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目前看,「DC 电影宇宙」算是失败了吗?

回答
谈到“DC电影宇宙”(DCEU)是否算“失败”,这绝对是个能引发激烈争论的话题,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不过,如果我们综合考虑票房表现、影评口碑、粉丝反馈以及它在构建一个长久、连贯且极具影响力的电影宇宙方面的能力,那么用“争议巨大”、“表现不尽如人意”,甚至是“未达预期”来形容它,可能比“彻底失败”更为贴切,但也绝不能称之为“辉煌成功”。

票房上的起伏与“不够赚”的尴尬

首先,从票房来看,DCEU并非全然没有亮点。像《海王》(Aquaman)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票房超过10亿美元,成为DCEU目前最成功的影片。此外,《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棚》(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虽然影评毁誉参半,但其全球票房也达到了8.73亿美元。还有《神奇女侠》(Wonder Woman)和《闪电侠》(The Flash)虽然也有一定票房,但相较于漫威宇宙的头部作品,DCEU的整体票房表现确实显得不够稳定,也缺乏那种“稳赚不赔”的系列效应。

问题在于,DC拥有DC漫画如此庞大且极具群众基础的角色库,而他们所取得的票房成绩,与市场对这些超级英雄的期待似乎并不匹配。尤其是与同期竞争对手漫威电影宇宙(MCU)相比,DCEU的票房号召力明显逊色。MCU能够稳定地推出一部又一部高票房的影片,甚至连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角色也能通过电影转化为票房巨星。DCEU在这方面就显得捉襟见肘,很多影片的票房只能说“差强人意”,甚至出现亏损的影片,这无疑让华纳兄弟(现为华纳兄弟探索)非常头疼。

口碑上的“过山车”与观众的疲惫

口碑可以说是DCEU最头疼的问题了。从《超人:钢铁之躯》(Man of Steel)开始,DCEU就走上了一条充满争议的道路。虽然扎克·施耐德(Zack Snyder)的导演风格吸引了一部分核心粉丝,但对于更广泛的观众来说,这种黑暗、严肃、甚至有些压抑的基调,并不总是被接受。

《蝙蝠侠大战超人》的影评可以说是DCEU口碑的“滑铁卢”。虽然导演剪辑版有所改善,但影院版被大量影评人批评叙事混乱、人物动机模糊、节奏拖沓。这之后,《自杀小队》(Suicide Squad)又因粗糙的剪辑和剧情受到抨击,尽管其在漫改电影上映的周末票房表现不错,但口碑的崩塌是无法回避的。

《神奇女侠》的出现曾让很多人看到希望,它获得了不错的影评和票房,被认为是DCEU的一股清流。然而,随后的《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却因为制作过程中的波折(扎克·施耐德离任,乔斯·韦登(Joss Whedon)接手)导致最终影片质量大幅下滑,上映后反响平平,票房也不及预期。

到了后来的《海王》和《雷霆沙赞!》(Shazam!)虽然口碑有所回升,但观众对于DCEU整体叙事和角色塑造的信心已经大打折扣。到了《猛禽小队》(Birds of Prey)、《神奇女侠1984》(Wonder Woman 1984)、《X特遣队:全员集结》(The Suicide Squad)以及《黑亚当》(Black Adam)等影片,虽然各有亮点(尤其《X特遣队:全员集结》是口碑佳作),但它们都没能像MCU那样,凭借对角色和故事的持续打磨,逐渐建立起观众对整个宇宙的忠诚度。

