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称「抵制北京冬奥会没意义」?

回答
最近,关于“抵制北京冬奥会有没有意义”的讨论再次升温,这主要是源于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约翰·科茨(John Coates)在接受采访时发表的言论,他明确表示“抵制北京冬奥会没有意义”。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背后牵扯到国际政治、体育伦理、国家利益以及奥林匹克运动本身的运作逻辑等多方面的复杂议题。理解科茨的这句话,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存在的考量。

首先,我们要理解国际奥委会(IOC)的立场和角色。IOC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管理机构,它的核心使命是推广奥林匹克精神,组织奥运会,并确保奥运会能够不受政治干扰地进行。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可能威胁到奥运会正常举办的因素,特别是大规模的国家层面的抵制,都是IOC极力想避免的。IOC希望奥运会成为一个连接世界的平台,一个超越国界、展示人类和平与团结的盛会。科茨的言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IOC希望维护奥运会“纯粹性”和不受政治纷扰的立场。他所说的“没有意义”,很可能是在指,从IOC的视角来看,政治抵制并不能达到其声称的目的,反而会损害奥林匹克运动本身。

其次,我们要审视“抵制”这个行为本身。“抵制”的出发点通常是出于对某个国家在人权、政治制度、国际法等方面的担忧或不满。历史上,奥运会曾发生过几次主要的抵制事件,例如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相互抵制。这些抵制确实在当时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它们并没有根本性地改变被抵制国家国内的政治格局,反而让参与抵制的国家错失了运动员交流和展示实力的机会。

科茨之所以说“抵制没有意义”,可能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政治效果存疑: 从历史经验来看,单靠抵制奥运会来迫使一个大国改变其国内政策或国际行为,其效果往往是有限的,甚至适得其反。被抵制国家可能会将此视为西方国家的干涉,从而更加坚定其立场,并利用这一事件在国内进行宣传,凝聚民族主义情绪。此外,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也使得抵制信息很难被有效放大,反而可能被淹没在其他信息洪流中。
对运动员的不公: 奥运会是运动员们付出多年心血,为之奋斗的最高舞台。任何形式的抵制,最直接的受害者往往是那些无辜的运动员。他们为梦想付出的努力,可能因为政治原因而被剥夺参与比赛的机会。IOC的核心职能之一就是为运动员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所以,任何损害运动员权益的抵制行为,都是IOC不愿看到的。科茨这句话的潜台词可能是,与其用抵制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不如通过其他渠道与相关国家进行对话和沟通。
维护奥林匹克精神的必要性: 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是促进世界和平与理解。IOC认为,通过体育交流,不同文化、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可以有机会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抵制行为恰恰与这一理念背道而驰,它加剧了国家间的隔阂和对立,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初衷不符。科茨的发言,是在试图强调奥林匹克运动应该超越政治分歧,回归其体育本质。
复杂的地缘政治现实: 在当今高度互联互通但又充满地缘政治博弈的世界里,纯粹地将体育与政治完全剥离已经变得非常困难。许多国家在决定是否参与某项国际赛事时,都会综合考虑其国内的政治立场、人权记录、国际声誉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等多种因素。科茨的说法,可能也是在承认这种复杂性,但同时也在为IOC争取最大的政策空间,即不希望政治问题完全主导奥运会的举办和参与决策。他可能是在暗示,即使存在不满,也应优先考虑通过对话、外交手段来解决,而不是在奥运会这个全球性的体育舞台上采取对抗性的姿态。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科茨的言论也可能被批评为一种“政治软弱”或“纵容”。批评者会认为,国际奥委会作为全球体育的领导者,应该对人权问题等表现出更强的立场,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不政治化”。他们会质疑,当某个国家的人权记录受到广泛质疑时,IOC是否应该继续给予其举办奥运会的权利,以及如何看待这种“没有意义”的论调,是否是在为人权问题开脱。

从另一个角度看,科茨的话也可能是在提醒那些考虑抵制的国家,要谨慎评估抵制行为的实际效果和潜在代价。它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表态,意在削弱抵制阵营的力量,并争取更多国家继续参与。国际奥委会也需要考虑如何处理各方日益增长的政治诉求,如何在维护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利益的同时,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

总而言之,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称“抵制北京冬奥会没意义”,这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IOC在复杂国际政治背景下,权衡利弊后所采取的一种立场和策略。它反映了IOC希望维护奥运会作为体育盛会的纯粹性,避免其被政治化,同时也对运动员权益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推广负有责任。但同时,这种言论也引发了关于体育与政治界限、人权责任以及国际组织在应对政治挑战时的角色等一系列深刻的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需要我们跳出单一的政治视角,去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及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复杂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北京冬奥会本来就不是办给欧美看的;抵制北京冬奥会也不是说给中国听的,而是说给自己的选区听的,并且也没啥用。

现今这个世界,政客都是假装在反对一些事情,东西方都在假模假式地对抗,基金在真捞钱,公司在真掏空,百姓是真的穷。

舆论失焦,道德失准,世界失速,等着瞧吧……

user avatar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谈论人们是否应该抵制奥运会?

