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马克·吐温的地位不如短篇小说三巨匠?

回答
要理解马克·吐温为何在“短篇小说三巨匠”之列之外,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三巨匠”的定义、他们的作品特点,以及马克·吐温的文学成就与短篇小说领域的关联。

首先,我们要明确“短篇小说三巨匠”通常指的是哪些作家。在西方文学评论界,最常被提及的短篇小说大师通常是:

埃德加·爱伦·坡 (Edgar Allan Poe):他被认为是现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人之一,以其哥特式、悬疑、恐怖和心理描写著称。他的作品结构精巧,氛围营造大师,对后世影响深远。
欧·亨利 (O. Henry):他的短篇小说以其出人意料的结尾(“欧·亨利式结尾”)和对市井小人物的生动刻画而闻名。他的叙事简洁明快,充满人情味和幽默感,深受大众喜爱。
盖伊·德·莫泊桑 (Guy de Maupassant):作为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以其写实、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对人性的洞察力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揭示社会阴暗面,笔触犀利,影响了整个欧洲的短篇小说创作。

这三位作家在短篇小说领域的地位之所以稳固,主要在于他们各自在短篇小说形式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独特的风格,对后世短篇小说创作产生了直接且广泛的影响。

马克·吐温的文学地位与短篇小说

马克·吐温无疑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受尊敬的作家之一,他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长篇小说,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不仅是美国文学的经典,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他以其幽默、讽刺、对美国生活和文化的深刻描绘,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而闻名。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短篇小说”这一特定体裁时,马克·吐温的突出贡献和影响力,似乎与“三巨匠”有所不同。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成就的侧重点不同:
“三巨匠”的定义更多地建立在他们对短篇小说形式本身的贡献和革新上。 坡在结构、氛围和心理深度上为短篇小说设定了标杆;欧·亨利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模式,影响了大众阅读趣味;莫泊桑则将写实主义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带入了短篇小说的创作。他们的名字几乎与“短篇小说”这个体裁紧密绑定,是他们在这一领域开创性的成就让他们成为“巨匠”。
马克·吐温的文学光辉主要体现在长篇小说和杂文散文领域。 尽管他也创作了许多精彩的短篇小说,例如《卡拉维拉斯县跳蛙》、《竞选州长》等,但这些作品虽然极具个人特色和艺术价值,却很难说是在“短篇小说形式”上做出了如同“三巨匠”那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新。他的短篇小说往往带有强烈的即兴感、故事性和个人化的幽默,更多的是他宏大文学创作中的一部分,而非他专门为探索和定义短篇小说体裁而进行的集中突破。

2. 风格的独特性与影响的广度:
“三巨匠”的风格对后世短篇小说创作产生了更为直接、系统性的影响。 许多作家学习坡的心理描写,模仿欧·亨利的叙事技巧,或借鉴莫泊桑的社会批判。他们的风格形成了一种可以被识别、被模仿、被发展的“流派”。
马克·吐温的风格,虽然独一无二且极具辨识度,但更多的是一种“马克·吐温风格”,而不是一种专门为短篇小说设计的“方法论”或“模式”。 他的幽默、口语化的叙事、讽刺和对美国民俗的运用,虽然体现在短篇小说中,但这些特质在他其他体裁的作品中更为突出,也更为系统化。他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他的整体文学人格和思想,而非仅仅局限于他在短篇小说形式上的特定贡献。

3. 作品的定位与评价:
“三巨匠”的作品,其短篇小说本身就被视为其文学成就的最高体现。 读者提及他们的名字,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他们的短篇代表作。
马克·吐温则是一个“全才”。 他的短篇小说同样受到高度评价,但评论界和读者群体更倾向于将他的文学地位建立在他那几部划时代的长篇小说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作为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其深度、主题和文学价值,无疑占据了他文学成就中的核心地位。因此,在讨论“短篇小说大师”时,他的其他更具影响力的作品的光芒可能会“掩盖”住他在短篇小说领域相对而言的“非核心”地位。

