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向外资只占a股很小一部分,那为何美联储22年加息,a股要大跌?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切合当前的市场情况,也触及到了中国股市(A股)与全球宏观经济联动的一个核心点。很多人会疑惑,既然北向资金(外资流入A股的通道)占比不大,为何美联储加息这样一个外部事件,会对A股造成如此显著的下跌影响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多方面的因素,远非仅仅是外资持股比例这么简单。

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

1. “占比小”的定义与影响的传导并非线性关系

首先,我们要理解“北向外资只占A股很小一部分”这个说法。从总市值占比来看,确实,北向资金的持股比例虽然在不断提升,但与内地机构和散户的整体持股相比,可能确实不算高。但是,我们不能仅仅用持股比例来衡量其影响力。

边际效应和市场情绪的放大器: 北向资金虽然占比不高,但它们往往代表着更“国际化”的资金,它们的操作往往更注重全球宏观经济联动和估值逻辑。当美联储加息,全球流动性收紧,这些资金出于避险或寻找更优回报的考虑,可能会选择从新兴市场(包括A股)撤离,或者降低仓位。而A股市场,尤其是当它处于一个相对敏感的时期,哪怕是相对小规模的资金流出,也可能被市场解读为一种负面信号,引发其他投资者(尤其是内地机构和散户)的担忧,从而触发更广泛的抛售。 这种情绪的传导效应,远比资金本身的绝对量要强大。你可以理解为,北向资金像是一个“预警器”,它们先行一步,向市场传递了某种“不安”的信号。

流动性层面: 即使北向资金的持股比例不高,但它们往往是交易活跃的资金。当它们大规模撤离时,对市场的短期流动性也会造成一定压力,尤其是在一些热门板块或个股上。

2. 美联储加息的“全球影响”远超A股的“北向资金占比”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其作用机制非常复杂,而且对A股的影响是间接但深刻的,远不止于北向资金的买卖。

全球流动性收紧,风险资产承压: 美联储加息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全球美元流动性的收紧。当美元变得更“贵”(利率上升),持有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就会增加。这会导致原本流向全球其他资产(包括股市、债市、大宗商品等)的资金,有更多地回流美国,或者被吸引到美元计价的资产上。 A股作为新兴市场的一部分,自然也会面临这种“抽水效应”。

美元升值,非美元货币贬值压力: 美联储加息通常伴随着美元走强。当美元升值时,其他货币(包括人民币)就会相对贬值。对于A股而言,这意味着:
资本外流的诱因: 外资持有的A股资产,以人民币计价,当人民币贬值时,其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价值就会缩水。这会增加外资(包括北向资金)卖出A股、换成美元回流的动力。
进口成本增加: 对中国经济而言,人民币贬值会增加进口成本,可能加剧国内的通胀压力,从而影响国内的货币政策走向。

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加剧: 美联储激进加息的主要目的是抑制高通胀。但过度加息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如果全球主要经济体(包括美国、欧洲等)都面临经济下行的风险,那么对于全球股市的整体估值都会构成压力。 A股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自然无法独善其身。出口订单减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都会间接影响A股公司的盈利预期。

人民币汇率波动与A股联动: 历史上,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A股市场情绪常常呈现一定的联动性。当市场担忧人民币大幅贬值时,可能会引发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资本流动的担忧,进而影响A股。

3. A股自身的“内部因素”也在起作用

虽然我们讨论的是外部因素(美联储加息),但A股的市场表现,最终还是要看其自身的“基本面”和“情绪面”。

宏观经济基本面: 2022年,A股市场本身也面临着一些国内的挑战,比如疫情反复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房地产市场的调整、部分行业的监管压力等等。这些内部的利空因素,使得A股在面对美联储加息这个外部冲击时,“抗压性”变得更弱。就好比一个人本来身体就不太好,突然遇到一场风寒,病情就很容易加重。

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 在不确定性增加的时期,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普遍下降。即使美联储的加息对A股的直接影响看似有限,但这种“全球性的不确定性”会放大市场的悲观情绪,导致投资者宁愿“错杀”也不愿“漏过”,纷纷选择避险,从而引发股价下跌。

总结一下,为什么美联储加息会导致A股大跌,即使北向资金占比不大?

