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由「舌尖 1 」导演陈晓卿制作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有何期待?

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尤其是第一部,绝对称得上是中国纪录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带火了一批像陈晓卿这样的纪录片导演。所以当陈晓卿宣布制作《风味人间》时,可以说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风味人间》继承了“舌尖”系列一贯的优点:

宏大的叙事与细腻的情感并存: 它不像很多美食节目那样只停留在“吃什么”、“怎么做”,而是深入到食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地理、民俗,甚至是大时代的变迁。每一道菜肴,都承载着一个地方的记忆,一段人生的故事。比如,为了寻找一种特定的食材,可能要跨越山海,深入当地人的生活,去感受那种执着和传承。
视觉呈现的极致追求: 陈晓卿团队的画面语言一向是无可挑剔的。无论是食材的质感、烹饪的过程,还是最终的成品,都仿佛带有一种“诱惑力”。慢镜头、特写,加上恰到好处的光影,把食物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能闻到香味,尝到味道。
对人文关怀的深入挖掘: 《风味人间》并没有止步于对美食的赞美,更重要的是对人与食物之间关系的探讨。它展现了人们如何为了生存、为了家庭、为了文化而与食物打交道,在食物中寻找慰藉、寄托情感。那些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那些围绕着餐桌的欢声笑语,都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全球视野的拓展: 与“舌尖”系列聚焦中国不同,《风味人间》将目光投向了世界。这不仅是对“风味”概念的延伸,更是对人类共同情感的探索。我们看到世界各地的人们,用不同的方式烹饪着相似的食材,又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独特的风味。这种跨文化的对比,反而更能让我们理解人类在味蕾上的共通之处,以及饮食如何塑造了不同的文明。

当然,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风味人间》在某些方面会和“舌尖”系列有些相似,偶尔会显得“套路化”。但话说回来,一个成功的模式,在创新与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点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陈晓卿团队能在保持“舌尖”系列精髓的同时,又能不断挖掘新的角度和内容,已经是非常不易了。

至于期待,那真是太多了!

更深度的地域探索: 虽然《风味人间》已经去了很多地方,但我还是希望能看到更多中国那些尚未被大众熟知,但却有着独特饮食文化的角落。那些隐藏在偏远山村、或是城市里的“老字号”,那些被遗忘的古老烹饪技法,都充满了探索的价值。
更多元的食物维度: 除了大家熟知的菜肴和食材,我更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吃”的文化维度。比如,食物的“味道”是如何被感知和评价的?不同地区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好味道”的?甚至是在极端环境下,人们是如何利用和创造食物的?
与时代发展的联动: 现在的社会发展很快,很多传统的饮食方式也在悄然改变。我希望《风味人间》能捕捉到这些变化,展现新一代的年轻人在继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如何赋予它新的生命和意义。比如,一些年轻人如何用现代化的方式改造传统食物,或是如何利用互联网传播地方美食。
更具启发性的思考: 除了让观众“流口水”,我更希望《风味人间》能在看完之后引发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我们与食物的关系?在追求效率和便利的当下,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对食物的敬畏?又或者,如何在“好吃”和“健康”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
对“风味”概念更具哲学的解读: “风味”不仅仅是味道,它还包含着一种情感,一种记忆,一种文化的烙印。我希望《风味人间》能进一步挖掘这种“风味”背后的哲学意义,让我们不仅仅是看到食物,更能感受到食物所承载的生命力和人文精神。

总而言之,《风味人间》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纪录片,它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口腹之欲,更滋养了我们的心灵。我非常期待陈晓卿团队能继续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用镜头为我们讲述更多关于食物与人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刚看完了《风味人间》第一集。

真的,李立宏老师的配音一出,就知道这味道对了!