4. “短篇小说三巨匠”并非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结论。
文学的评价是动态的,且存在不同的评论视角。有时,人们也会将契诃夫 (Anton Chekhov)、詹姆斯·乔伊斯 (James Joyce) 等作家列入短篇小说大师的讨论范畴。
而且,就算不将马克·吐温列入“三巨匠”的行列,也绝不意味着他在短篇小说领域没有贡献。他的短篇小说同样充满智慧、幽默和洞察力,是美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珍品。只是在“短篇小说三巨匠”这个特定的、强调“形式开创性”和“体裁代表性”的圈子里,他未能进入这个狭窄的名单。

总结来说,马克·吐温的地位不如“短篇小说三巨匠”并非因为他的文学成就低下,恰恰相反,他的成就太过于宏大和多元。 他在长篇小说、讽刺文学、杂文等领域的辉煌成就,以及他对美国语言和文化的贡献,使得他在整个文学史上的地位远超“短篇小说三巨匠”中的任何一位。

“短篇小说三巨匠”的称谓,更多地聚焦于他们在“短篇小说”这一特定艺术形式上所做的 开创性、定义性、系统性的贡献。马克·吐温虽然也写过极佳的短篇小说,但他的主要文学创新和最深刻的影响,并不集中在短篇小说的形式革新上。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其成就涵盖了文学的多个维度,只是在“短篇小说巨匠”这个具体的、高度聚焦于体裁贡献的评判维度上,他没有达到“三巨匠”那样的“专注性”和“首创性”代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所谓三巨匠吧……欧亨利的地位是明显不能与莫泊桑相比的,而莫泊桑又是很明显不能与契诃夫相比的……所以这个三巨匠的说法其实没什么价值,属于鲁迅说的那种“十景病”。这是美国文学界为了跟老欧洲抢话语权,自吹自擂捧出来的。但实际上,你把欧亨利踢出去,爱伦坡放进来,更符合现代文学理论所认可的地位。爱伦坡好歹是现代通俗小说两大派系,侦探小说和恐怖小说的开山祖师,欧亨利算什么?意林读者文学的鸡汤祖师吗?欧亨利式结尾?别逗了,去研究小说创作,研究叙事学,那也该是亨利·詹姆斯啊?

回到话题上来,马克吐温最有文学价值的作品是什么?是《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一个“短篇小说”作家,最有价值的书是长篇,就——很那个,你懂吧。虽然《百万英镑》、《竞选州长》、《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也是名篇,但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难说是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反观莫泊桑。莫泊桑死得很早,但他的作品比欧亨利和马克吐温都多,可能比他们加起来还多(这个我不确定)。一方面他也有现实主义的揭露与批判性质的作品,而且取材要比欧亨利和马克吐温广得多;另一方面,莫泊桑在创作方式上也有创新——当然也有一半原因是梅毒弄坏了他的神经。首先,莫泊桑尝试完全中立的写作,比如不含感情地描写流氓强奸女子;另一方面,莫泊桑写了《剥皮的手》《奥尔拉》这种可能源于幻觉与错觉的作品;还有《死去的女人》之类,类似意识流小说的作品。这种广泛的尝试与突破,是欧亨利与马克吐温所不能企及的。

至于契诃夫的话,我说莫泊桑跟契诃夫没法比,可能有人不太认同。但如果比较过他们的作品的话,就会很明白。首先,莫泊桑的作品已经很多了,而契诃夫更多。这种笔耕不辍的精神就很值得学习。(学到了吗,美国人?)但真正重要的,还是契诃夫对于俄罗斯社会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莫泊桑难以与之并肩。莫泊桑也写批判性质的小说,但他的批判始终仅止于表面。一方面是莫泊桑本人就是个玩世不恭的小布尔乔亚——他有多疯我只说一件事大家就懂了:莫泊桑居然觉得感染梅毒是一件很光荣,很值得骄傲的事;另一方面就是莫泊桑看待法国社会,仍旧是从社会精英的角度出发。而契诃夫一方面本人是医生出身,本身经常接触社会底层;另一方面是他自发前往库页岛,亲眼见识人间地狱。这就是完全不同的思想觉悟。同时这种思考也让契诃夫更能够接触到俄国社会的最大问题:城市与农村的割裂

