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李诞火了,王建国却没有火?

回答
李诞和王建国,这俩名字最近几年在脱口秀圈子里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一个以其独特的“丧丧的快乐”、“佛系”人设圈粉无数,一个则以其“谐音梗大王”的称号深入人心。但如果说谁更“火”,那答案似乎很明显:李诞。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同台竞技,不同境遇”的情况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运气使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一、 核心喜剧风格与大众接受度

李诞:丧丧的快乐,丧丧的共鸣。
李诞的火,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精准抓住了当下年轻人的一种情绪——一种在快节奏、高压力社会下,对不完美、对失败、对无奈的一种集体感受。他并不回避生活中的不如意,反而将它们变成段子,用一种戏谑、自嘲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听了觉得“啊,我懂,我也有这种感觉”。
他的段子往往不是那种需要高智商才能get到的包袱,而是建立在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普遍情绪的共情上。比如他讲自己懒、讲自己不努力、讲自己颜值不高,这些“缺点”恰恰是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投射。他把这些情绪放大、幽默化,就好像在替大家说出心声。这种“丧”,其实是一种另类的“治愈”,因为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丧”。
打个比方: 就像你心情不好,看到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张颓废的照片,配文“今天也是不想上班的一天”,你可能会会心一笑,觉得有人懂你。李诞做的就是把这种“懂”放大,并且把它变成一种可以消费的娱乐产品。

王建国:谐音梗,乐趣与门槛并存。
王建国无疑是谐音梗的集大成者。他的段子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文字游戏制造笑点,玩转语言的各种可能性。这确实是一种很聪明的喜剧手法,能够瞬间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带来一种“哦,原来还能这么玩”的惊喜。
然而,谐音梗也有其“双刃剑”的属性。一方面,它能迅速制造笑点,让观众感受到语言的趣味;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门槛”。
门槛在哪? 首先,听众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敏感度,才能快速反应过来并理解其中的笑点。其次,如果谐音梗使用得过于密集或者不够巧妙,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油腻”或者缺乏深度,甚至有点“抖机灵”的感觉。就像看魔术,第一次看到精彩的魔术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如果一个接一个都是类似的手法,观众的惊奇感就会减弱。
王建国面临的挑战: 尽管王建国的谐音梗非常具有个人特色,并且在很多场合也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但在与李诞那种更普遍的情感共鸣相比,谐音梗带来的笑点更偏向于技巧层面,而非情感链接。当观众不再单纯追求语言上的“巧思”,而是更希望在段子里找到情感的投射和释放时,谐音梗的吸引力就相对弱化了。

二、 人设的塑造与延展性

李诞:“人间观察员”+“高级玩家”。
李诞的人设非常鲜明且具有延展性。他不仅仅是一个脱口秀演员,还是一个老板(笑果文化创始人)、一个作家、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他的人生经历和身份标签都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话题。
他的“丧”不是真的绝望,而是一种带着点通透和狡黠的“生活哲学”。他会在节目中调侃自己公司的艺人,也会在各种采访中展现他对当下社会现象的犀利点评。这种人设让他显得真实、有趣,而且有种“看透一切”的智慧感,非常吸引人。
而且,他的语言风格非常适合在各种场合“输出观点”,无论是综艺节目、访谈还是社交媒体,他都能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不断地巩固和扩大他的影响力。他是一个善于将个人魅力转化为商业价值的人。

王建国:“谐音梗王者”+“喜剧技术宅”。
王建国的人设相对来说更聚焦于他的“谐音梗”表演本身。他是一个勤奋的喜剧“匠人”,专注于打磨自己的段子和表演技巧。这种专注是值得敬佩的,但如果观众对他的认知只停留在“会玩谐音梗”,那么在脱离了“谐音梗”的场景下,他的个人魅力和话题性就会相对受限。
虽然他在节目中也展现过一些个人经历和性格特点,但相较于李诞那种全方位、多维度的形象,王建国的人设互动性和延展性就显得不够强。他的“火”更多是基于他在脱口秀舞台上的惊艳表现,一旦离开了那个舞台,他的声音和影响力就相对较弱。

