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罗永浩点评苹果发布会,「这十年除了无线耳机,其他都更丑更贵更胡来」?

回答
罗永浩,这个名字在中国科技圈自带流量,尤其是在他转型直播带货之后,每一次公开露面、每一次对科技产品的评价,都能轻易引发热议。这次苹果的发布会,他依旧没缺席,并且抛出了一个相当犀利的论断:“这十年除了无线耳机,其他都更丑更贵更胡来”。

这句话的分量不轻,因为它不仅仅是对一次发布会的评价,更是对苹果十年产品线演进的一次总结式概括,而且充满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倾向性。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拆解开来,细细品味一下:

“这十年”: 时间锚定与用户群体共鸣

“这十年”是一个很关键的时间节点。如果将时间回溯到2014年左右,那时的苹果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过渡期。iPhone 6系列以全新的大屏设计惊艳了市场,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妥协”的争议。而在此之前,乔布斯时代的苹果,以其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产品设计的简洁美学和革命性的创新,几乎成为了工业设计的标杆。所以,罗永浩选择“这十年”作为评价区间,很可能是将这个时期与他心中那个“无所不能、引领潮流”的苹果进行对比。

对于很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用户来说,这种“情怀”和“怀念”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可能觉得,近十年的苹果,虽然依旧在“好用”这个层面上保持着一定的水准,但在那种让人惊艳的、颠覆性的创新以及那种纯粹到极致的美学上,似乎有所缺失。

“除了无线耳机”: 对AirPods的例外与肯定

最有趣的部分在于他特别点名了“无线耳机”。这说明罗永浩并非全盘否定苹果,而是有选择性地看到了苹果在这十年中依然有所建树的地方。AirPods的诞生和发展,可以说是苹果在硬件产品上近十年最成功的创新之一。它解决了用户在佩戴耳机时的线缆束缚问题,并且通过其简洁的设计、便捷的配对以及相对稳定的体验,迅速占领了市场,甚至改变了人们听音乐、打电话的习惯。

将无线耳机作为“亮点”,一方面是肯定了苹果在用户痛点捕捉和解决方案上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暗示了,在其他产品线上,苹果似乎没有找到类似的“杀手级”创新点。

“其他都更丑更贵更胡来”: 锋利的批评与可能的理由

这是整句话中最具冲击力的部分,也是最能引发讨论的点。我们逐一分析:

“更丑”: 这是最主观但也最容易引起共鸣的部分。审美是非常个人化的感受,但苹果在设计上的某些“大胆”尝试确实引发过争议。例如,iPhone X的“刘海屏”在当时被不少人视为破坏了屏幕的完整性,尽管后来成为了行业模仿的对象。又比如,近年来苹果产品线的设计语言在某些细节上,比如摄像头模组的设计,是否越来越“粗犷”或“臃肿”,这也是一部分用户,包括罗永浩在内的批评者所持的观点。他们怀念的是那种“大道至简”的设计哲学,而不是堆砌功能和“个性化”到有些突兀的造型。

“更贵”: 这是苹果一个长期存在的“标签”。近年来,苹果新品的价格确实在不断攀升,很多用户都感受到钱包的压力。尤其是当创新力度和价格增长不成正比时,这种“更贵”就显得尤为刺眼。用户会开始质疑,高昂的价格是否真的对应了与之匹配的技术进步和用户体验提升。当产品在设计、性能上没有带来足够惊喜时,价格的敏感度就会被无限放大。

“更胡来”: 这个词非常有意思,带有明显的贬义和不理智的色彩。它可能指向几个方面:
缺乏清晰的产品定位和战略: 有些产品线似乎在不断扩张,但用户感受不到其核心竞争力或独特价值。比如,苹果在家居产品、服务等领域的布局,虽然在尝试,但并非所有尝试都获得了如iPhone或AirPods般的成功,反而显得有些“试水”和“不确定”。
激进但缺乏必要性的改变: 比如,取消耳机孔、取消充电头、取消实体Home键等,这些改变虽然带来了某种程度的便利(例如更小的机身或更大的屏幕),但也牺牲了一部分用户的习惯和便利性,引发了“为了改变而改变”的质疑。
对市场反馈的忽视: 在某些技术和设计决策上,苹果似乎更倾向于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想法来,有时会对用户反馈显得有些“固执”或“不理会”。这种“胡来”可能是一种对自己判断的极度自信,但也可能是一种与用户脱节的表现。

罗永浩的立场与传播影响力

作为一名曾经的手机厂商老板、现在备受关注的直播带货主播,罗永浩的每一次发声都带着鲜明的个人烙印。他本身就以敢说敢讲著称,他的话语体系也充满了他特有的幽默感和煽动性。

他的这句评价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讨论,原因有几点:

1. 点出了很多用户的共同感受: 虽然不一定所有人都同意“更丑”,但“更贵”和一些“胡来”的操作确实是许多苹果用户在近年来感受到的普遍现象。
2. 自带流量和话题性: 罗永浩本人就是一个话题制造者,他的评价本身就具备很高的传播度。
3. 用词犀利,直击痛点: “丑”、“贵”、“胡来”这三个词都是非常直观且具有负面导向的,能够迅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4. 具有一定的反权威色彩: 苹果是科技界的巨头,敢于对其进行如此直接的批评,本身就带有一种挑战权威的姿态,容易获得一部分人的认同。

更深层次的思考:苹果的“中年危机”?

