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税收将从「企业为主」转向「个人为重」?

回答
关于“我国税收将从‘企业为主’转向‘个人为重’”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到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税制改革方向、财政收入结构以及社会公平等多个维度。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企业为主”和“个人为重”的含义:

企业为主的税收模式: 主要指财政收入中,企业缴纳的税收(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等)占比较高。在这种模式下,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更多地依赖于企业盈利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活跃程度。
个人为重的税收模式: 主要指财政收入中,个人缴纳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消费税中转嫁到个人身上的部分等)占比较高。在这种模式下,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更多地与居民收入、消费能力以及资产拥有情况相关。

当前我国税收结构的特点: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税收结构确实呈现出“企业为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值税的“大头”地位: 增值税作为流转税,其主体是企业,贯穿于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由于我国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体,增值税的收入规模一直非常庞大,贡献了财政收入的相当一部分。
2. 企业所得税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企业所得税也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3. 个人所得税的相对弱势: 尽管个人所得税近年来有所增长,但其在整个税收体系中的占比相对不高。这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个税起征点、税制设计以及税收征管能力等因素有关。
4. 间接税占比较高: 长期以来,我国税收以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等)为主,这些税收在很大程度上会通过价格机制转嫁给消费者,也就是最终由个人承担。但从税法意义上的纳税人来看,主体是企业。

为何会出现“企业为主”转向“个人为重”的讨论?其背后的逻辑和驱动因素是什么?

这种讨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改革的必然趋势。以下是几个关键的驱动因素:

1.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内需特别是消费的拉动作用。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增强,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服务业的崛起: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而服务业的税收征管和税基的确定,往往与个人消费和服务提供者的收入直接相关。
高质量发展对财政收入的挑战: 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可能带来短期内的税收波动。例如,淘汰落后产能可能会减少相关企业的税收。在这种情况下,拓展税源,稳定财政收入,就需要更多地关注居民收入和消费。

2. 税制改革的内在需求:
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 我国一直在推进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例如提高起征点、完善税前扣除项目(如专项附加扣除)、扩大税率级距等,都是为了减轻中低收入者负担,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但同时也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这部分群体的税收贡献。
建立健全地方税体系: 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以及地方税体系的建设,都需要更稳固的、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税源。个人相关税种,如房产税、消费税的税制改革,都可能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支撑。
完善税收征管: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个人收入、消费、财产等信息的透明度不断提高,为加强个人税收征管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使得“个人为重”的税制设计成为可能。

3. 促进社会公平的考量:
调节收入分配: 转向“个人为重”的税收模式,尤其是通过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可以更好地调节过度的收入差距,实现更加公平的社会分配。
减轻企业负担: 过高的企业税负(尤其是直接税)可能抑制企业投资和创新活力。通过适度降低企业税负,并转向个人税收,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应对老龄化和民生支出增加: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养老、医疗等民生支出将不断增加,这需要稳定且有增长潜力的财政收入来源。个人消费能力和财富的增长,是提供这些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

“转向”的可能性与具体表现:

虽然“转向”的提法可能过于绝对,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税收结构中,个人税收的占比和重要性会逐步提升,与企业税收的结构性变化相伴随。这种“转向”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人所得税的扩围和征管加强:
提高综合所得税的覆盖面: 将更多的收入类型纳入综合所得税,比如部分投资性收入、租金收入等,提高税收的公平性。
加强对高收入者的个税征管: 通过信息比对等方式,更有效地征收高收入者的个税,发挥累进税率的作用。
消费税的结构性调整: 部分消费税可能会从企业环节更多地转向面向最终消费者,或者在税种设计上更侧重个人消费行为。

2. 财产税的探索和推进:
房产税的立法和实施: 这是最受关注的财产税改革方向。一旦房产税全面开征,将直接增加个人持有财产的税负,显著提升个人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其他财产税(如遗产税、赠与税)的远景讨论: 虽然短期内可能性不大,但从长期来看,为了调节财富分配,这些税种也可能被纳入讨论范围。

3. 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结构性调整:
增值税的改革方向: 可能会进一步优化增值税的税率结构,例如统一税率,或者在某些特定领域(如服务业)的税收征管方式进行调整,但其作为流转税的地位短期内难以动摇。
企业所得税的税负调整: 在减轻部分中小企业负担的同时,可能会对特定行业的超额利润征收更高的税,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调节企业税负。
更灵活的税收政策: 可能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更灵活地运用税收政策来支持特定产业或鼓励特定行为。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和潜在的挑战:

这种“转向”并非一蹴而就,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挑战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对居民消费和收入的影响: 过快地增加个人税负,尤其是财产税和高收入者个税的征收,可能会对居民消费意愿和生活水平产生影响。需要审慎设计税率和征管机制。
2. 税收征管能力的要求: 加强个人税收征管,特别是对于复杂收入和财产的征管,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征管能力,避免出现新的税收漏洞和不公。
3. 公众的接受度: 任何税制改革都需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接受度,尤其是财产税的开征,需要有效的沟通和配套措施。
4.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税收结构的变化也需要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以牺牲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为代价。
5. 间接税的隐性转移: 要警惕虽然名义上是企业税,但最终还是通过价格转嫁给个人的情况。需要关注税负的最终归宿。

总结:

“我国税收将从‘企业为主’转向‘个人为重’”的说法,可以理解为我国税收体系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个人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和重要性将逐步提升,以适应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应对社会公平的挑战、并为国家提供更稳定和可持续的财政收入。

这种转变是一个渐进的、系统性的过程,涉及个人所得税的深化改革、财产税的探索推进、以及与其他税种的协调配合。其核心在于更加注重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更加强调税收的公平性,并在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然而,任何重大的税制改革都需要审慎推进,充分考虑其对经济、社会和民生的影响,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沟通工作。因此,与其说是“转向”,不如说是税收结构正在朝着更加均衡和体现社会公平的方向优化和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想匿名回答,想一想算了有些事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其实在我一个卑微的企业职工眼里

现行的税收制度绝对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提高起征点是不错 让大多数职工吃到实惠

但是君不见多少个体企业不纳税

每个稍微上点规模的企业都要有专人“做账”

啥叫做账 把不合理的变成合理的

月收入低于5000起征点的才是大多数

我可以把我的收入均摊到每个不够的人身上

让他们恰好4999都可以 再取钱返给我

怎么样 可以吗 合理吗

现在纳税的主体就是企事业单位、公务员

还有什么 明星企业吗 明星企业能占比多少

太多太多的账目和税收都经不起推敲

金融业倒卖消息内幕交易的上限低到可笑

我一个月几亿上下你罚我的上限才60万

创业者创业的目的就是拿到融资后逃跑

在我们这里融资房地产进行广泛收割

动辄就是几亿 私人现金流通怎么纳税

现行体制下谁去监管 怎么管

我只能说在税收这条路上咱们还有很多的坑要踩!

