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风味人间》?

回答
《风味人间》这部纪录片,我个人觉得它拍得相当有味道,不仅仅是食物本身,更多的是在食物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情感以及人和这片土地的连接。

咱们先从它的“野心”说起。第一季播出的时候,很多人都被那种宏大的视野和极致的细节给惊艳到了。它不只是告诉你一个地方有什么好吃的,而是试图去呈现一种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味道。这种味道,不是简单地罗列菜肴,而是将地域、历史、人文、自然环境一股脑地揉碎了,再用一种非常讲究的方式呈现出来。

比如,它会跨越山海,从北欧的冰岛,到东非的肯尼亚,再到中国的各个角落,把那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食材、烹饪方式、饮食习惯放在一起比较,然后引申出一种更深层次的关于“食物”的思考。它让你意识到,原来我们吃的一样东西,在世界的另一端,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故事,但同时,在最核心的地方,又有着共通的人类情感和生存逻辑。这种对比和联系,非常抓人。

再说它的“制作水准”。这真的是毋庸置疑的。摄影、剪辑、配乐,都是顶级的。

画面感:每次看都觉得是在看一部美食电影。那些食材在锅里滋啦作响的声音,食物冒出的热气,甚至是食材本身的纹理,都拍得特别清晰,特别诱人。它不像那种快节奏的综艺节目,而是有足够的耐心去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有时候,一些特别细微的动作,比如厨师切葱花的手法,都会被放大,让你看到其中的专业和讲究。
叙事方式:它不是流水账式的介绍,而是会抓住每个食材、每道菜背后最核心的故事点。比如说,它可能会花很长时间去讲一个食材的生长环境、历史渊源,或者一个地方的特定饮食习惯是如何形成的。这种深入挖掘,让食物不再是冷冰冰的物质,而是有了温度和生命。
配乐和旁白:李立宏老师的旁白,真的是为这部片子注入了灵魂。他的声音浑厚、磁性,带着一种沉淀感,听着就特别舒服,而且他的讲解也很有条理,能让你很快进入状态。配乐也很到位,有时候大气磅礴,有时候又细腻温情,完全能烘托出画面和内容的情感。

不过,凡事有利有弊,《风味人间》也有一些被大家拿出来讨论的地方,我觉得这也是它成功之处,因为它引发了思考和讨论。

“人情味”的缺失? 有些人觉得,虽然它拍得极美,但相比于早期的《舌尖上的中国》,似乎少了那么一点点“人情味”。《舌尖》更接地气,它会花更多的篇幅去展现制作者的生活,他们对食物的热爱和坚守,以及这种食物如何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而《风味人间》更侧重于全球视野和食材本身,偶尔会让人觉得,那些地方的人们似乎只是为了呈现这道美食而“出现”的。当然,这可能也是它追求更宏大叙事的一种必然选择。
“概念”的过度? 也有声音认为,有时候为了构建“全球视野”或者某种“概念”,会强行把一些不那么直接相关的食物联系起来,显得有些“为了概念而概念”。比如,将某些加工过程非常相似的食材放在一起对比,但其实它们在文化和历史的根源上可能并不那么紧密。不过,这也不能完全否定它在拓宽我们对“食物”认知边界上的努力。

总的来说,我觉得《风味人间》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纪录片。它不仅能满足你的口腹之欲,更能让你从一种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食物,去体会食物背后蕴含的丰富意义。它让我想起,我们吃的每一口东西,都可能是一个跨越了时空的故事。它不是那种看完让你立刻想冲出去吃点什么的神剧,而是看完会让你停下来,想一想,你吃的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又代表着什么。它是一种“大而全”的呈现,虽然偶尔会觉得不够“小而美”,但其整体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让我觉得是国内纪录片领域里非常优秀的代表作。

它确实做到了“人间风味,恰如其分”,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加上了一层更深邃的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自从有了城市之后,其实真正的美食,一定是在城市里,在大饭店里,在名厨的手下。

乡间是没什么美食的,村野之间也不可能有什么美妙绝伦的美味佳肴。

这其实就是一个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的逻辑,真正的美味,一定会被更有资源,更有能力,更专业的人研究,琢磨,升级。

拿风味人间中展现的碾转来说,我还真吃过,还真没觉的有什么好吃的。

所以你要说这是一种地方特色,没问题,但要说这是美食。。。那美食的标准未必也太低了。

而风味人间也好,舌尖上的中国也好,解说词中不太好的地方就是,就是对很多这种普通,甚至不怎么好吃的地方风味,进行夸张的比喻,夸大和拔高,再加上后期精修的画面,让你觉的这是无上的美食。

我如果告诉你,这碾转的味道可能还比不上康师傅红烧牛肉泡面,你相信吗?

