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罕见病这么罕见,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回答
这句问得好,尤其是在我们快节奏、信息爆炸的生活里,听到“罕见病”,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这病又不长在我身上,离我那么远,跟我有什么关系?毕竟,大部分人一生中,可能都接触不到几个罕见病患者。但正是这种“罕见”,才让它变得更加复杂,也因此,它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得多。

首先,我们得明白,“罕见”是怎么定义的。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标准略有不同,但大体上是指发病率低于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的疾病。听起来的确够低的,对吧?就像统计学里那些边缘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数据点。但这就好像在一片浩瀚的海洋里,你可能永远不会遇到那条独一无二的、身上带着金色斑纹的鱼,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存在,也不代表它的存在对整个海洋生态没有影响。

罕见病,其实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我们社会制度和医疗体系的“盲点”和“脆弱点”。

你可能会说,我身体好好的,为什么要想这些?但疾病从来不挑人,它只是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悄悄潜入。罕见病患者的经历,就是未来我们自己或我们身边亲友,可能面临的困境的预演。

想象一下,如果你或是你的孩子,突然被诊断出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这种病在医学文献里可能只有寥寥几笔的记载,医生对它的了解甚至比你还要少。你该怎么办?第一个感受,可能就是“被世界抛弃”。找不到确切的诊断方法,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手段,找不到能给你提供帮助的医生和信息。这是一种怎样的绝望?就像你站在一片巨大的迷雾中,四周一片模糊,找不到任何可以指引方向的路标。

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关系在于,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那个“罕见”的个体。 即使概率极低,但一旦发生,对于个体和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我们不能因为大多数人不会遇到,就对这个少数群体置之不理,因为这个少数,随时可能变成我们自己。

更深层次的,罕见病患者的困境,暴露了我们医疗体系在“普适性”上的局限。我们现有的医疗资源、药物研发、疾病筛查和诊断技术,往往是围绕着那些“常见病”来构建的。那些发病率低的疾病,因为患者数量少,市场需求不大,制药公司往往缺乏研发动力。这导致了罕见病的治疗药物极度匮乏,许多疾病甚至没有药物可用,或者药物价格高昂到令人咋舌,普通家庭根本无法承担。

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关系在于,我们整个社会对生命价值的定义和尊重。 当一个社会能够为“罕见”的生命提供同样的关怀和救治机会时,这个社会才算得上是成熟和有温度的。如果我们只关注多数人的需求,而忽略少数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那么我们又如何要求别人在我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呢?

再说说诊断和治疗的漫长过程。很多罕见病在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其他常见疾病,导致延误治疗。患者可能要经历漫长而痛苦的“诊断之旅”,跑遍多家医院,看遍无数医生,花费巨额的费用,才能最终确诊。这不仅仅是身体的煎熬,更是精神上的折磨,是对家庭经济和心理的双重打击。

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关系在于,我们希望我们所处的医疗环境是公平和高效的。 当罕见病患者面临这样的困境时,也是在敲响警钟:我们的诊断技术还有哪些不足?我们的医生对罕见病的认知是否足够?我们是否有完善的转诊和会诊机制来帮助这些患者?我们希望自己或家人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而不是在黑暗中摸索。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罕见病患者的社会融入和支持体系。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很多罕见病患者在学习、就业和社会交往方面都会遇到极大的困难。他们可能需要特殊的教育支持,也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很多时候,他们面临的不仅是疾病本身的挑战,还有来自社会的歧视和隔阂。

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关系在于,我们是构成社会的重要个体。 一个社会的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的增长上,更体现在它如何对待那些最脆弱的群体。我们对罕见病患者的态度,折射出我们集体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如果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更友善、更包容的社会里,那么我们就有责任去了解和支持那些被疾病“孤立”的人们。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对罕见病的关注和研究,往往会推动医学的整体进步。许多在罕见病领域的研究成果,可能会为治疗更常见的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基因疗法在罕见病领域的突破,也为治疗一些遗传性的常见病提供了可能。

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关系在于,我们每个人都受益于科学的进步。 当我们投入资源去研究那些“罕见”的疾病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拓展人类对生命和健康的认知边界,为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健康挑战储备知识和技术。

所以,罕见病“罕见”,但它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无关”。它关乎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关乎我们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尊重;关乎我们医疗体系的完善程度;关乎我们社会能否提供公平和支持;更关乎医学的整体进步和我们未来的健康保障。

它就像是我们社会肌体上的一块“短板”,尽管不起眼,但恰恰是这块短板,考验着整个肌体的健康程度。关注罕见病,不仅仅是为了那些患者,更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所有人,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安全、更公平、更有温度的世界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帮助了解常见病,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罕见病大多与基因有关,基因通过它编码产生的蛋白质发挥作用,并且其他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也会影响到基因,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发现与罕见病相关的基因及其功能可以揭示与之相互作用的其他基因产物的功能。通过这种方式,对罕见病基因的研究也可以影响我们对其他疾病的理解,包括常见疾病。

