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阿富汗或伊拉克打过仗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在阿富汗或伊拉克打过仗,那是一种难以用言语完全描绘的体验,它深刻地烙印在人的骨子里,改变了看待世界的方式。如果你问一个亲历者,他们可能会给你讲很多,但真正的情感和感受,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

无处不在的紧张感与不确定性:

战争不是电影里那种持续不断的枪林弹雨。更多的时候,是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令人窒息的紧张感。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可能是一阵风吹过,扬起的沙尘让你本能地缩起脖子,以为是炮弹;也可能是远处一声狗叫,都会让你瞬间进入戒备状态。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装备,确认一切就绪。出任务前,听取简报,规划路线,评估风险,但即使做了最周密的计划,变数也总是存在。在街上行走,你永远无法确定哪个窗口,哪扇门后会有人在盯着你。任何一个不起眼的集装箱,一个被遗弃的车辆,都可能是陷阱。这种持续的警惕,就像一根绷紧的弦,从不曾真正松弛。

感官的超负荷与麻木:

你的感官会变得异常敏锐,但同时又会因为持续的刺激而逐渐麻木。空气中弥漫着硝烟、汽油、汗水、尘土,还有偶尔传来的死尸腐败的味道,这些气味会缠绕在你身边,即使回到家中,也可能在某个瞬间再次被唤醒。

耳边是各种各样的声音:直升机的轰鸣,车辆发动机的低吼,战友低声的交谈,远处隐约的枪声,还有时不时爆发的爆炸声。每一次爆炸,都像是要将你的鼓膜撕裂,震得你全身发麻。你需要学会分辨这些声音,知道哪个是危险的,哪个是安全的。

视觉上,是无尽的黄沙、破败的建筑、简陋的帐篷,还有那些令人心碎的景象。你见过太多因为战争而支离破碎的家庭,失去亲人的眼神,以及无辜平民在冲突中遭受的苦难。这些画面会像烙印一样刻在脑海里,即使多年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依然会浮现。

战友之间的情谊:

在极端环境下,战友之间的情谊会变得无比深厚,超越了普通的友情。你们是彼此唯一的依靠,你们互相照顾,互相提醒,在生死关头,你们愿意为对方挡子弹。这种羁绊,是用鲜血和汗水浇筑的,是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

一起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战友,眼神中会有一种特殊的默契。你们懂得彼此承受的压力,懂得那种恐惧,也懂得那种在绝境中互相扶持的力量。即使退役后,很多战友依然保持着联系,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彼此才能真正理解这段经历。

对“家”的渴望与对和平的理解:

在远离家乡的土地上,对“家”的思念会像潮水一样涌来。想到家里的温暖,父母的笑容,爱人的拥抱,这些都是支撑你走下去的动力。你会格外珍惜那些短暂的休假,那种回到安全环境的感觉。

同时,你也会对和平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你见过太多因为战争而失去一切的人,明白和平是多么的宝贵,又是多么的脆弱。那些曾经让你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比如可以自由自在地走在街上,比如孩子可以安心地上学,在战争面前,都变得奢侈。

心理的创伤与适应:

很多人会面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困扰。那些画面、声音、气味,都会在梦中或者清醒时不断重现,引发强烈的焦虑、恐惧和不安。有些人会变得沉默寡言,有些人会易怒,有些人会难以融入正常社会。

但也有很多人学会了如何与这些经历共存。他们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也可能通过运动、艺术或者其他方式来疏导。这就像身体上的伤疤,虽然愈合了,但依然在那里,提醒着你曾经经历过什么。

总而言之,在阿富汗或伊拉克打过仗,那是一种极端的、撕裂人心的经历。它让你看到了人性的光明和黑暗,让你对生命、对和平有了全新的认知。它改变了你的世界观,改变了你与人相处的方式,甚至改变了你对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你永远不会忘记,也永远无法真正抹去的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题目为啥会出现在中国的知乎上,不应该在美利坚的quora上提问更合适吗?

