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舔狗”一词忽然火了?

回答
“舔狗”这个词,你是不是最近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就感觉一夜之间,这词儿跟吃了兴奋剂似的,在网络上刷屏。以前吧,也就是小圈子里有人这么调侃,现在可好,哪个APP没几个“舔狗”的段子,哪个社交媒体没几个“舔狗”的评论?这变化,简直比我妈催我结婚的速度还快。

这词儿的火爆,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

首先,是它那直白又带点自嘲的精准定位。 “舔狗”这俩字,一听就明白,就是那种对心仪对象卑微讨好、付出一切,但求一点回应,哪怕是点赞、回复,都能乐上半天的人。这种行为模式,说白了就是不自信,把自己的尊严放得很低,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上赶着”的姿态。

想想看,谁没在感情里“舔”过?或者说,谁没见过身边的人“舔”?只不过以前我们可能叫它“追求”、“示好”、“傻傻地付出”,现在“舔狗”这个词,把这种状态浓缩、具象化了,而且还带着一股子戏谑和讽刺。它不像“备胎”那么伤感,也不像“追求者”那么正经,就是把那种不顾一切、把对方捧上天,自己却灰头土脸的形象,赤裸裸地描绘出来。这种精准的表达,一下子就戳中了很多人内心的某个角落,让你觉得“哎,这不就是我吗?或者这不就是我认识的那谁谁谁吗?”

其次,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是关键。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它更是放大了镜子。当一个新鲜、带点争议的词汇出现时,社交媒体平台就像一个巨大的染缸,它会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词染遍各个角落。

你想啊,用户们乐此不疲地用“舔狗”来创作段子、制作表情包、写评论。比如,“我今天又给XXX点了三首歌,我可真是一只勤劳的小舔狗。”或者,“那个追了好久的人终于回复我了,我感觉我血条瞬间满了,我果然是条合格的舔狗!”这些内容,因为贴近生活,又带有情绪化的表达,很容易引起共鸣,然后就被疯狂转发、点赞。KOL(关键意见领袖)们也会抓住这个热点,开始解读、分析,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就这样,一个词,从个例变成了普遍现象,从圈内黑话变成了全民话题。

再者,可能也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焦虑感。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无论是学业、工作还是感情,都充满了竞争。尤其是在感情方面,很多人都渴望得到认可,渴望拥有一份稳定的关系。但同时,很多人又缺乏自信,害怕被拒绝,害怕自己不够好。

“舔狗”这个词,在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人们在感情中遇到的困境和挫败感。当我们看到那些“舔狗”的段子时,也许会笑,但笑过之后,可能还会有一丝心酸。因为在这些段子里,我们能看到那些不被珍惜的付出,那些卑微的等待,以及最终可能落空的希望。这或许也引发了人们对自身在感情中价值的思考:为什么有的人付出那么多,却得不到回报?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复杂的感情世界里保护好自己?

不过,我们也得警惕这个词的“污名化”。 虽然“舔狗”最初可能只是带有戏谑和自嘲意味的表达,但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它也可能被滥用,成为一种攻击性词汇。有些人可能会用它来贬低那些真心付出、但未能如愿的人,给他们的行为贴上“可耻”、“愚蠢”的标签。

事实上,爱情本来就是一件没有标准答案的事情。真心付出,不求回报,本身也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如果因为这个词的流行,让人们对付出产生恐惧,对真心产生怀疑,那反而是得不偿失了。我们应该看到“舔狗”现象背后的人性,理解其中的无奈和渴望,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个词去标签化和否定。

总而言之,“舔狗”的火爆,是社交媒体时代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它精准地捕捉到了当代人在感情中的某种“痛点”,并通过网络传播被无限放大。它既有自嘲的幽默,也折射出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焦虑。但我们也要记住,语言是工具,而人是活生生的个体,不应该被一个词简单地定义和评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有话好好说行不行?




类似于舔狗这种词汇,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前一些年叫做“备胎”,更古老叫做“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小说里:


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我直恁这般呆!癞蛤蟆怎想吃天鹅肉!”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一回:“平儿说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人伦的混账东西,起这样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但是,舔狗的历史远不止于此,尽管没有用这么恶毒的词汇形容:


《楚辞》屈原《山鬼》: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当然这是个女性舔狗,脑补了大帅哥对自己的思念。


《诗经》《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描写了一位女子面对舔狗的由衷愤怒。这位舔狗逼婚居然还使用到了诉讼的方法,告到了官府去,被舔女子使用的形容词一点不比“舔狗”客气,直接比喻为老鼠。


