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买一根杂牌2米的雷电4的线都是几大百。
一般用户看雷电3的线价格都要惊掉下巴。
没这个需求的绕行。
你为什么不问SF90、F8现货和较近的期货还要加价?
不会买,但价格不算离谱。你查一下 Thunderbolt 3 或 4 的线一般卖什么价钱,以及如何随长度变化而递增,你就明白了。
首先,Thunderbolt 3 和 4 是互相兼容的,最大带宽都是 40Gbps,具体跑什么协议由两端连接的设备决定,线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拿所有的 Thunderbolt 3 或 4 的线做价格参考。
其次,Thunderbolt 4 速度虽然非常快,但这也意味着信号衰减非常快。这跟大家熟悉的其它线材不太一样。网线常见的 5 类或 6 类,长度极限是 100 米。拉一条超过 100 米的网线很可能会导致丢包,我就遇到过某知名人力外包公司的客服中心因为拉超长网线导致客服机器连接不稳定的。网线这一特性给人一种错觉,线材拉一米和拉两米没什么区别,成本就是线性增加的。
为了克服信号衰减问题,Thunderbolt 3 或 4 的线才有 3 种设计:
这是很典型的 1 + 1 < 2,如果你把一根 1 米的线里面的铜线延长到 2 米,你得到的是一根 2 米但不能用的线。把两根 1 米线没有中继地接起来也一样,但加个中继价格就上去了,还要给它供电呢。
2 米的线各大品牌卖多少钱呢?Cable Matters 的是 70 美元:
CalDigit 的是 75 美元:
OWC 的是 57 美元:
Plugable 的是 70 美元:
所以 Apple 卖到 130 美元是比别人都贵,但 Apple 就是 Apple 嘛,卖这个价钱并不算离谱。不喜欢可以买非 Apple 的,大品牌的线一般都没什么问题。
这样的线是给谁用的?是给那些真的有 40Gbps 需求的人用的。如果你不需要 40Gbps,可以降级到 USB 4、USB 3 甚至 USB 2 啊。如果你还不需要 100W 大功率充电,那可以降级到更低功率的 USB-PD 啊,甚至是不支持 USB-PD 的线。只要你愿意降级,价格可以便宜非常多。
真正需要用到 40Gbps 的,要么是 Mac 到 Mac 或 Mac 到 iPad Pro 之间的高速传输,要么是 Mac 到连接多个高带宽外置设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多个」,因为用多个接口连接多个设备的话其实每一个的带宽不需要那么高。
作为 Apple 用户我们都有一个很简单的理想:一根线连接电脑和所有外设。如果我把我的 Mac 拿走了去别处工作,等我回到我的座位时我应该只要插上一条线就能把电源和所有外设接回去。不要让我一根一根线地把每一个外设接到我的 Mac 上,这个用户体验太糟糕了。
当然这个理想是有代价的,主要是金钱上的代价。要把所有外设聚合到一条线上,这条线还要支持大功率充电,那只能是 Thunderbolt 3 或 4 线了。这条线接到一个 hub 上面,再分别接不通的外设。这个 hub 可以是一个纯粹的 hub,也可以是一个如同 hub 一样的显示器。
愿意花钱做这件事情的人,一般都砸了 300 美元在 CalDigit TS3+ 之类的 hub 上,那条线根本不算有多贵。况且 CalDigit TS3+ 已经附送一条 1 米的线,要买 2 米线的人自然有他的理由,那就花钱吧。
我之所以了解 Thunderbolt 线材的距离上限,是因为我曾经想过能否在家里布跨越房间的 Thunderbolt 线。Thunderbolt 的 40Gbps 比主流网线的 1Gbps 要高不少,只要两头有合适的编码器和解码器我可以在 Thunderbolt 上跑多种不同的协议。后来我查了一下 Thunderbolt 的距离上限,就知道这不可能了。要做到 40Gbps 只能上 8 类网线,而且 8 类网线的距离上限不是 100 米二而是 30 米,价格比常见的 5 类 6 类网线贵一倍。
没有那么高要求的话买洋垃圾线即可。
咸菜贵肯定有贵的道理,兼容协议越多,咸菜产的越少,价钱也就越贵。
来感受下Hi-Fi线。
我不会购买,因为这本来就不是给日常消费者用的产品。
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件事超出了认知,在嘲讽之前完全可以先了解一下,说不定就此多了解一些东西,只是看价格和外观就吐槽的人,不过是展现自己的无知。
关于这些线材和普通充电线到底有什么区别,价格大概多少,少数派里有一篇2019年的文章可以参考,需要注意的是,这篇3年前的文章写的线材还是TB3协议的。
我不打算在这里把别人的全文复制一遍,我只说文章里提到的一点:
所有协议都支持的万能线缆
想要支持上述的我所介绍的所有协议,那么买短距离 TB 3 被动线缆准没错。不过需要注意避开短距离的 TB 3 主动线(带 E-TAG)这个坑。
