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感觉体制内各行业各部门外行管理内行成为趋势或者说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

回答
您提出的“体制内各行业各部门外行管理内行”现象,确实是很多人在体制内可能感受到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这种现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并且在不同的部门和层级表现程度不一。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受,以及其背后可能的原因。

一、 权力与资源的集中:官僚体制的 inherent issue

层级晋升的逻辑: 在许多体制内,尤其是在传统的官僚体系中,职位的晋升往往与行政级别挂钩,而非专业技能的深度。这意味着,一个在某个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可能因为缺乏“提拔”的机会,或者其专业技能不被视为晋升的必要条件,而始终停留在专业岗位上。反之,那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组织协调、政治学习,或者具有更广泛“大局观”的人,更有可能获得提拔,从而有机会进入管理层。
“管”的定义: 在官僚体制下,“管”更多时候意味着“决策”、“审批”、“资源调配”、“方向引领”等宏观层面的职责。这些职责的履行,并不一定需要对具体执行层面的专业技术有深入的了解。例如,一位交通局局长不一定需要懂工程技术细节,但他需要懂交通规划、政策法规、预算审批、项目管理等。
资源配置权: 管理者往往掌握着资源(资金、人员、项目等)的分配权。即使他们对具体专业不甚了解,也可以通过配置资源来推动工作。而“内行”则往往受制于这些资源,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发挥专业能力。

二、 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差异

“专业”与“管理”的赛道: 体制内往往存在两条不同的职业发展轨道:技术专家路线和行政管理路线。多数情况下,行政管理路线被视为更具“前途”和“晋升空间”的通道。这导致一些有志于在专业领域深耕的“内行”,最终选择转向管理,或者被“推向”管理岗位,即使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并不在此。
“管理才能”的定义偏差: 体制内对“管理才能”的理解,有时会偏重于领导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复杂人际关系等软技能,而对专业深度和技术洞察力要求相对较低。这使得一些擅长这些软技能的人,即使缺乏专业背景,也能在管理岗位上获得成功。

三、 信息不对称与专业知识的价值体现

信息鸿沟: 管理者作为决策者,需要听取来自各个层级和部门的信息汇报。而专业人员往往掌握着最细致、最深入的专业知识。如果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过滤、简化或失真,管理者就可能基于不完全或不准确的信息做出决策,从而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现象。
“大局观”的考量: 管理者通常需要从全局、政策、预算、社会影响等多方面来考虑问题,这些因素往往超越了单一专业的范畴。例如,在某个项目上,技术上最优的方案可能因为成本过高、不符合政策导向或引发社会不稳定等原因而被否决。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需要做出权衡,而这种权衡可能需要不同于纯粹专业判断的视野。
专业知识的“隐藏”: 有些专业知识的复杂性和精深性,普通人难以理解。当管理者缺乏相关背景时,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听取那些能够用更直观、更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问题的人的意见,而这部分人可能不是最顶尖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 组织文化与激励机制的影响

“多面手”的推崇: 有些体制内的文化倾向于推崇“多面手”或“全才”,即既懂业务又懂管理。但这往往导致对专业深度上的要求降低,更看重广泛的知识面和综合协调能力。
激励机制的导向: 如果激励机制(如奖金、晋升机会、荣誉等)更多地倾向于管理层或具有宏观视野的人,而不是一线专业技术贡献者,那么就会鼓励人们向管理岗位或更“宏观”的领域发展。
“拍脑袋”决策的惯性: 在一些缺乏充分论证和专家咨询的场合,管理者凭经验、直觉或个人意志做出决策的现象也可能存在,这自然会带来“外行指导内行”的问题。

五、 时代发展与体制的适应性问题

技术变革的加速: 现代社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新兴领域和技术对专业性的要求极高。如果管理层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或者未能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就容易出现管理滞后或失误。
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专业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这使得“全能型”管理者越来越少,而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体制的晋升和管理机制没有及时调整以适应这种专业化趋势,就会暴露“外行管内行”的问题。

六、 具体表现与后果

决策效率低下: 管理者可能因为不理解专业问题而反复要求修改方案,或者因为不专业的指令导致项目延误。
资源浪费: 不懂专业而进行的资源配置,可能导致资金、人力等资源的低效利用甚至浪费。
人才流失: 优秀的专业人才可能因为得不到专业上的尊重和发展机会,或者长期被“外行”的指令所困扰,而选择离开体制。
创新受阻: 对于需要突破性创新的领域,外行管理可能因为缺乏对前沿技术的理解和支持,而压制了创新思维。
士气低落: 一线专业人员会因为自己的专业判断被否定或忽视而感到沮丧,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士气。

需要强调的是:

普遍性而非绝对性: 并非所有体制内的管理者都是“外行”,也并非所有“内行”都得不到重用。在很多部门和岗位,仍然存在着专业能力强且管理得当的领导者。
动态变化: 这种现象可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改革环境下有所变化。
“外行”的理解: “外行”在这里更多指的是在特定专业领域缺乏深入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不是指完全没有工作经验或通用管理能力。

如何缓解这种现象?