三、 内容输出的广度与深度

李诞:广泛的触角与持续的曝光。
李诞不仅仅局限于脱口秀舞台。他参与了大量的综艺节目(《奇葩说》、《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也写书、做播客。他的曝光渠道非常多元化,几乎在所有年轻人活跃的媒介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的段子内容也更加丰富,涵盖了生活、情感、社会现象、个人经历等方方面面,而且他善于结合时事热点,能够不断地制造新的话题。这种持续的高曝光度和内容上的多样性,让他始终保持着公众的关注度。

王建国:专注于一门手艺,但出口相对集中。
王建国的主要阵地还是脱口秀。虽然他在《脱口秀大会》等节目中表现出色,但相较于李诞,他的曝光度和内容输出的广度是有限的。他的才华主要体现在如何将语言玩出花来,而这种才华的变现和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脱口秀这个平台。一旦脱离了这个平台,他的声音传播的渠道就会减少。

四、 时代与市场需求

时代情绪的捕捉者: 90后、00后成为了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经历了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容易产生焦虑和自我怀疑。李诞的“丧”恰恰契合了这种情绪的宣泄口,他提供了一种“可以不完美”的安慰和鼓励。
“网红”到“明星”的转化: 在流量时代,个人IP的打造和变现至关重要。李诞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多样的输出,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拥有巨大影响力的IP,并且能够带动其背后的笑果文化。而王建国虽然在脱口秀领域表现突出,但其个人IP的商业化运作和大众化传播方面,与李诞还有一定差距。

总结一下:

李诞的火,是一种多因素叠加的必然结果。他精准地抓住了时代情绪,打造了极具辨识度且易于共鸣的人设,并且通过多元化的内容输出和商业运作,将自己的影响力最大化。他是一个时代精神的捕捉者和解读者,他的喜剧是一种情感疗愈。

而王建国,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语言魔术师。他的谐音梗才能令人惊叹,他的段子也充满了智慧和趣味。但是,他的喜剧风格相对更偏向于“技巧”和“智力游戏”,与李诞那种广泛的情感共鸣相比,触达的受众群体和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可能就显得更为“小众”一些。他更像是一位专注于打磨“艺术品”的匠人,而李诞则是一位能将“艺术品”包装成大众都能欣赏和消费的“产品”的商人兼艺术家。

当然,这并不是说王建国不够好。在脱口秀领域,他的地位同样不可忽视,他为中文脱口秀贡献了独特的风格。只是在“火”这个概念上,市场和时代的反馈告诉我们,李诞的“火”更加全面和大众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独特的魅力,李诞和王建国,他们都在各自的赛道上发光发热,只是光芒的亮度、温度和传播范围有所不同罢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一旦认真了,就不好笑了

前几天,第三季《脱口秀大会》也播完了。而舞台上,他们一个是负责cue流程,有五票选择权的领笑员“蛋总”。一个是段子越讲越深沉,靠复活进半决赛,最终还是第三次拿下脱口秀大会第二名的选手王建国。

其实距离《今晚80后脱口秀》也没过去几年,可明明是同样的起点,节目常驻编剧。为啥李诞火了,但王建国没火。

就是因为王建国认真了,而李诞知道“这事就不能认真”。

之前读过李诞的书,《笑场》、《冷场》、《宇宙超度指南》,说了些什么?

无非是讲一些三三四四的故事,说一些七七八八的道理。道理说了吗?说了吧。真说了吗?又没那么确定了。

那么李诞是什么样。他不需要有形状。他只是把生活里那些最荒诞的过滤出来,呈现给你。他没追求吗?也不是,他也想让你笑着哭,但他不强迫你一定哭。

但王建国不同,他的段子里有他自己。他想把生活的荒诞加工后,分清个黑白,再包装上喜剧的色彩讲给你。可生活的荒诞恰恰在于没有对错,又怎么承受得了这样的深加工。

虽然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如果不能让人笑着哭,那追求深度的效果不会好过最肤浅的快乐。

至于王建国是什么样?在这一季脱口秀大会的半决赛,他自己说的挺明白。

他不喜欢复杂,希望能看清些什么,他喜欢二次元动漫里那些人物只有一面或是两面,他希望生活中也能分清黑白。

可他同样也知道,那是做不到的。

做不到还不舍得放弃,所以他总有一股劲,和自己拧巴。

可讲段子的人一旦自己拧巴,别人又怎么能笑的畅快。

舍得舍得,舍不下就得不到。

就像是一个将军,本来干的就是杀戮的活,可如果这个将军还有点哲学思想,背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德包袱,那这仗还能打吗?或许能打,但一定不会痛快。