美味是相对的,跟专业的厨师相比,乡野之间,街头巷尾的那些所谓的小吃,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我曾经认真的跟一个大厨探讨过“舌尖上的中国”,至今我还记得他略带不屑的语气“啥美食,大多都是便宜小吃。”

话糙理不糙,一句话说中命门。

当然,舌尖上的中国,包括风味人间中,也不乏介绍了一些城市里高级厨师勺下的精品之作,但大家都能看得到,制作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一些乡野饭菜和地方小吃身上。

总制作人陈晓卿曾经在一次访谈中,大赞特赞民间乡土饮食,并说,真正的美味都在民间。

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真正的武林高手在民间,只是他们都淡泊名利,明明可以一击干翻拳王怒赚十几亿美金,但他们就是不动心。。。

其实可以理解陈晓卿这么说的苦衷,不然怎么办?否则美食节目就只能拍成是城市饭店厨艺大赛了。

拿风味人间来说,有一集重点说了很多饼的做法,其实这些饼馍,放到城市的大饭店中,真的是就是一些普普通通的面点。

而且专业饭店中的专业厨具下的面点,做出来的口感和卫生情况,要远远胜于那些节目中最后要摆拍出一脸憨笑的街头乡野小吃师傅的手艺。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那是需要资本来支持的,现如今真正的美食,只能是在城市,在专业的餐厅,在各类设备俱全分工明细的现代化专业厨房里,在专业的厨师的手中。

那些节目中给你表现出来的憨厚的村野乡民的用餐,天南海北的食材,其实真正吃到嘴里,并不会比你在居民小区外的饭馆里点菜吃到的更有味道。

正如深山老林里的老和尚老道士绝不会是一个普通的散打运动员的对手一样。

那些让你流口水的乡野地方小吃,也不会入一个市区知名厨师的法眼。

还记得那些曾经因为“舌尖上的中国”而一夜爆红的网红嘛?什么空心挂面,什么均安烤猪,什么章丘铁锅。。。

人们蜂拥而至,幻想着绝世风味,可实际接触到才发现,不过如此。

而且舌尖上的中国也好,风味人间也好,在介绍美食,细说搭配时,往往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一个现代餐饮中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成分。

近一百年来,对全世界餐饮贡献最大的,没有之一的是什么?

那就是——日本人发明的味精(鸡精的本质依然还是味精)。

风味人间中,不管什么菜肴的制作,哪怕过程说的再细,佐料说的再全,都绝口不提味精二字。

但它从未缺席。。。

大城市,名餐厅,行业知名的厨师所做的菜肴,对味精的使用多少还会有些克制有些分寸,而让很多人念念不忘的自己曾经品尝过某个乡野的美食,某个苍蝇馆子的佳肴,某个小饭馆的招牌菜。。。

