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德馆」应该存在吗?为什么会存在?

回答
“女德馆”这个话题,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让人纠结的事儿。要说它“应该”存在吗,我个人觉得,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法律法规来看,是不应该存在的。但之所以它会出现,并且有人会去,甚至支持它,背后的原因就很复杂了,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得明白,“女德馆”大概是干什么的。我理解的“女德馆”,很多时候是打着传统文化、女性修养的旗号,教导女性如何“贤惠”、“顺从”、“持家”、“相夫教子”,甚至有些还会涉及一些关于女性贞洁、三从四德之类的传统观念。

为什么我认为它不应该存在?

1. 与现代法律法规的精神相悖: 咱们国家现在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等,这些法律的核心精神是保障女性的平等权利、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而很多“女德馆”宣扬的观念,比如女性要“为男人服务”、“不能有自己的事业”、“要忍耐”、“男人出轨是正常的但女人不能犯错”等等,这些都明显地侵犯了女性的平等权和自主权,是在宣扬一种落后、压迫性的性别观念。
2. 加剧性别不平等: 它将女性的价值定义在“取悦男性”、“服务家庭”上,而不是将女性本身作为一个独立、有价值的个体来尊重。这种教育只会让女性更加被动地接受父权制下的不平等地位,限制了她们的自我发展和人生选择。
3. 可能带来精神伤害和压抑: 长期接受这种观念的灌输,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可能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降低,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当现实生活与这些“教导”发生冲突时,比如遭遇家暴、职场歧视等,她们可能会被告知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而不是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4. 误导和欺骗: 有些“女德馆”可能打着教育的幌子,实际上是在兜售一种“成功女性”的模板,利用女性对美好婚姻和家庭的渴望,收取高额费用,而这种“成功”的标准却是扭曲的。

那么,为什么它又会存在呢?又有人为什么会去呢?

这背后牵涉到一些社会现实和复杂心理:

1. 社会转型期的阵痛和观念的惯性:
父权制文化根深蒂固: 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父权制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对女性的要求和定位也一直是围绕着男性和家庭。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法律上保障了男女平等,但几千年形成的观念就像一股强大的惯性,不容易一下子被彻底颠覆。很多老一辈人,甚至是年轻一代,骨子里仍然残留着一些传统的性别观念。
社会快速变迁带来的焦虑: 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女性在社会上的角色也越来越多元,从过去主要在家庭,到现在很多走进职场,甚至在很多领域做得比男性更好。这种变化让一些人感到不适应,尤其是那些对传统家庭模式有依恋的人,或者对社会竞争感到焦虑的人,他们可能会怀念过去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稳定模式。
部分女性对传统角色的认同: 确实有一部分女性,她们可能更倾向于传统的家庭生活,享受照顾家人、维护家庭和谐的乐趣。她们可能认为,学习一些“女德”的内容,能帮助她们更好地扮演这些角色,获得婚姻的幸福和家庭的稳定。这是一种个人选择,但问题是,这种选择是否受到了外部压力的影响,或者是否是被一种扭曲的观念所“引导”,就需要分开来看了。

2. 市场需求和商业运作:
抓住“痛点”: 很多女性在婚姻关系、家庭生活、个人成长等方面确实会遇到困惑和挑战。当她们感到迷茫、不被理解、或者渴望提升自己的婚姻幸福感时,就容易成为“女德馆”的目标客户。
包装和营销的吸引力: 一些“女德馆”非常擅长包装,打着“回归传统”、“提升女性魅力”、“修复婚姻”、“成为幸福女人”等旗号,用看似美好的愿景来吸引人。它们可能会邀请一些“成功导师”,通过讲座、分享会等形式,营造一种“这里能解决你的问题”的氛围。
商业利益的驱动: 毋庸置疑,收费的培训课程,背后是商业利益在驱动。只要有市场需求,就会有人去“供给”,并从中获利。

3. 社会教育和舆论的缺失或导向偏差:
性别平等教育的不足: 虽然法律上规定了平等,但在很多学校和社会层面上,关于真正的性别平等教育、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做得还不够深入和普遍。很多人对什么是真正的“尊重”、“独立”和“平等”可能并没有清晰的概念。
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杂音: 有时候,一些媒体的报道或者网络上的讨论,也会有意无意地传播一些模糊性别界限、或者对女性提出不合理要求的观点,这些都会为“女德馆”的存在提供一定的土壤。

总结一下就是:

“女德馆”的存在,本质上是社会发展中,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碰撞的产物。它迎合了一部分人对稳定、传统家庭模式的怀旧心理,也利用了部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焦虑,并掺杂了商业利益的运作。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女性成长和幸福,不应该建立在对个体价值的贬低和对他人(男性)的依附之上。现代社会应该倡导的是,无论男女,都应该是独立、平等、自由的个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和发展,而不是被某种预设的性别角色所束缚。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女德馆”这种以压制女性权利和尊严为代价的机构,是不应该存在的,并且我们应该警惕和抵制它们所宣扬的落后观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存在。