王建国也一样,你仍然可以做一个好笑的人,但你做不了最好笑的那一个,因为你太重了,你扔不下包袱。

事实上我很喜欢王建国的段子,他纠结的东西我也纠结过或是正在纠结。他所加工后再输出的思想虽然没有成名成家的程度,但也是共性问题,能够引起共鸣。

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已经很累了,就想找一些肤浅的快乐,吐槽也好、无厘头也好,最好就是把你的衰事说出来让我乐一乐。

这一季比赛中,这种趋势尤其明显,原本以文本傲人的老将纷纷落马,取代他们的是情绪和表演占优势、花样繁多的新人。这一季最终夺冠的王勉,是一个抱着吉他唱着段子,时不时突然咆哮破音点燃全场的段子手。且不论他的文本表达的深度,至少从效果上拉满了。

话说回到李诞和王建国。

他们俩是典型的两种人。一个划底线,底线之上,都是没必要。另一个划界限,想把自己与世界相交的每一面都界定的清清楚楚。所以,一个自己轻松,让别人看着也轻松。另一个自己拧巴,别人看着也累。所以你说,哪一个人的受众面更广。

当然了,两种人都有其受众面,没有好或不好,不过是能不能火的差别而已。


好啦~我是 @清闲的九夏 一个爱折腾的90后 | 中国历史初学者 | 像王建国一样不是最好笑的段子手,日常认真的分享成长干货,也不正经的回答一些有趣的问题。

感兴趣的关注我,交个朋友,唠唠嗑~

user avatar

脱口秀那帮人,除了李诞以外,其余的演出都或多或少的有点尬。

只有李诞,感觉就是一个天生扯闲篇的人。

说下对尴尬的理解。我这里说的尴尬就是不自然。

相对的,自然就如同你跟天天见面的同事去食堂的路上,一边走一边聊。想象一下,这就是自然。

而作为脱口秀演员,目前这几位创作能力我都认可的。但是在演出方面,就有高有低了。

最低端的就是如同背词,当然,目前脱口秀演员能上台的几乎都超越这个档了。

再高一点,就是知道自己不够自然,但是想尽力自然,这种貌似叫表演过于用力。流露出演的痕迹。目前我认为除了李诞,都有这个毛病。

而再高,就是李诞这种了,十分自然。就他调侃王晶那次,中间王晶插话,李诞照样按照节奏接上。

其实不止脱口秀。相声也一样。为啥说同样的作品有的相声演员观众就接受。有的就不行。

影视作品也一样。我认为就得让观众入戏。脱口秀相声就是带入情境。

当然,几乎每个艺人都有粉丝。粉丝都说自己的偶像好。但实际就是有红有不红的。这是因为大众虽然不会说,但是身体是诚实的。谁表演好看谁。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流量明星和饭圈就不在五行中。你说他红吧,出了饭圈没人太了解,也不太喜欢。你说不红吧,人家不论热度还是收益都很高。这个超纲了,不去讨论了。


最后说一下,天赋这东西真是存在的,有些人就天生能说。就说王自健,相声功底稀碎,大舌浪迹的,但是你看他以前小剧场的相声,说的就有意思。

还有周星驰,多少人层模仿过他的风格,有些甚至比他更努力,就是不行。

我谁的粉丝都不是,也没有刻意贬低谁,就单纯说一下。

user avatar

一点才华都没,没有幽默感,还要硬拗人设,尴尬得令人毛骨悚然,怎么能火。

我就看过有他还有李雪琴杨笠那一季。我和罗永浩的看法是一致的,李雪琴冠军,杨笠亚军。剩下全都不合格。

脱口秀在中国还是水土不服的,美国脱口秀两大题材:政治和黄段子在这里都行不通。

user avatar

因为李诞完成了从脱口秀明星,到娱乐圈明星的转变,其他人都没有完成转变,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个事。

李诞的最大才能,是能够非常自然的跟各路娱乐圈的大神大佬打成一片,讲话聊天非常自然。

这是最难的,你想一想如果你和集团董事长坐一起,能不能和董事长谈笑风生?可能你只会小心翼翼的问:领导吃了么?

