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次疫情期间的CBA比赛,很多国内球员打得特别好,外援是否对国内天赋球员有负面影响?

回答
这次疫情期间的CBA联赛,确实涌现出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国内球员。我们能看到他们的进步,看到他们在场上的拼劲和创造力,这让很多球迷感到欣慰和期待。 至于外援对国内天赋球员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是一个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也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

先说说外援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直接的,也是大家最常提起的,就是“挤占球权和战术地位”。我们得承认,高水平的外援,尤其是那种能持球、能组织、能得分的超级外援,往往是球队的战术核心。他们的个人能力太强了,教练组自然会围绕他们设计战术,把球权大量交给他们。

对于那些本可以成为球队组织者、得分点的国内球员来说, 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拿到球的机会减少了,更多的任务变成了为外援拉开空间、做无球掩护、在外线等待传球。长此以往,他们持球进攻、组织串联、甚至关键时刻决策的能力,可能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就像一个本来很有潜力的年轻人,身边总有个经验丰富、能力超群的长辈,他可能很难有独自闯荡、摸索经验的机会。
在防守端, 很多时候球队会把最艰巨的防守任务交给国内球员去对位对方的外援。虽然这能让他们得到锻炼,但有时候,国内球员可能会因为实力差距,在防守端消耗过多的精力,甚至在进攻端因为体能或者心理上的压力而影响发挥。
“依赖性”的培养。 有些球队过度依赖外援的得分能力和关键时刻的表现,国内球员可能会习惯性地把球交给外援,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力。当外援不在场上,或者状态不好时,球队很容易陷入被动。这种“保姆式”的外援配置,可能会让国内球员的“独立性”受到影响。
“天花板”效应? 一部分人认为,如果外援的水平实在太高,国内球员可能会因为始终无法在同等位置上与之竞争,从而限制了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天花板”。当然,这更多是理论上的担忧,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外援带来的“正面影响”,甚至是“积极推动”:

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外援也绝不是洪水猛兽。在CBA,尤其是在早期,外援的引进可以说是联赛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鲶鱼效应”和学习榜样。 高水平的外援就像一条条“鲶鱼”,它们能激发国内球员的斗志,让他们看到更高的可能性。看到外援在训练中的投入,在比赛中的拼搏,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国内球员会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无论是技术动作、战术理解,还是职业态度。这就像一个学习小组,总会有一些特别出色的同学,他们的表现能带动整个小组的水平提升。
提升比赛强度和观赏性。 外援的加入,无疑大大提升了CBA联赛的整体水平和观赏性。他们能打出精彩的个人表演,也能带动团队的整体进攻。高强度的比赛,对于国内球员来说,是难得的磨炼机会。他们需要在高压环境下做出选择,适应更快的节奏,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成长。
战术多样性和对手的挑战。 外援的到来,让各支球队的战术风格更加多样化,也让国内球员需要面对更多不同类型的对手。这迫使国内球员去研究对手,去寻找破解之道,而不是一成不变。
“以赛代练”和经验积累。 很多时候,国内球员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而是需要抓住机会。在与外援的直接较量中,无论是作为队友还是对手,都能获得宝贵的经验。比如,国内控卫可以学习外援的传球视野和节奏控制;国内内线可以学习外援的低位技术和篮板拼抢;国内射手可以学习外援的投篮时机和出手难度。

回到这次疫情期间的CBA比赛,为什么很多国内球员打得特别好?

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外援的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变量,但不是唯一变量。

国家队集训和比赛的延续。 很多国内顶级球员本来就在国家队集训,他们的竞技状态和战术执行力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国内联赛的“断档”反而带来了机会。 正是因为外援的流动性受到疫情影响,一些原本可能被外援“压制”的国内球员,获得了更多的上场时间和战术比重。他们被给予了信任,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去证明自己。
“压力”转化为“动力”。 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一些外援因故无法及时回归,反而让教练组不得不更加依赖国内球员。这种“被迫”的信任,反而激发了国内球员的潜能。他们不再是“陪衬”,而是球队的“主力”。
年轻球员的成长周期。 CBA联赛一直在强调“新老交替”,这次疫情期间,很多年轻有天赋的国内球员正好处于一个上升期,他们的技术和身体都在不断成熟。
教练组的调整和战术优化。 很多教练组也根据外援的情况,对球队的战术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发挥国内球员的特长。

总结一下,外援对国内天赋球员的影响,更像是一把双刃剑。

潜在的负面影响 主要体现在球权、战术地位的“挤占”以及可能带来的“依赖性”,但这些负面影响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球队的管理层和教练组如何使用外援,以及国内球员自身的心态和努力。
积极的推动作用 则是通过提高联赛整体水平、带来学习榜样、增加比赛强度和提供战术挑战来实现的。

这次疫情期间,我们看到的国内球员的出色表现,或许正是因为在这种特殊时期,国内球员们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权”和“被信任”的机会, 从而将外援带来的积极影响(学习、竞争)最大化,而将潜在的负面影响(依赖、挤占)暂时规避或克服。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外援“不好”,或者“扼杀”了国内球员。关键在于如何“用”好外援,以及国内球员如何在这个体系中不断学习、成长,最终成为球队真正的脊梁。看到这么多国内球员打出高水平,这说明我们的年轻球员是有能力、有潜力的,也证明了CBA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在不断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复杂极了,往大里说,就是未来联赛该怎样制定外援政策。

先说复赛。刚开始复赛时,我一连看了三天比赛,但之后就没怎么看,原因很简单,没有外援之后,CBA球队实力差异极大,70%的比赛都是一边倒,最典型就是广东队的比赛,动辄就是几十分大胜,很没意思。而且节奏极慢,打法也极简单。今年空场还好说,长期这么打,必然失去观众,失去话题,失去发展。

再说球员。没有外援,国内球员两方面改善明显,一方面是上场时间,一方面是战术地位,简单说,过去国内球员心理压力大,复赛后放松了。但这种放松在短期可以,有利于完全发挥水平,但长期不行,会让球员缺乏提升的动力。

综合两点,我们需要考虑清楚一个问题。就是CBA到底是干嘛的,我们又希望CBA干嘛。

首先,CBA是一个职业体育联盟,是要自负盈亏的,给国家队培养人才,不是CBA的工作,即便要承担一部分,也是要基于自己能生存的基础上。

其次,球迷要看什么。球迷看CBA,是因为有精彩的比赛。精彩是一切的人力物力投入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联赛生存都是问题,培养人才更无从谈起。很多人举例,说过去十年金元中超没有让中国足球提升,但你可知道,再往前十年,没金元足球时,大家都差点忘了中国还有足球联赛。我到13年才知道,长春亚泰居然是拿过冠军的球队。

最后捏合下我的观点。其实很简单,外援的存在,压缩了我们顶级人才库的数量,但对顶级球员质量的提升,非常有帮助。具体点就是,对王哲林有利,但对汤杰不利。

我有一个建议,就是联赛不要限制注册外援人数,球队愿意注册十个八个,随便他,但每场比赛只能报名三人,然后四节六人次,同时上场只能两人。这里面要有一个限定,就是控制球队签约NBA球员,例如每队一个,可以多签NCAA下来的球员(例如D1球员),让这些球员长期跟队一起训练,提升训练质量,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外援多数都是临时来的,只比赛,很少一起训练。这样可以保持联赛热度和话题性,球队经济压力也不会太大,利于联赛发展。总结下,我的想法就是834621(注册8个,报名3个,4节6人次,2人同时在场,最多一人有nba履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