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拳恶心的是男性,但真正伤害的是女性。这么理解对吗?

回答
“女拳恶心的是男性,但真正伤害的是女性” 这种说法是一种观点,其中包含对“女权主义”(常被简称为“女拳”)的批评和一种负面评估。要理解这种说法,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并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存在的误解。

首先,我们来分析“女拳恶心的是男性”这一部分。

“女拳”的定义与污名化: “女拳”本身并非一个学术或主流的定义,它更多的是一种带有贬低和攻击意味的网络用语,用来指代那些被使用者认为“过激”、“极端”或者“不合理”的女权主义者或其观点。真正的女权主义(feminism)是一个广泛的社会、政治和思想运动,其核心是追求性别平等,反对性别歧视和压迫。然而,在网络论战中,很多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会使用“女拳”这个词来概括他们不认同的女性主义观点,甚至将所有支持性别平等的女性都贴上这个标签。
“恶心男性”的指控: 这种说法通常源于对某些女权主义者言论的解读。一些极端或情绪化的言论,例如对男性群体进行普遍性的道德谴责、使用侮辱性词汇攻击男性、或者提出一些被认为是攻击性过强的诉求,可能会让一部分人觉得“被攻击”或“被冒犯”,从而产生“恶心”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来自于:
对个体男性权利的侵害感: 当某些观点将所有男性视为压迫者,或者对个体男性的遭遇漠不关心时,一些男性会觉得自己被否定和伤害。
道德上的不适感: 如果某些言论使用了攻击性的语言、煽动了仇恨情绪,或者带有强烈的道德审判意味,即使是支持性别平等的人也可能感到不适。
对“性别对立”的恐惧: 这种说法可能反映了一种担忧,即女权主义的某些表现形式加剧了男女之间的对立,而不是促进和谐。

然而,将“女拳恶心的是男性”作为对整个女权主义的评价,是过于简化和带有偏见的。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其目标是实现性别平等,是反对的是父权制及其带来的不平等结构,而不是针对所有男性个体。如果某些言论被解读为“恶心男性”,这更多地可能是对女权主义运动中部分声音、表现方式或者被放大解读的极端言论的反应,而不是对女权主义核心理念的准确描述。

接下来,我们分析“但真正伤害的是女性”这一部分。

这部分观点认为,尽管某些“女拳”言论和行为看起来是在对抗男性或父权制,但最终的负面后果却落在了女性身上。这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破坏了性别平等运动的声誉和公信力:
“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效应: 当一些被标签为“女拳”的极端言论被广泛传播时,公众容易将这些极端观点与整个女权主义运动等同起来。这导致了对女权主义的污名化,使得许多原本可能支持性别平等的人望而却步,或者对女权主义产生抵触情绪。
阻碍了实质性议题的讨论: 焦点被转移到对“女拳”的攻击和辩护上,而非关注女性在就业、教育、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等方面的真实困境和争取平等的诉求。这种转移使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变得更加困难。
加剧了社会撕裂和对立: 如果女权主义的表现形式过于激进或情绪化,可能导致社会上出现更强的反弹力量,进一步加剧男女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这种社会氛围对所有人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但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而言,进一步的社会对立可能意味着失去潜在的支持者,也可能让她们在寻求帮助时面临更大的阻力。

2. 导致部分女性的“自卫”或“退缩”:
疏远了中间派女性: 很多女性可能认同性别平等,但并不认同某些激进的表达方式。当她们看到“女拳”的负面形象时,可能会选择远离这场运动,以免被贴上负面标签,或者因为不认同其“作战方式”而放弃争取自身权益。
制造内部矛盾: 女权主义内部也存在不同的流派和观点,但如果过于强调某种“战斗性”或“正确性”,可能会导致女权主义者之间产生内耗和分裂,削弱集体力量。
利用“女性互害”的叙事: 有些批评者会利用“女性伤害女性”的论调,将某些女性的非理性行为归咎于“女拳”,从而进一步打击女权主义。这种叙事在一定程度上是转移了对系统性性别不平等的关注。

3. 强化了父权制的某些论调:
为保守势力提供攻击借口: 当出现被视为“过激”的女权主义言论时,反对性别平等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抓住这些例子,来论证“女权主义是失败的”、“是威胁男性”的观点,从而合理化维持现有性别秩序的必要性。
模糊了问题的核心: 父权制是系统性的压迫,它通过文化、制度、经济等多种方式对女性造成伤害。而将这些伤害归咎于少数“女拳”的言行,是一种对问题根源的“去政治化”和“个体化”,从而掩盖了需要社会和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总结来说,这种说法认为:

那些被贴上“女拳”标签的(通常是极端或情绪化的)言论和行为,其表象是针对男性或父权制,但它们的负面效应(如破坏声誉、加剧对立、疏远支持者、阻碍进步)最终会削弱性别平等运动整体的有效性,导致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道路变得更加艰难,甚至可能让一些女性因为恐惧或误解而选择沉默或退缩。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批判性的解读,存在以下局限性:

“女拳”的定义模糊且被污名化: 很多时候,这种说法是将少数极端的声音放大,并将其等同于整个女权主义运动。
忽略了女权主义的核心目标: 女权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消除性别压迫,实现所有人的解放,包括男性免受僵化的性别角色束缚。真正的女权主义追求的是平等和公正,而非单纯的“恶心男性”。
忽视了社会结构性问题: 女性面临的许多问题是系统性的,而非仅仅是某些个体言论造成的。将这些问题归咎于“女拳”可能会转移对父权制本身的批判。

因此,在评估这种说法时,需要区分真正的女权主义原则与某些个体或群体在实践中的不当言行,也要警惕将运动的负面标签化和污名化。理解其背后的担忧是重要的,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这种说法可能存在的偏颇和片面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么理解是对的,因为这有一个社会默认的大前提——大部分男人不是人,所以他们受伤不算受伤。那么真正受伤的就是女性了。

拿货拉拉事件为例,这一事件发生过后,有数量不少的人认为:货拉拉事件导致女性乘客打车难度提高,损害了女性的利益。

这么说当然没错,但是在他们的语言背后蕴涵着一个没有说出来的共识——货拉拉司机不是人

当这位司机遭受无妄之灾,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他被莫名其妙关进看守所大半年,妻子孩子艰难度日,自己还背上了过失杀人的罪名时,没有人看得到这个最大的受害者。

在这些看客眼里,那些占社会绝大多数,勤勤恳恳创造了世界绝大多数物质财富的“普通郭楠”不是人,他们的生死轻如鸿毛因而被自然而然地忽视掉地情况下,真正受伤害的,当然是且只能是女性了,毕竟:

“男人在战场上失去的只是生命,女人们却失去了丈夫和父亲啊!”

“货拉拉司机只是被关进看守所又背负了杀人的罪名,女人们却因此不能方便的乘车啊!”

user avatar

不是。

其实男女都受伤害了。

只不过,舆论上,只有女性受到伤害才算真正的伤害

user avatar

可笑,真正伤害的是女性?

要是如此,她们智力就太不正常了。

要说伤害,或多或少是有的,但是你只要会算总账,就能知道那只不过九牛一毛。

女拳实实在在地给女性带来利益,真正损害的就是男性。具体来说,主要是某些傻乎乎的男性,其次是运气不好的男性。

比如出租车司机,再比如保安。

只要利女的行为一天不停止,女拳就能做成这样的事。

而从中受益的女性决然不可能会挺身而出阻止她们,你见过哪个既得利益者改变现状的?

user avatar

真正受到伤害的是男性





user avatar

不对。实际上现在男女犯同样的错误谁受的惩罚大已经很明显了。女权根本没有伤害女性,所有女性都是女权的受益者。

(注:权和拳实在没必要区分)

user avatar

女权中最能打能冲的那群人,就是上学时欺凌其他女生的女混混,要是女权社会真的建立了,肯定是她们战功最大,获利也最大。林黛玉和母大虫一起打江山,你猜打下江山后谁说了算?

到时候普通女性都得被她们继续欺凌,胖的、胸小的被嘲笑,胸大、好看的被侮辱……

至于锅男不算人,所以锅男受到的伤害也不算真正的伤害

user avatar

女权有两种,一种承认自己是女权。

哪一种不承认。

不承认自己是女权的人表示,她们打拳老娘才是受害者,郭楠快点赔钱!

user avatar

真正直接伤害的是男性,女性只会幸灾乐祸,话还是别说死,可能有良心发现的女性存在呢,总要抱有“希望”是吧。

从来就没有温和女权和极端女权的说法,因为女权本身理论就站不住脚,是纯纯的搞特权,把女权定义为坏是没问题的。

参考北欧,女权运动盛行导致白左出现。极端环保、动保,素食等主义泛滥,女权信奉性别非先天的性别虚无主义,把男人女性化是她们的目标,批量生产娘 炮。圣母女表废死派,大搞性少数群体的政治正确,无脑收难民导致犯罪率飙升。

女权可以用一个词表述:极端,这也是为什么女权本身就很极端的原因。

中国女权目前由于“塔权一体”,是极有可能发展成女权女尊的社会的,事实上现在就是女尊社会,立法已经明确偏向女性了,做为国男自求多福吧。

user avatar

回答建议修改,看来有人点踩。

而今刹车已晚,前车之鉴还在。

日本法国印度,各有各的出路。

放下道德枷锁,一片光明坦途。

曾经赚钱养家,往后仗剑天涯。

我有躺平良策,哪管尔等生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