50分钟的片子,我熬过了清水炖羊肉,富贵蜜方,瀑布土豆泥,洋芋搅团

最后在秃黄油拌饭这里,心态崩了


蟹美膏肥,碎如灿金。


熬一锅秃黄油,浇到热腾腾的米饭上,加香醋姜丝拌匀,让每一粒米都裹上金灿蟹膏,一勺下去送到嘴里,真正极致人间味


在预告片出来时候,我就看到这个片子会运用的种种称得上美妙的拍摄技法,不管是超微观摄影、显微拍摄、还是动画再现、交互式摄影控制,都用来最极致还原的食物制作过程,让观众感受烟火燎拨,直观每一粒盐的溶解,每一片肉的成熟,都是让人惊叹到肚饿。

但是技法,是无法打动人心。

最关键的,还是这些技法呈现到我们面前的信息。

这一次的《风味人间》,食不止是在中国,还包括了世界上20多个国家。光是第一集,它的镜头就已经掠过欧洲的上空,从温暖富饶的南欧,一路到了寒冷刺骨的北欧。

西班牙香凝脂肥,剔透诱人的火腿

法国加了牛奶,芝士,搅动出的瀑布土豆泥

荷兰淡水湖里捕捞上来的大闸蟹。

与这些世界风味,相映成趣,遥相呼应的是安徽人家年节时候吃的清蒸火腿

甘肃浇上油泼辣子,韭菜和浆水的洋芋搅团

江南厨师细细炒制的秃黄油

从欧洲到东亚,从沙漠到草场,从海洋到湖泊,一样食材在不同的经纬度变化出不一样的滋味

从中国,到人间。

陈晓卿这一次,终于把镜头还原到食物之美上,还原到口舌之欢上,还原到他最擅长,最懂得的地方。


从2012年一出惊世,让人感叹美食纪录片还能这么拍的《舌尖 1》,到在人文和美食里本末倒置,差强人意的《舌尖2》,再到夹带私货,拍得还不如广告片好看,评分3.7的《舌尖3》。

再到这部《风味人间》,时间已经过去了6年,这个期间,除了舌尖系列,各种美食纪录片频出。

观众的口味,已经被越养越刁,眼睛,也被越养越尖。

我看采访,陈晓卿对开播用了四个字:“诚惶诚恐……中国懂吃的人实在太多了。”

