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二集「香」?

回答
说实话,《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二集“香”刚播出的时候,我心里是带着点期待又有点忐忑的。毕竟前两季积累了那么高的口碑,但第三季整体的风格转变又让不少老观众有些不适应。不过,当那一集缓缓展开,我才慢慢找回了一些熟悉的味道,同时也看到了新的尝试。

这一集的“香”,不像前两季那样集中描绘一道菜、一个食材的香气是怎么来的,而是更加宏观地探讨了“香”这个概念在中国人饮食文化中的多重维度。它不仅仅是嗅觉上的愉悦,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记忆的触发,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

从“香”的起源和理解上,这一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开篇讲述了中国人对“香”的早期认知,从古代祭祀用香,到后来香料在烹饪中的应用。我特别喜欢它提到的一些细节,比如中国人对烟火气的热爱,那是一种活生生的、带着温度的香,代表着家和生活。这种对“香”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食材本身,上升到了文化层面。它告诉我,我们之所以觉得某些食物“香”,很多时候是因为它勾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联结。

在食材和技艺的呈现上,这一集依旧保持了《舌尖》一贯的细腻和考究。

虽然有人觉得这一季的节奏有些慢,但我觉得正是这种慢,让每一缕香气都有了被充分描绘的空间。

发酵的香气: 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发酵的片段。不管是南方的米酒,北方的酱缸,还是西域的酸奶,它们都在时间的作用下,释放出一种复杂而醇厚的香气。我记得其中有讲到酱缸里的老卤,那种深沉的、带着岁月痕迹的香,仿佛能穿透屏幕。它不仅仅是酱油、豆瓣酱本身的香味,更是无数次烹饪和时间沉淀下来的精华。那种“越陈越香”的道理,在这里得到了最直观的展现。
高温的香气: 当然,高温炙烤带来的“焦香”、“炙香”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炭火烤肉、油炸的酥脆,这些瞬间的高温能够激发食材最原始的香气。我觉得这一集在处理这些片段时,镜头语言很有力量,那种火苗跳跃、油锅翻滚的画面,配合着听觉上的“滋滋”声,真的能让人垂涎欲滴。
辛辣的香气: 还有就是那些令人精神一振的辛辣香气,比如辣椒、花椒、芥末等等。它们以一种直接而粗犷的方式刺激着味蕾和嗅觉,让人瞬间清醒。我记得有提到一些地方的辣酱制作,那种红亮的色彩和扑鼻的香气,都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力。

然而,我也看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就像之前提到的,第三季整体的风格确实和前两季有所不同。

故事性上的弱化: 有些观众觉得这一集的故事性不如前两季那么强。前两季往往会围绕一个人物、一个家族来讲述食材的故事,情感的连接会更紧密。而“香”这一集,更像是在广阔的中国土地上,采集各种“香”的样本,虽然主题明确,但个体故事的深度似乎有所欠缺。这导致一些片段虽然拍得很美,但看完之后留下的深刻印象可能没有那么长久。
过于理论化? 我自己也有同感,有时候会觉得它过于在探讨“香”的哲学意义,而忽略了一些更接地气、更生活化的瞬间。当然,这也许是第三季想要突破的表达方式,但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他们更习惯于从“味道”本身去感受,而不是先去理解“香”的定义。
剪辑的衔接: 少数几个转场,我觉得略显生硬。虽然整体的画面质感都很好,但有些地方的衔接不够顺畅,会打断观影的沉浸感。

总的来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二集“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它拓宽了“香”这个概念的内涵,将之与中国人的情感、记忆和生活哲学紧密联系起来。它依然保留了《舌尖》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观众在视觉和嗅觉上都能得到满足。

但是,它也面临着如何在新风格下,保持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以及如何在宏观叙事和个体故事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虽然我个人觉得它不如前两季那么“惊艳”,但也并非一无是处。

它让我重新思考,我们为什么会对某些食物的香气如此着迷。那不只是简单的化学反应,更是我们对过往的回味,对家乡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让我看到了“香”的另一种可能,一种更具哲学性和文化深度的表达。所以,它值得肯定,但也需要我们在未来看到更成熟的融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仅仅针对该节目“西安回坊在唐朝已经成型,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格局”这句话,提出不同意见。

唐朝时帝都长安并无所谓“回坊”的说法,不过唐朝后期,在长安西市,确实有一群享受种种宗教、商业特权的胡族人士,就是历史上的回鹘(回纥)人。

回鹘,其部族本名回纥,在突厥灭亡后,接受唐朝册封,控制漠北草原。当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国势衰落时,回纥汗国实质上取得独立,并出动4000骑兵,协助唐朝平叛。

