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人吃饭前总要说一句「我开动了」?

回答
您好!关于日本人吃饭前说“我开动了”(いただきます,Itadakimasu)这件事,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头禅,背后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和感恩。我试着给您详细地讲讲,希望这听起来不像是个冰冷的AI回答。

首先,我们要明白“いただきます”(Itadakimasu)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它源自日语中的“いただく”(itadaku),这是一个谦让语,意思是“接受”、“收到”。所以,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我接受了”。但具体到吃饭这件事上,它就有了更深层的含义。

为什么说“我开动了”?

这背后主要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日本人用餐前表达感谢的习惯:

1. 对赐予食物者(自然、生产者、厨师)的感谢:
对自然界的感谢: 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相对有限,他们深知食物的来之不易。一粒米、一棵菜,都是经过春耕秋收,经历了风吹雨打、阳光雨露才能长成的。因此,“いただきます”是对孕育了这些食物的自然界表达敬意和感谢。
对辛勤劳动者的感谢: 无论是农民、渔民,还是养殖户,都是通过辛勤的劳动才将食物送到我们餐桌上的。这其中付出了汗水、智慧和时间。说“いただきます”也是对这些生产环节中所有人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对厨师的感谢: 对于准备食物的厨师,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专业的厨师,他们花费了时间和精力来烹饪、调味,让食物变得美味可口。“いただきます”是对他们烹饪技艺和劳动的一种认可和感谢。

2. 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日本文化中,非常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即使是植物,也被认为是拥有生命的。当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我们就在以另一种方式承载和延续它们的生命。“いただきま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这些即将成为我们身体一部分的生命的尊重和感谢,感谢它们为我们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能量。

3. 一种用餐礼仪和仪式感:
“いただきます”不仅仅是感谢,它还标志着“用餐时间开始了”。在吃饭前说出来,就像一个简单的启动仪式,让大家将注意力集中到用餐这件事上。它有助于创造一种宁静、专注的用餐氛围,让人们更好地享受食物,也更珍惜当下。
在家庭用餐时,长辈说“いただきます”后,晚辈跟着说,这是一种传承和教育,将感恩的文化代代相传。

4. 一种谦逊和接受的态度:
“いただく”(itadaku)这个词本身带有“接受”、“领受”的意思,并且是一种谦卑的说法。当一个人说“いただきます”,也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就是“我荣幸地接受这份食物”。这和许多东方文化中“受人恩惠,饮水思源”的理念是相通的。

“いただきます”的由来:

虽然具体的起源难以精确考证,但普遍认为“いただきます”的用法与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有关。佛教提倡“不杀生”,在饮食上也会有所讲究,鼓励人们对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心存敬畏。随着佛教在日本的传播,这种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恩之心逐渐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最终演变成了“いただきます”这一用餐习惯。

与“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Gochisousama deshita)的关系:

“いただきます”是饭前说的,与之相对应的是饭后说的“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Gochisousama deshita),意思是“我吃饱了,谢谢款待”。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用餐感恩礼仪。“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同样包含了对食物、对准备食物的人的感谢,因为“ちそう”(chisou)原本指的是“盛宴”、“丰盛的菜肴”,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是一顿丰盛的款待,我非常感谢”。

总结来说,日本人吃饭前说“我开动了”(いただきます),是一种集感谢、尊重、仪式感和谦逊于一体的文化表达。它提醒人们,我们桌上的每一份食物,都凝聚着自然的力量、无数人的辛勤劳动和生命的馈赠,因此我们应该心存感恩,珍惜眼前的一切。

希望这样的解释能够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习惯背后的文化底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人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习惯,就是“同步”。

在国内的时候,和朋友家人吃饭,除了有长辈和重要客人的场合自己不先动筷子以外,是不太注意吃饭进度的,先吃饱了,坐着听别人说话就行。

但日本人吃饭,往往会留意其他人的进度,尽量保持自己的吃饭进度条和他人一致,不会过快或者过慢。尤其是很多餐馆和宴席都一人一套料理分开上,并不是大家从一个盘子里夹菜吃。这种时候,每个人的用餐进度就显而易见。

不止一次听日本人描述说,日本高中女生一起出去修学旅行,料理最后的甜点会看别人眼色才开始吃。大家都互相等待一个微妙的时机,一旦抓住了,就所有人开始一起吃,如果抓不住,甚至可能大家都不吃甜点。


那么好了,现在你处于一个场景——

几个人一起聚餐,每个人面前自己那套菜都上来了,但是有俩人聊high了滔滔不绝,而你肚子很饿,看看其他人的表情仿佛也在说,啥时候才能吃啊。

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中国人,你可能会伸手招呼对面的客人,说,来来来,别客气,吃吧吃吧。

如果是日本人,他大概率会举起筷子,说一声「いただきます。」

这时候他对面那两个聊到忘记了别人的日本人,也大概率会突然停止对话,跟着举起筷子,也说一句「いただきます」。

这样,就达成了「同步」。这个同步,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令人内心十分舒爽的事情。

