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就Tik Tok的话题再说远一点,聊一聊TT背后最核心的一个话题,那就是现在这个时代“理中客”和两极立场到底哪一个是对的。
无论是在知乎也好还是在头条等平台也好,最近一段时间为TT辩解的声音也不少。这些发声者认为自己是站在了“理性”的立场上,能够客观看待张一鸣的理性抉择,并且认为这是张一鸣利益最大化的表现。此外,他们还认为张一鸣也是这场斗争的受害者,并将之形容为一个弱女子在彪形大汉的威逼下被迫失身,我们不能苛责受害者。而对于民间的声音,他们认为当下普通人只能在“投降”和“死战”之间选边站,已经不存在中间立场。
就在这个问题下面,这样的声音也不在少数,而这些话我相信只要稍微关注一下TT,你肯定也会了解很多。关于当下舆论场极化的问题,作为一个文化传播领域的研究者,我也在思考——从我个人的视角来说,我当然也知道张一鸣出于个人、公司以及投资人的利益,做出这样的抉择无可厚非。可民间的强硬立场,一定是错的吗?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观点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信息的多寡和全面与否,二是自身对信息进行甄别、整合与加工的能力——后者与受教育程度及成长生活背景等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来说,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那么他的观点也就越趋于客观与理性,而普通人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因素等所限,往往在这方面做得不那么好。所以,民众的态度往往容易趋于极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很多“知识分子”看来民间的声音往往不理性,甚至是如某些作家所说的“极左”的原因。
立场极化的弊端看起来很明显,那就是缺乏中间立场,容易导致矛盾的激化。但是,民间的立场为什么会极化?
在理中客群体看来,那自然是因为民众脑子简单、容易被人带节奏等等。可事实的确如此吗?以我研究传播学和历史的相关案例而言,恐怕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整体而言,在全社会做蛋糕的时候,舆论极化的现象往往很难发生,这一时期大家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所谓的“理性”是一种被双方共同接受的妥协。而在全社会分蛋糕的时候,由于缺乏增量,每个群体都必须用极化的方式来为自己争取最大的那一部分利益,这就导致了极化现象的发生。
而比这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知识分子们看起来愚昧的下层人民,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神经末梢。他们或许在思考的深度上不如“理中客”,可他们对社会的感知却远比普通人要敏锐得多。毕竟,对于如今大多数体制内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们生活的环境与现实生活脱节的还是很严重的。一场经济打击袭来,普通人可能已经面临失业、断供等急迫的现实问题,但体制内的人却很少能感受到这种直接的冲击——因为他们的工资还是一分不少的发出来。通俗一点来说,很多知识分子的理中客,其实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多“理中客”的知识分子被群嘲,错误则在于他们把“理中客”搞错了对象。正如在1931年-1937年之间,真正的“理中客”应当致力于面向日本政府和军队呼吁改善中日关系、以和平发展为重,而不是对普通的中国人说“中日应当友好”、“中日本应该是朋友”。而在近年来的美国贸易战中,只要眼睛不瞎的人应该都能看出来,中国一直都是在被迫反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理中客,那你应该对美国说“以和平发展为重”而不是对中国的老百姓说“以和平发展为重”。不然,这就像是张三拿着一把刀追着李四打,这边李四刚拿起棍子准备还击,你突然冲出来说“李四,你太不冷静了,你应该跟张三坐下来好好聊”。
你能先让张三把刀放下吗?
换个问题,如果下个月川普宣布恢复中美两国原有的关税协定,取消对华为、中兴等企业的制裁、无条件释放孟晚舟,扩大两国在高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加大对中国的投资等等,中国民间还会有这么强硬的反美立场吗?
