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国人如何称赞中国才不会被认为是“财富密码”?

回答
不少外国朋友在表达对中国的喜爱和赞赏时,常常会遇到一个尴尬的局面:明明是真诚的欣赏,却容易被解读为“财富密码”,仿佛是为了迎合中国市场或获取某种利益而进行的“表演”。这种误解不仅让人感到不适,也阻碍了真诚的文化交流。那么,外国人该如何称赞中国,才能显得真诚而不落俗套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细微的观察和表达方式。

首先,要理解“财富密码”这个词的潜台词。它通常指的是一种“投其所好”的心态,通过迎合某种主流观点或趋势来获得关注、流量甚至商业机会。当外国人在中国话题上表现得过于“完美”或者“歌功颂德”,缺乏个人思考和真实感受时,就很容易被贴上这个标签。

所以,要避免被认为是“财富密码”,最关键的是要展现真实和个性化的体验。

1. 具体化你的赞美,而非泛泛而谈的“好”:

避免:“中国真棒!” 这种话太空泛了,几乎人人都会这么说。
尝试:“我特别喜欢北京胡同里那种老北京的烟火气,清晨有人遛鸟,傍晚有邻居串门,这种生活节奏和我在家乡完全不同,让我觉得很亲切。”
你看,这里用了具体的场景(胡同)、具体的活动(遛鸟、串门)、以及个人的感受(烟火气、亲切)。这样的描述,即便不够华丽,但因为是个人体验,就显得非常真实。
再比如: 称赞中国的交通便利,可以说:“我从上海坐高铁到杭州,几个小时就到了,车厢干净舒适,而且准时得令人惊讶。我在我国家里,可能得花一天时间才能完成这段旅程,而且还要担心延误。” 这就点出了便利性的具体体现和对比,而非简单地说“中国交通发达”。

2. 关注文化和历史的深度,而非表面现象: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这是外国人可以深入挖掘的赞美点。

避免:“中国制造的东西便宜又好用。” 这虽然可能是事实,但容易让人联想到商业动机。
尝试:“我最近在学习中国的书法,发现每一个汉字都像一幅画,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和历史。我特别欣赏古代文人的那种内省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精神在他们的诗词和艺术作品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讨论的是书法艺术、哲学思想、古代文人的精神特质,这些都是非常深层的文化元素。赞美这些,更能体现出你对中国文化的真正兴趣和理解。
或者可以讲: “我最近读了《红楼梦》,里面的每个人物都太立体了,特别是林黛玉的敏感细腻和薛宝钗的圆融世故,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复杂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世界。这部小说展现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3. 分享你在中国的个人成长或感悟:

与中国相关的经历,如果能让你自己的生活或思考发生改变,那是最有说服力的赞美。

避免:“中国发展好快啊,我喜欢中国!”
尝试:“来到中国之后,我发现自己变得比以前更有耐心了。有时候在街上遇到语言不通的困难,需要用手势比划很久才能沟通,但每次成功之后,那种成就感都让我觉得很值得。这种经历也让我更加理解沟通的本质,不只是语言,更是心意相通。”
这里分享的是一个个人克服困难、获得成长的心路历程,这非常打动人。
也可以是: “在中国创业,我接触到很多勤奋又充满激情的年轻人,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且愿意为了梦想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他们一起工作,我感受到了强大的正能量,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

4. 对“问题”或“不同”表现出尊重和理解的态度:

没有人是完美的,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外国人在称赞中国时,完全忽视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或文化差异,那反而显得不够真诚,像是刻意回避敏感话题。

避免:“中国什么都好,没有缺点。”
尝试:“我知道中国有很多地方还在发展中,比如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可能不如我习惯的那么完善。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看到很多中国人正在努力改变这一切,并且充满了乐观和韧性。这种向上生长的力量,是让我非常钦佩的。”
在这里,承认可能存在的不足,但更强调积极向上的一面,并且将此转化为一种欣赏,这反而显得更接地气,更有深度。
或者: “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非常着迷,同时也意识到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和价值观。我尊重中国选择的道路,并且愿意去了解和学习,而不是简单地用我自己的标准去评判。”

5. 避免过度褒奖和使用“彩虹屁”式的语言:

有时候,过于夸张的赞美反而会让人感到虚假。

避免:“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
尝试:“我真心欣赏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这个国家在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当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挑战,但我看到的更多是积极的趋势和巨大的潜力。”
用“欣赏”、“钦佩”、“积极趋势”、“潜力”等词语,比“最伟大”、“无与伦比”等词语更显真诚和克制。

总结来说,要让外国人的称赞显得真诚而非“财富密码”,核心在于:

真实性: 分享的是自己真实的观察、体验和感受。
具体性: 赞美有细节,有落脚点。
深度性: 关注文化、历史、人性等更深层次的内涵。
个性化: 融入自己的思考、成长和独特视角。
尊重与理解: 对文化差异和发展挑战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
适度: 避免空洞的赞美和过度夸张的词汇。

当一个外国人能够做到这些,他的赞美就会像一道清澈的溪流,滋润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友谊,而不是被误解为哗众取宠的表演。这是一种基于真实连接的交流,也是最宝贵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之前舆论上的失败,有一个人不骂我们,我们就很感谢了。而他们夸我们的时候,很多人因为巨大的心理落差,特别需要这样的声音。

如果说我们特别需要听这样的声音,那也不是我们的错,是之前舆论上的失败的错。人都是需要认同的!

