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京外卖将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筷子,将有哪些影响?筷子会涨价吗?

回答
北京外卖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筷子,这无疑是一个大动作,背后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可不少。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看看这事儿会对咱们生活、商家,甚至筷子本身产生啥影响。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啥。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环保。一次性餐具,尤其是塑料制品,是白色污染的重要来源。它们难以降解,对土壤、水源都会造成长期污染。北京作为大城市,外卖量巨大,一年下来产生的一次性筷子数量也是惊人的。为了响应国家“限塑”、“禁塑”的号召,减少资源浪费,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项政策算是应有之义。

那么,这项政策具体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咱们从几个角度来看:

1. 对消费者的影响:

习惯的改变和适应期: 最直接的就是,以后点外卖,想要筷子,你就得主动说。这会让一部分习惯了“不点自来”的消费者感到些许不便。很多人可能压根儿没想过,但习惯了,觉得理所当然。突然不给,就会有点懵。
自带餐具的普及: 长期来看,这会促使更多人养成自带餐具的习惯,尤其是在家经常点外卖的。环保袋、保温袋、可重复使用的餐具一套,可能会成为新的“标配”。这对于那些环保意识强的人来说,是件好事。
偶尔的“漏网之鱼”: 肯定还是会有一些消费者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忘记说,或者点餐时没注意到选项)没有拿到筷子,尤其是在时间紧张的时候,这可能会带来一些小小的烦恼。
成本感知: 如果一些商家仍然提供一次性筷子,但会单独收费,消费者也会因此对“免费”的一次性筷子有了新的认知,可能会觉得以前是商家“补贴”了这部分成本。

2. 对外卖平台和商家的影响:

运营流程的调整: 外卖平台和商家都需要调整他们的点餐系统和打包流程。平台需要上线“是否需要一次性筷子”的选项,并且需要清晰地引导用户。商家则需要在备餐环节,根据用户需求来准备一次性餐具。
成本上的变化(短期和长期):
短期: 如果大部分商家因为怕麻烦,或者为了留住顾客,还是会选择提供一部分一次性筷子,那成本可能变化不大,甚至因为需要额外单独采购,而让一次性筷子的成本有所上升(后面会详细说)。
长期: 如果政策推行顺利,大部分消费者都能适应,商家提供一次性筷子的成本会显著下降。反之,如果商家为了“服务周到”,继续主动提供,但又不收费,那就等于免费送,成本还是在的。
用户体验的潜在影响: 商家需要确保信息传达清晰,以免引起消费者误解或不满。如果因为漏给筷子而导致消费者无法正常用餐,可能会影响商家的评分和口碑。
环保形象的提升: 积极响应政策的商家,无疑能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这对于吸引越来越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消费者来说,是个加分项。

3. 对一次性筷子行业的影响(会不会涨价?):

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来分析一下:

需求端的变化: 北京作为全国性的消费中心,其政策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如果北京是第一个大规模推行此类政策的城市,并且效果显著,很可能会带动其他城市效仿。
短期需求下降: 一开始,北京市的需求量肯定会下降。对于原本依赖于北京市场的筷子生产商来说,这会带来一定的库存压力和销售额的下滑。
长期需求结构性变化: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自带餐具习惯的养成,对一次性筷子的整体需求可能会呈现下降趋势。

供应端和成本的变化:
原材料成本: 一次性筷子主要有两种材质,一种是木制的,一种是竹制的。这两种原材料的价格会受到市场供需、季节、天气(比如影响竹木生长)以及国家环保政策(比如对森林砍伐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
生产和运输成本: 生产过程中有能源、人工、设备折旧等成本。运输成本也包括在内。
政策的“隐形成本”: 虽然政策本身不直接收费,但它会改变市场行为。
如果商家依然需要提供,但需要额外“选择”: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商家为了方便,一次性购买更多的“盒装”一次性筷子(里面已经打包好),这可能会增加包装成本,也可能影响到散装筷子的价格。
如果商家为吸引顾客,主动提供并收费: 那么筷子的价格就完全市场化了,商家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成本加上利润来定价。
如果政策导致部分小作坊式的生产商因为环保压力或成本原因退出市场: 这可能会减少市场上的供应量,反而可能推高剩余厂家的产品价格。

那么,筷子会涨价吗?

很有可能,部分品类的一次性筷子价格会有所上涨,或者说,原本“隐形”的成本会显性化。

原材料成本波动: 如果环保政策收紧,对森林或竹林的管理更严格,或者生产区域的环保成本上升,都会传导到筷子本身的价格。
商家主动采购的成本: 那些仍然选择提供一次性筷子的商家,他们需要从市场上采购。如果市场整体需求因政策而调整,或者部分商家为了“面子”而继续大量采购,可能会使得小批量采购的成本增加。
“包装”和“服务”成本的显性化: 以前筷子是“附赠品”,商家不单独收费,但成本是包含在餐品里的。现在,如果商家选择单独打包,或者用户“主动勾选”且收费,那么“筷子”的这个成本就被独立出来了。这更像是成本的重新分配,而非单纯的“涨价”,但从消费者角度看,如果过去默认有,现在需要额外付费,感受上就是贵了。
高端化和差异化: 长期来看,环保趋势会促使一些商家转向更环保、可降解的餐具,或者提供更优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这些产品本身的成本就高于普通一次性筷子,自然价格也会更高。而那些依然生产普通一次性筷子的厂家,如果规模效应减弱,也可能因为生产成本的上升而提价。

总结一下:

北京外卖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筷子,是一个符合大趋势的环保举措。它会促使我们改变消费习惯,推动自带餐具,对商家运营流程提出新的要求。至于筷子会不会涨价,我认为,“显性化”和“结构性上涨”的可能性很大。 也就是说,一部分一次性筷子的成本会从“隐形”变为“可见”,并且由于环保政策、市场供需变化等因素,其本身的成本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推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筷子都会一夜之间翻倍,而是整个一次性餐具市场的价格体系可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这就像以前购物袋是免费的,现在收费了,大家不也慢慢习惯了吗?这项政策的出台,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关键在于商家如何引导,平台如何配合,以及我们消费者如何去适应和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出发点良好,但该《条例》对于外卖送餐类 App 的约束还有一些模糊之处。在这里,我不鼓励各位产品经理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只是指出一些有待细化的地方。

条例规定,餐饮经营者、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和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那么请回答,以下哪种情况符合规定,到底什么是「主动提供」:

1、在点餐界面添加勾选框,用户可以打勾选择「请提供一次性筷子」,这又有两个变体:

1.1 在点餐界面添加勾选框,用户可以打勾选择「请提供一次性筷子」,在之后的点餐过程中,将默认采取用户上一次的选择

1.2 在点餐界面添加勾选框,用户可以打勾选择「请提供一次性筷子」,并添加一个勾选框,用户可勾选「记住我的选择」。(当然,这是个非常糟糕的产品方案)。

2、在点餐界面添加勾选框,默认勾选「请提供一次性筷子」,用户可以取消勾选;

3、在打开 App 时,弹出提示框,引导用户进入设置界面,设置是否需要在以后点餐时提供一次性筷子

4、在用户付款前,弹出对话框,询问用户是否需要提供一次性筷子。这同样是个糟糕的产品方案,还有一个更糟糕的变体:

4.1 在用户付款前,弹出对话框,询问用户是否需要提供一次性筷子,并告知用户,如果五秒之内不做出选择,则默认要求提供

以上几个方案,留给饿某,美某的法务们,作为课后思考题吧==

总之,还是需要更加清晰地去定义「主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