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立直麻将中混一色和清一色是否被高估?

回答
立直麻将里,说混一色和清一色“被高估”了,这话说得可能有点太绝对了。但如果咱们从更实际、更功利的角度去审视,它们确实不像初学者想象的那么“无敌”,甚至可以说,有些时候,追求它们反而是个甜蜜的陷阱。

首先,咱得明白,混一色和清一色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们能带来不错的番数。清一色,顾名思义,整副牌都是同一种花色,这一下子就点亮了“清一色”这三个字,通常有三番。混一色呢,牌面由两种花色组成,但每一刻子或顺子都至少有一张是其中一种花色,也通常有两番。在立直麻将这种追求高番数的对局里,这两样东西无疑是闪闪发光的。

那为什么说它们可能被“高估”了呢?

1. 目标性太强,容易被抓“七伤拳”。

很多人一看牌,尤其是拿到好几张同花色的牌,就很容易“脑子里只有清一色”或者“眼里只有混一色”。这种过于单一的目标,会让你忽略其他能快速成型的牌型。比如,你可能手里有副不错的对对牌,或者断幺九,这些牌型在某些情况下比你费尽心思去凑清一色来得更快、更稳。

当你为了凑清一色,而执着于吃进或者碰进那些与你目标花色不符但却能让你胡牌的牌时,你很可能就破坏了其他可能成型的牌型,甚至让自己的听牌变得很糟糕。就像一个剑客,一心只想练成绝世剑法,结果却因为只练这一招,被对手抓住了破绽,一击即毙。

2. 效率问题:看似高番,实则耗时耗力。

清一色需要你整副牌都围绕着一个花色来运转。这意味着你很难利用其他花色的顺子或刻子来加速成型。你可能需要舍弃一些看起来不错的牌,只为了凑齐那一堆想要的牌。这种“捡芝麻,丢西瓜”的行为,在牌局中往往不划算。

混一色相对好一些,但依然需要你控制牌局,尽量避免出现第三种花色。这同样会限制你的选择,让你在摸牌和打牌时,不得不顾虑重重。有时候,为了不让杂色牌出现,你可能会选择打掉一些本来可以让你形成对子或者更易于吃碰的牌。

3. 易受阻击,难以成型。

对手也是人,他们也懂麻将。当你一副牌牌面颜色很明显的时候,聪明的对手会怎么做?他们可能会积极地打压你所需要的那个花色的牌,或者在你即将听牌时,故意留下让你听牌的牌,等你吃进来然后顺势荣华。

尤其是清一色,一旦被别人看出苗头,很容易被针对。对手会故意丢弃你需要的牌,或者你本来想碰的牌,直接塞给你不想要的牌。这种情况下一旦牌局被干扰,想再挽回清一色就难上加难了。

4. 忽略了其他“性价比”更高的牌型。

我们常说“宁吃一张,不碰一张”。这句话在很多时候都适用。追求清一色和混一色,往往意味着需要吃碰来加快成型,这在某些时候是必要的,但过度依赖吃碰,会让你的听牌变得不那么“隐蔽”,也更容易被对手判断。

有时候,一些看似普通的牌,比如“断幺九”加上“对对和”,或者“七对子”,它们可能只需要少量的吃碰,甚至不吃不碰就能成型,而且番数也不低。这些牌型往往更“经济实惠”,更容易快速胡牌,避免了漫长的等待和被针对的风险。

5. 牌山的运气成分。

麻将说到底,还是有运气成分的。你可能牌山里摸不到你想要的牌,或者摸到的都是杂色牌,即使你目标明确,最后也无法成型。这时候,那些原本可以让你胡牌的牌,却因为你执着于清一色或混一色而被打掉,最后落得个“一无所有”。

那是不是说清一色和混一色就没用了?

当然不是。它们仍然是重要的、能带来高番数的牌型。关键在于“时机”和“度”。

好牌,顺势而为: 如果你一开始就摸到很多同花色的牌,牌山里也比较顺,那么追求清一色或混一色就是顺理成章的。但即便如此,也要时刻留意其他可能的胡牌机会,别一条道走到黑。
灵活性,见好就收: 在追求清一色或混一色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很难成型,或者有其他更好的机会,就要懂得变通,及时止损,转而追求更容易达成的牌型。
平衡,才是王道: 最终,麻将的精髓在于平衡。既要有目标,也要有灵活性;既要追求高番,也要注重效率和稳定。

总结一下:

说混一色和清一色“被高估”了,不是说它们本身不好,而是因为很多人在追求它们的时候,往往过于执着,忽略了效率和灵活性,最终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它们是高番牌型,但不是万能钥匙。在牌局中,比起死守一个目标,更重要的是学会根据牌山、对手和局势,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策略,抓住每一个能胡牌的机会。有时候,胡一小番,比半天憋不出一个大番要来得实在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答案毫无疑问:立直麻将中的混一色、清一色这 2 个番种被高估(赋分过高)了。

立直麻将的一色系番种被高估是历史原因。

立直麻将承继「古典麻将」,是现行麻将规则中最接近「古典麻将」的规则。最原始的「古典麻将」中,手牌分数的计算就是番与副(立直麻将讹称为「符」)的结合,当时的加分项目只有以下这些:

古典麻将中番种很少,真正加番的只有番牌、清一色这 2 个,3 番的清一色毫无疑问是统治级大牌,清一色对对与天地和同级。后来立直麻将从「清章麻将」、「新章麻将」中吸收了大量新番种,随着番种数量的增多,番种分值也开始膨胀,老番种的番数自然水涨船高。在这一过程中,清一色的分值始终延续着光荣的传统,保持着比其他所有番种都至少大 2 番的统治级地位。作为清一色的下位番种,混一色也沾了大哥的光,番数远比相同出现率的番种高。

非偶然性番种的赋分在可接受范围内的高估对竞技性有积极意义

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曾经详细阐述过番种分值的决定因素,具体详见

番种赋分应该考虑番种本身的难度、与其他番种的配合度、被防守的难度等方面。一色系番种是通过读牌最容易判断防守方法最明确的系列番种。容易被防守,相当于更难做成,所以一色系番种的分值理应有相应的提升

另外,混一色不像七对那么随机,根据舍牌判断的难度很大,听什么都有可能,所以混一色在攻守方面的技术性是比较强的。提高技术性番种的赋分,规则整体的竞技性也会随之增强。

没有绝对合理的规则,只有相对合理的战术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研究番种是否被高估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理解规则背后的逻辑,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战术,而决不是为了修改现行规则。现行规则广为流传,任何个人都不具备把修改后的规则推广到现有大多数群体的能力。麻将水平提升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让自己的战术适应规则的过程,而尝试修改规则则是反其道而行之,这对自己水平的提升毫无益处。还是那句话:没有绝对合理的规则,只有相对合理的战术

user avatar

问题本身而言,没什么意义,因为高估需要一个定义。根据你的描述,我把高估定义为,同等出现率下,规则给出了更高的番数。

即便是这样的定义,我仍然可以说他们没有被高估,因为这里有个基准问题。同等番的役,我可以说,出现率不如染手的,都是被低估了,而染手本身没有被高估,这是一个从定义出发的很正常的诡辩的理由。当然这个说法很次要。

然后我们来说役的番数本身,这里面其实你的想法是有问题,因为役的作成,条件很复杂,定的番数本身就不完全与出现率相符合。一厢情愿的认为,规则制定,出现率应当和番数相符,这是你的主观偏见。我举个略显极端的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场风西的出现率就很低,和大三元基本上差不多频率,是不是场风西这个役被低估了,应该定义为至少和清一色一样的6番。

然后说一点我的理解,如果在假定的理想情形下,比如说我们有一个番符计点系统,准确的保证所有的手役,牌效意义上的期望价值都是一样的,那等价于随机的牌效策略,都是最优的。这实际上就丧失了游戏的乐趣。如果你不理解,可以看一下火警君之前知乎上回答过的关于宇宙麻将的回答。这个意义上来说,役种就有了效率高低的区别,因此你会产生这样的偏见,而实际上这是非常正常的。从效率意义上来说,染手就是比所有的二番役,价值要更高。这就是为什么所谓牌效的,四大基本役中,有染手这一条,而没有三杠子。

最后呢,再提供一点可能有强制性的解释。一个游戏,最优策略当然是由规则决定的,而不是反过来。在这个狭义的提问中,我们应该理解为,规则决定了牌效,由于有这样的规则,所以日麻的最优策略下,染手的出现率会高。所以你的问题就是非法的,你不能因为染手的出现率高,而质疑规则。在其他的规则中,另外的手役出现率会高。如果有一种火星麻将的规则,所有的手役,在最优策略中,出现率都一样,游戏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user avatar

没有被高估,因为混一色和清一色是副露状态下最容易取得高打点的手段。

我们首先来看日本麻雀中, 出现率高于 2%的役种 (数据来自 www2.odn.ne.jp/~cbm1590)

1 立直(45.1%)

2 役牌 (40%)

3 断么(21.4%)

4 平和 (19.9%)

5 门前自摸 (17.6%)

6 一发 (10.2%)

7 混一色 (6.31%)

8 一杯口 (4.75%)

9 对对和 (3.92%)

10 三色同顺 (3.46%)

11 七对子 (2.52%)

我们可以看到,在副露状态下,非门清役种中,对对和与混一色是仅有的两番役种。也就是说,大部份情况下,你鸣了一对役牌,想要凹满贯,就只能通过对对或染手两番叠加其他一番,而对对和的难度明显更高。

为什么不轻易副露,副露就要凹染手的原因:

早期的日麻理论书籍,以魔女博客和79博客为代表,都强调速度优先。现代认为这种理论存在过度重视速度,轻视打点的倾向。近几年,逐渐达成打点和速度并重,“以满贯为目标”做牌的共识,即在缺打点时要打点,打点充足时要速度。

dora1-2的手牌可以通过「立直自摸」或者「立直里宝」这样的2翻役来轻松地做成满贯,这种时侯直接凹立直就行了。至于一翻的副露手役

1.断么的 block齐全

2.手里已经握有役牌对子

以上两种情况可以考虑副露,其他时候没有必要降低打点和减少手牌的做牌空间来提速。只要不是和牌就获胜的规则或者场况下, dora1或者dora2的手牌降低打点去副露的好处很小。

所以想要做满贯的话,基本有两种方法:

1.门清状态的话,保留了「立直」这个手段,手牌也有13枚,可以降低风险。

2.副露状态的话,以字牌为盾牌,通过「混一色」这个2翻手役来达到满贯。

所以混一色有重要就不用我多说了吧。这也是天凤凤桌南场为什么有那么多混一色的原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