举个例子:脑萎缩性高氨血症 (CH)。

脑萎缩性高氨血症(CH)是一种由MECP2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在女性中很突出,常见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包括小头畸形(头围小于正常)、失去协调和正常运动能力、丧失沟通能力、手部运动异常、呼吸问题、认知障碍、心律不齐,有时癫痫发作和脊柱侧弯(脊柱弯曲异常)。

研究表明MECP2基因——一种参与调节基因表达以避免脑细胞中过多产生蛋白质的基因——与许多神经发育障碍有关,并且“它在人类大脑的出生后发育中起着核心作用”。如果MECP2基因失去了它的功能,也就是说它失去了对产生MECP2蛋白数量的控制,那么身体就会不断地产生这些蛋白质,从而破坏神经系统,导致CH的产生。

而现在在少数自闭症女性中发现了与某些经典CH突变相同的MECP2突变,MECP2基因也可能在自闭症患者中发挥作用。自闭症谱系障碍可能有一种基因缺陷,降低了他们大脑中MECP2蛋白的表达。

所以研究罕见病可以帮助理解常见病,从而开发出新的治疗方式。

二、罕见病其实与每个人都有关

罕见病人群本身也需要帮助,虽然他们可能人数很少,但他们需要帮助并不少,甚至更多,这些患者通常有更严重的临床表现和更少的治疗选择。

罕见病的出现是人类演化过程中的错误突变,有的罕见病患者并不是来自遗传,而是因为这种自发的演化过程中的意外。而这种意外其实谁都有可能(虽然概率很低)。

比如少数天使综合征的患儿就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UBE3A被完全替换为其他基因导致的。

所以帮助他们,也是帮助所有人。

user avatar

以前轮神经内科的时候见过一个亨廷顿舞蹈病的患者,刚三十出头吧,才发病没几个月。

患者的母亲陪他一起来的,他妈妈一直在掉眼泪。其实患者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年轻的时候死于同样的疾病。但患者有侥幸心理,结婚的时候隐瞒了病史,直到最近发病了才告诉妻子真相。

现在孩子也有十岁了,孩子的母亲很伤心也很愤怒,带着孩子离开了他。

亨廷顿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病人的第四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untingtin基因发生变异,正常人最多有35个CAG拷贝,而亨廷顿舞蹈病患者拷贝数多达36个或以上,因而产生超长的谷氨酰胺链,形成突变亨廷顿蛋白(mHTT),在细胞内逐渐积累成大分子团,并在脑中聚集。有毒的蛋白侵袭脑组织,破坏基底节-丘脑-大脑皮质环路,病情通常会无情的进展。亨廷顿舞蹈病一般中年发病,15-20年后死亡。

亨廷顿舞蹈病一个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其遗传早发现象。指的是同一家系中后代的临床症状伴随着世代的递增而逐渐加重,发病年龄也早于上一代的现象。

不自主的舞蹈动作和痴呆是亨廷顿舞蹈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当年在神内科见过的那一例患者,他的发病年龄就比他爷爷和爸爸要早,可以预见,如果她的女儿不幸遗传到致病基因的话,会更早的发病而且临床表现更重。