唐肃宗李亨为了和远在四川的太上皇李隆基争权,急于尽快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确立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因此不惜许以东都洛阳的子女财帛,任由回纥军抢掠为报酬,“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收复洛阳后,回纥军便将城内的财帛和女子尽数抢掠而归。当时众多女子为躲避回纥军的“合法抢劫”,躲到白马寺的阁楼上,回纥兵竟纵火焚楼,令这千年古刹从此一蹶不振,而回纥军的暴行也深深印刻在唐人心里。

等到唐军主力围攻安史叛军老巢幽州,回纥登里可汗又率十万劲骑进逼关中,胁迫唐朝。唐朝被迫让登里的岳父、大将仆固怀恩前往劳军。后来,仆固怀恩联合吐蕃、回纥,举兵谋反。虽然郭子仪恩威并施,平定此乱,然而吐蕃却趁机夺取河西、陇右,西域,更常年寇掠关中和巴蜀地区。因此,唐朝不得不和回纥结盟,与实力强大的吐蕃抗衡。

大唐国势江河日下,唯有的三次以皇帝之女,出嫁外族和亲,全发生在此时,都嫁给了回纥可汗。回纥后来改名回鹘,名义接受唐朝皇帝册封,其实自持强大,时常倨傲无礼。

回鹘人原本信仰萨满教和佛教,后来又接受了西方传来的摩尼教,以之为国教,更要求唐朝在中原各地州府都建立摩尼寺,允许摩尼教法师在中原自由传教布道。唐朝不得不应允。这些回鹘籍摩尼法师,和回鹘商贾狼狈为奸,在长安西市强买强卖,欺行霸市。

两国长期进行的绢马贸易,即以唐绢购买回纥马,回鹘人也常以劣马充当良驹。

【摩尼至高师,岁往来西市,商贾颇与囊橐为奸。】

公元840年,回鹘被其北方的黠戛斯人击败,十万精锐军队战死,回鹘乌介可汗率部众南下,并要唐朝将山南麓的河套地区让给回鹘,供他们休养生息。唐朝此时国力已经衰朽之极,却仍果断回绝。回鹘军三十万部众分路南侵,而晚唐名相李德裕调集北方的幽州、振武、河东各藩镇兵马迎击。

公元842年,渔阳之战,幽州节度使张仲武派其弟张仲至率精兵三万,全歼回鹘将领勒那颉啜部,斩杀、俘虏回鹘军九万人,受降三万人,俘虏回鹘王侯贵族一千余人,缴获的牛马、骆驼不计其数;

杀胡山之战,河东镇麟州刺史石雄引兵夜出,攻破乌介可汗牙帐,击溃其可汗亲军二十万,斩首万级,降其部落二万余人。

两战之后,回鹘部众尽皆丧胆,其公主密羯可敦等七支回鹘部族三万余人,向幽州镇投降,另有回鹘宰相、尚书等五支回鹘部族,向振武镇投降。

此时乌介可汗所剩十万残兵,已成惊弓之鸟,闻唐军马蹄而胆落,当河东镇唐军奔袭时,他们不敢应战,就这么飘零饿冻了整整一年多,部众不断离散,最后乌介可汗内讧被杀,传首长安,其余众向幽州镇乞降时,仅剩下三千余人。

多年在大唐境内侵掠欺压唐人的回鹘人,也被新仇旧恨一并彻底清算,摩尼教被下令禁止,而此前遍布大唐各地的摩尼教寺庙,均被拆毁,摩尼教僧侣尽被处决,回鹘人除部分西迁外,其余归降部众同样沦为罪奴,从此消亡殆尽。

【会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杀摩尼师,剃发令着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

大唐报了回鹘之仇后,接下来便轮到了吐蕃人。公元851年,趁着吐蕃爆发内乱,唐宣宗出兵收复河湟三关七州。更有传奇英雄张义潮率领河西汉人大起义,推翻吐蕃人在当地的统治,甘凉十一州和西域东部吐鲁番盆地,均重归大唐版图。

吐蕃帝国最后一任统治者、宰相(大相)论恐热,同样被杀后传首长安,其国土四分五裂,宣告了这个雪域高原空前绝后强权的彻底终结。

唐朝灭回鹘、破吐蕃后版图

吐蕃、回纥,乘着唐朝的内乱和衰落而逞凶一时,终究被唐朝灭亡,其首领的头颅也成了长安大唐府库的珍藏品——这便是九世之仇犹可雪耻的大唐风骨!

