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刘慈欣有没说过这句话,我只是觉得这句话很“弱智”,恰恰是没有逻辑。这和我之前回答过的“有人国内很多地方没去旅游,为什么要去国外旅游”一样没逻辑很弱智。
环保和放弃宇宙有什么关系?那要是换成人类放弃了几十亿穷人,要注重探索宇宙觉得合不合理?再换成放弃了大型对撞机,而注重环保合不合理?
资源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资源配置,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事需要做,探索宇宙和环保只是其中之一。它俩又不是对立关系,注重环保就不探索宇宙是什么鬼逻辑。
这句话的想法可以理解,注重环保就是安于现状不想离开地球,地球迟早会完,必须赶紧冲出地球。
拜托,可能地球死之前人类就灭绝了。现在不正是科技发展停滞没能力离开地球才转而环保,为未来续命吗。都是科技,怎么还有高低之分了,难道环保科技在未来的宇宙飞船生活中没有作用?环保本身也是资源的节约型利用,对宇宙航行也是有帮助的。
说到底,一切科技都是为了需求而生,脱离需求谈未来只不过是打鸡血。题目这句话只是一次极致的打鸡血做营销,对人类来说考虑十年后还是太难了。
说实话,大刘作为科幻作家,是属于黄金时代继承者那批人。
这批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太空情结特别重。
而现如今,说实话一二十年到五六十年内,火箭引擎没大变化之前,人类依旧被重力束缚的时候,人类想要解决当前的问题,依旧只能在重力圈内解决,而不是试图逃避到太空回避问题。
说真的,我们这代人,有生之年,能看到太空技术出现突破性的进展非常难,几乎不可能,而为了后代们能有机会突破太空技术,而不是被气候变化弄得焦头烂额,环保自然是必须的。
所以说,大刘这话,更多是一种科幻爱好者的抱怨,听听就行了,没必要深究。
对了,科普个常识:我国是环保大国,我国有庞大的环保产业,我国现如今是环保产业的坚定支持者和践行者,相反的美国是世界上少数从非环保受益的发达国家,美国庞大的石油页岩油产业对于环保向来深恶痛绝。
科普个常识2:现实中环保产业在我国制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其相关环保能源产业解决的就业是航天行业无法媲美的。
所以评论区的小孩子以为环保是关空调,事实上环保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也是我国的外交利器,只有不学无术的人才会认为环保对现如今中国无关紧要。╮(﹀_﹀)╭
从这篇演讲,我只看到一个认同中国发展道路的科幻作家,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当时所面临的环保困局尽一点力。
第一,这是2012年的演讲,说刘慈欣非蠢即坏的人,请回想一下当时的舆论环境,想想柴静,当时西方在拿什么和中国说事儿。
第二,个人认为刘慈欣在演讲中用大量篇幅希望论证的是人类应该重启太空探索(创造增量),而不是把大量资源浪费在西式环保议题上。
对于环保或者说拯救人类的未来,更有力的手段应该是创造增量,而刘慈欣作为科幻作家想到的角度是重启太空探索。断章取义说刘慈欣提倡“地球资源可劲儿造,反正天上有的是”,不知是否真的看过这篇演讲。
第三,刘慈欣强调,如果全人类都想过欧美发达国家的生活,按当时的技术水平需要4个半地球的资源匹配。
显然发达国家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实际上环保作为政治议题已经成了发达国家阻止落后国家继续发展生产力的一种手段。
第四,刘慈欣从他所认知的技术层面分析,当时进行太空探索所需要的实际资源消耗(不是货币消耗)应该远远小于70年代,所以2012年是重启太空探索的好时机。
经过十年,事实证明西方推崇的3+2-5的环保政治议题,消耗了大量资源,并没有让世界好起来。
环保行业抢夺和挤占的不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钱,而是石油、天然气、煤矿、燃油车等高污染可替代却尾大不掉的落后行业的钱。
更何况,全球用于外太空探索的钱,可能都没有一个金融寡头或者贪官污吏家里地下室藏的钱多,你不去对付这些人,专挑环保这个软柿子捏,也是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