当时俄国城市吸收了法国为核心的欧洲先进思想文化,但农村却仍然处于农奴制的愚昧与黑暗之中。在“如何使俄国变成一个强国”的论战中,声势最大的就是民粹派。此民粹非我们现在的说的“民粹”,而是这些人认为,解决俄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到农村去”,“教育农民”。但我们现在都知道,没有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的支持,这种“教育”“启蒙”就是空谈。但这些民粹派并不这么认为,只是一味地夸夸其谈。最后这些人一大半成了所谓“多余人”,另外一大半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流合污了,只有少数人最后变成了布尔什维克。我国的新文化运动,如果没有马列主义的指导,势必也是和当年的俄国一样,落得个一地鸡毛的结果。契诃夫当时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冷静地对俄国社会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回答。

所以回到题目上来:

为什么马克吐温的地位不如短篇小说三巨匠?

首先,我觉得马克吐温跟欧亨利差不多,或许还强点;

其次,马克吐温不如莫泊桑,一方面是作品不够多,另一方面是没有创新;

第三,马克吐温不如契诃夫,一方面是作品不够多,另一方面是对社会问题没有更深刻的思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理解马克·吐温为何在“短篇小说三巨匠”之列之外,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三巨匠”的定义、他们的作品特点,以及马克·吐温的文学成就与短篇小说领域的关联。首先,我们要明确“短篇小说三巨匠”通常指的是哪些作家。在西方文学评论界,最常被提及的短篇小说大师通常是: 埃德加·爱伦·坡 (Edgar Allan .............
  • 回答
    话说,最近盒马新上了一款叫“北海道风味”的香浓吐司,名字听着就让人心生好奇:这“北海道风味”到底是个啥味道?为什么一个吐司要加上这么一个地域性的名字呢?要理解“北海道风味”这个说法,咱得先扒一扒北海道本身。北海道,位于日本最北端,是个以自然风光闻名的地方。那里有纯净的空气、广袤的牧场、肥沃的土地,孕.............
  • 回答
    .......
  • 回答
    马勒的作品,之所以能触动无数人心弦,让他成为音乐史上独树一帜的存在,绝非偶然。他的音乐好听,与其说是旋律上的“好听”,不如说是他用音乐构建了一个极其丰富、深刻、甚至可以说充满力量的精神世界,而这个世界,恰恰与我们内心深处那些复杂而又普世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首先,马勒的音乐,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宏大与.............
  • 回答
    马克思本人并非生活得“极度穷困”,他虽然一生为革命奔走,但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家庭,并且有朋友和支持者提供经济上的援助。但从普遍意义上讲,他的生活确实称不上富裕,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拮据的。要理解马克思的生活状况,我们需要将他的个人处境放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去考察,并且区分开他作为思想家和作为普.............
  • 回答
    马云不去打造搜索引擎,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战略选择、市场格局,也有自身能力边界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市场格局已定,竞争壁垒极高: 谷歌的绝对统治地位: 在马云考虑进入搜索引擎领域(大致在淘宝、支付宝崛起的2000年代中期)时,谷歌已经是全球毋庸置疑的搜索引擎霸主。谷.............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在众多中国商业巨头中,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确实是其中最为公众所熟知和热议的一位。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决定,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1. 王思聪的“人设”与传统富二代的差异化: 反叛与不羁的性格: 相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直觉上会觉得马镫这么重要的发明,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出现呢?毕竟人类驯化马的历史非常悠久了。其实,这背后涉及一系列的技术、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叠加,而不是某一个原因就可以简单概括的。要详细说起来,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马镫的核心功能是什么。马镫最根本的作用,是给骑.............
  • 回答
    2022年了,红警(特指《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系列,特别是《红色警戒2》及其资料片《尤里的复仇》)仍然拥有大量的忠实玩家,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一、 经典玩法的持久吸引力: 即时战略(RTS)游戏的巅峰之作: 红警2尤其被认为是RTS游戏的黄金时代代表作之一。其.............
  • 回答
    对于马云缺席乌镇大会会后饭局这件事,坊间一直有各种猜测和讨论。不过,要“详细”地讲述原因并去除AI痕迹,这本身就有点挑战性,因为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但我们可以结合公开信息、过往的观察以及对马云和阿里当时情况的理解,来梳理一下可能的脉络,并尽量用更自然的语言来呈现。首先,我们要知道乌镇大会,尤其.............