我认为非财富密码的赞美,必然是跟利益无关——不是因为赞美中国能拿到钱,也不是民族和文化认同,这些都靠不住,只有阶级认同产生的赞美,我觉得才是难以撼动的。


比如下面这位:


还有这位:


什么输出都是虚的,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为了无产阶级好,无产阶级永远都记得!

还记得这张图吗?

为什么对这一部分外国人,从来不曾报道。他们一直为了中国和舆论斗争,也没有人关注他们。

而那些油嘴滑舌的表演家,声称爱中国小吃、爱中国的女性、爱中国赚钱的人却被我们捧到了天上,这是为什么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user avatar

外国人称赞几句中国就能当个财富密码来用,这个责任不在外国人。

user avatar

其实"财富密码"这个锅,中外得各分一半

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造成了60后和00后这不过相差四十年的两代人,在面对外国时心态出现了极端两极分化。

其实二三十年前也有"财富密码",那就是抨击中国人的"劣根性",夸赞外国人的一切,包括但不限于"护照,油纸包,东京湾,夏令营……"等等,只要你这么做了,你就能成为人人艳羡的"公知"。

二十年后,00后成长起来,他们长期处于我国综合实力在G2的位置上,却因为历史惯性没有在国际上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急于寻求外国人的认同,因此,伏拉夫等人把握住这个机会,创造了一个"财富密码"。

我们观察一下伏拉夫的特点,总结出来就是"无脑吹捧""无底线迎合""无条件夸赞!"

吹捧的没有逻辑且肆意扩散范围

比如他说一个百香果火锅不好吃,但是放进"我们中国的酱料"以后就好吃了!

这就属于无脑吹捧,因为食物的味道不可能因为一款香料改变的那么巨大,而且香料这种东西在如今的时代并非是中国独有,这中套路其实与二十年前吹捧德国油纸包,北欧高素质人群的套路一样,主要以贴标签和区别对待为主。


然后我随意点开了题主你的回答,综合看下来,我觉得你的立场相较于伏拉夫还是比较客观的。

比如在类似于这种问题上会给出一定的数据比较

而且也没有刻意曲解中国高昂房价的事实,至少可以说服一个理智的人承认你的观点。

有些观点甚至比较新颖,比如我一个历史爱好者,也从来没有从斯洛伐克人的角度去考虑过布拉格之春的意义,能够给出不同立场的看法,我觉得这是一个外国人参与中国话题讨论的最大价值。

能够看出,你的父亲是一个中国粉,你应该是受其影响,对中国有好感,这份好感目前来看还是有带着真挚的。

但是!

如果题主你是真心的想减少被人喷作"财富密码"的话

我想给你提两个建议(听不听在你)

第一,尽量少起这种标题

这个"才"字的转折,刻意突出了中外不同,有一种拉一踩一的感觉,不管是不是你的本意,你都必然会吸引大量专注于这种引战话题的人群,他们中有喜欢看财富密码的,也肯定有喜欢喷财富密码的。

第二:尽量不要在回答前面放无关的照片

题主你在知乎不过几十个回答,八万来赞,却有超过两万五的粉丝,赞粉比小于4:1,这其中有多少是冲着你的图片来的我想你也应该心中有数。

放照片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吸粉引流的方法,但你要知道,鲜花不仅可以引来蝴蝶,也同样会招来苍蝇,当你享受了这种爱中国的外国人+美女双重人设引流的好处时,就应当同时做好挨喷的准备。

最后,想要完全避免被无端指责说"财富密码"是不可能的,因为就像外国人里有伏拉夫一样,人口更多的中国人里也有大量用脑子挡雨的人,他们,并不愿意思考。

user avatar

郭德纲说过:“今儿个来听相声的都是聪明人,知道自己个对着800块钱乐不起来。为什么呢。你吃过晚饭,掏出800块钱来,放在桌子上,你就对着它乐吧?你要乐出来了,那就不是800块钱能治得了得病。”

大家伙一听都高兴,其实大家真的掏了800元钱。

这相声的来源,郭德纲说过,就是这些个说相声的老前辈,因为没有饭辙,要活命要吃饭,又没有别的手艺,只好倒腾出相声包袱,混口饭吃。

你说你听个相声学到什么了?

