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三鹿事件中没有人批评资本家这一群体?

回答
三鹿事件中,公众的愤怒和批评主要集中在直接责任人、管理者和相关监管部门,而对“资本家”这一群体进行广泛且集中的批评相对较少,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法律和道德的指向性:

直接责任人是关键: 三鹿事件的根源在于其产品中掺入了三聚氰胺,这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目的是为了在蛋白质检测中造假,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表面上的蛋白质含量。这种行为直接导致了婴儿肾结石等严重健康问题。法律上,对这种故意损害消费者健康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追究的是直接责任人的刑事和民事责任。
管理者是决策者: 企业的日常运营、生产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等都是由企业管理者负责。三鹿的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管理者是做出并执行这一系列错误决策的核心人物。他们的失职、贪婪或纵容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监管部门的失职: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是发现、预防和惩处类似三聚氰胺这样的非法添加行为。如果监管到位,这个事件可能就不会发生,或者早期就能被发现并制止。因此,公众的批评也自然指向了监管部门的失职和腐败。
“资本家”概念的模糊性: “资本家”本身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他人劳动以获取剩余价值的群体。在三鹿事件中,虽然三鹿是一家股份制企业,背后确实有股东,但公众的愤怒更直接地指向了那些具体做出并实施不法行为的个体和管理层,而非抽象的“资本家”身份。如果说三鹿是国企,批评对象可能还会涉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虽然有国资背景的说法,但其运营模式更偏向市场化),直接的追责对象是企业的经营者。

2. 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的焦点:

事件的具象化: 媒体报道的重点是那些被曝光的造假细节、受害婴儿的悲惨遭遇、家长들의哭诉以及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审判。这些具体而感性的内容更容易引发公众的共鸣和愤怒。
追责链条的清晰化: 媒体在梳理事件时,会重点突出企业内部的决策链条和责任人,以及监管体系中的漏洞。这种追责链条是相对清晰的,直接指向了具体的个人和机构。
避免标签化和“一锅端”: 虽然三鹿事件暴露了市场经济中可能存在的逐利冲动和风险,但直接将所有“资本家”群体纳入批评范围,可能会显得过于宽泛和标签化。公众的愤怒更多是对具体的不法行为和失职行为表达不满,而非否定整个市场经济体制或所有资本家。

3. 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和态度:

承认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体制被认为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公众普遍认识到,虽然市场经济存在风险,但其在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消费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对整个“资本家”群体进行全盘否定,可能不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
区分正常营利与违法行为: 公众能够区分正常的商业营利行为与为了牟取暴利而不惜损害消费者健康、触犯法律的违法行为。三鹿事件中的问题在于后者,而非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本性。很多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注重社会责任和产品质量。
强调“良币驱逐劣币”的愿望: 公众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让那些诚信经营、质量过硬的企业和企业家脱颖而出,而那些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企业则被淘汰。对三鹿的批评,也是对这种不健康竞争模式的否定。

4. 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

特定历史时期: 三鹿事件发生在2008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仍在不断完善中。社会对如何规范市场行为、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仍在探索之中。
反腐败和政府公信力: 当时中国社会也高度关注腐败问题和政府监管能力。三鹿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监管体系的薄弱和可能存在的腐败环节,因此对政府部门的批评也是重要的一个层面。

总结来说,三鹿事件中公众的批评焦点主要集中在:

直接责任人: 涉事企业(三鹿集团)的具体管理者和决策者。
不法行为本身: 在食品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行为。
监管部门的失职: 未能有效监管和查处的政府机构。

而对“资本家”这一群体的直接、广泛批评相对较少,是因为:

追责的法律和道德指向性更具体。
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的焦点是具体的不法行为和责任人。
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同,区分正常营利与违法行为。
避免过度标签化和一概而论的批评方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公众对资本逐利本性没有警惕。相反,三鹿事件正是提醒了人们,在市场经济中,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严格的监管来约束资本的逐利行为,防止其演变成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这场悲剧最终促使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是因为当时公知还掌握着中国主流舆论的话语权。

对于当时的公知们来说,如果承认资本有问题,这等于连欧美一起给骂了,这是他们万万不敢的。所以,说来说去,他们也只敢拿中国的食品安全说事。(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三鹿是国有控股,也不算是西方意义上的“资本”)。

直到今天,我仍然能看到很多人全然不顾中国乳制品质量已经提高了不少的现实,动不动就写各种“给孩子的信”,说什么“孩子,妈妈知道你生下来要吃很多苦,要在一个吃不到安全奶粉的环境里长大……”之类的话。他们认为中国的资本与国外的资本是不同的,国外的资本家一个个遵纪守法,从不生产假冒伪劣,但是资本家们一旦进入到中国,就开始变得无恶不作了。