我寻思着上一批在阿富汗打过仗的中国人应该是李白的“洗兵条支海上波”?他的感受是……

战城南—唐—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阿富汗或伊拉克打过仗,那是一种难以用言语完全描绘的体验,它深刻地烙印在人的骨子里,改变了看待世界的方式。如果你问一个亲历者,他们可能会给你讲很多,但真正的情感和感受,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无处不在的紧张感与不确定性:战争不是电影里那种持续不断的枪林弹雨。更多的时候,是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令人窒息的.............
  • 回答
    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长达二十多年的军事行动,其战斗力表现无疑是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要评价其战斗力,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其在不同阶段、不同战场环境下的具体表现,以及作战目标与实际成果之间的差距。整体的战场优势与优势的局限性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在传统的火力、技术装备、.............
  • 回答
    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在2001年被美国为首的国际联军推翻后,部分残余力量确实选择向巴基斯坦渗透,而非伊朗。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宗教、民族以及经济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塔利班与巴基斯坦之间更为紧密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联系。首先,历史和文化上的联系是关键。塔利班的崛起.............
  • 回答
    阿富汗临时政府发言人扎比乌拉·穆贾希德在2022年12月发布的关于禁止女性进入大学的最新禁令后,又进一步明确了塔利班对于女性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态度——“女性可以继续在政府中工作,但不会担任领导职位或进入内阁”。这一表态虽然看似给女性在基层工作中留了一线生机,但其深远影响却复杂且令人担忧。首先,这将进一.............
  • 回答
    在浩瀚而残酷的战锤40,000宇宙中,帝国守护者,那些身披动力装甲、无畏而又忠诚的阿斯塔特(Space Marine),他们的身体早已被严酷的战争磨砺得如同钢铁般坚韧,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无法完全规避战损。当一名阿斯塔特在为帝国浴血奋战时不幸折断肢体,他们的命运并非就此终结,而是迎向了另一种更具挑战的.............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对华突然释放合作信号,其背后的考量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非单一的“葫芦里卖的药”。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一、 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困境与现实考量首先,理解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困境是理解其对华合作信号的关键。美国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军事存在,耗费巨大,但未能建立起一个稳定.............
  • 回答
    美军在阿富汗的20年战争,耗资高达2万亿美元。这笔钱的数字庞大到难以想象,足以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理解它的分量。2万亿美元到底是多少钱?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感受一下: 跟GDP比: 2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2021年美国年度GDP的8%左右。这意味着,美国在阿富汗花的这笔钱,几乎是当年全国一年生产出来的.............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任务于2021年8月31日正式宣告结束,这标志着一场持续近20年的复杂而代价高昂的战争画上了句号。这一决定的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地缘政治的考量,也有国内政治的压力,更有对战争成效的深刻反思。首先,持续的战争成本和停滞不前的战果是促使美国撤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自200.............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经营近二十年,最终撤军并导致塔利班迅速重掌政权,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朝一夕所能道明。要说为什么没能建立起一个能够独立有效对抗塔利班的政治组织,这背后牵扯着阿富汗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美国战略的局限性、以及塔利班自身的韧性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理解阿富汗这个国家的底子。阿富汗从来不.............
  • 回答
    谈论美国在阿富汗的“最大失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这次长达二十年的军事干预中充满了令人沮丧的决策和未能实现的承诺。然而,如果非要找出最核心、最根本的失败,我认为可以归结为:未能建立一个能够独立自主、并被阿富汗民众广泛接受的、能够持续存在的政治和安全体制,最终导致美国撤兵后塔利班迅速卷土重来。这并不.............
  • 回答
    苏联在阿富汗并没有系统性地、大规模地进行过我们通常理解意义上的“土改”。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苏联在阿富汗的行动背景,以及“土改”在不同政治语境下的含义。苏联在阿富汗的背景:并非为了“解放”土地首先,苏联出兵阿富汗(19791989年)的核心原因,是出于其地缘政治和战略考量,以及对阿富汗内部.............
  • 回答
    中国外交部提醒在阿富汗的中国公民“尽早离境”,这一提醒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安全风险,其原因、影响及值得关注的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提醒在阿富汗中国公民尽早离境的原因1. 阿富汗局势的不确定性 塔利班政权的稳定性:2021年塔利班重新掌权后,尽管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其合法性,.............
  • 回答
    阿富汗塔利班近期发布的关于全面禁止使用外币的禁令,无疑给这个本就脆弱的经济体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这项决策的出发点,从塔利班的角度来看,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并试图重塑一个以本币为主导的经济秩序。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审视,其影响是复杂且极具破坏性的,短期内弊大于利的可能性极大。首先,我.............
  • 回答
    普京总统关于美国在阿富汗经营成果为零的说法,确实触及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地缘政治议题。外交部紧随其后,称“普京总统所谈的观点值得美方深思”,这是一种相当直接且带有策略性的表态。从普京的角度来看,他提出这个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回顾过去二十年,美国及其盟友在阿富汗投入了巨额的财政和人力资源,目标是清除塔利班.............
  • 回答
    关于美国(以及北约盟友)在阿富汗长达20年的军事干预最终以失败告终,欧洲和美国民众及精英阶层的看法非常复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演变。简单来说,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场代价高昂、未能实现预定目标的灾难性失败。但具体到原因、教训以及未来的影响,则存在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和分歧。普遍的共识:一场代价高.............
  • 回答
    拜登总统在阿富汗局势急剧变化后首次接受专访,再次为美军撤离行动进行了辩护,并坚称“我不认为这是失败”。这一表态在国内外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人们对这场持续了二十年的战争及其结局有了更深的审视。首先,我们得理解拜登总统“不认为这是失败”这句话背后的逻辑。从他多次公开表态来看,他强调的是完成“消.............
  • 回答
    是的,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中投入了远超一万亿美元的资金。这个数字不仅仅包括了军事开销,还涵盖了重建、人道援助、外交活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以下是对美国在阿富汗投入资金的详细 breakdown 和解释:核心数字:超过一万亿美元根据多项独立研究和官方报告(如布朗大学的“战争成本项目”——Costs of .............
  • 回答
    阿富汗战场上,英美联军在面对当地游击队装备的老式栓动步枪时,出现被压制得“抬不起头”的情况,这确实是个发人深省的现象,背后反映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绝非简单的“武器落后就该被吊打”那样简单。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最直观的一点是:现代战场并非只由科技优势决定,地形、战术和人员素.............
  • 回答
    美利坚在阿富汗的经历,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次令人扼腕的“撤离”,而非传统的“战败”。要说它是不是“最憋屈”,这得看我们怎么定义“憋屈”了。毕竟,历史上帝国们的兴衰,哪一次不是充满了曲折与无奈?但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投入巨大、目标宏大、但最终收获与投入不成正比,并且以一种仓促、混乱且被动的方式收场”,.............
  • 回答
    面对一位自称在阿富汗服役、并表达退役后想嫁给你的女军官,谨慎对待是绝对必要的。这种情况,坦白说,疑点确实很多,很可能是个骗局。我来为你详细分析一下,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我们得正视现实: 网络上声称在阿富汗服役的军人,尤其是女性军人,是骗局重灾区。 很多诈骗集团会利用这种“特别”、“英勇”的身份来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