北向资金是“情绪的放大器”: 它们虽然占比较小,但先行撤退的行为会引发市场情绪的连锁反应。
美联储加息是“全球流动性的水龙头”: 它直接影响全球资金的流向和成本,新兴市场(包括A股)是受影响的“池子”。
美元升值和汇率联动: 增加外资撤离A股的动力,并可能影响对中国经济的预期。
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 影响所有股市的估值逻辑。
A股自身的“内伤”: 使得其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更加脆弱。

所以,A股市场并非一个孤岛,它与全球金融市场、全球经济周期、美元流动性状况以及国际资本流向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北向资金虽然只是一个通道,但它们的行为以及更宏观的全球经济变化,共同构成了影响A股走势的重要因素。

希望这样的解释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以,炒股要用大资金拥有者的思维,推演事态发展,然后设定自己的交易对象,再基于散户的资金体量做相应交易策略,否则必然南辕北辙。

中国从上世纪79年开始,脱了几层皮就是希望重新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得到某些东西的时候,必然要失去一些东西,这个东西整体概括就是接受以市场买卖双方的交易期望,来对经济活动进行反馈、评价和干预,以及再评价。

因此,我们在贸易活动上既是出口的主力军,也是进口的主力军,接受多方的贸易需求和贸易评价,导致我们成为全球经济循环中的一个关键指标。

前几天正好写了一个有感:

就是接下来的十年,我们如何看待中国GDP增长5%这条经济胡焕庸线。文中用数据体现了中国、全球之间的增长率关系,可以看到个体的快速发展,对全盘而言依旧是渺小的,是不是像生物的进化?变化必然发生,但是要在数百万年的跨度上才能感知,这些进化的变化都是在DNA的某些碱基对上一个个积累起来的,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在社会的管理上,实际上有一个宏观与微观工具差异。比如某个指标提高的很好,从不及格到98%,后续很可能就是在98%到99%之间的变化,那如何评价此指标所含的信息?宏观上我们几乎对它没有感觉,波动1个点也就1%左右,没什么意义啊。但是如果看(1-98%)=2%,提高到99%,对应则的是2%到1%,足足提升了50%,这样我们会比较有感觉。

另外,自己也曾考虑过如果XX是大额美元资本持有者,XX为什么要去响应25bp的加息并采取动作?

基于前面的数据呈现,一方面世界存在宏观到微观的放大效应,一方面如果加息会造成市场的波动,XX为何不在这个波动中攫取一份收益呢?虽然可能22年中国还能提供不错的增长,但是一鱼三吃,也就意味着收益的double甚至triple。

