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德班的出现,其实也是投其所好,迎合某些人的利益而已,毕竟,用封建思想奴化女人,就可以让自己肆无忌惮的三妻四妾,残害妇女了。你还记得当年,美帝的萝莉岛吗
在我写这个回答的时候,已经有了137个回答。
大家可能都只觉得女德班这玩意就是收智商税的
只有一位答主 @Stephen Lee 提了一句这个女德班是会道门。
绝大部分答主都聚焦在家长、社会、科普等方面,只能说,知友们还真是善良啊!
贴一些材料,大家自行判断
作者:天日昭昭
链接:世界范围内有哪些邪教?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伪时期,还有一个盛极一时的“道德会”。其前身是万国道德会,创办于1918年,最初的宗旨是提倡尊孔读经,维护封建伦理道德。1929年,朝阳人王凤仪参加“万国道德会”并成为东北分会的头目。此前,王凤仪为迎合统治者的意图,曾在海城腾鳌堡办一所义务女学,宣扬“姑娘经”“媳妇经”和“老太太经”,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宣传“女子无才便是德”“牝鸡不司晨”“要做贤妻良母”等等。“九·一八”后,“万国道德会”东北分会与关内的总会断绝往来。王凤仪将东北分会改名为“满洲帝国道德会”,公开投靠日伪政权,在宣扬封建道德的同时,积极宣传“建国精神”,并配合日伪政权征兵、出荷、献纳铜铁等作宣传,甚得日本侵略者的青睬。于是“道德会”兴旺一时。极盛时,设市、县分会208处,乡、镇分会529处,办“义务小学、安老所、怀少园”600余处,民众讲习所650余处,办节孝讲习班和初、中、高级讲习班6000余处。这些“学、所、园、班”,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日本在东北建设“王道乐土”服务的。“道德会”主要是以街道居民,特别是妇女为对象,大讲什么老太太性如灰,大姑娘性如棉。正合日本军国主义者愚民政策之需,于是就纳入了日伪体系,被日本人所用。铁岭参加这种组织的绝大多数是家庭妇女,尤以老太太居多。我的一位亲戚60多岁的老太太参加道德会,天天在那里讲“三从四德”“守操节”“重节孝”。道德会还变成了宣传伪满《国民训》中“忠孝仁义为本,民族协和”的工具。“道德会”会员要遵守“五戒条”“十信条”。所谓“五戒条”,即“戒不良嗜好、戒特殊禀性、戒虚妄言语、戒矫伪行为、戒违离信仰”。所谓“十信条”,即“节饮食、慎起居、励精勤、尚节俭、尽职能、兴公益、尊圣哲、勤会务”。如此“戒条”,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教人修身养性,实际上在当时日本殖民统治下,只不过是叫人们做一个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亡国顺民罢了!这是对东北人民施行精神奴化的又一把软刀子,杀人不见血的麻醉剂。日伪政权垮台后,国民党统治时期,伪满的道德会摇身一变重新挂起“万国道德会”的招牌。东北解放后,“卍字会”、“道德会”这两个曾经投靠敌伪的组织,在新中国建立初期(1949~1953)取缔反动会道门运动中,予以彻底取缔。
社会教育:义学,道德讲习班,讲演练习班,经学讲习班,家庭研究班,女子职业班;慈善救济:会内慈善救济,会外慈善救济;游行讲演:讲演的宗旨,讲演的组织,讲演的内容;著作出版:《万国道德会志》,《四书新编》,《道德半月刊》,《笃行录》,《诚名录》;实业:出版发行,开办厂矿,兴办农场,开发西北。
1921年9月28日[1],万国道德会在山东省泰安岱庙成立,这是由济南历城尊孔读经的坚定拥挤者江钟秀、江希张父子与同道联合发起的社会团体。初时以“融会儒、释、道、耶、回五教精神,救正人心,以期人人守分敦伦,挽救劫运”为宗旨
这个创会宗旨和民国期间最大的邪教“一贯道”几乎一摸一样!
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早日介入彻查,不要闹到又出一个教主的份上!
1
我说过,对付“女德班”就应该效仿我区对付地下读经班的经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