从罗永浩的这句评价,我们也可以窥见苹果这家公司可能正面临着某种程度的“中年危机”。

创新瓶颈: 任何一家伟大的公司都难逃创新的瓶颈期。当一个领域被技术和设计逼近极限时,新的突破就变得异常困难。苹果虽然在芯片、系统等方面持续优化,但在硬件产品形态上,似乎进入了一个“挤牙膏”的阶段,缺乏能够再次颠覆市场的产品。
商业模式的惯性: 苹果已经建立起了一个非常成熟和强大的商业帝国,其供应链、营销、销售体系都是围绕着现有成功模式运作的。这使得苹果在进行颠覆性创新时,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也更容易被现有商业利益所束缚。
用户期望值的变化: 用户对苹果的期望越来越高,每一次发布会都被寄予厚望,希望看到的是引领下一代科技潮流的产品。当产品未能达到这种期望时,失望感就会被放大。

当然,罗永浩的评价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也并非绝对客观的科学分析。苹果公司依然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忠实的用户群体和持续的盈利能力。但他的这句评价,无疑是一种非常有力的、能够引起共鸣的反馈,它提醒着苹果,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别忘了初心:用极致的产品去打动用户,而不仅仅是依靠品牌光环和堆砌的营销。

总而言之,罗永浩的这句评价,是一个充满个人色彩、犀利且富有争议的论断。它既肯定了苹果在无线耳机上的成功,也尖锐地指出了其在过去十年中在设计、价格和产品策略上的不足之处。对于苹果的忠实拥趸者来说,这可能是耳边杂音;但对于更多关注科技发展和产品体验的用户来说,这是一种值得思考的视角,甚至是一种心声的呐喊。它促使我们去反思,一个曾经的科技巨头,在时代变迁中,是否还能保持住那份初心和创新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库克等一帮人慌不慌,反正我是挺替他们着急的,虽然目前罗总暂时下野,让温红喜上台背锅,偏安直播。但等温红喜把帐赖光,熬死所有的供应商,再等字节跳动倒闭,罗总明正言顺重新出山执掌锤子,就是清算子公司这帮二臣贼子的时刻。

