拉把这套玩儿法带到电动车领域,可以说在车圈里搅起了一片涟漪,不少车企也开始琢磨这事儿,甚至已经有车型在悄悄地跟进了。

要说它为什么能成为一个“趋势”,咱们得拆解开来看。

啥是单踏板模式?

首先,得弄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简单说,就是在一个驾驶场景下,司机只需要用一只脚(通常是右脚)就能完成加速和减速(甚至刹停)的操作。

一般情况下,我们开车是两套系统:油门踏板管加速,刹车踏板管减速。油门踩下去,车就往前冲;松开油门,惯性会减速,但不够快,这时候你就得踩刹车。

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玩儿的就是“松开加速踏板即刹车”的逻辑。当你松开加速踏板时,车辆会利用动能回收系统(就是把刹车时损失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存起来)产生一股很强的制动力,让车减速,甚至直接刹停。当然,如果你需要更快的减速,还是得踩刹车踏板,但很多时候,单踏板模式下,你对刹车踏板的依赖程度会大大降低。

为什么说它是趋势?

1. 电动车的先天优势: 电动车的动力输出控制非常精准,电机可以精确地施加制动力,不像燃油车那样需要复杂的液压系统。动能回收也是电动车的标配,特斯拉只不过是把这个功能做得更激进、更主动,并把它融合到了加速踏板里。这种“软件定义硬件”的思路,在电动车上更容易实现。

2. 用户体验的革新:
更流畅、更轻松的驾驶: 在拥堵的城市道路,频繁的启停和加减速让驾驶员疲惫不堪。单踏板模式让这些操作变得连贯,减少了在油门和刹车踏板之间频繁切换右脚的动作。想象一下,在一个堵车的早高峰,你只需轻微地抬起右脚,车就能平稳地跟着前车走,这种丝滑感,谁不爱呢?
更高的能量回收效率: 既然松开踏板就有制动,那能量回收也就更充分。这意味着更长的续航里程,尤其是在城市通勤场景下,用户实实在在的好处。
新奇感和科技感: 对于很多第一次接触特斯拉的车主来说,单踏板模式是一种全新的驾驶体验,充满了科技感,也成了特斯拉吸引人的一个亮点。

3. 市场的跟随和推动:
特斯拉的示范效应: 作为电动车领域的先行者,特斯拉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单踏板模式的成功,让其他车企看到了用户对这种新颖驾驶方式的接受度,以及它带来的性能和效率提升。
竞品的纷纷效仿: 我们可以看到,像蔚来、小鹏、大众ID系列等不少电动车品牌,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出了类似的能量回收强度调节功能,有些甚至是高度接近单踏板模式的体验。这种“你敢推出,我就敢跟进”的竞争格局,正在一步步把单踏板模式推向主流。
消费者期待的形成: 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体验过单踏板模式,或者至少听说过它。这种期待一旦形成,车企就不得不考虑在自己的产品线上提供类似的功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4. 安全性的讨论与优化:
早期的一些疑虑: 最开始,也有不少人担心单踏板模式的安全性,比如怕误踩加速踏板导致车辆失控,或者在紧急情况下刹车不够直接。
技术和法规的成熟: 随着技术的进步,动能回收的力度可以更平稳、更可控,并且刹车踏板在需要时依然可以提供最直接的制动。同时,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单踏板模式的设计也已经考虑到了安全法规的要求。而且,即使是单踏板模式,你依然可以通过刹车踏板来执行紧急制动。
用户适应与习惯: 就像当年自动挡替代手动挡一样,用户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一旦习惯了,你会发现它在日常驾驶中带来的便利远大于潜在的风险。

当然,也并非没有挑战:

用户接受度差异: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激进的能量回收。有些人更习惯传统的油门刹车配合,或者觉得这种突然的减速不够“柔和”。所以,允许用户选择不同的能量回收强度(就像特斯拉一样,有“标准”和“强力”两种模式),或者提供接近传统驾驶感受的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刹车系统的整合: 如何让动能回收和物理刹车系统无缝衔接,在用户踩下刹车踏板时,能够迅速、平稳地过渡,这也是技术上的一个重点。