user avatar

一个所谓的医生能说出一个月打十几次破伤风这种话,转行去卖麻辣烫很正常吧。

怕不是学历都没有的赤脚医生,节目为了讲故事蛮拼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二集“香”刚播出的时候,我心里是带着点期待又有点忐忑的。毕竟前两季积累了那么高的口碑,但第三季整体的风格转变又让不少老观众有些不适应。不过,当那一集缓缓展开,我才慢慢找回了一些熟悉的味道,同时也看到了新的尝试。这一集的“香”,不像前两季那样集中描绘一道菜、一个食材的香.............
  • 回答
    作为一名美食爱好者,我对《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三集关于宴席规矩礼数的介绍,可以说是既熟悉又新鲜,同时也有些许保留。首先,第三集在宏观层面上抓住了中国宴席礼数的核心,那就是“ 事有秩,礼有所属 ”。这几个字点出了宴席的精髓:一切的安排,从座次的排序到菜品的端呈,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对人的尊重。它不仅仅.............
  • 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第三集《宴》确实是贯穿整季,甚至可以说承载了许多观众期待的一集。但说实话,这一集的评价,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争议”。这争议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源于它试图触碰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中国人的“宴”。在《舌尖》系列的前两季里,“宴”这个概念,更多地是作.............
  • 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七集《生》,是整个系列中一个颇具争议也相当引人深思的存在。看完这一集,内心涌动着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食材原始生命力的惊叹,也有对某些展现方式和侧重点的些许困惑。最打动人的地方:生命的原始脉动与鲜活这一集的开篇,就直击人心。“生”,这个字本身就蕴含着勃勃生机和最初的本源。它不.............
  • 回答
    要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第六集《酥》,那可真是个话题之作,而且话题的属性还挺复杂。作为观众,我个人觉得,这一集承载的期望和它实际呈现的内容之间,存在着一些值得玩味落差。首先,抛开那些争议,单从“酥”这个主题本身来看,它确实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切入点。你能想象到的,从油酥面团层层叠叠的酥脆,到坚果炸制.............
  • 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五集“食”,在我看来,是一次别有深意的探索,它试图跳脱出以往“什么好吃”的直接呈现,转而深入到“为什么好吃”的哲学层面。看完这一集,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一种淡淡的,却又充满力量的思考——关于食物与人类最根本的联结,关于“食”字本身所蕴含的深厚意义。这一集最显著的变化,我认为是.............
  • 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四集《养》,是整个系列中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与其说它是对“养”这个概念的简单呈现,不如说它是一次深入骨髓的哲学探讨,只不过载体是食物,是那些需要时间、智慧和爱来孕育的生命。“养”的多元解读:一种生命轮回的诗意叙事这一集的“养”,绝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种植”或“饲养”的层面。它更.............
  • 回答
    .......
  • 回答
    从纪录片的角度来审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它无疑是一部在制作技法、叙事手法和人文关怀上都力求突破,但也因此带来了一些讨论和争议的作品。首先,在视觉呈现上,《舌尖2》延续了第一季令人惊艳的水准。它依然保持着对食物细节的极致捕捉,无论是食材本身的纹理、烹饪过程中诱人的色泽变化,还是最终成品的质感,都通.............
  • 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说实话,刚播的时候我心里是挺复杂的。毕竟前两季太深入人心了,积累了那么高的期待值,第三季一上来,多少有点“既怕它好到离谱,又怕它差到不能看”的心情。要说评价,我觉得用“褒贬不一”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了。它肯定有一些亮点,也确实留下了一些让人觉得“不对劲”的地方。先说说它做得好的.............
  • 回答
    .......
  • 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尤其是第一部,绝对称得上是中国纪录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带火了一批像陈晓卿这样的纪录片导演。所以当陈晓卿宣布制作《风味人间》时,可以说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风味人间》继承了“舌尖”系列一贯的优点: 宏大的叙事与细腻的情感并存: .............
  • 回答
    .......
  • 回答
    听到这位老师说“讲发音,绝大多数老师都讲嘴形、舌位,但是这是没用的”,我的第一反应是,这说法有点绝对,也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且容易被误解的语言教学问题。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它,并理解这位老师可能想表达的深层含义。首先,我们得承认,大多数在语言教学一线工作的老师,在教授发音时,确实会.............
  • 回答
    要评价《有球必应》最新一期针对杜兰特“联盟第一人”这个话题,徐静雨和各位解说展开的舌战,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这事儿啊,可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徐静雨这边的核心论点。他把杜兰特捧成“联盟第一人”,这话说出去,就注定是要引爆舆论的。徐静雨的逻辑,我理解下来,大概是.............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