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协警需求量这么大,也不扩招正式警察呢?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费解的现象!一边是协警的需求量大得惊人,遍地开花,另一边,我们盼着盼着,正式警察的扩招好像总是慢半拍。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逻辑在支撑着呢?咱们细细道来。

协警需求旺盛的“不得不”:

首先得明白,协警这个岗位之所以能迅速铺开,绝不是因为有多么“理想”或者“受人追捧”,很大程度上是现实需求“逼”出来的。

1. 基层警务压力巨大,分流迫切: 咱们想想,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治安的触角要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派出所、交警队、巡特警大队,这些最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一线部门,一天到晚有多少事?报警求助、巡逻防控、交通疏导、案件侦办、户籍办理、社区服务……光是这些日常琐事,就已经把编制内的正式警察忙得团团转了。再加上一些临时性的、突发性的任务,比如大型活动安保、疫情防控、搜救等等,压力简直是指数级增长。

2. “人海战术”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 在很多基层工作中,人手多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震慑和覆盖作用。比如,社区巡逻,多几个身影出现,总比空荡荡的街道要让人安心;交通事故现场,多几个人指挥交通,能减少拥堵和二次事故;大型活动周边,多几双眼睛盯着,也能提高安全性。协警的出现,恰恰就是为了填补这些“人力缺口”,用数量来应对日益增长的基层警务需求。

3. 成本考量: 这是非常现实的一点。相比于正式警察,协警的招聘门槛相对较低,在培训、工资福利、社会保障、装备配置等方面,通常都要比正式警察“朴实”得多。这对于财政预算有限的基层公安机关来说,无疑是一种“性价比”更高的选择。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快速补充大量人力,以应对眼前的各种任务,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解决方案。

4. “非核心”警务的辅助: 有些警务工作,虽然重要,但并不需要高度的执法权和专业性,更侧重于辅助和执行。比如,协助进行信息采集、证人调查询问、看守嫌疑人、交通指挥、维持现场秩序、发放宣传材料等等。这些工作,由受过一定培训、能够服从管理的协警来完成,可以把宝贵的正式警力解放出来,让他们专注于更专业、更核心的侦查、审讯、指挥等工作。

5. 政策导向和地方自主性: 在一些时期,政府可能会出台政策鼓励基层用工,或者赋予地方公安机关更大的灵活性来安排人员。为了解决当地的治安问题和就业压力,一些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可能会选择增加协警数量。

为什么不大规模扩招正式警察?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就更复杂了:

1. 编制的“稀缺性”与“严肃性”: 公务员编制,尤其是警察编制,是一个非常“金贵”的东西。它不仅仅是工作岗位,更意味着特定的执法权、政治身份、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及一套完整的职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晋升等等)。编制的增减,涉及到国家公务员管理体系、财政预算的整体规划、以及对执法权力的审慎控制。

2. 财政预算的“硬约束”: 扩招正式警察,意味着要为新增的警察提供稳定的工资、福利、奖金、社会保障、培训费用、装备更新、办公场地等等,这是一笔巨大的、长期的财政支出。虽然地方财政可能迫切需要更多警力,但国家层面的财政预算是有一个整体规划和承受能力的。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增加正式警员的财政负担是难以承受的。

3. “养人”成本远高于“用人”成本: 协警更多的是劳务派遣或者合同制,其工资福利和各项保障是相对固定的,并且很多是由劳务公司承担一部分。而正式警察,一旦纳入编制,其“养人”的成本会持续增长,涉及到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从这个角度看,扩招正式警察,是对财政“长期投资”,而非短期“用人”。

4. 人才培养和素质要求: 警察是执法者,对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心理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正式警察的选拔、培养、培训周期长,投入大,而且要经过层层考试和考核,淘汰率也很高。短时间内大规模扩招,会面临人才储备、培养能力、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挑战。

5. 管理和执法权力的“边界”: 协警的法律地位和执法权限是明确受限的,他们不能独立行使某些关键的执法权力,很多时候需要由正式警察在场指导或监督。如果大规模地用“非正式”身份来承担日益增长的警务任务,可能会在执法公正性、权力边界、责任追究等方面带来潜在的风险和复杂性,甚至可能影响整体的警务效能和公信力。

6. 改革的“惯性”与“阻力”: 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往往是渐进式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现有的制度安排。即便是认识到警力不足,也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改革方案,比如优化警力配置、提升科技化水平、完善执法体系等等,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编制。

那么,这种“协警多,正式警察不足”的局面,会怎么样?