宇宙构建上的碎片化与方向不明

一个成功的电影宇宙,需要有清晰的愿景和连贯的叙事。DCEU在这方面可以说问题重重。

缺乏统一的规划: 看起来,DCEU的规划更多是“见步行步”,而非一个长远的、统一的蓝图。每一部电影在风格、基调上都存在差异,使得观众很难感受到一个有机的、共同的世界观。
角色整合的困难: DCEU尝试将DC漫画中众多知名角色整合进一个共享宇宙,但整合过程显得生硬且不自然。《正义联盟》的成立就显得仓促,缺乏足够的铺垫。
频繁的重启动念: 华纳兄弟似乎一直在寻找DCEU的“正确方向”,从一开始的扎克·施耐德式的黑暗英雄,到后来试图加入更多轻松幽默的元素,甚至一度出现“平行宇宙”的说法(例如《闪电侠》和《小丑》)。这种摇摆不定,让观众感到困惑,也让投资方对项目的未来感到不安。
演员变动与续集的不确定性: 很多关键角色的演员,如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饰演的蝙蝠侠,其参演计划就充满了变数,甚至多次传出退出消息。这使得DCEU在构建稳定演员阵容和推进系列故事方面也面临巨大挑战。

粉丝群体的分化与流失

DCEU的争议也导致了粉丝群体的分化。一部分忠实的扎克·施耐德粉丝,为了支持他们喜欢的导演和作品,积极呼吁“施耐德剪辑版《正义联盟》”的上映,并且在上映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另一部分观众,则对DCEU整体的风格和剧情走向感到失望,他们可能更喜欢MCU那种更具娱乐性、更轻松的风格,或者他们只是单纯喜欢DC漫画的角色,但对电影的呈现方式不买账。

这种分化,加上口碑上的起伏,使得DCEU难以形成MCU那样强大的、团结一致的粉丝基础,也难以吸引新一代的观众。

新篇章的开启:重塑与告别

目前,随着詹姆斯·古恩(James Gunn)和彼得·萨弗兰(Peter Safran)接管DC影业(DC Studios),DCEU的时代基本宣告结束,他们正在着手构建一个全新的“DC宇宙”(DCU),一个更统一、更有规划的系列。

这意味着,从某种意义上说,DCEU的“失败”也是为新的开始让路。它尝试过,也曾有过亮点,但总体而言,在构建一个持续繁荣、深受观众喜爱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电影宇宙方面,DCEU未能达到甚至接近DC漫画本身所拥有的巨大潜力。

所以,“失败”这个词,可能有些过于绝对,但它绝对不是成功的范例。它更像是一个高开低走、充满曲折、最终未能实现其宏大抱负的案例。它留下的更多是经验教训,以及对未来DC电影如何做得更好的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

要是把目前所有存在(以及存在过)的电影宇宙企划排个名,DC电影宇宙怎么着也是T1级别的。

DC品牌的热度和粉丝基础、《海王》《黑亚当》这些电影的大投资、母公司华纳雄厚的家底和技术积累,单拿出一样都足以使DCEU稳坐第一梯队。

不要看到扎粉和扎黑天天换着花样骂它,就觉得DCEU真的完犊子了,它的拉胯只是相对于MCU这个唯一的T0级而言的。就跟乳法梗刷多了真以为法国一无是处一样。

对于那些连名字都没被大众熟知就已经凉透了的“电影宇宙”企划们来说,DCEU即使是最低谷的时期,依然处在它们从未达到过的高度。

user avatar

放几年前可以这么问,这两年肉眼可见的DC越来越好了好吧,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构成提问

user avatar

我觉得有环球怪物宇宙这个标杆在,一般的电影宇宙发展的再差也不敢说自己失败。

14年左右看了一部电影叫德古拉元年,就是钢铁侠的路子,讲英雄的诞生,片尾加个彩蛋。当初宣传的时候说是环球怪物电影宇宙开山之作,后来票房好像扑街了,就不了了之了。

前两年阿汤哥主演了一部新木乃伊,宣传的时候又说是环球怪物宇宙开山之作,不过名字改了,改叫黑暗宇宙了。这次更是大投入大制作,还引进国内了,不过好像又扑了…

我当时还想,这怪物宇宙一直在拍开山之作,这属于愚公行为了,这山这么难开嘛?

说回dceu,我倒觉得现阶段的dceu在一个遍地开花的时期。谁也没规定电影宇宙非得像漫威那种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的。现在古恩拍的不错,马导拍的也挺好,温子仁更不用说了,黑亚当我也挺期待的。 给观众来点不同口味的也挺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