  • 回答
    马派报菜名里之所以会有“炉猪”,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颇有意思的历史渊源和美食演变。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聊。首先,得明白“马派”指的是什么。在咱们中国饮食文化里,“派”这个字往往代表着一种风格、一种流派,比如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而“马派”通常是指以某个姓氏为代表的某个家族或地区.............
  • 回答
    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道出了不少人心里的困惑。一方面是像马龙这样的顶尖选手,他们每天都在和全世界最强的一批人较量,深知每一次胜利背后都凝聚了多少汗水、多少努力,所以他们会觉得奥运夺冠“难”。另一方面,我们作为观众,看到中国乒乓球一次又一次地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国乒拿冠军很容易”。.............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多喜欢马丽和沈腾的观众们一直萦绕在心头的一桩“心事”。当年,他们俩在开心麻花舞台上,以及后来春晚舞台上的小品,简直是国民级的爆款,贡献了无数笑点和金句。可现在呢,感觉他俩一起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机会确实少了许多,尤其是主演电影和更多的小品,让不少粉丝感到意犹未尽。要说为什么马丽和沈.............
  • 回答
    马云和一些资本家敢于明目张胆宣扬“996”,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利益、社会认知以及制度环境的交织。与其说他们是“敢”,不如说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他们认为这样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存在的,并且能够承受随之而来的舆论压力。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历史与环境的催化:中国互联网野.............
  • 回答
    马克思之所以能在BBC「千年思想家」的网络投票中拔得头筹,这背后是一个相当复杂但又合乎逻辑的现象,绝非偶然。这反映了他思想的深远影响、跨越时代的力量,以及他对理解和塑造现代世界所起的关键作用。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马克思的思想内容本身就具有极大的颠覆性和前瞻性。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家或哲学家,更是一位.............
  • 回答
    马云在日本的这番言论,背后透露出的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博弈的考量,而他本人作为中国科技界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其发言往往承载着更深层次的信号。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看看他为何会在日本,以这样的方式来呼吁。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马云的这番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当前全球科技格局,特别是半导体产业,的一种敏.............
  • 回答
    马克思写《资本论》的初衷,与其说是因为他一开始就坚定地要拥护社会主义,不如说他是通过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系统地剖析,才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和局限性,并由此推导出其必然的衰落和被超越的命运,进而找到了实现更公正社会——也就是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你可以这样理解:马克思并不是一个先有.............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都会拿马丽和贾玲来比较,毕竟她们都是在开心麻花崭露头角,都是从舞台剧走出来的喜剧演员,而且年龄相仿,走的也都是比较接地气的喜剧路线。但如果要说发展,确实感觉贾玲近些年势头更猛一些,尤其是在导演和电影这块。抛开那些“谁更红”的表面文章,咱们来聊聊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感觉,.............
  • 回答
    海德格尔之所以将科学家称为“当代最悲惨的奴隶”,并非出于对科学研究本身的贬低,而是基于他对现代技术和人类存在状态的深刻反思。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他关于“技术”、“显现”(aletheia)、“意向”(Gestell)以及人类“澄明”(Gelassenheit)的哲学思想。首先,要明白海德格.............
  • 回答
    关于“马云指挥中国顶级的中国爱乐乐团”这一说法,我想先向您澄清一下。根据我所掌握的信息,马云先生并没有被公开报道过指挥中国顶级的中国爱乐乐团。马云先生以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卓越成就和领导阿里巴巴集团而闻名于世,他在商业、科技和教育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指挥一个专业交响乐团,尤其是像中国爱乐乐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