《诗经》《江有汜(si)》: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一位弃妇,唱道:长江都有支流有沙洲啊,那个不要脸的又娶了新老婆,不要我了,现在不要我,但愿归期在后头。天呐,人家都另外娶老婆了你还盼着人家回来,这是自甘备胎无法自拔啊!又是个女性舔狗。


《诗经》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女性舔狗居多,描写怨妇的不少。还有《终风》、《日月》、《谷风》等等很多篇章。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诗经里面很难见到反映男性舔狗的,我推测应该是后来人把这些篇章给删除了。按道理说,舔狗不分男女,绝对数量应该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后来儒教流行起来,觉得一个堂堂男子汉去当舔狗不大雅观,干脆删了了事。


其中最惨的一句:既生既育,比予毒虫。给你生了娃,养大,你却把我比喻成毒虫……





可见,舔狗是自古就有,人们也不吝于使用任何卑微、低贱、恶毒的词汇来形容舔狗,比如癞蛤蟆、老鼠。这说明舔狗本身就卑微,其地位只能用这些地位低下的动物形容,合情合理。过去是,现在是,以后还会是,人们将自己知道的一切卑微的动物用来形容放弃尊严的人,不足为怪。


其实舔狗、癞蛤蟆、鼠辈们也很可怜的,知道恋爱是一场博弈,知道自己没什么资源,只好放弃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尊严,来个最后一搏。


可是,你的尊严在别人那里不值钱啊……

user avatar

“舔狗”一词的爆红,说明经济的危机感确实已经蔓延开了。

有答主说了,比起结婚的一次性买断,“舔狗”其实是”小额分期付款“。

其实更像贷款购买入住遥遥无期的期房,住不了不说,一旦付不起月供了,银行随时都把房子拍卖了。

舔狗的处境与房奴是一样的,只有经济危机才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处境。

因为,对于舔狗而言,只要能不断舔下去,那就不会有撕破脸的一天。相反,那种她(他)再也离不开我的自我安慰与错觉会一天比一天强烈。一个真正的舔狗,哪怕月入一万到月入10万,他只会越来越沉醉于舔本身带来的自我感动中。外人越说,感动越强烈,进入死循环...而对于被舔的人,无论舔狗舔的有多到位,”狗“的定位只会越来越强烈。

能打破这种循环的绝不是对方又找对象了(不然舔狗的自我感动从哪来?),而是经济上无法再承受,如同房奴一样,断供了。。。

只有被房贷压得快供不起了,买房者才会从“投资人”的角度醒悟过自己“房奴”的实质。舔狗才会发现自己的自我感动其实是虚妄。

相反,舔得起、供得起,舔狗与房奴永远不会甘心承认自己的实际处境。如今“舔狗”一词火爆的背后,就是舔狗们经济前景不明朗预感要舔不去,要面对现实了。

网络文化从来都不只是表层文化:

2008年,四万亿的鸡血注入,“高富帅”“白富美”走红网络...

2012年,鸡血过后满地鸡毛,于是屌丝一词从贴吧走向全网......

