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用剪子剪太阳能板又近了一步。
平时扫天僧,战时抓卫星。
又是钱学森,变轨姿态稳。
其实,生产拖拉机的厂子,改造五分钟以后,就能生产坦克。
从此次任务的流出的徽章看,二郎神的形象仍出一张网,底图是东亚。让人联想到拖网抓捕太空垃圾的场景,也有不少媒体就直接宣称「SJ-21」用网拖拽。但仔细想想,用一条长线拖着几顿重的失效卫星,在真空环境加速,可能会让绳线在张紧前后产生弹力,更关键的是,绳线对前后两个物体施力的方向很可能偏离物体重心,这一拉扯大家都旋转起来可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真是的拖网抓捕再拖拽移动,那么随后必须让大家全都固连在一起,固连轴向最好和前后两个物体的重心连线重合,可以节省消旋耗费的燃料。然而问题又来了,一张网丢出去,怎么和被抓物体固连?暂时没想到什么好办法,有没有知友了解?
又或者,真实情况并非捕网?而是抵近后用机械臂/抱抓之类的装置对接失效卫星?
期待官方透露一点消息出来
这个技术在很多年前开始研发,目前出成果。在以前的规则下具有很强的威慑力。
虽然目前,马斯克已经把规则改变了,威慑力大降,但是该技术用来清理轨道垃圾,延长卫星使用寿命,补救发射为入轨卫星等方面还是很有用的。
为何说马斯克把规则改变了。
2016年世界在轨卫星1459颗,记住这个数。
美国,593颗。
中国,192颗。
俄罗斯,135颗。
然而短短五年时间, 2021 年,全球在轨卫星总数:4,550颗。
美国:2,788,其中1700多颗是星链的卫星。
中国:431
俄罗斯:167
其他:1,164
星链是低成本的一次几十颗的往天上打卫星,计划是一共打4万多颗卫星。马斯克五年时间打上天的卫星数量就超过了2016年世界在轨卫星数量。
面对这种海量的卫星,你得发射多少颗清理卫星去处理?这个有点像导弹和反导系统。面对少量导弹,反导系统很有用,很有威慑力。但是,当导弹用几倍饱和攻击的数量进攻时,任何反导系统都没有用。
所以,当规则改变的时候,也要改变策略。
以前的回答说过,未来,最好还是跟星链一样多低成本打卫星上去,平衡双方卫星数量,形成谈判筹码,谈判制定太空航天器交通规则。
要不然,肯定会很被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