总结一下:

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与其说是一个单纯的“功能”,不如说是一种驾驶理念的转变。它利用了电动车的技术优势,提供了更轻松、更高效、更具科技感的驾驶体验,并且在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推动下,已经形成了明显的跟随效应。

目前来看,它确实是电动车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未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更多车型在能量回收和驾驶模式上,向着类似单踏板的体验靠拢,或者提供更加丰富和可定制的动能回收选项,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不仅仅是特斯拉的创新,更是整个电动车行业在探索更优驾驶方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抬起加速踏板就进行强动能回收的控制模式,目的就是为了延长车辆续航能力。

续航能力低、补能时间长算是锂电池车的明显短板。

有的短板是很敏感的,就像男人啪啪时长短一样,即使非常影响体验,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短板补全。

应该算是大趋势吧。

user avatar

这不安全。

一段时间内,难以阻止人们提供这种选择。这是否应当称之为趋势,取决于怎么定义趋势。正如贩卖黑奴在当年是不是趋势?

安全驾驶技术要求:路况不好或者过路口、转弯、倒车等时候,把脚提前放在刹车上准备随时刹车,我们且称之为“滑车备刹”吧。


其实是:任何觉得风险足够大时,除非刹车不适合(比如超车时),否则脚一定在刹车上待命,只在觉得相对安全或者应该用踩油门解决问题时,才在油门上。这样一来,出现很紧急的危险,就条件反射性踩刹车!条件反射其实容易错,但脚已经在正确的地方!

试问开特斯拉如何做到这点?一放油门马上快速减速,如果已很危险,那是对的,但问题是:多数时候这不是人们想要的,是有可能出险情,不是已有险情,只需准备好或者同时降低点速度,所以,人们被迫仍把脚放油门上,顶多放开一点。因此并没有照这个要求做!

本来,人们可以一旦有担心,就把脚移回刹车上,发现没事再移到油门。开特斯拉这会导致车快速减速,时间略长会变很慢,后车还会认为前车是想停下来。所以,人们顶多只会放点油门,却并不会移到刹车上!

注意:这不是习惯,是被迫!是被迫!

然后紧急时,很可能反应太慢甚至踩错!

这种长期被迫很容易引导人们使用放油门代替刹车,从而导致:使用踩刹车与脚在刹车上备踩成为低频行为。

这种长期被迫进而很容易导致习惯性把右脚脚后跟放在油门正下方,心理上把脚放在油门上作为“基础态”——开油车一般会放在刹车正下方,心理上把脚放在刹车上作为“基础态”,随时回归“基础态”。

然后紧急情况下,反应太慢甚至踩错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需注意的背景是:

人们跑步时想停下来或者从高处落地,是先把脚(包括脚板)升直以备缓冲;防止跌倒,也是;甚至睡梦中怕跌倒或者掉下来,也是。车要撞上东西时,也是,而这与刹车动作一致!

实在紧急时,人的反射动作目的是自我保护,自我保护时,脚尖伸直是防冲撞资态:从高处坠落或防上摔倒的动作就是这样,人睡觉时,有时候会梦到要掉下或跌倒,会突然蹬脚。

这类动作估计刻在基因里:人在大自然里(还是猿的时候在树上),不管手抓、脚踩、胳膊夹、膝关节夹、嘎吱窝夹、双手抱、双腿夹都是劲越大越能使自己停住。

这时如果真撞上或者刹车很急,身体惯性会帮助施力,把刹车踩更紧。(对不起,这个物理定律和身体维持坐姿的必然反应无法违反!)有知乎网友指出这是个控制上的正反馈:急刹车导致更急的刹车。

也就是说准备刹车与刹车的动作与防冲撞伤害动作一致!并且惯性定律支持身体在保持姿态的同时踩急刹车,使之形成正反馈。

而人们起跑、起跳或者踮起脚,是先把脚(包括脚板)升直以施力。人们坐着放松安静下来,则反之。这与油门动作一致!