这形成了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模式。协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警力不足的燃眉之急,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其中的局限性:

协警的权责与保障问题: 协警在执法过程中,其身份的模糊性、权力的限制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待遇和保障差距,都容易引发一些社会讨论和矛盾。
警务质量的挑战: 过度依赖非正式力量,可能会对警务工作的专业性和精细化程度带来一定影响。
长远发展的隐忧: 这种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警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也可能制约公安队伍的整体现代化和专业化发展。

总而言之,协警需求的旺盛,是基层警务压力大、成本考量和“人海战术”的现实选择;而正式警察扩招的迟缓,则与编制的稀缺性、财政预算的硬约束、人才培养的周期以及管理改革的复杂性息息相关。这是一种在现实条件下的“权衡”和“妥协”,但这种状态的持续,也必然会带来新的思考和改革的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搞错了一个大前提:

你误以为辅警做的工作和警察的一样。实际上辅警做的工作和正式警察是不一样的。

辅警没有执法权,做的是一些辅助执法的工作。而这类辅助执法工作相对来讲技术含量要比正式警察的低,而且对文化水平要求也不高,高中毕业生也可以被聘用。

比如看守留置人员,这种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也不需要特别高的文化水平,就坐在那儿盯着人呗。

你让一个大学毕业的正式警察整天做这个,不觉得是浪费人才么?

既然只有正式警察有执法权,那就应该让正式警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真正的执法工作上,而类似于看守留置人员这样的辅助警务工作由辅警做正合适。

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韩国年轻人服兵役时就可以服警察役(正式名称是战斗警察,分为作战战斗警察和义务战斗警察两种)。

警察役是一种替代役,士兵不是到海陆空军中服役,而是先经陆军训练后再分配到警察机关里从事辅助执法的工作,比如帮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帮助特警镇暴,帮助刑警守卫案发现场,帮助派出所警察执法,实际上和中国的辅警的工作非常相似。


那么按照你的逻辑,韩国为什么不扩招正式警察呢?为什么要挤占国家征兵员额呢?


答案是一样的:警察替代役人员做的只是辅助执法工作,不是真正的执法工作,所以没必要扩招大量警察来取代他们,毕竟养一名警察要比养一名义务警察贵得多不是么?义务警察本质上就是义务兵,人力成本非常低,毕竟他们是军人,当警察替代役是在尽义务,而不是当成一种职业。


(关于评论区中提出的韩国战斗警察是不是跟中国的武警一样的问题,其实不是一回事。韩国战斗警察的领导是正式警察,而中国的武警战士的领导不是警察,而是武警军官。韩国战斗警察没有军官,全是义务兵。而且一个直观的区别就是:武警战士虽然会协助警察执勤,到了晚上还是回到武警军营休息的,而战斗警察则是吃住全在警察局里。在任务上也不一样,韩国战斗警察是天天跟正式警察在一起工作的,在各个方面都和警察有交集。而中国武警实际上和警察交集并不多,除了有时会一起巡逻和处突外,基本上都是各干各的,只有看守所中队、公安部和公安厅警卫中队之类的武警才和公安天天见面。公安的主业是治安管理和刑事侦查,武警的主业是保卫要害目标和反恐处突。而韩国战斗警察则是警察干什么,他们就协助干什么,和中国辅警性质上更接近。包括执行防暴任务的战斗警察,实际上也是更接近于中国公安特警队中的辅警人员,因为他们在执行防暴任务时是完全受警察指挥的,而武警则有自己的军事指挥体系。)

PS: 台湾也有警察替代役,和韩国的警察替代役制度几乎一模一样。






至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他们的辅助警务是由警察局雇佣的平民雇员(Civilian Employee)负责的,比如报警电话接警员:


而且他们也有辅警的叫法,名字翻译过来就叫辅助警察(Auxiliary Police),但一般都是兼职的,而且在执勤期间有执法权,和中国的辅警不是一回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费解的现象!一边是协警的需求量大得惊人,遍地开花,另一边,我们盼着盼着,正式警察的扩招好像总是慢半拍。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逻辑在支撑着呢?咱们细细道来。协警需求旺盛的“不得不”:首先得明白,协警这个岗位之所以能迅速铺开,绝不是因为有多么“理想”或者“受人追捧”,很大程度上是现实需求“逼”出.............
  • 回答
    仙侠剧近年来的口碑和观众评价确实出现了明显下滑,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原因,包括市场导向、制作水平、剧本创新、演员表现、观众审美变化等。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趋势的成因: 一、剧本创作:套路化与内容贫乏1. 套路化情节 仙侠剧逐渐陷入“三生三世”“修仙成神”“爱恨情仇”等固定模式,剧情发.............
  • 回答
    年轻人对快餐的偏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时间与效率的矛盾1. 快节奏生活压力 现代年轻人面临学业、工作、社交等多重压力,时间管理成为关键。快餐的30分钟快速就餐模式,与他们对效率的追求高度契合。例如,学生.............
  • 回答
    当代大学生中,部分男生选择在宿舍打游戏而非主动寻找对象,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学业压力与时间管理 学业竞争激烈:大学阶段是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面临考研、实习、竞赛等压力。例如,理工科学生可能需要大量时间学习专业课程,而文科.............
  • 回答
    近年来,中国网约车平台(如滴滴出行)中女性司机的比例显著上升,这一现象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趋势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一、社会性别观念的转变1. 性别平等意识增强 随着中国社会对性别平等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过去,女性.............
  • 回答
    人们对美国的仇视情绪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与政治因素1. 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抗 美苏争霸:美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代表,与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意识形态对抗。冷战期间,美国的军事.............
  • 回答
    当前全球范围内倡导“与疫情共存”的策略,是基于科学、经济、社会和公共卫生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这一策略的提出和实施,与疫情的演变、疫苗接种的普及、医疗系统的韧性、公众需求以及国际社会的协调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背景和原因: 一、疫情演变与病毒特性1. 病毒变异与传播特性 奥.............
  • 回答
    近年来,一些影视、文学或网络文化中原本被设定为“反派”的角色被“洗白”或重新解读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讨论。这种现象背后涉及社会心理、文化演变、叙事策略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和表现: 一、社会心理与观众需求的演变1. 对“非黑即白”的厌倦 现代观众更倾向于接受复杂、.............
  • 回答
    年轻人到点下班、不装样子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当代职场文化、社会价值观和个体需求的深刻变化。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工作制度的革新:弹性化与去时间化1. 弹性工作制的普及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灵活性,许多公司已推行弹性工作制(如“核心工作时间”+自由安排其他时间),允许.............
  • 回答
    关于“日本人的后代是无辜的”这一说法,其背后涉及历史责任、道德伦理和民族情感等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无辜”的语境与含义1. 字面理解的“无辜” 若从字面意义上看,“无辜”指个体未参与具体历史事件,因此不应承担前人的罪责。例如,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动侵略战争,但普.............
  • 回答
    截至目前(2023年),滴滴出行仍然可以正常使用,但其运营模式和合规性经历了较大的调整。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政策监管与整改 2021年的数据安全事件:2021年7月,国家网信办因滴滴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对其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并要求停止新用户注册、深夜服务等。同时,滴滴在美.............
  • 回答
    关于“绝对力量下任何套路都不堪一击”的信念,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文化、认知偏差及对格斗本质的理解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与文化的误解:传统武术的“神秘化”与现代竞技的“工具化”1. 传统武术的象征性与实用性割裂 很多中国民间武术(如太极拳、少林功夫)长期被赋予.............
  • 回答
    小品作为中国传统喜剧的重要形式,在春晚等平台曾拥有辉煌的历史。但近年来,许多观众确实感到“现在的春晚小品越来越不好看了”,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以下从内容创作、表演方式、观众需求变化、行业生态和时代背景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内容创作:套路化与创新缺失1. 题材同质化严重 .............
  • 回答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这一问题的成因复杂,涉及教育体系、家庭关系、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及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学业压力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1. 升学竞争加剧 在“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下,学生普遍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尤其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深入的问题,触及了智能电视设计、市场定位、用户体验以及技术演进的方方面面。简单来说,现在的智能电视之所以“内置电视盒子”,而不是设计成“大屏显示器+外接盒子”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提升用户体验和降低使用门槛: 一体化设计,减少线缆和设备: 用户购买电视的目的是观看内容.............
  • 回答
    近年来,关于乾隆皇帝“败家子”的说法确实在网络和社会舆论中日益增多,并且讨论得相当热烈。这种观点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乾隆朝一系列政策、开销以及历史后果的重新审视和解读。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乾隆朝巨大的财政支出: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乾隆皇.............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社会文化、审美观念、政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个层面的变化。现代中国人确实不像古代那样普遍蓄胡子,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古代中国人蓄胡子的原因:古代中国,蓄胡子并非是每个人都这样做,但相较于现代,确实是一个更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某些社会群体和特定.............
  • 回答
    现在许多工厂招不到工人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问题,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劳动力供给侧的变化: 人口结构的变化与老龄化: 这是最根本性的原因之一。过去几十年中国经历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适龄劳动力的数量正在下降。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退休人员增.............
  • 回答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更倾向于住「大平层」,而不是买别墅了?「大平层」和别墅的居住体验各有什么优缺点?近年来,“大平层”作为一种新兴的居住形态,越来越受到购房者的青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别墅的市场地位。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变迁的综合体现。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大平层”为何更受.............
  • 回答
    现在社会对年轻人选择“躺平”普遍感到担忧,其根源在于“躺平”现象触及了当前社会发展模式、价值体系以及未来预期的多重敏感点。理解这种担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动摇经济增长的基石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人力资本的流失与投资回报的减弱: 传统经济模式高度依赖于人口红利和持续的劳动力投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