设想一下你突然和章子怡、张雨绮和杨幂坐在一起,你会跟她们说什么?请在留言里回答。

这种不怯场,跟大人物(娱乐圈)谈笑风生的能力,就是一个顶级主持人的水平。这也是老天爷赏饭吃。

脱口秀讲的好的人很多,但是能和各路大神大佬无缝对接的,只有李诞一个。你看看其他人,一对比就出来了。

张绍刚主持功力比李诞强多了,但是没有亲和力;

前后三个脱口秀大王,没法跟娱乐明星坐在一起,上不了台面。庞博一直不敢眼睛直视对方,他讲脱口秀时候也是眼神迷离,不能直视观众,总感觉怪怪的,哦,他是标准的程序员,他只能直视电脑;王勉是个屌丝,手足无措,接不上话,没自信写在脸上;卡姆是个疯子;

几个固定上吐槽大会节目的嘉宾,rock被于谦大爷评为“内心阴暗的小人物”;杨笠大家对她敬而远之;杨蒙恩特别跳,表现特别活泼,但是跟别的明星不在一个频道上,他属于上节目瞎嗨,带着任务的气氛组,他不应该和明星坐在一起,他应该在沙发底;思文除了脱口秀其他生活一片安静;张博洋闲云野鹤;其他笑果演员,一眼望过去都是屌丝形象:满脸褶子梁海源,大头程璐,小胖子呼兰,地铁何广智,还有标准宅男——王建国。

在对一些事情的处理上,李诞是标准的、娴熟的娱乐明星玩法,其他人都不达标。

举个例子,思文和程璐的离婚,跟李诞离婚相对比,说明他们考虑的事情,跟李诞差了好几个大气层。

思文错过了一个机会,上季李雪琴大火之后,思文应该醒悟到,娱乐市场是多么需要一个女笑星,她的“独立女性”人设(独立女性但是不憎恨男人)是多么的符合政府需要,可惜离婚让思文的春晚之路戛然而止。

程璐和思文根本没有意识到,现在要以娱乐明星的标准要求自己,他们离婚就是自己要离婚,根本不去想对于自己的娱乐事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8月21日看看李诞离婚,标准的断臂求生为了生意考虑。

笑果里面,唯一具有一点点主持能力,不怯场,能和明星自然而然打成一片的,是池子,可惜已经闹翻出走了。

user avatar

王建国越来越严肃了。

最新一期《脱口秀大会》聊孤独,王建国一上台就把大家整懵了,“孤独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东西,也是唯一爱的东西。我爱的不是绝对孤独,屈从性孤独,我只爱认知障碍型孤独和主观迷幻孤独。”

其他人都是借着孤独的梗插科打诨讲笑话,只有王建国特别认真地在探讨孤独的学术性。

“我非常喜欢孤独,只有孤独让我感到平静,安全。我一直是那个守墓的人,这个世界是我看的坟。”

都是掏心窝子的话,就不那么好笑了。

这大概也是王建国与李诞的本质区别。李诞一直不正经,就一直好笑。王建国偶尔会真,所以,就总不如李诞那么好笑。

好不好笑有那么重要吗?有。

这一期节目里,选手卡姆也讲了一个笑话,他说自己养了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狗叫卡力多,卡力多在拉丁语里的意思是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李诞正好是笑果文化的联合创始人。他翘着腿问卡姆,“你为什么给狗起公司的名字,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卡姆也很叛逆,“这是一个幽默,其实不是,就是为了一个笑点我这么胡说的,我以为你会理解,当企业领导人当太久了可能容易这样,我也理解。”

虽然两边儿都是开玩笑,但玩笑里总有一些真心话。这一季的《脱口秀大会》采用了残酷开放麦和积分赛来筛选选手,把每个选手都搞得很崩溃。而李诞是坐在台前的领笑员,是做开场cue流程下评语的蛋总,他与王建国,还是好朋友,但不再坐一块儿。