一名收入不到起征点的小小渣比的呐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我国税收将从‘企业为主’转向‘个人为重’”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到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税制改革方向、财政收入结构以及社会公平等多个维度。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企业为主”和“个人为重”的含义: 企业为主的税收模式: 主要指财政收入中,企业缴纳的税收(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
  • 回答
    2018年5月1日起我国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下调:一次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5月1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我国正式将制造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从17%下调至16%。这项举措,绝非简单的数字调整,而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一环。为何选择在此时下调税率?理解.............
  • 回答
    “粉红税”,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一种微妙的不甘与愤怒,它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在消费的世界里,性别似乎成了一种不平等的标签,而女性,往往要为此支付更高的代价。想象一下,一个和男性同款的剃须刀,仅仅因为被赋予了粉色外观,或是打上了“女性专用”的标签,价格便悄然上涨;又或者,同样一件简单的T恤,印着同.............
  • 回答
    中国2021年军费开支增长6.8%这一数据,反映了国家在国防安全领域的战略考量和现实需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数据的含义及背后可能的逻辑: 一、数据背景与统计来源1. 官方数据 根据中国财政部和国防部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国防预算总额为1.47万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6.8%.............
  • 回答
    中国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是继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又一次重大的生育政策调整。这一决策的出台,是基于对中国当前人口发展形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战略考量。要全面理解这一政策的意义和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背景:为何要调整生育政策?此次调整生.............
  • 回答
    我国首部个人破产法——《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拟于明年(指 2021 年)3 月 1 日起在深圳实施,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个人破产制度的评价和其可能产生的影响,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如何看待我国首部.............
  • 回答
    我国汉服市场爆发:一种文化复兴的表象与未来预测近年来,中国汉服市场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从最初的圈层小众爱好,逐渐走向大众视野,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发展的碰撞,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汉服是否会真正流行起来的广泛讨论。 如何看待我国汉服市场爆发?我认为,我国汉.............
  • 回答
    对于“我国新冠肺炎患病率、病死率全世界最低”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需要强调的是,“最低”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且其准确性会受到统计方法、数据透明度、病毒变异、国际比较的复杂性以及时间点的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接受这个结论,而是需要进行细致的考察。一、 官方数据与普遍认知首.............
  • 回答
    中国向意大利捐赠包括连花清瘟胶囊在内的中医药,是新冠疫情早期一个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和实际影响的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 疫情初期,信息与物资的匮乏: 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全球对病毒的认知有限,疫苗和特效药尚未问世。意大利作为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 回答
    中国灵活就业人数达到2亿,这是一个庞大且日益增长的群体,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就业模式的深刻变化。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灵活就业的定义与内涵首先,需要明确“灵活就业”在中国语境下的含义。它并非一个严格的学术定义,而是对一种非标准、非全日制、非雇佣关系式就业的概括.............
  • 回答
    如何看待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华龙一号」是中国在核电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视角下审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重要性:一、「华龙一号」的突出技术特点和优势: 安全性提升: 作为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在设计上全面.............
  • 回答
    2015年,中国GDP增速为6.9%,这是自1990年以来首次跌破7%。这一数字的出现,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和学界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数据本身及其历史背景: 历史性的转折点: 6.9%的增速,虽然在很多国家看来仍然是令人羡慕的高增长,但对于长期习惯了两.............
  • 回答
    看到国内首例人类感染猴B病毒致死的消息,心情确实是沉重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病例,它触及了我们对于人兽共患病风险的认知和防控体系的现实。我们不能仅仅把它看作一个“不幸的意外”,而是需要更深入地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这个事件本身就敲响了警钟。猴B病毒,我们都知道,主要寄生在猕猴身上.............
  • 回答
    看待中国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阐明立场,指出“美国没资格居高临下对中国说话”,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需要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中美两国关系的历史演变以及双方的深层诉求来理解。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句话本身所蕴含的强烈信号和态度转变。这句话绝非空穴来风,而是中国经过长期观察、深刻反思以及实力增长.............
  • 回答
    谈到中国外交部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方式,这绝对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话题。它不像是在分析一份枯燥的报告,更像是解读一场精心编排的语言艺术表演,只不过舞台换成了全球瞩目的国际会议和新闻发布厅。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角色,早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传递者了。他们更像是“国家颜面”的守护者,是“中国.............
  • 回答
    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足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而更令人关注的是,这其中90后群体中男女比例的失衡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数据,它背后折射出的是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乃至心理层面的变迁。2.4亿单身成年人:一个时代的侧影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2.4亿数字的含义。这不仅仅.............
  • 回答
    2020年,我国的出生人口数据定格在1200万,这个数字,放在过去,甚至不足以填满一座大城市的人口缺口,而如今,它代表着我国生育水平跌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谷。这1200万人,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字,它背后蕴含的是深刻的社会变迁、家庭观念的转变,以及对我们未来发展路径的严峻拷问。首先,让我们深入理解一下.............
  • 回答
    我国推选首批100个“教育世家”:意义深远,影响广泛我国近期将推选出首批100个“教育世家”,这一举措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将“一家人同守三尺讲台”的现象上升到国家层面进行表彰和推广,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是对那些世代传承教育事业的家庭的肯定,更是对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有力引导。 .............
  • 回答
    中国斥资十亿人民币发展国内学术期刊,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其背后蕴含着多重考量和深远影响。要全面看待此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一、 背景与动机:为何要投入巨资发展国内学术期刊? 提升学术自主性与话语权: 这是最核心的驱动力。长久以来,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创办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认知、教育体系、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将文学作品当作正史,并认为这是我国教育的失败,这种观点既有其合理性,也需要更细致的分析和辨析。一、 如何看待将文学作品当做正史的现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正史”的概念。正史(或称官方史书)是以客观、严谨的态度,依据史料和证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