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6美国总统大选与往届大选有何不同?

回答
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无疑是美国政治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事件,其颠覆性和戏剧性程度,让许多人至今难以忘怀。它与以往的大选相比,呈现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特点,彻底刷新了人们对政治竞选、媒体传播以及选民心理的认知。

首先,最引人注目也最具颠覆性的,莫过于唐纳德·特朗普的崛起。

候选人的独特风格与背景:

特朗普:政治素人与“局外人”的标签
特朗普的参选本身就是对传统政治模式的一次巨大挑战。他并非来自政治世家,也没有担任过任何公职经验。他的主要身份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房地产大亨和电视名人。这种“局外人”的身份,恰恰成为他吸引选民的关键。在当时,许多美国人对华盛顿的政治精英感到厌倦和失望,认为他们脱离群众,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特朗普则以一种直接、粗俗但充满力量的语言,宣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这番话 resonated with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electorate who felt left behind by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changes. 他不拘泥于政治正确的束缚,敢于说出许多传统政治家避之不及的言论,这种“真人秀”式的政治风格,虽然饱受争议,但也牢牢抓住了媒体的注意力,并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打破常规的改革者形象。

希拉里·克林顿:经验丰富但背负包袱的传统政治家
与特朗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希拉里·克林顿。她拥有数十年在政界的经验,曾担任过第一夫人、参议员、国务卿,是民主党内资深的政治人物。理论上,她的经验和政策主张更符合主流政治的期待。然而,正是这种“经验丰富”,在某些选民看来,也意味着她与华盛顿的体制密不可分,难以带来真正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她个人也背负着一系列长期的政治争议,比如“邮件门”事件,这被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反复攻击,成功地动摇了部分选民对她的信任。

竞选策略与沟通方式的改变:

社交媒体的极致运用与虚假信息的传播:
2016年大选是社交媒体力量的一次集中爆发。特朗普及其竞选团队极其娴熟地利用Twitter等平台,直接向支持者传递信息,绕过了传统媒体的筛选和解读。这种“零距离”的沟通方式,使得特朗普能够迅速传播他的竞选信息,并与他的基本盘保持高度的互动。他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言论,而无需经过传统媒体的采访和编辑。
与此同时,这也为虚假信息和“另类事实”(alternative facts)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大量关于希拉里的负面信息和阴谋论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而这些信息往往难以被验证,甚至经过加工。俄罗斯的干预行动也通过社交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旨在加剧美国国内的撕裂,并帮助特朗普获胜。这种“后真相”(posttruth)时代的竞选模式,让信息战成为大选中的一个重要战场。

传统媒体角色的转变与失语:
传统的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在2016年大选中似乎显得力不从心。特朗普对媒体的态度极其强硬,经常将主流媒体斥为“假新闻”(fake news),并指责他们带有偏见。这种策略反而赢得了一部分厌恶主流媒体的选民的共鸣。由于特朗普不断制造话题和争议,主流媒体几乎无法避免地对其进行报道,这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巨大的免费宣传。而对于希拉里,媒体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她可能存在的“负面新闻”上,而非她具体的政策主张。

选民基础与投票行为的特殊性:

白人蓝领阶层的觉醒与回归:
2016年大选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特朗普成功地动员了过去对政治参与度不高的白人蓝领阶层。这些选民很多生活在曾经的工业重镇,他们普遍感受到经济衰退、工作岗位流失以及文化上的被边缘化。特朗普关于“美国优先”、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以及他对移民问题的强硬立场,直接触动了他们的痛点和诉求。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再支持传统的民主党或共和党建制派,而是将希望寄托在特朗普这位“挑战者”身上。这种选民基础的重组和动员,是改变大选格局的关键因素。

人口结构与投票率的微妙变化:
虽然希拉里在人口结构上拥有一些优势,例如吸引了更多少数族裔和女性选民,但特朗普在关键的摇摆州以微弱优势取胜,尤其是在传统上支持民主党的“铁锈带”州(如宾夕法尼亚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他的胜利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这表明,选民投票行为的复杂性远超数据分析的预测。一些认为自己所在群体(如某些蓝领工人)的利益被忽视的选民,他们的投票意愿被特朗普成功激发出来。