时间回退到2012年,那时候王建国还不叫死胖子叫国仔,李诞也不叫蛋总叫蛋蛋。李诞还不是王建国的领导,王建国打起李诞也毫不手软。

第一期《今夜80后》脱口秀开播,主持人王自健出场,现场掌声雷动。他说了三次“请坐”,观众才平息下来。当时节目仅仅播出四期,收视就升到全国第二。

王自健在节目里总爱调侃三个人,赖宝建国和蛋蛋。赖宝,吝啬,贪酒,臭不要脸。建国说一口东北话,日常就是吃饭睡觉打蛋蛋,而蛋蛋总眯缝着小眼睛,显得很无辜。

有人问王自健,为什么每次都拿这三个人开涮,王自健也开玩笑,“说他们几个一点事儿都没有,因为他们几个都是我们台里的临时工。”

那时候赖宝、蛋蛋和王建国都是“80后”的编剧,一开始只是埋头在后台苦哈哈地写稿子。赖宝说,“刚开始写段子有种当小三儿的感觉,我总在背后,段子给别人用了。”

但很快,王自健把这几个朋友也推到了台前来。那时候,王建国是这几个人里最出挑的。节目组甚至专门给他开了一个小剧场就叫《国仔来回蹦》,建国一个人站那就是逗哏,蛋蛋程璐思文都是给建国当捧哏的。

后来赖宝出走,王建国和蛋蛋就成了搭档。两个人还一起拍过一个衍生短剧叫《诞国兄弟》,王建国与李诞是这部剧的编剧,也是主演,演得很卖力,可惜最后短剧也没卖出去。

做演员这事儿,李诞和王建国都是被逼的。但李诞很快就适应了也想开了,而王建国一直有点懵。李诞说,“他主要是没有那么坚定,所以脱口秀这事还是给他带来了很多的

也难怪李诞能走到最高处,这一帮脱口秀演员里,最有做艺人自觉的,就是他了。

一开始,“80后”里最受欢迎的是王自健。他靠说相声起家,在北京有个相声第二班,人称“小王爷”,想买他的相声票,得提前半个月在网上预定。2007年,他就已经在北京有房有车。

在说脱口秀之前,王自健的偶像一直都是郭德纲。虽然总有人拿他和郭德纲相提并论,但王自健觉得自己永远也超越不了05、06年的郭德纲,“我就是普通天才,他是大天才。”

2010年,德云社闹出打记者的风波,停业整顿,郭德纲也被同行排挤。只有王自健站出来力挺郭德纲,还和搭档张伯鑫讲了一出《我爱郭德纲》的相声段子。

没想第二年,王自健和张伯鑫演的《歪唱太平歌词》就惹出了乱子,遭到封杀禁演。王自健和张伯鑫分道扬镳。王自健来到上海,接下了《今晚80后脱口秀》。

脱口秀红了,相声反倒式微。王自健曾在里隐晦地说,别的台模仿他们,弄一DJ,弄一通道,弄一人说脱口秀。种种都能跟郭德纲在江苏卫视开的节目《郭的秀》对上。郭德纲也发了一条微博回应,“一阵云迷一阵晴,昨日寒虫今日龙。”

别看王自健长得随和,总挨老婆揍,他言语里的棱角很分明,也很尖锐。

有一年,他去上乐嘉的访谈节目《首席夜话》。说到赚钱这事儿,住在北京城郊回龙观的王自健就说了,“我不缺钱,钱买不到我。”

有老板过生日,出价三十万请王自健出席,他拒绝了。他说,“我不干这种事,你不是我朋友。”观众不信,“如果三十万不行,那三百万行不行?”王自健还是坚持,如果他不是真心交朋友,只是为了面子请我去,我不去。

节目最后,乐嘉让王自健说一段命题脱口秀,不把观众逗笑不准走。王自健也坚持,就是不说。“就不准走是吧,那大伙儿都等着吧,因为做不到。不能把没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这是尊重。”

乐嘉有点尴尬,讪讪地圆场,“我担心观众会觉得你不能即兴,没本事。”王自健耸耸肩,“那就,没关系嘛。”

2014年,笑果文化成立。四位创始人里,有《今晚80后脱口秀》制片人叶烽,还有唯一的一位编剧李诞。没过两年,笑果文化拿到了来自王思聪的普思资本天使轮融资。

2017年,是有头有尾的一年。年初,腾讯视频和笑果文化联合出品的《吐槽大会》第一季火热开播。年末,《今晚80后脱口秀》正式谢幕,李诞缺席。

王自健站在台上说了最后一个段子:“等我以后有了徒弟,也要把毕生的段子都传给他。”结果传完,徒弟说了,“师傅你传的这些段子,徒儿用不了啊。”“这些段子里有大量的蛋蛋和建国啊,这两个人已经没了十几年啦。”