短距离 TB 3 被动线缆是指的是总长度小于等于 1m 且没有 E-TAG 的 TB 3 线缆。因为所有TB 3 的线缆都在两端带有 TB 3 协议的控制器,除了 TB 3 和 100W PD 的支持,这种控制器额外提供 Thunerbolt 备用模式、 DisplayPort 备用模式以及 USB 3.0 或以上的(控制器芯片需要是 Titan Ridge 才会支持 USB 3.1)协议支持。
不过经过我的测试,确定是全功能的线缆就那么一条: Apple 雷雳 3 (USB‑C) 连接线 (0.8 米) 官网售价320元。
在作者测试的众多TB3线缆中,唯一做到全协议支持的,仅有苹果当年的雷雳3连接线。
而现在这根是TB4,如果没什么意外,估计也是全协议支持。
这个问题的回答里也有不少答主列举其他第三方线材,证明苹果的价格相对贵,但是可能并没有那么贵。但其实更有可能的一点是,其他相对便宜的线材可能没有做到全协议支持。
这种线缆本来就是用于电脑显示屏连接,可以传送8K视频。各类自媒体截个价格图,拿普通type-c口充电线来比较,无非是为了吸引流量。这种宣传不仅无知而且有害。
价格边际效益骤减的高端专业线材,或者类似专业领域的高端产品,往往只有少部分厂商来做,不仅是因为专业市场小、投入成本高,也和厂商态度有关。平价消费品固然可以占领一部分大众市场,但把厂商水准推向世界级水平的,是在高端专业领域开发产品的能力,这才是决定厂商产品竞争力的标准。对产品强迫症式追求极致的做法才是进入专业领域的通道。
当下某些自媒体,一边叫嚷某项产品技术被“卡脖子”,一边又把专业视频传输线和10块包邮的充电线在价格上做比较,这类充斥偏见的报道除了产生无知和傲慢毫无益处。而无知和傲慢,是进步的最大阻碍。
顺带,说句题外话,今天的热搜真有意思,我今天没遇到的情况都成热搜了。
点进来之前我就猜到好多人骂了。。。。
果然很多人都把这玩意儿当成淘宝9.9包邮的充电线了…
这种线是给苹果那款自带A13芯片、价格上万的显示器Studio Display用的, 购机会赠送一根一米的。
这根一米八的单卖是为了专业人士专业用途,可以说是万能线了,它最恐怖的地方是唯一一个全协议,而且向下兼容的,适用各种场景。
如果你非要买来给手机充电我只能说土豪我们交个朋友好么??
对了, 那个100多块的抛光布。也是给苹果显示器用的,当然你也可以买来擦ipad,MacBook.和.......手机.
我建议大家还是先去查查啥是 雷雳,价格300-800的都有。
Intel对于雷雳4专利费收取至少可以占到单条数据线成本的10%
苹果这个 供电功率最高可达100瓦,全协议支持,同时原生支持DP 1.4/USB3.1/USB3.0,表明苹果把这几个数据协议的芯片跟雷电芯片都做到了线里面。
不需要额外的设备助力达到40Gb/s的传输速率,(经评论区提醒已修改)
支持多达4个Thunderbolt 4端口的扩展坞,
支持两个4K显示屏或一个8K显示屏,
哦对了,还有人问这线皮是金子做的 ,还是线头是金子做的?
这根数据线接口用了储量极低的稀有金属:铑和钌, 这金属确实比黄金贵。。。。
也不用骂我,只是说实话而已, 反正我买不起那个显示器。。。
我现在也分不清自媒体总爆料这些是给苹果打广告带流量还是黑苹果了。。。
至于品牌溢价。。见仁见智吧。
举个栗子,众所周知显卡其实买的就是老黄家英伟达的那个芯片,外壳堆料这玩意都差不多,代工厂就那几个。
但是 高贵的阿苏斯要比同档次的其他品牌贵好多。。这就是品牌溢价! 还有格力空调一个鸟样子。
鉴于评论区有很多人在淘宝京东搜一圈雷电就拿三五百的线来嘲讽。甚至有人认为这根线品牌溢价达到400%!
我想还是有必要再多说两句。
目前其他家的主动TB3 2m的线是不兼容USB3.1/3.0的,很多也不兼容DP协议,被动TB3 2m的线做不到40Gb/s满速,所以算下来苹果这根线的功能大概等于别人家的一根被动+一根主动线还有点富裕。
2m的主动线一般是¥500+,2m的被动线一般是¥300+,而且为数不多几根主动的2m线要么不支持USB3.1/USB3.0,要么不原生支持DP(Thunderbolt3的Alt mode)
再看看苹果的,全协议兼容!基本就是一根线走天下,功能≥你看的牌子¥499+¥369+一根DP线,
苹果的这根卖¥949! 目前两米的线能做到这个参数的只有苹果一家!
看了发布会大概就明白了。
只有苹果能做到(❌)
只有苹果干得出来(✓)
雷点4线本身就贵,这次智商税含量不高,比那四个轮子、擦屏幕布、“快”充头啥的好多了……
很多人都把这玩意儿当成充电线了…这是用来传数据、接eGPU外置显卡、连6k8k显示器什么的。
我接外置显卡的雷电4线300多,绿联的,0.8米。
按苹果的溢价,而且还是啥雷电4pro,1.8米卖900多算是很良心了……
话说回来,别说900多了,就是苹果跟国产绿联卖一个价,500块,也要被人喷智商税,因为大多数用户对于“数据线”的理解,仅限于充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