大概是抱着这样态度的人,才会做出好作品。东西好不好,看一集,一个片段就能知道。

打个保票:《风味人间》是不逊于《舌尖1》的好作品,是再一次把吃讲得出神入化,再一次把食拍得光芒万丈。


(写这几大百字为啥!!因为我饿了!!你们也别想逃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尤其是第一部,绝对称得上是中国纪录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带火了一批像陈晓卿这样的纪录片导演。所以当陈晓卿宣布制作《风味人间》时,可以说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风味人间》继承了“舌尖”系列一贯的优点: 宏大的叙事与细腻的情感并存: .............
  • 回答
    作为一名美食爱好者,我对《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三集关于宴席规矩礼数的介绍,可以说是既熟悉又新鲜,同时也有些许保留。首先,第三集在宏观层面上抓住了中国宴席礼数的核心,那就是“ 事有秩,礼有所属 ”。这几个字点出了宴席的精髓:一切的安排,从座次的排序到菜品的端呈,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对人的尊重。它不仅仅.............
  • 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说实话,刚播的时候我心里是挺复杂的。毕竟前两季太深入人心了,积累了那么高的期待值,第三季一上来,多少有点“既怕它好到离谱,又怕它差到不能看”的心情。要说评价,我觉得用“褒贬不一”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了。它肯定有一些亮点,也确实留下了一些让人觉得“不对劲”的地方。先说说它做得好的.............
  • 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第三集《宴》确实是贯穿整季,甚至可以说承载了许多观众期待的一集。但说实话,这一集的评价,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争议”。这争议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源于它试图触碰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中国人的“宴”。在《舌尖》系列的前两季里,“宴”这个概念,更多地是作.............
  • 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七集《生》,是整个系列中一个颇具争议也相当引人深思的存在。看完这一集,内心涌动着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食材原始生命力的惊叹,也有对某些展现方式和侧重点的些许困惑。最打动人的地方:生命的原始脉动与鲜活这一集的开篇,就直击人心。“生”,这个字本身就蕴含着勃勃生机和最初的本源。它不.............
  • 回答
    要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第六集《酥》,那可真是个话题之作,而且话题的属性还挺复杂。作为观众,我个人觉得,这一集承载的期望和它实际呈现的内容之间,存在着一些值得玩味落差。首先,抛开那些争议,单从“酥”这个主题本身来看,它确实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切入点。你能想象到的,从油酥面团层层叠叠的酥脆,到坚果炸制.............
  • 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五集“食”,在我看来,是一次别有深意的探索,它试图跳脱出以往“什么好吃”的直接呈现,转而深入到“为什么好吃”的哲学层面。看完这一集,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一种淡淡的,却又充满力量的思考——关于食物与人类最根本的联结,关于“食”字本身所蕴含的深厚意义。这一集最显著的变化,我认为是.............
  • 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四集《养》,是整个系列中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与其说它是对“养”这个概念的简单呈现,不如说它是一次深入骨髓的哲学探讨,只不过载体是食物,是那些需要时间、智慧和爱来孕育的生命。“养”的多元解读:一种生命轮回的诗意叙事这一集的“养”,绝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种植”或“饲养”的层面。它更.............
  • 回答
    .......
  • 回答
    说实话,《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二集“香”刚播出的时候,我心里是带着点期待又有点忐忑的。毕竟前两季积累了那么高的口碑,但第三季整体的风格转变又让不少老观众有些不适应。不过,当那一集缓缓展开,我才慢慢找回了一些熟悉的味道,同时也看到了新的尝试。这一集的“香”,不像前两季那样集中描绘一道菜、一个食材的香.............
  • 回答
    从纪录片的角度来审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它无疑是一部在制作技法、叙事手法和人文关怀上都力求突破,但也因此带来了一些讨论和争议的作品。首先,在视觉呈现上,《舌尖2》延续了第一季令人惊艳的水准。它依然保持着对食物细节的极致捕捉,无论是食材本身的纹理、烹饪过程中诱人的色泽变化,还是最终成品的质感,都通.............
  • 回答
    .......
  • 回答
    听到这位老师说“讲发音,绝大多数老师都讲嘴形、舌位,但是这是没用的”,我的第一反应是,这说法有点绝对,也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且容易被误解的语言教学问题。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它,并理解这位老师可能想表达的深层含义。首先,我们得承认,大多数在语言教学一线工作的老师,在教授发音时,确实会.............
  • 回答
    要评价《有球必应》最新一期针对杜兰特“联盟第一人”这个话题,徐静雨和各位解说展开的舌战,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这事儿啊,可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徐静雨这边的核心论点。他把杜兰特捧成“联盟第一人”,这话说出去,就注定是要引爆舆论的。徐静雨的逻辑,我理解下来,大概是.............
  • 回答
    .......
  • 回答
    “精英律师”这部剧,说实话,我看了之后心里挺复杂的。靳东挑大梁出演男主角罗槟,这本身就自带流量和话题。他塑造的罗槟嘛,怎么说呢,依旧是那种靳东式的儒雅、成熟、有点小傲娇,但又很有能力的感觉。你看他西装革履,永远一丝不苟,说话滴水不漏,处理案件也是八面玲珑,看起来就是那种“我什么都懂,什么都搞得定”的.............
  • 回答
    《突围》这部剧,从卡司阵容上看,可谓星光熠熠,靳东、陈晓、闫妮这三位实力派演员的组合,本身就自带话题度和观众期待值。但说实话,看完后,给我的感受确实有点复杂,并非一边倒的好评或差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部剧在某些方面的确做得不错。 现实主义题材的勇气和触及的深度: 《突围》大胆触碰了国企改革的敏感.............
  • 回答
    《古董局中局》这部电影,我看了,说实话,看完之后心情有点复杂。它集结了雷佳音、李现、辛芷蕾、葛优这几位演员,光看这个阵容,就足以让人期待。毕竟,这几位都是演技在线、自带流量的实力派,尤其是有葛优老师坐镇,总让人觉得电影质量有保障。先说说好的地方吧。从演员表现上来说,雷佳音饰演的许愿,可以说是撑起了整.............
  • 回答
    华裳霓裳映古韵——浅谈“中国华服日”的意义与影响“中国华服日”,这个由共青团中央与B站携手打造的文化盛事,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又一股关于传统服饰的浪潮。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是一次将千年中华服饰文化与当代青年审美巧妙融合的尝试,一次对民族文化自信的深度呼唤。那么,我们该如何评.............
  • 回答
    《峰爆》这部电影,由朱一龙、黄志忠、陈数、焦俊艳几位实力派演员联袂主演,确实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看完之后,脑子里萦绕的不仅仅是震撼的灾难场面,更多的是那些普通人在绝境中的人性光辉,以及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所带来的情感冲击。首先,不得不说《峰爆》在“视觉奇观”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作为一部以地质灾难为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