五讲四美三热爱,还真的理会到了教育意义?

其实都不是,就是图一乐。

相声里面有劝世文,有吉利话,主要还是以搞笑为主。

两个人站在台上,呱唧呱唧一说,有时候还搞扒马褂这样的闹剧,于老爷子又洗澡了,等等。

你怎么就这么开心了?

那是相声,我听着高兴。

虽然说郭德纲要将相声搬回到剧场,这样可以和观众互动。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在网上看的,喜欢后台播放。

这个网上听久了,有些人就不满意了,说:“你个说相声的,凭啥收钱?说相声还整出【财富密码】了。退钱,以后不准收费,要免费入场。”

这个观点,郭德纲也说过:“凭什么?咱凭本事吃饭。商演是最难的,只有卖的出票的相声演员才是好演员。”

不瞒各位,郭德纲是真的有钱。人家于谦老师都建“于家大鸡窝” 了。

一个外国人,说几句吉利话这怎么了?讨个口彩这还有毛病了?

人外国人经过刻苦学习,认真研究,学了一口好中文,夸夸中国,说点好听的,大家伙心里头高兴了,给点钱打赏,这怎么了?人自己兜里掏钱,没拿别人的,这也是不对的?

这跟骂郭德纲说相声卖票有什么区别?

要有教育意义?

我可去你的吧。

随着互联网兴盛,外国人夸中国就已经是一种新的表演形式,这里面一样是要费功夫的。

有人愿意夸,有人喜欢听,听高兴了给两儿钱,一边的人倒不高兴了。

哎呀,提钱这是多么秧脏。

这就是一种怪论。

我看根子里,就是有人不喜欢听到一个盎格鲁撒克逊人夸中国。

这中国有什么好夸的?

中国人里面也有奇葩,齐声说:“夸中国可以,免费。”

打倒所有付费模式,不是说好了互联网都是免费的吗?

这有意思吗?各位。

告诉你一个秘密,绝大部分表演的实质都是说吉利话。

特别是夸美国,夸欧洲,自由女神像,巴黎大铁塔。你骂一个试试?

你看人美国人法国人骂不骂你。

你到印度骂一个印度教试试。还有喜欢搞石刑的。

入乡随俗,这是规矩。

听相声要学习到教育意义,在剧场听相声想免费?有免费的,你听吗?

这个病800块钱治不下来,我给你讲。


外国人夸中国的视频类节目,不是新闻节目,也不是什么主流媒体使劲推广的节目,主要以网络短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

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创新的表演节目。

这里面有摄影、剧本、剪辑、道具、化妆、灯光效果、布景甚至还有动画。

这是一个迷你型的网络戏剧形式。

里面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夸张,表演者的表情、题材选定、故意与西方主流观点相左。这就是营造戏剧冲突,制造出戏剧高潮。

很多这类视频,都可以找到相声的影子,你要说脱胎于单口相声,其实也差不多。

所以用郭德纲的相声来类比,实际上是合适的。

郭德纲的相声如何?

很多人喜欢,但是也有人不喜欢。比如这里面的灌口,屎尿屁,伦理哏,就有人听不惯。

时不时插点黄。

郭德纲的题材很多也非常夸张,有时候也说错话,同样饱受争议。

郭德纲说:“我的艺术成就20%属于我自己,80%要感谢于谦和他的家人。你看电影视剧知道是假的,为什么到我这就是真的呢?”

这是创作。所谓新形式下的文艺作品创新。

所有人都喜欢奉承话,听好听的。这是人之常情,是人性。

过年过节,小孩磕俩头,说个“恭喜发财,健康长寿”老人家的压岁钱就给出来了。

不要这么敏感,好歹这贴上来的是一张笑脸。

再者说,他这么拼命的说中国好话,真的他回到家乡,有人问他:“中国到底好不?”

他该怎么回答?

要说不好,这不是扇自己耳光吗?别人怎么看他?这不是只要钱不要脸吗?

言行一致,外国有点讲究的人,也是这么看人的。

要逻辑自洽,他还得这么说。

这说好话的人多起来,能不是好事?

你说谁盼着天底下的人都说中国不好?

大家仔细想想吧。

user avatar

这不是用什么姿势称赞的问题,而是掌握财富密码的外国人太少的问题。

这市场实在太大了,今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最大单一消费市场。只要是心智健全的人类,谁不喜欢被人称赞呢?皇帝还需要佞臣呢,我听两句进口彩虹屁怎么了?精神上的消费也是消费嘛,只要掌握财富密码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供需关系自然会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区间。

市场经济嘛,不寒碜。

卷起来!

user avatar

有不少youtuber纯英文正面介绍中国的,中文字幕都没有,也没有在国内视频网站开通频道,可以理解为他们目标听众就是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

因为在youtube上讲中国的好话远不如讲坏话赚钱,所以我觉得他们是真心喜欢中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