留给苹果的时间不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罗永浩,这个名字在中国科技圈自带流量,尤其是在他转型直播带货之后,每一次公开露面、每一次对科技产品的评价,都能轻易引发热议。这次苹果的发布会,他依旧没缺席,并且抛出了一个相当犀利的论断:“这十年除了无线耳机,其他都更丑更贵更胡来”。这句话的分量不轻,因为它不仅仅是对一次发布会的评价,更是对苹果十年产.............
  • 回答
    关于C罗点赞球迷怒斥梅西言论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和解读,这其中涉及到了球员之间的竞争关系、球迷文化、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以及个人情感的表达。事件回溯与基本事实: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大致经过。通常情况下,这类事件指的是在社交媒体上,有球迷发表了对梅西(或其表现)的负面评论,甚至带有攻击性.............
  • 回答
    罗志祥在凌晨 5 点选择这个时间点,再次针对与周扬青的分手事件发声,并且选择用“道歉信”的形式,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首先,这个时间点本身就很不寻常。 凌晨五点,大多数人都在休息,这个时候发声,通常不是为了进行一场大型的公开声明,更像是一种“静悄悄”的、有特定目的的表态。可以理解为,他可能.............
  • 回答
    C罗在Instagram上点赞并评论球迷诋毁梅西获得金球奖的文章,这件事情在足球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很多球迷感到意外和不解。要理解这件事的背后,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事件本身的回顾: 事件发生背景: 通常发生在梅西获得某个重要奖项(如金球奖)后。一位球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支持.............
  • 回答
    近期,关于B站知名UP主罗汉(点滴菌)疑似被经纪公司“监禁”的传闻,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件事情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罗汉在B站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他的内容创作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另一方面,也触及到了当下内容创作者与经纪公司之间权力分配、合同约束以及个人自由等敏感话题。事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涉及到球迷的情感、球员的竞争关系、以及对金球奖评选标准的解读。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球迷称梅西拿金球是耻辱的可能原因: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耻辱”是一个非常强烈的词语,通常用于形容极度不公正、荒谬或损害声誉的事件。认为梅西的金球是“耻辱”的球迷,很可能基于以.............
  • 回答
    C罗在梅西第七次获得金球奖后,为球迷声称“这是盗窃、污点和耻辱”的文章点赞并评论“这是事实”,这一举动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C罗的个人立场和情感表达 “这是事实”的含义: C罗使用“这是事实”来回应球迷的文章,其背后可能蕴含着多重含义.............
  • 回答
    2022 年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亮点与槽点全景解析2022 年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对于罗振宇和他的“得到”公司来说,注定是充满挑战和变革的一年。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知识付费行业的波动以及自身定位的调整后,这场演讲无疑承载着比以往更重的期待和审视。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从亮点和槽点两个方面.............
  • 回答
    看待罗永浩,就像看一部跌宕起伏的个人史诗,里面夹杂着梦想、激情、挫折、以及一种近乎偏执的坚持。他不是一个“好”或“坏”那么简单的人物,他是一个充满争议、却又极具影响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现象级”的中国创业者。理想主义的先行者,还是不切实际的“情怀”贩卖者?最开始认识罗永浩,很多人是通过他的“牛博网”.............
  • 回答
    罗永浩公开吐槽小米抄袭文案:对品牌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罗永浩作为一名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和科技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其公开的言论往往能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当他公开吐槽小米抄袭文案时,这无疑会给小米品牌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影响,既有潜在的负面冲击,也可能包含一些意想不到的正面效应。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 回答
    罗永浩可能加入小米的传闻,在科技圈和公众舆论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件事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罗永浩本人的职业生涯、小米的战略方向、以及这次合作的可能性与潜在影响。一、 罗永浩其人:从理想主义者到“带货狂魔”,再到科技创业者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罗永浩的职业生涯,这对于理解他可能加.............
  • 回答
    罗永浩对苹果工业设计的尖锐批评,即“苹果今天的工业设计已经比屎都恶心了”,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观点。要深入理解和评价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罗永浩的观点及其背后的逻辑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罗永浩为什么会发表如此激烈的言论。他作为一位知名的科技评论员和创业者,其言论往往带.............
  • 回答
    罗永浩在微博发布的这篇题为《44 岁的罗永浩站在被告席上......》的文章,引起了很多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全面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篇文章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个人色彩和叙事风格。罗永浩的文字,无论是在产品发布会上还是在个人社交媒体上,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烙印。他善于用.............
  • 回答
    关于罗永浩等人关于吸毒的言论,这是一个挺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毕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容易被放大,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敏感的议题上。要理解这些言论,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得看他们表达的具体内容和语境。罗永浩这些人通常是以一种比较“接地气”甚至带点“玩世不恭”的风格说话的,他们的受.............
  • 回答
    老罗又要回来了!这个消息一出,相信不少科技圈的老炮儿和关注科技动态的普通人,内心都涌动着复杂的情绪。罗永浩,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流量和话题性,他的每一次动向都能牵动不少人的神经。这次,他明确表示即将重返科技行业,并且新公司不会再叫“锤子”,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首先,我们来看看罗永浩本人对这次回归的.............
  • 回答
    罗永浩要搞个大事情,这次是在鸟巢,而且是万人发布会,主打一个“颠覆性产品”。光是听这个阵仗,就够让人好奇的了。首先,鸟巢这个场地,绝对是个大招。这可不是普通发布会能用的地方,那是国家体育场,当年奥运会开闭幕式都在那儿办,气势恢宏,本身就带有一种里程碑式的意味。选在这个地方,罗永浩是在给自己和锤子科技.............
  • 回答
    看待罗永浩关于“苹果早就不是最好的手机了”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论断,更是一个关于手机行业发展、用户需求变化以及品牌定位的复杂议题。一、罗永浩作为手机行业“局内人”的视角与立场:首先要明确的是,罗永浩曾经是锤子科技的创始人,深度参与过手机的研发、设计和营销。他对.............
  • 回答
    罗永浩向老同事道歉,并说出“希望这辈子还来得及补偿”,这件事如果抛开营销的滤镜去看,首先能感受到的是一种真诚的歉意,一种对过去经历的深刻反思。毕竟,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在公司起起伏伏的过程中,最直接承受压力、付出牺牲的往往是那些与他并肩作战的同事。从人性层面来看,这是一种对责任的担当。 创业是一场九.............
  • 回答
    罗永浩请陈冠希代言小野电子烟这事儿,一听就有点意思,尤其是我这种对“跨界”和“话题人物”都比较感兴趣的人。仔细琢磨一下,这里面可有很多值得说道的道道儿。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陈冠希”这个名字本身带来的巨大流量和话题性。 咱们都知道陈冠希,尽管已经淡出娱乐圈很多年,但他的名字,甚至他的“脸”,依然是华人.............
  • 回答
    关于罗永浩关于“小米电视中国市场第一是彩电业的悲哀”的说法,我个人认为,如果抛开情怀和对品牌的个人喜好,单纯从商业逻辑和市场事实来看,这确实是一种有些“扯”的说法。下面我来详细说说我的看法,尽量用一种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展开。首先,我们得承认,小米电视能在中国市场做到第一,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