2019年初,“舔狗”一词爆红,伴随着房贷断供潮而来的,是舔狗们的经济支撑的断供。

user avatar

戏耍舔狗的人,自己也在被豢养。

user avatar

咦,我刚才上了一下八百年前的校内网。发现当年的男性的人民矛盾在于屌丝vs高富帅。

现在怎么变成全民围剿舔狗了。

本来屌丝里的舔狗,舔得够久,还是能吃点高富帅的残羹冷炙的。

运气好的,直接能从高富帅那里截胡对钱没啥概念的女神。

而现实是,其实有很多女的追起来根本不用舔,可是颜值问题,被开除人籍了。

她们也不会被高富帅玩弄,很多待字闺中,老实得很。

可能没那么好看没那么有情趣罢了。

一群朴素的女老实人根本无人问津。

被争相抢夺的对象,明明都是颜值和其他条件中上甚至顶尖的妹子。

既然自己综合实力的稀缺性和对方综合实力的稀缺性不匹配,就只能靠诚意了。


可惜现在妹子们精得很,越来越多当年的老大姐哭诉被所谓的爱情耍了个彻底后,年轻的美女会越来越现实。

空手套白狼越来越难了。

所以,当年的高富帅,还是人生赢家。

各取所需后一拍两散。

可那些综合条件在水平线以上的女性们,却不再对疯狂展示殷勤的所谓【爱我的人】那么着迷。

一部分舔狗发现舔不动女神后,自我感动一番后,纷纷表示——好累,再也不会爱了。女人没一个好东西。

其实也许他们约女神出来,请的奶茶还不如女神化个妆贵。

我不排除有些备胎买买提,真金白银的付出却被绿茶耍得团团转。

可是舔狗这个词的门槛,可能没那么高。


现在已经成为——我想追一个人,我复读机一样嘘寒问暖,她却爱答不理。

罢了,舔狗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劝君莫要做舔狗。


这些人,不仅看上了条件完全不对等的人,还妄图对方不计条件全然接受他们的幻想,去拒绝比他们条件好或者比他们真诚的人。

这种自欺欺人的贪婪,活该。

但是我提醒一下,还有一群人是起哄的。

当大家都佛系泡妞了,反正好看的追不到,又看不上女老实人,索性懒得追了。

那么更多的女性就会着急地问:为什么现在的男性都不追女性了。

再造个势说舔狗舔累了爱谁谁。

一但市场双方都接受这个玩法,那么大家都是草食系,不敢也不愿意去追其实自己追的上的姑娘后,主动的肉食系就可以连环泡本来可能属于草食系们的妹子了。

如果大家都不偏激,老老实实地玩【我干了你随意】,去找那个彼此看得上也彼此愿意付出的人,其实会离幸福近一点。

可惜。

我这个答案这么不讨喜,怕是连一百赞都没有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舔狗”这个词,你是不是最近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就感觉一夜之间,这词儿跟吃了兴奋剂似的,在网络上刷屏。以前吧,也就是小圈子里有人这么调侃,现在可好,哪个APP没几个“舔狗”的段子,哪个社交媒体没几个“舔狗”的评论?这变化,简直比我妈催我结婚的速度还快。这词儿的火爆,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是它.............
  • 回答
    北京小伙七夕送15件礼物被扔,控诉女友“不当舔狗了”,这事儿说起来挺扎心的,也挺现实。你想啊,辛辛苦苦准备礼物,满心欢喜地送出去,结果人家嫌弃得一塌糊涂,全给扔了,搁谁身上也得炸毛啊。具体细节和可能的原因:先来看看这小伙子送了啥。15件礼物,这数量可不少了,而且很多都是七夕节常见的浪漫元素,比如玫瑰.............
  • 回答
    “狗比娃金贵”这句让人听着不舒服的话,最终让西安这位市民付出了代价。依法暂扣犬只并处以1300元罚款,这样的处理结果,在我看来,是维护了社会公共秩序和基本公德的体现。首先,从法律层面讲,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头上的“不当言论”。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在明显张贴有禁犬标识的地方,携犬进入并声称“狗比娃金贵”,这.............
  • 回答
    深圳一小区发生8条狗中毒身亡的事件,无疑是一件令人痛心且需要深入探讨的事件。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问题,从公共安全、动物福利到邻里关系,都需要我们仔细审视。事件的严重性与影响:首先,这是一起极其恶劣的事件。8条狗的生命消逝,对于养狗的家庭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打击,这些狗狗不仅仅是宠物,更是家庭成员.............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河北,一个年幼的女孩在玩耍时不小心被一条狗绊倒,脸部受了伤。事情本身不复杂,但随后的发展,尤其是在狗主人和女孩家长就医疗费用的处理上产生了分歧,并且狗主人坚持诉诸法律,这其中就牵扯出不少值得探讨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承认,孩子摔倒受伤,特别是脸部受伤,家长肯定心疼万分。第一时间肯定是送医治.............
  • 回答
    “美国的一豪宅房主是狗”?这听起来像是个奇闻轶事,但背后折射出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以及社会文化现象,其实比你想的要复杂和有趣得多。“豪宅房主是狗”:一个象征性的解读首先,如果真的有“房主是狗”的新闻,那大概率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而是通过某种方式,例如信托或者以狗的名义设立的基金/实体,来拥有和管理这处豪宅.............
  • 回答
    重庆司机二次碾压致死犬只并驾车逃离的行为,无疑触犯了公众的道德底线,也触及了法律的边界。这起事件引发的不仅仅是社会各界的愤怒和谴责,更关乎我们对生命尊重、责任担当以及交通法规理解的深层探讨。事件经过梳理:道德与法律的碰撞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这起令人发指的事件。根据网传视频和现场目击者的描述,一位司机在.............
  • 回答
    福建街头发生的那起让人痛心的老人被狗撕咬致死的事件,至今想来仍让人心有余悸。这不仅仅是一条生命的逝去,更触及了社会公共安全和文明养犬的敏感神经。事情发生在白天,光天化日之下,一条狗的失控,却酿成了如此悲剧,这本身就让人难以接受。我们无法想象那位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经历了怎样的恐惧和痛苦。他的家人.............