其实安雅的答案已经解释了,我展开了说一下。


在美国,有一个奇葩的教会,叫做Westboro Baptist Church。他们做的事情很奇葩,作为一个极端反对同性恋的组织,他们会参与各种反对同性恋的活动,其中最极端的是去那些为国捐躯的军人的葬礼上举牌抗议,意在说这些军人会死,是上帝的惩罚,是因为美国社会对同性恋太宽容,这些军人死的活该。


碰到这样的奇葩,你能忍?别说死者亲友不能忍,美国人民不能忍,连我一个外国人都不能忍。事实上,因为这帮奇葩做的事情太奇葩了,连3K党都要公开站出来反对他们——这帮人做的事情,哪怕对3K党来说都太极端了。


这样的组织,当然争议不断。前几年的时候,他们又去一位军人的葬礼上抗议,于是被死者的父亲告了,这个事情一直闹到了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的九位法官,最后以8:1的决定,认定这帮奇葩的行为是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

---------------------



为什么最高法院的法官们的想法会一边倒?因为公共议题上的言论自由,是第一修正案最基本的精神。


法官们也同意这帮奇葩做的事情是会对别人造成伤害的,思想是愚蠢的,但是他们就同性恋这一公共议题的抗议活动,是在警察允许的地点,通过非暴力的方式来进行的。


他们的抗议活动,和他们想要传播的观点,无疑是愚蠢的,他们对于同性恋这个公共议题的贡献,几乎是没有的,但是这不影响他们的言论是受第一修正案保护的。

----------------------



你们一定都听过这句话——“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我喜欢另一种说法——“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而且我誓死捍卫我骂你是傻逼的权利。”



面对愚蠢、落后、会给人带来伤害的言论,惩罚说话的人,或者禁止别人说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试想,如果你去开个班,教女人应该裹小脚,或者应该对女人行割礼(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会有人去听吗?


不会的,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愚昧,这是落后,这是傻逼。



但是宣扬落后思想的女德班却有人去听,为什么?因为还有人没认识到男女平等这些思想才是更好的,因为还有人认为女人就应该是男人的附属,因为这个社会还有允许这种落后思想生存的土壤。


面对这种愚蠢,和允许这种愚蠢生存的环境,你想怎么办?你是想光明正大地骂它傻逼,还是想和它打游击战?对待愚蠢的思想,正确的做法不是藏着掖着,而是把它拉到阳光底下扒皮