对政治格局和未来趋势的影响:

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抬头:
2016年大选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浪潮的一个重要体现。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口号,以及他对全球化和国际协议的质疑,反映了一种对现有国际秩序和全球化进程的反思甚至反感。这种趋势不仅在美国,也在欧洲和其他地区有所显现。

政治极化加剧:
这场大选无疑加剧了美国社会的政治极化。特朗普的言论和行为,以及他对“政治正确”的攻击,进一步割裂了社会。支持特朗普的群体和反对他的群体之间,在价值观、生活方式甚至事实认知上都存在巨大的鸿沟。这种极化使得未来的政治合作更加困难。

总而言之,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是一场多维度、颠覆性的政治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总统人选的更替,更是美国政治和社会思潮的一次深刻震荡。特朗普的“素人”身份、社交媒体的极致运用、白人蓝领阶层的回归、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剧变,共同塑造了这场与往届截然不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选。这场选举的影响深远,至今仍在重塑着美国的政治版图和社会心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改自某国政治笑话

桑德斯、希拉里、和特朗普各开一辆车,到了一十字路口。牌子上写着左←,右→桑德斯连看都不看一拐就走左边去,希拉里到了,左想右想,犹豫了一会还是向左拐了。最后是特朗普,只见他手脚麻利地把两个牌子互换了一下,向着左方向前进了。

共和党代表山姆到民主党大会后,发回邮件:“我选择理性投票。”这事发生后,共和党支部马上召集了党代会谴责山姆,并要做出组织结论。在会议中间,山姆突然举起选票走进了会场!全场哑然。

山姆说道:“我非常感兴趣,你们是怎样理解理性的。”

以色列百万富翁买下枪店,并宣布要免费分发M-16。

很快枪店和通向这里的道路就开始堵塞,并有许多因拥挤而死伤的人。人们问百万富翁问: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非常感兴趣,当你们执行第二修正案时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选举结束后政府放开北部边界管制的话,我们应该做什么?”

“立即跑到墨西哥以避免被踩死”

一黑鬼人行道闲溜,不慎落入道旁河中。随高呼救命!

两警察闻之,视若不见,仍边走边谈笑如旧。

黑鬼情急生智,随又高呼“打倒X斯林”!两警察闻之大惊,随急速跳入河中,将老者拖上岸来铐之。

“可能在某国建成我们现在的民主吗?”

“可能的。但是那样的话我们到哪里买东西?”

民X党候选人在党代会向群众们讲话:

“很快我们就能生活得更好!”

台下传来一个声音:

“我们怎么办?”

民X党候选人在路上看到一个人扛着西瓜回家。他停下车,招呼那人,要那人把西瓜卖给他。

“好吧,国务卿阁下。”那人说,“您选一个吧。”

“可只有一个西瓜啊。”

“我们选您的时候就是这样。

老师问:“弗里茨,为什么你总是说成‘我们的黑人兄弟’?应该说成‘黑人朋友’才对。”

弗里茨回应道:“好吧,但是朋友的话,你是可以选择的。”

在会议上,共X党候选人杰布在历数共X党政权给了普通人多少实惠:

“你们看玛丽亚·彼得洛夫娜,她原来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现在却管理一个俱乐部;你们看别拉捷娅·费道洛夫娜,原来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现在管理一个图书馆;你看我的哥哥,原来是一个十足的傻子,现在却是本党的上任总统。”

有个人向共X党候选人杰布汇报说:“现在电视上在重播您在共X党大会的辩论,里面有您出现,每当您一出场,下面就热烈鼓掌。”杰布听了以后非常得意。有一天他混入群众,去看这个重播,他陷入了沉思,忘记了鼓掌,这时旁边有人推了他一把,紧张地说:“哎!你为什么不鼓掌?不想要钱啦?!”