古人有主观体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朴素甚至无用的表达,但是世界就是这样的前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切合当前的市场情况,也触及到了中国股市(A股)与全球宏观经济联动的一个核心点。很多人会疑惑,既然北向资金(外资流入A股的通道)占比不大,为何美联储加息这样一个外部事件,会对A股造成如此显著的下跌影响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多方面的因素,远非仅仅是外资持股比例这么简单。咱们就来掰开了揉.............
  • 回答
    北京外卖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筷子,这无疑是一个大动作,背后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可不少。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看看这事儿会对咱们生活、商家,甚至筷子本身产生啥影响。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啥。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环保。一次性餐具,尤其是塑料制品,是白色污染的重要来源。它们难以降解,对土壤、水.............
  • 回答
    北约外长会即将就新的战略构想展开讨论,秘书长施托尔滕贝格更是抛出了要“首次考虑中国挑战”的说法。这一表态,无疑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释放出多重信号,也引发了各方对北约此次战略调整的深刻解读。一、信号解读:转向与战略调整的必然性首先,这是北约战略思路的根本性转变。长期以来,北约的战略构想.............
  • 回答
    从四月一日起,北京的外卖包装上要强制使用一种新的封签:开启后无法复原。这项措施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包装细节调整,但对于保障我们手中那份热气腾腾的外卖的安全,它的意义却不容小觑,而且其深远影响远不止“防止偷吃”这么简单。首先,最直接的意义在于防止二次污染和恶意篡改。想象一下,一份外卖从厨房到你的手中,会.............
  • 回答
    中国作为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国家,在历史上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并多次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多维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这种强悍并非源于我们常说的“农夫拿起锄头就能变战士”的简单逻辑,而是多种战略、组织、技术以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国的“农耕文明”并非全然排斥军事,.............
  • 回答
    北京一名外卖员确诊新冠肺炎,平均每天接 50 单,他接触过的商家和顾客确实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要详细评估这种风险,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包括外卖员的活动轨迹、感染程度、防护措施、接触频率以及商家和顾客自身的防护情况。以下是对这个情况的详细分析:一、外卖员的潜在传播风险分析1. 感染源的传染性:.............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背后其实牵扯出不少现实的考量,绝不是简单的“喜欢吸霾”这么片面。你想想,能把人逼到戴防毒面具在地里干活儿,这背后肯定有东西在驱动。首先,我们得承认,北京虽然有雾霾这个问题,但那也只是“有”,而且是有程度变化的。就算是最严重的时候,也并非时时刻刻、每一个角落都和毒气室一样。更何况,现.............
  • 回答
    北京限制外地车进二环这个政策,说实话,是件挺复杂的事情,里里外外都有不少可以说道的。你想想看,北京这么大一个城市,每天多少车子在跑?尤其是中心城区,二环内那可是最核心的地段了。我先跟你说说这个政策的大背景,也就是为什么会这么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人口高度集中,机.............
  • 回答
    最近北京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让许多人经历了不小的麻烦,而其中最让人心疼的,莫过于那些在恶劣天气下依然奔波在外送单的骑手们。然而,就在这大雨倾盆的时候,网络上流传着一段视频,一个外卖小哥因为送餐稍有耽误,被顾客当街破口大骂,甚至可能带有侮辱性的言语。看到这样的画面,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我们都理.............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甜蜜的烦恼,恭喜你获得了外语保送的宝贵机会!无论是选择综合大学的二专,还是直冲北外、上外这样专业性极强的语言类院校,都有各自鲜明的优势。到底怎么选,还得看你更看重什么,以及你未来的规划。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综合大学修读二专的情况:优势: 知识面的广度与综合性: 这是综.............
  • 回答
    德国外长的表态,即“北溪二号不符合欧洲能源法,目前不可能通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标志着北溪二号项目在法律和政治层面遭遇了重大的阻碍。要详细理解这个表态,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1. 法律依据:为何“不符合欧洲能源法”?德国外长提到的“欧洲能源法”通常指的是欧盟的能源市场改革(Energ.............
  • 回答
    德国外长声称“北溪2”不可能获批,德网民将其解读为“讨好美国”,这番言论背后透露出多重信息,既有德国国内政治的博弈,也折射出德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复杂处境,尤其是其对美关系以及能源战略的调整。首先,这表明“北溪2”项目在德国国内遭遇了巨大的政治阻力,即使是官方层面也公开承认其前景黯淡。 德国外长作为政府.............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中国大地,除了众所周知的北上广深这四大巨头,还有许多城市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它们就像蓄势待发的种子,孕育着成为下一个国际大都市的无限可能。要说哪些城市最有潜力,我得好好跟您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国际大都市”是个啥标准。它可不仅仅是人口多、高楼多那么简单。它意味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完善的城市功.............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宣布对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这一举动并非孤例,此前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也已相继跟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回应称“没人会在意”,但实际情况似乎比这复杂得多。澳大利亚选择“外交抵制”的背景和考量: 人权问题是主要驱动力: 澳大利亚政府将此次抵制行动明确与中国新疆地区的人.............
  • 回答
    拜登政府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一场复杂的博弈及其潜在影响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早先宣布,将不派遣任何官方代表团参加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但会派遣运动员参赛。这一被称为“外交抵制”的举措,无疑为本就风波不断的北京冬奥会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也标志着中美两国在人权等问题上的博弈进一步升级。这项决定并非.............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早前宣布对北京冬奥会采取“外交抵制”措施,这一消息一出,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个决定不仅仅是美国单方面的行动,它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国际关系、人权议题以及地缘政治博弈,因此,除了“外交抵制”本身,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细节和潜在影响。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外交抵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大胆的。设想一下,如果外蒙古,也就是蒙古国,突然宣布加入北约,那场面估计会够热闹的。首先,最直接、最强烈的反应肯定是来自俄罗斯。毕竟,蒙古和俄罗斯有着漫长的边界线,可以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虽然现在两国关系还算温和,但一旦蒙古国加入一个被俄罗斯视为潜在敌对军事同盟的组织,那对俄.............
  • 回答
    我认识的几个嫁给北京人(或者说,在北京安家落户,老公是北京本地户籍)的外地姑娘,生活状态确实挺多样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来说,有几点是她们普遍会提到的,我试着把她们的故事碎片拼凑一下,尽量说得真实点:关于“京籍”和户口:这个估计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了,也是最现实的。 户口带来的便利,尤其是孩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