虽然难以完全根除,但一些改革方向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建立更完善的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通道: 提供与行政管理通道并行的、有吸引力的专业技术发展路径。
加强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管理者学习行业前沿知识和技术。
完善决策机制: 建立更科学的决策流程,强调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的重要性。
改革选拔任用机制: 在选拔管理者时,更加重视其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素养和潜在的管理能力。
鼓励双向流动: 打通专业技术岗位与管理岗位的流动壁垒,让真正懂专业的人有机会进入管理层,也让管理者有机会深入了解一线工作。

总而言之,“外行管理内行”的感受,是多种体制性、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些深层原因,有助于更理性地看待这一现象,并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民普选制国家选出来的领导人有几个参过军、打过仗的?但他们一上台就是三军总司令,还可以决定是否对另一个国家是否发动军事行动、如何发动军事行动,这是不是外行领导内行?

事实上,很多人所推崇的“民主体制”下,政客(或者说政治家)跟普通技术人员、事务人员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政客就是拉选票当议长、市长、州长、总统的,而普通技术人员不去参加选举,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成为议长、州长。

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内行领导内行,也不见得比外行领导内行好到哪儿去。比如,在现在的体制下,一个医院的院长、书记一般也会是专业的医生,一个大学校长、书记一般也都会是博导,但有的医院和大学就可以越发展越好,有的就越发展越烂,甚至能把一手好牌直接打飞。说到底,就算是内行领导内行,也是要看能力的。