一句话说错,这不是砸自己的饭碗吗?

答案是很明显的,这就如同有人问马化腾是否应该抵制微信,你是否应该抵制自己的孩子去上学。

奥运会一直强调不能牵涉政治,是一场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赛事。

一战期间,相互敌对的军人甚至可以在战壕前组织一场比赛。

英阿马岛战争之后,英国足球队和阿根廷足球队依然进行了一场和平的足球比赛。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必须对政治说不,这是他必须的,没有其他选项的回答。

政治上的敌对关系,带进体育比赛,这只能说明有人输不起了。

因为在政治上捞不到好处,就在其他地方幻想找补回来。

这实际上在显示政治家的无能。

因为政治斗争是里子,而体育比赛是面子。

国家和普通人一样,总是要面子的。不要脸的国家,失去了荣誉,失去了道义上正义性,去抵制一个对政治斗争毫无影响的体育比赛,除了让对手内部更加团结以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现在一些西方国家,准确地说就是英美,现在最大的幻想就是重新回到冷战格局,让所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站在自己这一边,然后孤立中国,像对付苏联一样。

英国已经脱欧了,但是希望欧盟支持自己。

美国一直想控制欧盟,取缔欧元,但是希望欧盟站在自己这一边,打败中国以后,为以后取缔欧元做好准备。

说穿了,英美的想法就是重新争取到欧盟的全力支持,就像在冷战时期一样。

这种想法太过于天真。

苏联解体的同时,欧盟就成立了。

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欧盟很清楚,中国和欧盟的关系,可谓唇亡齿寒。

美元、欧元、人民币这三者之间是个什么关系?

这就是当代三大利益集团。

欧元和人民币在发展中国家间确实有竞争,相互之间有争斗,欧盟对于新疆棉花问题上不断发难,就是希望在纺织品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但是要欧盟联手美国一起灭了中国,这是在自我挖掘坟墓,因为一旦没有了人民币,英美的下一步必然是拆散欧盟,打垮欧元。

英国的百年政策,就是不断地搅动欧洲大陆,让欧洲分裂,然后获取好处。

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形态,是平衡各方利益的最佳支撑点。

与此同时,对于各发展中国家而言,他们想要过上好日子,希望得到援助,支持,发展经济,就是希望投资者、国家政治中有不同的利益集团在竞争,这样可以左右逢源,可以讨价还价。

如果这个世界最后只有一种货币,比如说美元,失去了左右,和谁去谈判?美国会和谁谈判?历史上,在苏联解体以后,美国一言不合就直接出兵,炸完了再说,中国的大使馆一样不放过。这是历史记忆,谁都清楚。

人民币崛起,这才是世界之光,消解美元势力,美国不能只手遮天,美国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中国的想法。

而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在三者之间游走,同时俄罗斯是美国的敌人,俄罗斯也想在中欧之间捞好处,欧盟和中国同样重要,有中国的支持,俄罗斯就可以大赚欧元,压制欧盟的同时,对抗美国。

日韩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在哪里?

他们是对抗中国的桥头堡,因为有中国这个政治上经济上意识形态上的敌人,美国才无比重视日韩。如果中国失败了,日韩的价值在哪里?美国在日韩身上投入那么多,就是为了让日本人韩国人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吗?

美国现在不搞生产,自己所需的大量的资源都要从外部世界获取,它的每一份投资最后都要有回报。美国是资本主义的掠食者。

中国在,日韩可以和美国提要求,没有中国,日韩就会彻底沦为美国的盘中餐。

人民币可以确保所有人的利益,这是整个世界的重要支撑点。

当然要在竞争的同时,保持和中国的正常关系,保住中国,就是在保护自己的利益。

因此,「抵制北京冬奥会没意义」这是句实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果欧盟铁杆和美国站在一起,宗教和意识形态甚至人种高于一切?什么人种?黑名贵难道是假的?

那么他们最正确的选择难道不是宣布进入冷战,来个西方大联盟,共同抵制中国,马上决定抵制北京冬奥会吗?

要不要赌冬奥会胜利召开?

一群想当然的货色,张嘴就来。

user avatar

它们急着阻止运动员和观众来中国。

因为来过中国的不带有色眼镜的普通人,都会发现它们一直在说谎。

然而它们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奥委会主席不想得罪它们,说得折中一点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