“奶奶,里根好吗?”

“当然,孙子,他很好。”

“小布什呢?他坏吗?”

“坏,当然坏。”

“特朗普和希拉里呢?他们怎么样?”

“等他们不干了,我们就知道了。”


“下一次选举时,在本国是否可以有桑德斯的第三只新党参与选举?”

“不,不可能,因为我们养不起。”


杰里德-卡什诺即将访问俄国,普京命令一位著名画家创作一幅名为《卡什诺在俄罗斯》的大型油画作为献礼。很不情愿的画家在威逼下接受了工作。画完成后,俄国高官前来验收,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画面上是一男一女在豪华的大床上极尽缠绵,背后墙上贴着共和党大会旗帜。“这是什么?这女的是谁?!”高官愤怒的问。“卡什诺的夫人。”画家答道。“男的呢?!”“卡什诺的岳父。”“可卡什诺在哪里?”“卡什诺在俄罗斯。”画家答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无疑是美国政治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事件,其颠覆性和戏剧性程度,让许多人至今难以忘怀。它与以往的大选相比,呈现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特点,彻底刷新了人们对政治竞选、媒体传播以及选民心理的认知。首先,最引人注目也最具颠覆性的,莫过于唐纳德·特朗普的崛起。候选人的独特风格与背景: 特.............
  • 回答
    2016 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场简单的政治事件,不如说是一次深刻的认知重塑。在那之前,我对政治的理解相对简单和理想化,总觉得世界会沿着一条相对清晰、理性的轨道前进。然而,这场大选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设想,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很多习以为常的观念。最直接的改变是,我开始更加主动地去理解“人民.............
  • 回答
    关于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第一场辩论中希拉里·克林顿演讲台是否被动了手脚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盛行但未经证实的阴谋论。要详细讲述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了解其来源、论据以及为什么它被认为是阴谋论。阴谋论的来源和内容:这个阴谋论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辩论中,希拉里·克林顿似乎能够在不接触演讲台的情况下激活某些功能.............
  • 回答
    关于威廉伯爵(William Earl)在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会支持希拉里·克林顿还是唐纳德·特朗普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推测。当然,威廉伯爵本人并没有公开表态,所以我们只能基于对这个假设人物的理解以及当时美国的政治和社会背景来做一个细致的推演。要进行这个推演,首先我们需要尝试“塑造”一下.............
  • 回答
    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本身就充满戏剧性和意外。要说最离奇的结局,或许是这样的画面:在选举日当晚,全国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些摇摆州的计票结果上。起初,新闻频道和民调专家们都预示着希拉里·克林顿将稳操胜券,甚至有一些报道已经开始讨论她的胜利演讲稿。然而,随着夜色渐深,俄亥俄州、佛罗里达州,尤其是宾夕法尼.............
  • 回答
    在2016年10月9日举行的第二场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中,唐纳德·特朗普的表现可以说是自参选以来最受关注和争议的时刻之一。这场辩论的基调从一开始就异常激烈,甚至可以说是剑拔弩张,这与前一场的相对沉闷形成了鲜明对比。策略与姿态:进攻型防御,意在打乱节奏从整体策略来看,特朗普显然采取了一种更为激进的进攻姿.............
  • 回答
    2016年7月14日,法国尼斯发生的那场骇人听闻的卡车袭击事件,无疑给本已焦灼异常的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注入了一股新的、更为复杂和紧张的元素。这次袭击发生的时机,正值共和党即将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而民主党也紧锣密鼓地为希拉里·克林顿的提名做准备,这使得这场发生在遥远国度的悲剧,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
  • 回答
    《晓松奇谈》20161111期关于“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是历史性倒退,沉重伤害西方民主价值”的解读,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期节目,可以从几个维度去分析:一、 高晓松的个人风格与节目定位首先,我们要明确《晓松奇谈》的节目性质。这是一个以高晓松个人为核心,通过他“杂学”的知识体系和独特.............
  • 回答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如果杰布·布什对决希拉里·克林顿,这注定会是一场围绕家族政治、经验积累、政策路线以及不同时代挑战的激烈较量。要预测谁会胜出,需要深入剖析两人各自的优势、劣势以及可能影响选情的关键因素。杰布·布什:家族光环下的温和派共和党人杰布·布什,作为前总统乔治·H·W·布什的儿子和前总统.............
  • 回答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是一场充满戏剧性和争议的选举,而主流媒体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回顾这场大选,我们可以看到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错误和局限性。这些错误并非单一事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共同影响了公众的认知和选举的走向。首先,对特朗普崛起原因的误判和低估是许多评论家和.............