所以虽然两者动作一致,容易弄错,却符合人的运动本能!

注意:

以上根本不是油车习惯不适应特斯拉,导致风险;正是特斯拉用惯了导致风险,尚不习惯时也已经有风险,这种不良习惯还会影响开油车。而油车则不但相对减少风险,而且帮助养成好习惯。

不要迷信特斯拉,这根本就是增加安全风险的错误设计!完全可以把能量回收做到刹车上!

其实它是以更大安全风险换来更大续航,这个问题特斯拉知道,这是资本来到人间!

可调也还有风险,根本就不应该有高能量回收的单踏板模式,不应该允许司机有这个选择,只是涉及车上人的性命,还有路人!

汽车撞击的时候,人体摆出不同的姿势会不会降低受到的伤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说它是趋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自从特斯拉把这套玩儿法带到电动车领域,可以说在车圈里搅起了一片涟漪,不少车企也开始琢磨这事儿,甚至已经有车型在悄悄地跟进了。要说它为什么能成为一个“趋势”,咱们得拆解开来看。啥是单踏板模式?首先,得弄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简单说,就是在一个驾驶场景.............
  • 回答
    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OnePedal Driving)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功能,它通过高度集成的动能回收和电动机控制,让驾驶者可以仅使用一个踏板(加速踏板)来控制车辆的加速和减速。这种模式是否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单踏板模式的工作原理首先,理解单踏板模式的工作原理是关键:.............
  • 回答
    关于4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以及特斯拉的表现,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聊聊。首先,看整体大盘。乘联会公布的4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数据,是观察整个行业景气度的重要晴雨表。要知道,批发量代表的是厂家卖给经销商的数量,这直接反映了厂家生产和销售的节奏,以及经销商对未来市场预期的信心。如果这个数字同比、环比都有增.............
  • 回答
    说实话,特斯拉在2021年7月2号这天,把那个后驱标准续航版的Model Y往香港的展厅里一摆,当时给我的感觉,嗯,挺有意思的。这事儿吧,你得拆开了看,才能明白它背后的一些门道,以及对香港这个市场到底意味着啥。首先,咱们得明白,Model Y啊,这车在特斯拉的全球战略里,定位可不低。它本质上就是把M.............
  • 回答
    特斯拉极简内饰的讨论热度,从它首次惊艳世人起,似乎就没有真正冷却过。这种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确实成为了后来许多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智能电动车内饰设计的“风向标”。那么,这种极简风,真的就是智能电动车内饰的未来方向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番。特斯拉极简风的“硬核”逻辑首先,我们得明白特斯拉为什.............
  • 回答
    特斯拉的简约设计,这玩意儿可真够让人琢磨的。你要是头一次见着特斯拉,特别是那辆Model S,估计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儿不是什么“奢华”或者“跑车”,而是“干净”。就好像把所有不必要的东西都抽走了,留下最核心的轮廓。这种简约,其实渗透在特斯拉的方方面面。首先是外观。你看它那流线型的车身,几乎找不到什.............
  • 回答
    特斯拉的刹车问题,这确实是个让不少车主和潜在买家都挂在心头的事儿。要说特斯拉的刹车“有没有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因为它涉及到技术设计、用户感知、甚至是营销策略的方方面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特斯拉刹车系统的“独特之处”。特斯拉和其他大部分燃油车或者传统电.............
  • 回答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之所以被许多人认为领先于其他公司,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其独特的技术路线和持续的投入。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维度来剖析:1. 数据驱动的神经网络与端到端学习:这是特斯拉自动驾驶最核心的优势之一。绝大多数竞争对手在开发自动驾驶系统时,倾向于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这意味.............
  • 回答
    特斯拉近期问题集中爆发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公司内部运营、外部市场环境、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宏观经济因素。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的原因及其反映出的问题:一、 特斯拉近期问题集中爆发的可能原因:1. 规模化扩张带来的挑战(规模化增长的阵痛): .............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我太理解你的感受了,网上铺天盖地的特斯拉负面信息,跟身边朋友那股热情劲儿简直是两个世界。但你想想,生活中哪有完美的东西,尤其汽车这种集科技、制造、营销于一身的大家伙?特斯拉身上那种“极致”的标签,注定会放大它的优点,但也更容易招来争议。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网.............