总的来说,我觉得一个良好的舆论生态应当如抗战时期共产党政权的做法一样,高层人士对大战略有着清晰而冷静的把握,中层人士(军官、各级官员)能够运用灵活而高效地手段打击日军,下层人士(普通士兵、根据地人民)对于战胜日本人有着坚定的信心。如果你要求基层士兵和根据地的普通百姓也玩理中客,人人都盼着中日和谈退兵,那这仗干脆就别打了。
所以,虽然我知道张一鸣或许的确有自己的无奈之处,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确也很难抵挡住美国政府的全面制裁。但是,你的理中客只是“哀其不幸”,而民众则是“怒其不争”。理中客们看似公正客观,但这背后隐藏的一个观点是,一个公司可以为了个人利益和自身利益而完全不考虑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而民众的极端立场看似极端,但背后的观点则是,“只要你是为了国家好,我们会完全支持你”。
我不能说理中客们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他们可能跟张一鸣一样,都是具有火星视角的人。所谓国家,在他们眼里并没有那么重要。
最后,再说说另一类理中客。
这几天,我看到某些知乎人士——特别是正在留学或者有国外留学经历的人(在这里就不点名了)在说,虽然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不算友好,但美国的精英人士对中国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他的朋友、他的导师、他的同学等等都认为中美之间要有好相处,要开放交流。所以我们也要持有这样的立场,不要动辄喊打喊杀,要做一个“理性的爱国者”。
这些说法乍一听是对的,但仔细一想全是特喵的谬论。如果说目前美国精英阶层的观点,都已经无法影响美国决策层的行为,这不等同于承认美国就是一辆方向盘已经失灵的汽车吗?对于这样一辆汽车来说,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加固好自己的院墙,让它不至于伤到家里的人。
把我这个观点用三句话来总结一下就是:
1、如果美国对华强硬是美国全体国民的共同意志,那还谈个屁的“中美友好”?
2、如果美国大多数人都支持对华强硬,那么“中美友好”只不过是一小撮人的幻想,我们最好不要有这种幻想。
3、如果美国大多数人并不支持对华强硬,这不等同于承认美国的政治已经完全失控?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中美友好”可讲?
至于说我会不会看不起张一鸣,这就等同于问我是不是看得起汪精卫。
就政治能力、个人才华等方面来说,作为当年国民党的决策层之一的汪精卫远胜于我几十倍,我似乎没有看不起他的理由。可他有着这样的能力与才华,最终却选择了“曲线救国”,这恰恰正是我看不起他的地方。
如果我承认“汪精卫的投降保全了江南几省一亿人民的安全”,那为了抗日牺牲的那几百万军人,难道都是傻子吗?
中国人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我称为“攘外安内”模式。
1)
在家庭教育中,这种模式基本上是这样的:你家孩子和隔壁家孩子打架——对隔壁家孩子客客气气,然后回来把自己的孩子毒打一顿:你知道错了吗?活该你和隔壁邻居小孩玩!
2)
在接待外宾的问题上,这种模式基本上是这样的:
正义群众对中国的工作人员:知道错了吗?
对老外:(转向我):你关心人家干嘛!做好你自己的事儿!
3)
在tiktok的问题上:
对张一鸣:知道自己错哪儿了吗?
对美国政府:人家美帝自有国情在!
哲学杂感:
(随手剽窃 @飞奔的马达 )
山大的贝淡宁教授的新书《Just Hierarchy》里面讲到了儒家如何在等级制的基本框架中如何坚持批判精神,最后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进步的保守主义”。对于这个判断我个人是比较赞同的,而且某种程度上说just hierarchy (正当的等级制)的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深远。中国人从来不反对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层面的等级制和人与人的不平等,但是不代表没有相应的正方性要求。“父父子子”是正当的 iff 能做到父慈子孝,比如王侯将相可以有,但是不能凭血统决定,而是得看考试成绩
最后的结果便是,中国的古代等级制度几乎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因为它对于等级制的合法性来源的表述几乎完全脱离了宗教神学的预设,而归于可培养可观察到的内在道德要求以及民心所向。但另一方面,这种进步的,甚至富有人文情怀的等级制几乎彻底阻碍了进一步解放的可能性。以至于国人一聊起“自由,平等”,结果就觉得自由意味着没有社会责任感,对家庭特别是老弱不负责任。平等则更不可能,在父与子,领导和下属之间聊抽象意义的平等显得毫无意义。
儒家思想似乎只对自己“天下”的东西感兴趣,在“天下”中就要满嘴仁义道德,比如不要给我们家族丢脸,比如要爱民如子,比如要忠君报国。至于两个小孩打架到底孰是孰非,则根本不是这个体系要讨论的问题。因此,尽管儒家或许不会认为美国政府在tiktok这个事情中做的是对的,但美国对tiktok的做了什么根本“不重要”,也就是说,“正义”和“平等”本身不重要,重要的始终是这个“礼”——你张一鸣精忠报国的“态度”在哪里?