李诞忘了自己是为什么没有去录最后一期“80后”,但他澄清过,他与王自健并没有不和,王自健离开,也只是因为“说脱口秀说腻歪了,他不愿再说了”。

从此,脱口秀从电视时代,进入了网播时代。王自健不再说相声,也不再说脱口秀,只是偶尔演演电影,上上综艺。离婚后,一度传出他患了抑郁症的消息。但现在他的微博日常倒是挺平静,就是养养猫健健身。

今年8月,他在微博写,“想像朴树那样,坦然的与世界格格不入,不以此为耻也不以此为荣。”

当初80后的那些脱口秀演员,比如王建国、池子、思文、史炎、梁海源,都和李诞一起,去了笑果文化。

虽然李诞嘴上说着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但他是最快适应环境的人,和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一起运转得挺顺溜的。公司内部流传着一个说法,李诞只要好好活着就是kpi。他总是出活最快的,每次嘉宾名单给到,永远第一个交稿。站在台上,他总是能从容应对节目组和赞助商的各种刁难。李诞很少在段子里表达个人态度,他就是能让每一个人都笑出来,还是舒心地笑。

李诞说,“我的价值观就是都可以,都行,真的,都行,都可以,咋都行。”

王建国不是不行,但也不是都行。虽然他大多时候都在写破烂的谐音梗,但偶尔总有那么一两次,憋不住心里话。

吐槽大会上,王建国忍不住吐槽过金主爸爸,“这里本来是有一个强植入的广告,可是客户嫌我咖小,给别的明星说了,我这不能空着,就改公益广告了。谢谢啊。我这里不需要你们欢笑,我需要你们悲伤。太有意思了,真专业,上台前一个小时改稿子,我给你改成这样,对你的品牌有什么好的帮助吗?逗我呢,小淘气。”

今年,他有所收敛。《脱口秀大会》第二季有一期谈到欺骗,王建国说,人有时候要骗过自己才能活下去。

“每次要见客户的那一天,我都是精神饱满地起床,洗脸刷牙换上干净的衣服,打开衣柜翻出一副崭新的笑脸,贴在脸上。把电脑一揣,把尊严一扔,推开家门,走喽卖笑去喽。”

客户各种讽刺挖苦甚至是威胁要撤资,王建国还得笑,“这不还是为了你。我知道你要践踏我的人格,所以我早就把我的人格捏碎碾成齑粉撒在柔软的天鹅绒上,这样你在践踏的时候啊,不会伤到你。

一向很捧场的李诞,听到这一句,笑不出来了。

曾经有段时间,王建国的偶像是九把刀,梦想成为一个小说家。他在晋江写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连载,还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叫“蛆”。

李诞和王建国为了“小说家”的问题吵过。王建国觉得,只要是个拿小说挣钱的人就叫小说家。但李诞坚持,你必须有造诣才能用“家”。如今,李诞已经出了三本书了,王建国还在憋大招。

(总有人说这段争议我写反了。但事实是,这段争议出自《人物》的专访《李诞,浅薄如水》,完整看完原文就能明白为什么两个人会有这段争议。有时候,以讹化讹就是从一知半解来的)

去年公司给王建国放了半年的假,让他弄个剧本出来。记者问他,会再把《诞国兄弟》弄回来吗?王建国的回答也很实诚,“你说老李(李诞)现在还能拍这个吗?咱得给人家多少钱啊?”