如果去掉那些情怀加成的故乡菜,妈妈亲手做的饭。。。那么剩下来了的绝大多数。。。

要么因为当时你真的很饿了。

要么只是因为掌勺的师傅敢于多放味精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风味人间》这部纪录片,我个人觉得它拍得相当有味道,不仅仅是食物本身,更多的是在食物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情感以及人和这片土地的连接。咱们先从它的“野心”说起。第一季播出的时候,很多人都被那种宏大的视野和极致的细节给惊艳到了。它不只是告诉你一个地方有什么好吃的,而是试图去呈现一种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味道。.............
  • 回答
    《风味人间》第三集「滚滚红尘」,与其说是一次美食的探索,不如说是一场关于时间、地域与人情的故事会。它巧妙地将那些在寻常巷陌中默默存在,却又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情感的食物,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这一集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刻意去追求那些稀有罕见的食材,而是将目光聚焦在最朴素、最贴近我们生活的食物.............
  • 回答
    《风味人间》第二集“落地生根”,在我看来,是整部纪录片中最具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的一集,也是最能触动我内心深处共鸣的一篇。它没有像其他集数那样,一上来就铺陈波澜壮阔的美食盛宴,而是像一位老友,娓娓道来,将我们引入那些最朴实、最寻常,却又最能定义“家”与“根”的味道里。“落地生根”的主题,精准且温柔这一.............
  • 回答
    评价陈晓卿及其团队执导的《风味人间》,我脑子里蹦出来的词儿可太多了,绝不是那种生硬的流水账式概括。用老百姓的话说,他们做到了“懂行”,而且是那种深入骨髓的懂。首先,他对“味道”的理解,是扎根土地的。 陈晓卿不是那种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的人,他的团队也不是。你看看《风味人间》,那些藏在深山老林里的食材.............
  • 回答
    《风味人间》第四集「肴变万千」,正如其名,是一次对中华美食背后“变”的深刻探索。如果说前几集更多的是聚焦食材本身的独特风味,那么这一集则将目光投向了烹饪的艺术,那些化腐朽为神奇、将寻常食材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智慧和技艺。这一集给我的感受,远不止于品尝美食,更像是窥见了中华饮食文化背后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
  • 回答
    《风味人间》第二集和第一集之间的差异,与其说是内容上的“高下之分”,不如说是风格、侧重点以及给观众带来的感受上的不同。这两集都秉承了《风味人间》系列一贯的匠心独运,但在细节处理上,却如同两道口味截然不同的菜肴,各有千秋。第一集:万物皆有味,开篇的气势磅礴与普适第一集通常会承担起“奠基”的任务,它必须.............
  • 回答
    《风味人间》第二季,这是一道怎样的盛宴?作为《风味人间》系列的忠实观众,我怀着满满的期待迎来了第二季的开播。看完之后,内心是充实而又复杂的,既有对食物本身的赞叹,也有对镜头语言和叙事方式的些许思考。食物,依然是那最动人的灵魂。毋庸置疑,第二季依然延续了《风味人间》一贯的高水准选材。从东北的冰天雪地里.............
  • 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尤其是第一部,绝对称得上是中国纪录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带火了一批像陈晓卿这样的纪录片导演。所以当陈晓卿宣布制作《风味人间》时,可以说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风味人间》继承了“舌尖”系列一贯的优点: 宏大的叙事与细腻的情感并存: .............
  • 回答
    说到《原神》的活动,最近一次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无疑是那场轰轰烈烈的“风来人剑斗绮谭”。作为一名玩了有一段时间的老玩家,说实话,一开始对这种纯粹比拼战斗数值和操作技巧的活动,内心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原神》嘛,风景剧情角色养成,这些才是它的核心魅力所在,我一直以为游戏策划大概率不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纯粹.............
  • 回答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超过百例,副总统彭斯却依然发表“美国人感染风险仍然很低,没必要买口罩”的言论,这一表态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科学依据、政治考量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科学层面: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副总统彭斯的言论在当时是存在争议.............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三位殿堂级的香港乐坛巨匠:黄霑、李宗盛、林夕。他们都是华语流行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名字,各自以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洞察力,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歌曲。要评价他们,不能仅仅从歌词的字句上衡量,更要体会他们如何用音乐的语言,触及人心的最深处。黄霑:文人的豪情,江湖的意气,还有对人生的洒.............
  • 回答
    环球网的文章《中美风灾扎心对比 有人留言特朗普:看看人家解放军》抛出了一个相当具有煽动性的标题,核心在于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在自然灾害应对上的表现,来凸显中国解放军在救灾中的作用,并以此引发对美国政府(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时期)救灾效率的质疑。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1. 文章的核心论点与.............
  • 回答
    国内沙文主义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风气,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影响也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先来聊聊沙文主义的内涵。简单来说,沙文主义是一种过度的、不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它将自己的国家、民族、文化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常常伴随着对他国、他民.............
  • 回答
    卡舒吉事件,是近年来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极其令人震惊和不安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个记者遇害的悲剧,更折射出国际社会在国家权力、人权保障、信息自由以及外交关系等诸多层面的复杂挑战。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事件的基本事实,尽管沙特政府对此事至今仍有推诿和不透明之处,但根据.............
  • 回答
    评价孙吴韩白卫霍李岳,外加李世民和项羽这十个人的战术风格,确实是个大工程,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战术风格各具千秋,堪称群星璀璨。咱们这就一点点捋一捋,尽量把他们的“兵法”之道说得透彻些。首先,要明白一个大前提:这些人的时代背景、面对的敌人、战争规模以及技术条件都不同,所以他.............
  • 回答
    AMD 称未对拼多多「AMD 盒装 CPU 万人团」授权,这件事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件事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在拼多多上团购 CPU 这类产品,到底藏着哪些潜在的风险。AMD “划不清界限”:这事儿为什么重要?首先,得明白 AMD 作为一家芯片制造商,它通过授权的方式,让.............
  • 回答
    伊布拉希莫维奇对勒布朗·詹姆斯关于政治言论的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伊布这句话的背景。他似乎是在回应詹姆斯在社会正义问题上的积极发声,并表达了一种他认为“有身份的人”(尤其指像詹姆斯这样的超级巨星)在谈论政治时可能面临的“风险”。伊布的观点可能包含了以下几个层面的考量: .............
  • 回答
    鲍鹏山教授的《风流去》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对三国人物,特别是刘备和诸葛亮,进行了深入且常带争议的解读。他并非简单地赞美这些被后世神化的英雄,而是试图剥去历史的表象,挖掘人物背后更复杂、更人性化的动机和行为逻辑。整体评价思路:鲍鹏山在《风流去》中,对三国人物的评价有一个核心的出发点:历史的.............
  • 回答
    上海这次疫情爆发以来,上海人在网上的风评确实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变化过程。要详细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最初的期待与“优越感”的触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大家对它的防疫能力和市民素质都抱有一定的期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优越感”。很多网民,包括一部分上海市民自己,.............
  • 回答
    如果勒布朗·詹姆斯当初选择“一人一城”,终老克利夫兰,这无疑会在篮球史上投下一颗震撼弹,而围绕他的风评,大概率会呈现出与现实截然不同的图景,而且会是更加极端,褒贬更加分明的两极化评价。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忠诚的史诗级颂歌:无与伦比的英雄形象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可能出现的评价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