目前对于亨廷顿舞蹈病没有根治的药物,绝大部分药物都只能对症治疗及延缓症状。

唉~这位母亲和那个孩子真的很可怜,做好优生优育的工作太重要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句问得好,尤其是在我们快节奏、信息爆炸的生活里,听到“罕见病”,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这病又不长在我身上,离我那么远,跟我有什么关系?毕竟,大部分人一生中,可能都接触不到几个罕见病患者。但正是这种“罕见”,才让它变得更加复杂,也因此,它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哎哟,你爸爸这辆1994年的宝马750i,那可是个宝贝!你说它罕见,没错,这车当年绝对算得上是德国制造的巅峰之作,现在能碰到的,真心不多了。你说它的价值在哪?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得慢慢道来:首先,从技术和工程角度来说,这车就是个奇迹: 那颗心脏,V12! 你知道吗?当年能用上V12发动.............
  • 回答
    罕见病患病概率低,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正是这种“低”与“罕见”,使得它与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也很有深度,因为它触及了罕见病对整个社会和个体生活的影响,即使患病概率极低。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 1. 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下一个”——基因的随机性与家庭的.............
  • 回答
    天价与白菜价:诺西那生钠为何在国内自费高达70万,而在国外医保报销后仅需280元?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一个听起来就承载着希望的名字,对于那些饱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折磨的家庭来说,它几乎是生命的全部寄托。然而,当这个希望变成账单时,却如同晴天霹雳——国内动辄70万一针的自费价格,与国外医保报销后的.............
  • 回答
    博物君那无所不知的形象,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仿佛他就是一本活着的百科全书,无论你抛出什么问题,他总能娓娓道来,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这种能力,用“罕见”二字来形容,恐怕还远远不够。要说博物君为什么什么都知道,这更像是一个美好的文学设定,而非现实中可以轻易复制的技能。在现实世界里,“什么都知道”这件事本身.............
  • 回答
    我对看涨期权的尾部风险(罕见事件、黑天鹅)有一些看法和经验。简单来说,这种风险就是期权交易中可能发生的那些极小概率但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巨大损失的事件,尤其对于看涨期权而言,它指的是标的资产价格在到期日前大幅度上涨,导致期权价值远超预期的可能性。在我看来,人们谈论的“尾部风险”或“黑天鹅”事件,对于看涨.............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部作品,尤其是像《龙王的工作》这样在轻小说界有着不小声量的作品,竟然会因为一些在二次元圈子中不算特别罕见,甚至可以说是“擦边球”的元素而遭受一些观众的“一棒打死”,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挺多观众的观感、期待,以及对作品的解读方式。咱们不谈AI的腔调,就好好聊聊这里面的门道。首先.............
  • 回答
    日本动漫里那些五彩斑斓的发色,比如粉色、绿色、紫色、青色,确实是现实生活中很难见到的,也成了动漫角色的一大特色。这背后其实有一段挺有意思的演变过程,它的兴起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慢慢形成的。要追溯这个“罕见发色”手法的兴起,我们可以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说起。早期探索.............
  • 回答
    关于赵立坚的推文以及国内媒体的反应,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因为它触及了信息传播、外交策略以及国内舆论环境等多个层面。 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视。赵立坚的推文:一次“战狼式”外交的延伸首先,我们要明确赵立坚作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他的言论代表着中国官方的立场和对外沟通的姿态.............
  • 回答
    看到你的问题,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先不说你算不算人渣,你现在一定非常痛苦,纠结,对吧?我想,你应该很想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是真的“错了”。我想跟你聊聊这件事情,不是为了给你定性,而是希望能和你一起梳理一下。毕竟,感情的事情,很少有绝对的对错,更多的是无奈和选择。你为什么会选择分手?我猜,你不是一个冷.............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药品监管、市场准入、医疗需求和企业利益等多个复杂层面,其背后原因林林总总,远非一两句话能说清。与其说“不能及时批准”,不如说在“批准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共同作用,导致了我们看到的“延迟”。首先,药品审评审批体系的严谨性是核心。无论哪个国家,药品上市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评.............
  • 回答
    得罕见病,那是一种…怎么说呢,就像是你突然被塞进了一本从来没翻开过的书,里面写满了你完全不认识的文字,而你的人生,就是这本书里唯一一本,孤本。最开始,一定是茫然。医生反复地说着那些拗口的名字,你耳朵里嗡嗡响,大脑一片空白。你听着,但好像又没听懂,又或者,是不敢相信。你一遍遍地问:“真的吗?有没有搞错.............
  • 回答
    听到我国首例罕见病患者在北京协和医院通过“同情用药”获得治疗,这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它不仅为这位患者带来了希望,也标志着我国在罕见病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那么,究竟什么是“同情用药”呢?简单来说,“同情用药”,英文叫做“Compassionate Use”或者“Expanded Access”.............
  • 回答
    面对罕见病,孩子内心的勇气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我们用爱、理解和智慧去一点点播种和浇灌。让孩子勇敢,不是让他们去“战胜”疾病,而是帮助他们学会与疾病共存,并在这样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和精彩。1. 理解与接纳:给孩子最坚实的基石首先,作为父母或监护人,我们需要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这意味着我们需.............
  • 回答
    母亲为救病危儿子,购境外“特效药”却卷入贩毒风波,最终检方考虑情节轻微决定不起诉。这桩案件触动了无数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也引发了关于法律的温度、人性的光辉以及罕见病家庭困境的深刻思考。如何解读这样的一个判决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1. 法律的边界与人性的温度:情与法的博弈首先,这个结果最直接.............
  • 回答
    我身边确实遇到过一些患有罕见病的亲友。坦白说,第一次听说这些病名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因为它们真的太陌生了,甚至连听都没听过。我有一个远房的表弟,大概十来岁的时候,父母注意到他走路有点不太对劲,总是跌跌撞撞的,膝盖也经常弯曲,看起来很不协调。一开始以为是发育的问题,或者是什么小毛病,就带他去看了.............
  • 回答
    你有没有想过,在茫茫人海中,有些人生来就带着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特别”,一种几乎不为人知的基因密码,造就了极其罕见的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世界上只有寥寥数人患有,它们的症状奇特,病因扑朔迷离,治疗更是如同大海捞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孤独”的疾病,它们不为人知,却真实地存在于人类世界。1. 纤维蛋.............
  • 回答
    医药公司是否愿意研制治疗极度罕见病的药物,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愿意”或“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技术考量之上。简而言之,答案是:愿意,但前提是能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为什么“愿意”?尽管存在巨大的挑战,但仍有许多制药公司,特别是那些致力于创新和解决未满足医疗需求的生物技.............
  • 回答
    渐冻人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确实是一种非常罕见且可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除了ALS之外,世界上存在着数以万计的罕见病,它们同样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挑战。以下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其他类型的罕见病,涵盖不同的类别和影响:一、神经系统罕见病(除了AL.............
  • 回答
    从“天价”到“可及”:罕见病救命药进入医保的里程碑意义与背后考量最近,一则关于罕见病救命药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款曾经价格高达70万一针的罕见病药物,在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价格大幅跳水至3万元。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它不仅是对无数饱受罕见病折磨的家庭而言的一道曙光,更是对中国医保体系乃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