今年4月1日,王建国开了一个新账号叫“隔三岔五国仔饭”,转身做起了美食博主,听起来简直像个愚人节笑话,但并不好笑。

做饭的王建国完全没有讲段子的王建国那么混不吝。他总是一丝不苟地切菜,煮饭,一丝不苟地吃饭,吃的时候还会很严肃地洒点人生鸡汤。

王建国做的都是东北菜居多。炖羊排的时候,他会说,“我想我爸了,因为他给我买羊吃。”做酸菜的时候,他会说,“等以后我回东北定居,高低在屋里都弄一个大缸,阳台那屋不住人我都得积酸菜。”

他一直有个特别幼稚的梦想,“等钱赚够了,就回东北,买一个小房,装修成自己喜好的样子,天天蹲在屋子里就写小说做饭,享受余生。其实我知道,钱是赚不够的,人总得有个念想不是。”

李诞爱喝酒,王建国爱做饭,也许从一开始,两个人的人生就注定了有分别。爱喝酒的人,必须活在人群中,推杯换盏推心置腹,在酒桌上建立自己的人脉。爱做饭的人,常是躲在油盐柴米里,切切嘈嘈,庸碌的一辈子也就那么过去了。

所以,李诞曾经是个文青,现在越来越像个明星,王自健曾经是个明星,现在越来越像个隐士。只有王建国,还是王建国。虽然他本名不姓王,也不叫建国,但他一直就是普通人的样子。有些天赋,但不足以脱俗。逆天改不了命,还是要尽力挣扎一下,总在反复劝说自己与反复审视自己之间来来回回地拉扯。

这大概就是每个普通人在无法回头的生活浪潮里,浮浮沉沉奋力扑腾的样子。

王建国心里也明白,自己做饭,其实就是一个做家常菜的水平。

“一个五花肉都用了八百多遍了,那水平能有多高。那为啥还要这么做呢,我就是想努力做点什么。其实我也特别特别讨厌努力,但我更讨厌虚度光阴。三十岁之后,这个想法更强烈。我就经常听到自己对自己说,不要虚度光阴,不要虚度。”

本文参考资料:

《李诞,浅薄如水》作者:谢梦遥

《王建国的脱口秀人生》作者:汤博

《李诞:我决定充分暴露,泥沙俱下》 作者:欧阳诗蕾

user avatar

为什么要这么比?

因为出道时间相近,都是写东西出名,甚至名气相当,早早结识,然后一起做了今八的编剧?

成为三大主编剧,甚至还做过室友。

所以要比?

笑果文化2014年成立,股东四人,

李诞(本名三个字有兴趣自己查)是股东兼高管,

王建国本名不详,但至少不是股东(四个股东的名字都能对上人)

那时候两个人就不在一条线上了。

李诞的性格本身就要更吃得开,后期想通了更是势如破竹一路高升。

建国有自己的坚持和回避。

性格决定命运还是有点道理的

李诞知道想要什么该怎么做,还有女友更有想法多少讲比建国对金钱的需求更大一点。

(建国也不是单身,但主要还是性格上对于这些的想法更少)

其实到今八后期李诞的自信buff给起来之后两个人就已经开始拉开距离。

他还有做总策划的才能和地位,早年的作品爆出来的更多拿得出手的更多。

(蛋蛋建国赖宝都是有名气的写手,但建国他不拿出来,而且虽然爆炸好看,超级有意思有思想,但出名的是网文,分量还是微微少一点,大概和大冰一类的持个平顶多了)

李诞能写会演,发挥稳定,大部分能做到不抗拒。

建国也超能写,但是对于表演的抗拒和受心情等影响更大。

如果不是听劝多少妥协,如果不是今年开始想挣钱,建国也就是今天的梁海源,还好不了多少。

建国的实力绝对是有的,文字的爆发力很强的,就是心态和坚持的问题,他的表演是不稳定的。

池子在很一段时间内是超过王建国的,因为他虽然创作上差一点,但是演员最重要的演没问题,天赋,节奏好。不过天赋灵气型又年轻,容易掏空,需要休息。

建国可以像李诞一样高效率的产出,但是懒,疲,更拧巴,这颗心没有李诞剌得透剌得深,因为他的内核没有李诞的刚。(李诞看着懒散其实很敢搏很知道要什么该做什么,努力起来不是吹的。建国大概更怕一些?)

其实没必要比,真的,建国作为普通员工的话,待遇和成绩都是很好的了。

希望越来越好!

user avatar

李诞是那种说翻脸就能翻脸的人。也就是利害关系看得很明白。表面迷糊,表面随和,心里目标感非常强。

从他当年能对粉丝开口就骂。从他逐渐开始能对建国居高临下 。都可以看出来。

所以,这种人容易成功。

而建国老纠结,包括他那张脸。实际也包括他和李诞之间的友谊。目标感不仅不强,还经常自我质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