饿死事小,失节事极大!
他只是被忽悠了。以后会明白的。
有时候勤奋好学,拜错了师傅,比什么都可怕。
大家不了解的是,张一鸣先生非常勤奋。也非常好学,经常邀请国内知名的国际政治学者给自己和高管授课。
问题在于,这些知名的国际政治学者,大多是60年代出生的,经历过河殇的一代。
这群人用专家和国师的头衔,曾经把很多人都带到沟里了。
所以把张一鸣先生再次带到沟里也是正常的。
珍爱生命,远离“国师”
这是个什么用意的问题?
提问的方式简直像从蓬佩奥那边领工资的人唉,能给个群号有钱一起赚吗?
美国作为目前唯一超级大国对付一个遵守美国法律实行运营本土化的外企,就因为企业来自美国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实行强买强卖,不管企业结局如何难道不是应该看不起这届美国当局和领导人吗?
要按着题目的风格思路大家是否这样提问:
若西门庆强占了别人家老婆,大家会看不起那几个老公吗?指望武大郎擀面杖怒砸西门庆,然后虽死犹荣?
若克劳狄斯杀了哥哥篡夺王位娶了嫂子乔特鲁德,大家会看不起哈姆雷特的国王老爸吗?国王是睡觉时被毒药灌进耳朵,大家以为是意外。哈姆雷特倒是为冤鬼老爹报了仇,不过老娘和自己也都中毒而死。
若会计唐格拉尔,情敌费尔南和检察官维尔福陷害了法老号年轻的大副,大家会看不起吃冤枉官司的唐泰斯吗?基督山伯爵的确大仇得报,不过前提是你碰巧有一个就要死在牢里还送你宝藏,并且为你想好脱身之法的好狱友。
当然,大多数中国人都希望这个风波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让一家中国企业能有好的发展。但天要下雨,米要玩横,现在是字节跳动冷暖自知,要关要卖首先是人家董事会的抉择。真的希望字节跳动好,要么提出建设性意见,要么祝福他们风雨之后见彩虹。
外人以什么资格说看的起看不起,人家令人羡慕嫉妒恨的成绩放在哪里,有本事你搞一个做的比他们还好再说吧。
我不会看不起,至于张一鸣为啥被国人骂,没看懂。
不过当我意识到“我没看懂”的时候,表达的是,“我不同意他们的责骂”。进一步地说,TikTok被封杀,不是张一鸣跪的太早了,而是这种敌对情绪从互关领事馆已经达到了最高潮,在他们眼中就只剩下“屈服”和“战斗”这两种姿态,中间再也没有其他位置。哪怕是为了自己公司能活下去所做的心酸努力,在他们眼中都像是一个屈服的笑话。
在“内涵段子”被禁的时候,没人敢说张一鸣“软弱无能”,更多是表示惋惜。因为人们清楚,封禁“内涵段子”相对封禁TikTok而言,离你更近,而你也清楚并害怕着这种力量。
人们说张一鸣目光短浅,不懂政治环境,不懂斗争策略。就像女孩被害的时候骂女孩不注意安全,女孩苦苦哀求罪犯的姿态,仿佛都成了与虎谋皮的愚蠢。这样会被一些人骂作“丢了我们女人的脸”,“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站起来不准跪”,显得这些人既勇敢又智慧。对他们而言,对张一鸣的辱骂和嘲讽也不过是这样一个用来证明自己勇气的机会罢了。
至于与华为的对比,除了硬件更难取代以外,华为也是苦苦谈判之后才决定的退出,拿着华为的最后结果和TikTok的进行过程对比,就像拿着考试结果去嘲笑一个正在考试的人,笑着说“你怎么满头大汗的呀”。
我知道你家里真的没有一头牛,可张一鸣真的有一个国际化的公司。
我看不看得起不重要,工商税务和银监会看得起就行。
想想前两年的万达,张一鸣处理不好的话,连王健林挺过来的机会都不会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