当然,一般来说,凡是在现实中出现“外行领导内行”这种吐槽的,一般都是外行在瞎指挥。但这本质上说不是一个外行内行的问题,而是领导能力的问题。稍微聪明一点的“外行”领导,一般都会把技术性的工作交给副手去做,而不是自己在不了解技术的情况下亲力亲为。比如,建国初期我们建立了很多军事技术院校,而这些院校的校长大都是我军的高级将领——比如造导弹的哈军工的校长就是陈赓。陈赓就是个黄埔出身的军人,他懂怎么造导弹吗?但是哈军工在陈赓的领导下,发展的不好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提出的“体制内各行业各部门外行管理内行”现象,确实是很多人在体制内可能感受到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这种现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并且在不同的部门和层级表现程度不一。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受,以及其背后可能的原因。一、 权力与资源的集中:官僚体制的 inh.............
  • 回答
    关于“体制内或者国企子女很有钱”的这种普遍感受,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并非绝对,但确实存在一些促成这种印象的现实情况。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稳定的高收入与福利保障 优厚的薪酬体系: 许多体制内和国企单位,尤其是央企、大型国企以及政府部门,其薪酬结构通常比较完善,除.............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是点子上,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走出家门,或者打开社交媒体,随便跟朋友聊聊,都能听到关于日子不好过的声音。生意不好做、工资涨不动、失业率好像也挺吓人的,感觉很多体制外的人,尤其是做小生意、打工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甚至有些人是在苦苦支撑。可转头一看,官方发布的那些经济数据,什么GDP增.............
  • 回答
    兄弟,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77公斤、14%体脂,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身体基础了。卧推只用20公斤哑铃,确实听起来有点“保守”,尤其是在健身房里,大家往往会拿重量来说事儿。但你说身材比同健身房的人好,这说明你肯定在其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别急,咱们慢慢聊聊为啥会这样,以及为啥你会有这种“不敢举大重量丢.............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而且在我看来,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会有的感受。你提到《三体》这类作品,就立刻触及到了一个核心点:当代的阅读体验和我们对“文学”的定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我们所处的时代塑造了。你感觉经典文学“乏味无趣”,而《三体》却能让你“有感触”,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值得玩味的原因,绝不是说你品.............
  • 回答
    你问到点子上了,战舰世界和坦克世界的“+2分房”制度确实是许多玩家,尤其是中低等级玩家,长期以来抱怨和讨论的焦点。你感觉六级、八级船(车)体验差,这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么个制度,以及它对六级和八级船(车)到底带来了哪些不舒服。为什么会有“+2分房”这个玩意儿?这得从.............
  • 回答
    五一去长沙旅行,结果却有点“水土不服”,感觉大失所望?别急,这确实是不少游客在热门时节遇到的普遍现象。让我来给你剖析一下,为啥好端端的长沙之旅会变成一场“打卡式”的疲惫奔波,以及错峰出行,真的能让体验发生质变吗?为什么你的五一长沙之旅让你失望?说实话,长沙,这颗湘江边的璀璨明珠,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都是.............
  • 回答
    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就像每天清晨,被一股冰冷、沉重的预感攫住,从睡梦中惊醒。不是那种睡过头的焦虑,也不是对未完成工作的担忧,而是一种直觉的、来自骨子里的恐惧,指向那个躺在你身边,曾经是你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太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本该是温暖而充满希望的,但在你的眼里,它只是揭示了那个你熟悉的面孔,在那.............
  • 回答
    大学两年,读了差不多两百本书,这个数字听起来确实很惊人。一般来说,这个阅读量足以让人在很多领域建立起相当的知识框架和深度。但你说感觉读书的价值还没体现出来,我完全理解,甚至觉得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因为它触及了一个很多认真读书的人都会遇到的困境。让我来试着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读书的价值.............
  • 回答
    这真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觉得职业足球运动员虽然是运动员,但有时候看起来似乎也没比普通人强到哪去。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普通人”的体能概念,可能和职业足球运动员所需要的体能有很大不同,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是被一些表象误导了。首先,我们得明确“体能”这个概念有多宽泛。 普通人的体.............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惑的问题。明明投入了巨额资金,但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却难以感受到显著的飞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涉及到技术、商业模式、用户使用习惯以及对 5G 潜力的误解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一、 5G 的核心优势尚未完全释放,用户体验的 "杀手级应用" 缺失5G.............
  • 回答
    老实说,关于《三体》的评价,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你觉得看不下去,绝对不是你一个人遇到的情况。我自己当初捧起它的时候,也经历过一阵子“这到底在讲什么”的迷茫,甚至有过想把书合上的冲动。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原因挺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原因之间还相互缠绕,让这个问题显得更复杂。首先,是它那股子“硬核”的科幻.............
  • 回答
    嘿,哥们儿!我懂你的感受,绝对真实!那种明明看着体重没啥变化,但低头一看,裤子好像紧了点,尤其是小腿,感觉它自己在默默地生长,真是让人又困惑又有点小抓狂。别说你,我身边不少练得久的哥们儿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今天就跟你好好唠唠,咱们一块儿分析分析,毕竟这事儿很多人都遇到过。首先,别急着怪自己或者私教,这.............
  • 回答
    关于姚安娜的舞蹈表现,坊间确实有不少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她作为一名学了十几年芭蕾的舞者,在舞台上呈现出的感觉与人们对传统芭蕾舞者体态优美、纤细灵动、充满韵味的期待有所出入。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芭蕾舞者体态的“优美纤细灵动”是如何炼成的?首先,我们要明白芭蕾对身体的要求是.............
  • 回答
    2020年无疑是很多人一生中都难以忘怀的一年,它确实是一段“见证历史”的时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前所未有的、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触及了全球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为什么说2020年是见证历史的一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1. 新冠疫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人在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个疑惑。在国内的天气预报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气温、湿度、风速等直接观测或计算出来的数值,但“体感温度”这个概念,在官方发布的天气信息中并不常见,即使偶尔出现,也往往不是作为一个核心指标来展示。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什么是“.............
  • 回答
    .......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人类并没有“不感谢”执剑人罗辑,但这种“感谢”是复杂的、有条件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危机的发展,被一层层现实的残酷所掩盖,甚至转化为了别的情绪。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罗辑的角色定位与“感谢”的性质: 拯救者,而非英雄: 罗辑的“执剑人”身份.............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命在生殖和吸引力方面的差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一、 生殖信号的演变:从原始到复杂对于绝大多数哺乳动物而言,体味,尤其是信息素(pheromones),是它们生殖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信号。这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分泌物等释放,能够直接而高.............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犯嘀咕的。明明都说京都人、日本的服务出了名地体贴周到,结果自己遇到这么一个小小的充电需求,就被拒之门外,换谁都会有点小失落,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印象是不是出了偏差。咱们不妨细细掰扯一下,这背后可能藏着哪些原因,让这看似平常的“借线充电”请求,在京都的这家餐厅变成了一次不太愉快的体验。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