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风味人间》的导演陈晓卿及其团队?

回答
评价陈晓卿及其团队执导的《风味人间》,我脑子里蹦出来的词儿可太多了,绝不是那种生硬的流水账式概括。用老百姓的话说,他们做到了“懂行”,而且是那种深入骨髓的懂。

首先,他对“味道”的理解,是扎根土地的。 陈晓卿不是那种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的人,他的团队也不是。你看看《风味人间》,那些藏在深山老林里的食材,那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烹饪技艺,那些在特定地理环境下才能形成的独特风味,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拍出来的。他们的镜头语言里透着一股“耐心”,耐心去寻找,耐心去观察,耐心去感受。不是那种急吼吼地给你展示一道菜怎么做,而是让你看到这道菜背后的故事,它怎么来的,为什么是这样,吃了它的人是什么感受。这种“味道”,是融在风土人情里的,是活着的,是有生命力的。

其次,他们对“人”的挖掘,是触及灵魂的。 《风味人间》好看,不光是美食本身,更是美食背后那些形形色色的人。陈晓卿和他的团队非常擅长捕捉那些平凡人的闪光点。无论是哪个角落的普通家庭主妇,还是某个偏远山村的手艺人,他们总能找到最真挚的情感连接点。他们拍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厨师,而是那些用一辈子热爱和坚持在做一件事的人。他们的镜头语言里有一种“尊重”,尊重每一个参与到食物生产和制作过程中的人,尊重他们付出的汗水和心血。这种尊重,让观众看到了食物背后的人文关怀,让美食不再是纯粹的感官享受,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人性的表达。

再者,他们的“叙事”能力,是高级的。 别以为美食纪录片就是拍拍菜就行了。《风味人间》的叙事,绝不是简单的“拍食材拍做法拍成品”。他们非常巧妙地将不同地域、不同风俗的美食串联起来,通过各种意想不到的联系,展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那种“小切口,大主题”的手法玩得溜溜的。比如,一个简单的发酵过程,他们就能从北方的酸菜聊到南方的米酒,再到某种独特的酱料,把观众的思维带得又宽又远。这种“讲故事”的能力,是通过对食材、对文化、对历史的深度理解才能做到的,绝不是套路化的剪辑可以比拟的。

团队的协作也是关键。 我觉得陈晓卿这个人,他最大的本事可能不是一个人什么都会,而是他知道谁能把这件事做得好。一个顶尖的纪录片团队,绝不是只有一个人在战斗。从摄影师对光影的把握,到剪辑师对节奏的控制,再到配乐师对情绪的烘托,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从《风味人间》呈现出的极致画面和流畅叙事来看,这绝对是一个高度专业、默契十足的团队。他们有能力将陈晓卿的那些想法,那些对食物和人的理解,转化为观众能够直接感受到并且产生共鸣的影像。

当然,也要看到一些可以更进一步的地方。 有时候,大家也会觉得某些食物的呈现过于“高级化”,或者说,那种极致的追求可能会让一部分离“人间”更近的观众觉得有点距离感。但话说回来,这就是《风味人间》的独特风格,它就是要打开你的视野,让你看到那些你平时根本接触不到的美食和文化。而且,即便是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他们也始终没有丢掉那份“人间烟火气”,这一点非常难得。

总结一下,陈晓卿和他的团队,他们不是在简单地记录美食,而是在用镜头“品尝”生活,用影像“讲述”文化。 他们对食物的热爱,对人的关怀,以及对叙事的匠心,共同塑造了《风味人间》这个国产纪录片领域的标杆。每次看他们的片子,都会觉得肚子咕咕叫,心里也暖暖的,还会忍不住去想,下一次要去哪里,尝尝什么新的味道。这就是一种强大的号召力,也是他们团队最大的成功之处。他们让“吃”这件最普通的事情,变得无比动人,无比值得回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风味人间》开播之前,我们的团队做好了各种思想准备。现在的传播业态这么复杂,发生什么都有可能。所以更多是给团队打预防针,如果有批评,要虚心接受。

如果这部纪录片得到大家的肯定,我自然会很开心。口碑崩坏的可能性,如果有,我也会虚心接受。波澜不惊,可能是我真正想得到的,我还年轻,还在锤炼。任何一个作品,肯定没办法满足所有人的胃口。对节目最终的评价,肯定观众是上帝。

我还是有点自恋的,这几个月熬后期,每天凌晨回家,我都会拍一张手机照片。组里的小朋友帮我把它单独分了一个组,可以用一个小程序连续播放。每次有种种担心的时候,我就会看一下这段视频,对自己说:“你已经很努力了,小陈。”

小陈,今天也要加油!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1430429789814784


过去的两年里,《风味人间》的摄制组,包括我们稻来的团队,一直在四处奔波。我觉得在这里,可以聊一聊我们拍摄这个系列的初衷。

从几年前我开始关注“风味”这个话题,风味是什么?风味,严格地说,是指所尝到、嗅知、触知食物的感受总和。但文艺一点说,风味更像一个谜团,它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欢乐的同时,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同时,我们的影像也是在记录我们心目中的民间。整整40年来,中国经历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无论是山川的样貌,还是人们生活的品质,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从宏观到微观都在发生变化。在我们取得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有一些不属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文明,在被逐渐边缘化,甚至行将消失。这种变化,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饮食当中。