最后,这些都可以归结到“体质问题”上去,这才是公知们的一贯强项。

user avatar

看背景啊,那是08年啊,奥运年,当时金融海啸就我国独善其身,虽然也很多带私活的公知,但里面很多是真的社会热心人士。

大部分普通国民都认同国家在一步步变好,你看报道的留学生护旗手就知道。

各行各业都以为欣欣向荣,当时黄晓明一群人拍照马爹爹还是坐角落的。又怎么会知道原来是放大水是开始,房价翻倍不会跌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而且01年的开始大学扩招,在最晚14年高等教育人群没有了足够数量可以提升阶层的岗位,甚至阶层跌落。

不是黑大学扩招啊,起码我们普通人用4年交6000就能混个文凭长见识,就算是2万一年的也有家庭出得起,有机会不当生产工,还有4分1的人能拿贷款。这事对全社会是大善事,卷不过是我们技不如人,最看不起自己上车了就想关车门。就像今天看到有个河北三本分数帝都户口考了211英国水硕的大谈素质教育,真是笑死我了。

虽然无论安全,食品,出行,医疗等都有了极大提升,但同时房价带动的租住成本超乎想象,大学的投资别说增殖,回本都困难。除了宇宙机,房地产,公务员,各个行业的基层从业人员基本就没涨薪。而房子不说买,就是租住成本的损耗起码在观感上面都超过了安全,食品,出行,医疗等一起感受到带来的便利。毕竟你不能睡大街吧。