  • 回答
    这起事件,浙江一位车主因为撞死一只狗而面临扣12分、罚款2000元的处罚,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尽量说得清楚明白些。首先,得承认,这事儿听着有点让人觉得“小题大做”的味道。毕竟,撞死的是一条狗,不是人。但咱们也得从法律和法规的角度来看。为什么会被扣12分?这个处罚的核心点,很可.............
  • 回答
    山东聊城发生的这起小孩被两只狗扑倒撕咬的事件,确实令人心痛和愤怒。这样的悲剧,不仅给受害的孩童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也暴露了当下社会在宠物管理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事件本身的恶劣性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是一起性质极其恶劣的事件。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公共场合,被突然扑上来的狗撕咬,这不仅仅是意外,更是一.............
  • 回答
    长沙市民在平安夜用520架无人机为狗庆生的举动,是一个将科技、文化、情感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创新事件。这一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既体现了社会对宠物的关爱,也反映了科技与传统节日的碰撞,同时涉及公共安全、文化表达和舆论引导等多方面问题。 一、事件背景与创意解读1. 平安夜与520的结合 .............
  • 回答
    重庆小学生上学途中被狗咬死,狗主涉过失致人死亡被控制,这是一个令人痛心且极其悲剧的事件。这类事件不仅是对一个家庭的毁灭性打击,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暴露了宠物管理和公共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看待此事:1. 悲剧性与社会震动: 首先,这是一场无可挽回的悲剧。一个鲜活的生命在通往学习的路上戛然而止,这.............
  • 回答
    郴州一辆小车疑似故意碾压致死未栓绳的狗,这件事情确实非常令人痛心和气愤。作为旁观者,我们看到这样的事件,心中难免会涌起许多复杂的感受,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行为的谴责,也有对法律责任的探讨。从人性层面来看, 无论狗是否栓绳,故意碾压致死都是一种缺乏基本同情心和尊重生命的表现。即便是遇到不栓绳的狗,车辆.............
  • 回答
    广州一名女子被天降大狗砸成高位截瘫的事件,无疑是一起触目惊心的悲剧,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不仅关乎个体生命安全,更牵扯到公共安全、责任认定、法律维权等多个层面,值得深入探讨。事件回顾与核心问题:1. 悲剧发生: 一位女性在广州某小区内行走时,被一只从高处坠落的巨型犬砸中,导致高位截瘫.............
  • 回答
    一个令人心疼的数字:女子11年收养800只狗,卖掉2套房最近,一则关于一位女子11年收养800只狗,甚至为此卖掉两套房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数字本身就足以让人震惊,背后更牵扯出许多关于流浪动物、爱心人士付出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讨论。女子行为的背后:是极端的爱心,还是无奈的困境?首先,我们不得不佩服.............
  • 回答
    “准研究生借宿朋友家虐狗致重伤”这件事,光听着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一上来就想说,这事儿太让人难以接受了,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看。首先,最直观的,是对那只狗的遭遇。想象一下,一个本该是信任、依赖、被呵护的生命,在它最熟悉、应该最安全的地方,遭受了如此残忍的对待,直到奄奄一息。狗作为人类的伴侣动物,它们对主.............
  • 回答
    这起事件发生在浙江,一位女士在路上被一只藏獒吓得惊慌失措,结果不幸撞车,导致高位截瘫。狗主人最终被判赔偿超过一百万元。这事儿,说起来让人心头沉重,也引发了许多关于养犬责任、公共安全以及法律判决的讨论。事情的经过(据报道和大家普遍的理解):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这位女士当时可能是在街上行走,或者骑着.............
  • 回答
    苏州一快递站的“宠物盲盒”事件,再次将活体包裹的安全问题推到公众面前,也暴露了我们在规范宠物市场、保护动物权益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看到21只猫狗在冰冷恶臭的包裹中死亡,任谁都会感到心痛和愤怒。这不仅仅是几个动物生命的逝去,更是对生命伦理的践踏,对社会良知的拷问。这件事之所以让人难以接受,在于它将本应.............
  • 回答
    青岛一小区祭出“全面禁养宠物”的大招,理由也很直接:小区里养狗的太多了,而且不牵绳、随地大小便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事儿都快被投诉到炸了。这事儿说起来,咱老百姓心里都有点自己的看法,这小区管理也是个大难题,两头都得顾着。小区“禁养令”背后的无奈与纠结:首先,咱得理解物业或者业委会为啥会走到这一步。想象一.............
  • 回答
    这事儿啊,挺让人心疼的。一个大活人,眼瞅着自家的狗把一只流浪猫给咬死了,不但不阻止,还冲着劝他的人恶语相向,这养宠这事儿,说实话,看得挺让人膈应的。咱们先说说这事儿本身。一条命,不管它是不是流浪的,它也是一条生命。流浪猫虽然没主人,但它也有它的生存方式,有它的不容易。你说你家狗有攻击性,那是狗的本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