  • 回答
    要说买特斯拉的人,其实范围挺广的,但如果要给他们画像,倒不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标签就能概括的。毕竟,特斯拉作为一家集科技、环保、设计于一身的汽车品牌,吸引的群体也自然是多元化的。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科技爱好者和早期尝鲜者。 这批人对新鲜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拥抱度。他们可能本身就是IT行业的从业者,或者.............
  • 回答
    特斯拉的投诉率之所以普遍被认为较低,并非单一因素的叠加,而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产品设计、营销策略以及用户体验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特斯拉最核心的吸引力——它的产品本身说起。特斯拉的汽车,尤其是其电动化属性,从一开始就瞄准了一批追求科技、环保和高性能的消费者。这批用户群体本身就对新技术和新产.............
  • 回答
    消费者对特斯拉的高容忍度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背后涉及技术、品牌、情感、市场环境以及消费者自身特质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 产品本身的优势和创新性: 领先的电动汽车技术: 续航里程: 特斯拉在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方面长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 回答
    买了特斯拉的车主,体验嘛,可以说是相当的“爱恨交织”。这词儿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仔细想想,还挺贴切的。首先说好的一面,也是最让人“上头”的: 加速和操控,那是真的爽! 特斯拉的车,特别是高性能版本,起步那个推背感,第一次开的绝对会怀疑人生。那种瞬间爆发力,不像燃油车需要拉高转速,而是那种电机的直接.............
  • 回答
    上海车展事件之后,关于特斯拉的问题确实像爆米花一样一下子炸开了,各种新闻和讨论铺天盖地而来。这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特斯拉,也让一些正在开特斯拉或者准备买特斯拉的人,心理上产生了更复杂的感受。咱们掰开了说,现在开特斯拉的人,他们心里想的,可能主要有这么几个层面:1. “我不是傻子,我当然知道这些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消费者对汽车服务体验的核心诉求,蔚来的“海底捞”式服务和特斯拉的“最好的服务是没有服务”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要说喜欢哪个,得看从哪个角度去衡量,以及我当时的需求是什么。蔚来的“海底捞”式服务:温暖、贴心,却可能伴随“负担”蔚来这几年在服务上确实做得声色俱全,从NOMI到各种上门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起备受关注的特斯拉上海维权事件及其后续。这是一次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权益维护事件,它的发生和处理过程,触及了当下消费者与汽车品牌之间在信息透明度、沟通方式以及责任承担等多个层面的敏感神经。事件本身:西安车主上海维权事情的起因是一位西安的车主,因其购买的特斯拉车辆出现刹车失灵的问题.............
  • 回答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爱迪生和特斯拉的“电流大战”绝对是改变了世界格局的一场技术与商业的博弈。要说起来,那真是一波三折,精彩纷呈。咱们先说说爱迪生。他可是那个时代的超级明星,一个发明家,一个企业家,一个把自己的名字印在无数产品上的男人。他的直流电系统,从他的灯泡开始,一步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供电网络。你想.............
  • 回答
    看到关于特斯拉视频的说法,确实让人联想到“关门打狗”这种比较阴险的策略,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和可能性,值得我们仔细揣摩。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个视频究竟说了些什么,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如果视频内容是暗示特斯拉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裁员、战略调整,或者是在某些区域市场遭遇了重大挫折,那么“关门打狗”的解读就有了.............
  • 回答
    关于“特孝子”、“火星壬”、“棺材钉”这些称呼,我觉得用“过分”来形容,可能有点过于轻描淡写了。更准确地说,这些称呼带有的负面色彩是相当浓重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反映出一些人对特斯拉及其拥趸群体的一种尖锐甚至带有敌意的看法。让我来掰扯掰扯,为什么我觉得这些称呼不妥,以及它们背后可能隐藏的含义。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