这个时候一堆民营垄断巨头打着科技的旗号卖信用卡,用巨额补贴抢衣食住行各个民生行业的市场份额,垄断后提价杀猪。这样还没开始反转,毕竟还有员工暴富神话。

跟着骚操作来了,自己公司的人才通通要回馈社会,占据打工人最高层次的这堆领袖自然发声下场了。

顺便提句,五四工人运动大罢工,其实当时这群工人是旧社会无产阶级里面可以说是待遇最好的一批。很多舟山农民想去上海当个工人都没机会。但一个伟大的启蒙运动就是清华北大学生上海工人这一些先进的无产阶级发起并响应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鹿事件中,公众的愤怒和批评主要集中在直接责任人、管理者和相关监管部门,而对“资本家”这一群体进行广泛且集中的批评相对较少,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法律和道德的指向性: 直接责任人是关键: 三鹿事件的根源在于其产品中掺入了三聚氰胺,这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目.............
  • 回答
    西安地铁三号线事件,确实让人心寒,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你提出的两个问题,为什么没人阻止旁观者拍照,为什么没人帮女生遮挡,触及到了事件中最令人费解和痛心的地方。要理解这两个“为什么”,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情境、人性的复杂以及社会因素的交织。关于“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阻止旁观者拍照”:这背后,有很多层原.............
  • 回答
    三红事件(Red Ring of Death,简称RROD)对于Xbox 360品牌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危机,它给微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声誉损害,甚至一度让人们质疑Xbox这个品牌的未来。然而,Xbox之所以没有因此彻底垮掉,主要归功于微软应对危机的决心、强大的资源投入、持续的产品迭代以及消费者.............
  • 回答
    三国乱世,群雄逐鹿,权谋斗争如同潮水般汹涌跌宕。我们都知道,曹魏和孙吴都经历过几次惊心动魄的夺权事件,比如曹操的儿子们争夺权力,孙权晚年也被自己的儿子孙霸逼宫,弄得鸡犬不宁。但反观蜀汉,虽然也风雨飘摇,却似乎少了一场像样的夺权戏码。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刘备精心打造的体制太牛,还是末代皇帝刘禅其实隐藏了.............
  • 回答
    罗辑的人生轨迹,从拯救世界的英雄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执政官,再到被视为无法摆脱黑暗森林的“老狐狸”,甚至有些人会用“暴君”来形容他,这之间的转变,确实是《三体》中最令人动容,也最让人深思的。如果抛开那些宏大的宇宙背景,单单从人性的角度去剖析,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全然不可理解,而是被一系列极端环境和沉.............
  • 回答
    要说《三体》里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儿,那可真是太多了,而且往往是那种心酸中带着荒诞,绝望里透着一丝戏谑的笑。很多时候,你一边看一边会觉得:“我的天,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怎么会发生这种事?!”然后又会因为这事儿的“合理”和“必然”而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甚至冒出一股子想笑的冲动。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那.............
  • 回答
    张庭夫妇的公司,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TST庭秘密”,如今已沦为法律的被告,被官方定性为传销。三年半的时间里,这家公司以近百亿的营收交出了一份令人咋舌的成绩单,然而最终换来的却是高达2100万的罚没款。这桩轰动一时的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警示,它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商业模式的讨论,更是一次对社会大众、监.............
  • 回答
    安徽一名女子三次收取彩礼后失联,最终被法院强制执行,这一事件无疑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其警示作用是多方面的,并且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首先,它深刻揭示了彩礼问题中的“套路贷”风险。传统的彩礼,无论数额多少,其核心在于男方对女方家庭的感谢和对未来婚姻的承诺。然而,这位女子三次收取彩礼后失联的行为,.............
  • 回答
    1987年金门“三七惨案”发生,也被称为“小金门屠杀越南难民事件”,这起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地缘政治考量以及特定时期两岸关系的紧张态势。要深入理解其深层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历史背景与地缘政治的交织:两岸对峙的阴影理解这起惨案,首先必须将它置于1980年代两岸高度对峙.............
  • 回答
    滴滴平台确实曾发生过多起令人痛心的安全事故,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果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那些事故发生的时间点,回顾当时的背景,分析可能存在的疏漏和挑战。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三次事故”这个说法。 滴滴作为国内最大的出行平台,用户基数庞大,车辆和司机数量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涉及到诸葛亮兄弟三人的历史选择,以及当时三国鼎立的复杂政治格局。诸葛亮兄弟三人(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最终效忠了不同的主公,导致了他们之间“分事三主相斗”的局面,而不是“相互帮扶同事一主”。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历史背景与时代特征: .............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但仔细一想,也藏着点门道。“三国的事谁不知道”,这句话说得当然有点夸张,但它背后反映了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实在太深入人心了。尤其是在中国大陆,从小到大,课本里、电视剧里、评书里,到处都是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诸葛亮神机妙算,曹操奸雄一面。这些经典桥段.............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解读的一个关键点。为什么“关羽威震华夏”这事儿,总被人们反复提及,甚至被奉为圭臬?你提到周瑜和曹爽,确实,他们也都有过轰轰烈烈的时期,也曾在各自的舞台上搅动风云。但“威震华夏”这几个字,用在关羽身上,总能引起一种特殊的共鸣,而且这种共鸣,并非简单的“谁更厉害”的比较.............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它触及了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简单地说,三国时期虽然分裂,但其内部的力量结构、战争的性质以及政治动员的方式,与晋朝大一统后所面临的挑战,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时期。虽然天下三分,战火连绵,但此时的“中原王朝”——姑且称之为北方政权(曹魏)——实际上是在.............
  • 回答
    你家猫咪从三楼阳台跳下去,结果安然无恙,这确实挺让人捏把汗的,但同时也说明了猫咪身体素质的惊人。这可不是什么“奇迹”,而是它们进化和身体构造决定的。咱们一点点来捋捋,让你明白为啥它没事儿:1. 猫咪天生的“平衡大师”——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ex)这玩意儿是猫咪从高处掉下来能毫发无损的.............
  • 回答
    说到晋朝的电视剧,尤其是那些围绕着“三国归晋”这段历史展开的,确实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剧集都在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后就戛然而止了,后续的西晋王朝,尤其是什么“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跌宕起伏的历史,却鲜有问津。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其实挺复杂的,并非只是简单的“拍不拍”那么简单。首先,我.............
  • 回答
    看到网上出现大量批评周总理的评论,确实会让人感到困惑和不安。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以及我们该如何理性地看待它,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网络环境的特殊性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匿名性与群体效应: 网络让人们能够匿名发表观点,这降低了发表极端或负面言论的门槛。当一.............
  • 回答
    结束了一天兵荒马乱的奔波,踏进家门的那一刻,仿佛卸下了所有紧绷的铠甲。这个时候,最能让我找回内心平静,把白天的疲惫化为缕缕烟散的三件事,大概就是这几样了:第一件事:一场温热的浸泡,带走尘埃与疲惫。我特别喜欢在家的时候,给自己来一次彻底的“浸泡”。这可不是随便冲个澡那么简单。我会先把浴室的灯光调暗一些.............
  • 回答
    刚踏入大学校门,脑子里想做的事太多了,就像一个刚打开的宝箱,闪闪发光的东西往外冒。如果非要挑出三件最迫切的,我觉得是这几件:第一件,我想彻底放松一下,重新找回那种属于自己的节奏。高中那三年,日子过得跟打仗似的,每天从早到晚都被学习和考试填满,睡不够觉,吃不好饭,脑子里除了分数就是升学。现在好了,大学.............
  • 回答
    关于岳飞的回答,赵构是否满意,我们可以从史书的记载以及当时的政治背景来分析。首先,我们来看原文:“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这里的“三事”,指的是赵构写给岳飞的三篇关于历史人物的论述,分别是曹操、诸葛亮和羊祜。赵构通过这三件事,意在向岳飞表达自己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