在第一集《山海之间》试映会的时候,一个80后的小朋友说他还是童年时代听过这个叫碾转的食物,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故乡还留存有这样的食物。我想这个小朋友心目中留存的故乡,就是我心目中的民间。在地球日渐成为一个村庄的过程当中,在人的生活半径逐渐扩大的过程当中,有些饮食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被无情地荡平。

请注意,我不是用一种哀叹的口吻来谈及这个话题。社会发展肯定是向前的,从人类的历史上看,有些东西注定要消失。但很多习俗,是我们的祖先,也是人类多样化生存的标本。能够用影像把它们记录下来,我觉得作为一个纪录片人,这是我们的荣幸,也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的变化太快了,去年拍摄的一些场景,比如瓦屋山的冷笋,今年因为禁火,冯玉兴夫妇只能在浅山采集;蟹农宋才兴的蟹塘,因为太湖要为上海输送淡水资源,今年也已经拆除。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土地。但我想,我们能够给行将消失的生活,留下最后一帧照片,这也就是我们在食物中呈现民间和原生力量的努力。而且我们之后做的《风味人间》第二季、第三季,也都会更加关注这个话题。


其实,一部纪录片的传播,需要创作者、播出平台和观众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对于我们的团队,或者主创人员来说,他们需要有大量的学术积累,细致的田野调查,但是,最后给观众的,只能是精彩的故事、神奇的视觉呈现和高科技的视觉体验。做纪录片的人经常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为了更好地表现海上的冰山,我们不仅需要掌握水面以上的部分,更要了解水面以下不为观众察觉的内容,这个比例无论从我们的工作流程还是拍摄片比,都能够体现出来。它的原则是,只把最好看、最有趣、最少说教的东西呈现在前端。对一个完成状态的纪录片来说,不同的人,也可以做不同的解读。如果《风味人间》的传播效果还不错,那也是通过观众的努力和支持达成的。


从个人层面,在我看来,做纪录片导演最好的岁数是40岁到50岁之间。一方面,拍摄纪录片需要阅历;另一方面,拍摄纪录片也需要精力和体力。所以这个年龄段是一个人最出作品的时候。五、六年前,我能白天上班,晚上泡剧组,现在熬个夜都会觉得灵魂出窍,精力不济了。

不过有另外一个例子一直鼓励着我,BBC的纪录片导演,拍过《地球脉动》系列的Michael Gunton刚到BBC上班的时候,大卫·爱登堡对他们这些新来的说,再过两年我就退休了,你们会是自然历史纪录片的主力。去年,Gunton跟我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仰天大笑——现在自己马上都要退休了,年过90的爱登堡还在拍片。