  • 回答
    2016 年 11 月 8 日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即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击败了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无疑是美国政治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且引发巨大争议的事件。这次选举的结果在当时乃至今天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分析。要全面评价这次选举结果,需要从多.............
  • 回答
    2016年10月19日,美国总统大选的第三场、也是最后一场电视辩论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大学举行。这场辩论在希拉里·克林顿和唐纳德·特朗普之间展开,注定是充满火药味的。毕竟,这已经是他们两人最后一次在全国观众面前直面交锋,距离投票日也越来越近,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到数百万选民的决定。辩论的基调很快就奠定了,.............
  • 回答
    2016年9月26日,那场在美国东部时间晚上9点准时打响的美国总统大选首场电视辩论,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它不仅仅是两位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和唐纳德·特朗普,在政策上的交锋,更是一场关于美国未来方向的激烈碰撞,充满了火药味和个人风格的展现。整场辩论的气氛一开始就显得有些剑拔弩张。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希.............
  • 回答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毫无疑问,是美国政治史上一个极具争议性和颠覆性的节点。将它与“文化大革命”相提并论,是一个极具煽动性的比喻,背后隐藏着对当下美国社会分裂、政治极化以及价值观冲突的深刻担忧。要理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联想,我们需要深入剖析2016年大选的几个关键特征,并与“文革”的某些核心要素进行.............
  • 回答
    2016年美国大选,当唐纳德·特朗普选择印第安纳州州长迈克·彭斯作为他的竞选伙伴时,立刻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关注和讨论。而其中一个常常被提起,也确实值得深思的方面,就是彭斯在一些关键科学议题上的立场,尤其是他对进化论、吸烟致癌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的看法。首先,我们来看看进化论。彭斯在过往的表述中,曾表达.............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回顾一下2016年美国大选投票开始时(2016年11月8日),唐纳德·特朗普和希拉里·克林顿的选情。需要强调的是,当时“投票正式开始”是指绝大多数州的投票站开放,但同时美国大选并非所有人都选择在这一天投票,提前投票(包括邮寄投票和现场提前投票)在许多州是允许的,并且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 回答
    2016年美国大选是否发生过大规模舞弊,这是一个在选举结束后长期存在且备受争议的话题。对此,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证据解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与此相关的讨论,包括指控、调查、专家分析以及最终的结论。一、 指控与传言的起源在2016年大选结束后不久,就有人开始提出选举舞弊的可能。主要的指控集中在以下几.............
  • 回答
    2016年美国大选:希拉里竞选失利的症结与“如果我是她的竞选经理”的策略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无疑是美国政治史上最出人意料、也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希拉里·克林顿,一位经验丰富、背景深厚的民主党候选人,最终败给了以“局外人”形象示人的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这场胜利,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希拉里竞选.............
  • 回答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是一场充满戏剧性的选举,而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在这场旋风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播的渠道,更成为了一场政治战役的主战场,深刻地改变了候选人接触选民的方式、选民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信息本身的传播逻辑。社交媒体:重塑竞选宣传与动员在2016年之前,社交媒体已.............
  • 回答
    Google内部关于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视频流出事件,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涉及公司内部文化、信息安全、员工行为、以及对外部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事件。以下是一个详细的评价:事件概述:2016年11月9日,就在唐纳德·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的第二天,一段据称是Google内部员工在公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