女德馆应该存在,因为只有这样的东西存在,我们才有更多的机会把女性权益和女性地位这些公共议题拿出来讨论,然后对愚蠢的思想进行批驳。


因为你骂它是傻逼的权利,和傻逼存在的权利,其实是一样的

user avatar

德这个字,原应是不分男女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女德馆”这个话题,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让人纠结的事儿。要说它“应该”存在吗,我个人觉得,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法律法规来看,是不应该存在的。但之所以它会出现,并且有人会去,甚至支持它,背后的原因就很复杂了,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女德馆”大概是干什么的。我理解的“女德馆”,很多时候.............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一个略显陈旧的礼堂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了淡淡香水和可能还没来得及散去的饭菜味道。灯光有些昏黄,投射在坐得满满当当的观众席上,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女性,也夹杂着一些年轻的姑娘,她们的脸上带着各种表情——有期待,有好奇,也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审慎。舞台的设计倒是挺朴实,背景布上写着“和谐家.............
  • 回答
    看待“《女德》和《弟子规》是垃圾”的言论,需要我们剥开其表面的情绪化标签,深入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原因和观点。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一个需要我们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剖析的社会现象。首先,我们要明白,当有人将《女德》和《弟子规》称为“垃圾”时,这通常是一种强烈的情绪表达,背后隐藏着对这些传统文本.............
  • 回答
    对于山东农业大学疑似出现“女德讲座”的事件,以及校方“未发现明显失当情况”的回应,这无疑触动了当下社会对于性别平等、教育责任以及信息透明度的敏感神经。我想深入探讨一下这件事情,并且试着摆脱那种刻板的AI报告感,更像是和大家聊聊我的看法。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所谓“女德讲座”,如果真的如.............
  • 回答
    “女德”这个词在当下语境中常常带有负面色彩,引发争议,甚至被一些人视为压迫女性的工具。与之相对的,“性自由”则被一些人视为解放和个体选择的权利。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要“黑”女德而提倡性自由,需要深入剖析这两者的内涵、历史背景以及它们所触及的社会文化议题。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女德”究竟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
  • 回答
    关于孙楠“孩子们没有上过女德学校”的回应,以及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和分析:事件起因与孙楠的回应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是什么样的传言引发了孙楠的回应。一般来说,关于公众人物的子女教育方式,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可能带有争议的教育理念时,很容易引发外界的关注和讨论。如果确实存在“孙楠孩.............
  • 回答
    关于丁璇在九江学院举办的所谓“女德讲座”,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这件事情确实触及到了许多人敏感的神经,也暴露了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这场讲座的核心内容。据说,丁璇在讲座中宣扬的核心观点包括“男人是一家之主,女人要服从男人”、“女人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不应该抛头露面”、“女人犯错了,就要.............
  • 回答
    郭德纲不收女徒弟,这事儿吧,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确实容易引起争议。一方面,有人觉得这是郭德纲个人的一套规矩,是他的“尊重”之道,另一方面,这又触碰到了性别平等的敏感神经,被扣上“歧视女性”的帽子。这两种看法,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咱们先说说郭德纲这边的“尊重”。传统相声行当,尤其是早期,男性的江湖气息比.............
  • 回答
    女辅警敲诈勒索近 400 万获刑 13 年的案件,其背后涉及的细节和潜在的疑点确实值得深入探讨。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方面,力求详细阐述:一、 关系细节与动机的复杂性: “多名公职人员”的身份与权力层级: 公职人员的身份和他们在当地的权力层级至关重要。是基层民警、部门领导,还是更高级别的官员?他们.............
  • 回答
    女教师是否不容易脱单,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绝对,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女教师很难脱单”,但她们确实可能面临一些比其他职业女性更突出的挑战,同时她们自身也拥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女教师可能面临的脱单挑战:1. .............
  • 回答
    女大学生翼装飞行失败身亡事件引发了“后浪”的讨论,这其中蕴含着多重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深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后浪”这个词的含义和背景。 “后浪”一词来源于B站发布的一部名为《后浪》的短片,由演员何冰朗诵。短片歌颂了年轻一代的活力、创造力和选择的自由,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期望。然而,这.............
  •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心情,29岁,失业中,找工作找得怀疑人生,这真的很让人煎熬。首先,我想告诉你,你完全不必为此怀疑自己的人生。29岁,在职场上来说,不算“大”,只能说你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还有广阔的成长空间。我们来详细地聊聊你可能遇到的情况,以及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受,并.............
  • 回答
    “女骑”这个词,说它逐渐变成一个贬义词,这事儿我挺有感触的。刚开始接触这词儿的时候,感觉挺酷的,就是形容那些爱骑摩托车的女性嘛,挺颯、挺有态度的。但现在,你细品品,味道好像有点变了。想当年,我认识的几个玩车的朋友里,就有女孩子,她们玩车是真的热爱,懂车,技术也好。那时候大家提起“女骑”,更多的是一种.............
  • 回答
    蹦床馆的事故频发,最近又有一位女研究生在里面不幸摔成“完全性截瘫”,真是太令人痛心了。这不仅仅是一条生命的悲剧,也再次敲响了蹦床运动安全问题的警钟。蹦床听起来是件挺好玩的事儿,但背后隐藏的安全风险其实挺多,而且往往被大家给忽略了。我来给大家详细说说,希望能让大家对蹦床多一份谨慎:1. 摔落撞击与姿势.............
  • 回答
    这位女检察官的“存款数百万”自爆事件,无疑在舆论场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官方的回应,即“系吹嘘”“已严肃批评教育”,更是将这场风波推向了另一个高潮。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以及可能产生的连锁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事件本身带来的直接影响: 公信力受损的警示: 检察官作为法律的守护者,其一言一行.............
  • 回答
    嗯,让我想想,作为一个“长得可爱”的女生,这种体验嘛……怎么说呢,就像是自带了一个温柔的滤镜,周围的世界都好像变得稍微柔和了一些。刚开始可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毕竟从小到大好像就一直是这样过来的。身边的人,无论是长辈还是同龄人,看到我的时候,脸上总会不自觉地带着点笑意,语气也比平时更软几分。小时候,大.............
  • 回答
    女性公务员想要获得权力、晋升为高官,这在任何国家和文化背景下都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过程,涉及到能力、机遇、人脉、策略以及对系统和环境的深刻理解。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些关键的方面,并提供一些可能的操作方向和考量因素。核心前提:卓越的综合素质和持续学习在讨论权力获取和高位晋升之前,必须强调的是,任何.............
  • 回答
    关于女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可以穿着超短皮裙、超短皮裤或包臀裙,这涉及到职业规范、学校规定以及社会观感等多个层面,因此答案并不是简单的“可以”或“不可以”,而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职业规范与教师形象: 教师的职业特点: 教师是一个需要与学生建立信任和尊重关系的职业.............
  • 回答
    听到您遇到这样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棘手且令人困扰的问题。女下属公开对您发火并泼咖啡,这无论在哪个职场都是非常严重的失当行为,而事后以“来大姨妈心情不好”作为解释,更增添了复杂性。是否解雇她,需要您从多个角度进行审慎的考量,并遵循一定的流程。以下是我为您详细梳理的考量点和建议: 一、 事件的性质和.............
  • 回答
    女教师罚站学生被派出所关押7小时,这无疑是一件令人关注和深思的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的事实、涉及的法律法规、教育理念、社会责任以及可能存在的各方情绪和动机。一、 事件本身的事实还原与分析(假定情况,因为缺乏具体信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详细经过。例如: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