如果一个人因为热爱,到生命的最后还在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我觉得,他应该是幸福的。伊文思是这样,让鲁什是这样,大卫也是,我希望自己也能那么幸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陈晓卿及其团队执导的《风味人间》,我脑子里蹦出来的词儿可太多了,绝不是那种生硬的流水账式概括。用老百姓的话说,他们做到了“懂行”,而且是那种深入骨髓的懂。首先,他对“味道”的理解,是扎根土地的。 陈晓卿不是那种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的人,他的团队也不是。你看看《风味人间》,那些藏在深山老林里的食材.............
  • 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尤其是第一部,绝对称得上是中国纪录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带火了一批像陈晓卿这样的纪录片导演。所以当陈晓卿宣布制作《风味人间》时,可以说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风味人间》继承了“舌尖”系列一贯的优点: 宏大的叙事与细腻的情感并存: .............
  • 回答
    《风味人间》第二集和第一集之间的差异,与其说是内容上的“高下之分”,不如说是风格、侧重点以及给观众带来的感受上的不同。这两集都秉承了《风味人间》系列一贯的匠心独运,但在细节处理上,却如同两道口味截然不同的菜肴,各有千秋。第一集:万物皆有味,开篇的气势磅礴与普适第一集通常会承担起“奠基”的任务,它必须.............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三位殿堂级的香港乐坛巨匠:黄霑、李宗盛、林夕。他们都是华语流行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名字,各自以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洞察力,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歌曲。要评价他们,不能仅仅从歌词的字句上衡量,更要体会他们如何用音乐的语言,触及人心的最深处。黄霑:文人的豪情,江湖的意气,还有对人生的洒.............
  • 回答
    评价孙吴韩白卫霍李岳,外加李世民和项羽这十个人的战术风格,确实是个大工程,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战术风格各具千秋,堪称群星璀璨。咱们这就一点点捋一捋,尽量把他们的“兵法”之道说得透彻些。首先,要明白一个大前提:这些人的时代背景、面对的敌人、战争规模以及技术条件都不同,所以他.............
  • 回答
    国内沙文主义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风气,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影响也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先来聊聊沙文主义的内涵。简单来说,沙文主义是一种过度的、不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它将自己的国家、民族、文化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常常伴随着对他国、他民.............
  • 回答
    鲍鹏山教授的《风流去》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对三国人物,特别是刘备和诸葛亮,进行了深入且常带争议的解读。他并非简单地赞美这些被后世神化的英雄,而是试图剥去历史的表象,挖掘人物背后更复杂、更人性化的动机和行为逻辑。整体评价思路:鲍鹏山在《风流去》中,对三国人物的评价有一个核心的出发点:历史的.............
  • 回答
    伊布拉希莫维奇对勒布朗·詹姆斯关于政治言论的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伊布这句话的背景。他似乎是在回应詹姆斯在社会正义问题上的积极发声,并表达了一种他认为“有身份的人”(尤其指像詹姆斯这样的超级巨星)在谈论政治时可能面临的“风险”。伊布的观点可能包含了以下几个层面的考量: .............
  • 回答
    《风味人间》第三集「滚滚红尘」,与其说是一次美食的探索,不如说是一场关于时间、地域与人情的故事会。它巧妙地将那些在寻常巷陌中默默存在,却又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情感的食物,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这一集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刻意去追求那些稀有罕见的食材,而是将目光聚焦在最朴素、最贴近我们生活的食物.............
  • 回答
    《风味人间》第二集“落地生根”,在我看来,是整部纪录片中最具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的一集,也是最能触动我内心深处共鸣的一篇。它没有像其他集数那样,一上来就铺陈波澜壮阔的美食盛宴,而是像一位老友,娓娓道来,将我们引入那些最朴实、最寻常,却又最能定义“家”与“根”的味道里。“落地生根”的主题,精准且温柔这一.............
  • 回答
    《风味人间》这部纪录片,我个人觉得它拍得相当有味道,不仅仅是食物本身,更多的是在食物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情感以及人和这片土地的连接。咱们先从它的“野心”说起。第一季播出的时候,很多人都被那种宏大的视野和极致的细节给惊艳到了。它不只是告诉你一个地方有什么好吃的,而是试图去呈现一种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味道。.............
  • 回答
    《风味人间》第四集「肴变万千」,正如其名,是一次对中华美食背后“变”的深刻探索。如果说前几集更多的是聚焦食材本身的独特风味,那么这一集则将目光投向了烹饪的艺术,那些化腐朽为神奇、将寻常食材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智慧和技艺。这一集给我的感受,远不止于品尝美食,更像是窥见了中华饮食文化背后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
  • 回答
    《风味人间》第二季,这是一道怎样的盛宴?作为《风味人间》系列的忠实观众,我怀着满满的期待迎来了第二季的开播。看完之后,内心是充实而又复杂的,既有对食物本身的赞叹,也有对镜头语言和叙事方式的些许思考。食物,依然是那最动人的灵魂。毋庸置疑,第二季依然延续了《风味人间》一贯的高水准选材。从东北的冰天雪地里.............
  • 回答
    上海这次疫情爆发以来,上海人在网上的风评确实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变化过程。要详细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最初的期待与“优越感”的触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大家对它的防疫能力和市民素质都抱有一定的期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优越感”。很多网民,包括一部分上海市民自己,.............
  • 回答
    说到《原神》的活动,最近一次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无疑是那场轰轰烈烈的“风来人剑斗绮谭”。作为一名玩了有一段时间的老玩家,说实话,一开始对这种纯粹比拼战斗数值和操作技巧的活动,内心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原神》嘛,风景剧情角色养成,这些才是它的核心魅力所在,我一直以为游戏策划大概率不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纯粹.............
  • 回答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超过百例,副总统彭斯却依然发表“美国人感染风险仍然很低,没必要买口罩”的言论,这一表态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科学依据、政治考量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科学层面: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副总统彭斯的言论在当时是存在争议.............
  • 回答
    环球网的文章《中美风灾扎心对比 有人留言特朗普:看看人家解放军》抛出了一个相当具有煽动性的标题,核心在于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在自然灾害应对上的表现,来凸显中国解放军在救灾中的作用,并以此引发对美国政府(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时期)救灾效率的质疑。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1. 文章的核心论点与.............
  • 回答
    卡舒吉事件,是近年来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极其令人震惊和不安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个记者遇害的悲剧,更折射出国际社会在国家权力、人权保障、信息自由以及外交关系等诸多层面的复杂挑战。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事件的基本事实,尽管沙特政府对此事至今仍有推诿和不透明之处,但根据.............
  • 回答
    AMD 称未对拼多多「AMD 盒装 CPU 万人团」授权,这件事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件事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在拼多多上团购 CPU 这类产品,到底藏着哪些潜在的风险。AMD “划不清界限”:这事儿为什么重要?首先,得明白 AMD 作为一家芯片制造商,它通过授权的方式,让.............
  • 回答
    如果勒布朗·詹姆斯当初选择“一人一城”,终老克利夫兰,这无疑会在篮球史上投下一颗震撼弹,而围绕他的风评,大概率会呈现出与现实截然不同的图景,而且会是更加极端,褒贬更加分明的两极化评价。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忠诚的史诗级颂歌:无与伦比的英雄形象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可能出现的评价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