所以「いただきます」其实是一种广而告之,一种对同桌其他人的通知,「我开动啦」的目的就是开启那个微妙的时刻,推动大家一起开吃。

就算另一个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跟着同步开吃,这种通知在他们看来也是一种礼貌。我开动了,出于对你的尊重,告知你一声,而不是独自开吃。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开动了」其实是很精准的翻译。

用日语语法去直译成「领受了」「收下了」反而很可笑,生活的习惯用语哪有用语法直译的,其真正的意思大多已经偏离了语法。毕竟中文里「老师好」也不是「老师你人真好」的意思啊。


其实也不是所有人所有场合都说いただきます的,但就我遇见的多人用餐场景里,至少有一半。

日本人也真的做过调研。

无论任何场景和人数,总是习惯说いただきます的人占35%(这里不包括偶尔说的)。

而整体来看,出声说「いただきます」的概率,早饭47%,午饭40%,晚饭61%。

很多人是在家里,和家人吃晚饭的时候说的(所以大部分其实我们看不到)。

就我的观察,日本人说いただきます的情况,

一种是工作上应酬,或者不熟,想尽力保持礼貌。

另一种是因为教养比较好,家庭习惯。

就好比在中国,教养好的小孩子知道长辈不动筷子自己不能动,但也有很多小孩子不管这些一样。虽然不说并不代表教养不好,但教养好的人会认为自己应该说,或已经形成了习惯。

和这样的人吃饭,哪怕大家关系特别熟,也会说一下。说完了就该开玩笑开玩笑该闹就闹了。

所以,认为日本人完全不说いただきます也是很片面的。只不过做为外国人,我们也不用过度思考要不要说,只要同桌日本人都说的时候跟一句就可以了。

user avatar

按照日本最强吃播人安倍三三的说法,

日本自己具有悠久的和食文化,

日本人的标准食物是“一汁三菜”

(这部分我之前写文章详细介绍过)。


日本和食强调菜色搭配,进餐仪式感,

吃饭前说我要开动了,一大大ki嘛思,

吃饭后说多谢款待,枸杞搜撒嘛dei思,

俩目的,一则为了感谢食材,

一则为了感谢提供美食的人。


我基本上出去都一个人吃饭,

所以“我开动了”说的不多,

但是吃完饭“多谢款待”一定会大声说出来,

我特别内向,每次都要蓄力……

尤其是小馆子,日本人都会临出门说的,

老板在灶台后面也会大声喊,多谢惠顾,

人情味儿还挺足的。

user avatar

我在日本五年了,现在我告诉你把这句话忘了!~

毫无疑问这句话的意义是积极的,

但!

以前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会说这句话

现在他们自己吃饭的时候从来不说

我一次都没见过(或许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说吧)

甚至是 我和日本朋友吃自助烤肉的时候

只知道要吃肉 肉一熟他们夹的比谁都快

(我都赶不上他们吃得快)

一口一个,哪来什么心思说いただきます

不过我们相处真的很轻松

后来进了会社,前辈上司都是各自吃各自的便当,有时候会聚在一起吃,有说有笑就是没有いただきます。最近因为疫情原因每个人桌子上都被放了个隔离罩,不让一起吃饭了,同事就坐我旁边吃饭,我发誓我真的没听见。(你要是扯圈子论说人家素质不好没有家教真的上纲上线了啊。)

啥感恩 啥珍惜 吹的天花乱坠

来了日本感觉书上写的日本,微博上的日本,中介口中说的日本和真实的日本还是有出入的。

他们或许在心里默念,这个就无从知晓了对吧。

我的理解是,比起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感恩,现在说这句话的意思更是为了一起吃饭的时候维护自己形象,客套一下,像个礼节一样

我是从来不说。我觉得中国人没必要吃饭就说いただきます、好吃不好吃都说うまい,真的没意思。

曾经我也是以为日本人文明素质高内心温暖明媚体贴可爱尊重别人包容度高吧啦吧啦吧啦吧啦

但是在日本这几年我见了形形色色的日本人,明白了为了表面功夫他们能受多大委屈给自己带来多少不便,(比如从来没见过女性自己去饭馆吃饭怕被人笑话?比如内心很讨厌你还要忍着恶心对你嘘寒问暖,甚至送小礼物给你)说句不好听的,我觉得多少有点扭曲。

所以日本人是一个骨子里很自卑的民族

好像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眼光中

几乎在所有的表面功夫上,都用力过猛。

题主你多看看别的不一样的回答,听听不一样的声音吧

不管有没有 不要只听某些留学中介,日吹的话。

最后说一句,或许人性本善,他们真的为了珍惜感恩的心情而说这句话,可他们那么爱吃鱼,为什么要往大海里倒核废水?

真是太珍惜了啊!

(在日的中国人如果你们经常说或者你们的日本人家人或者朋友天天对你说就当我跟你抱歉了对不起 看清了这句话再来守护你的日本谢谢合作)

user avatar

感觉日本是把仪式感搞的最强的国家。

饭前会说“いただきます”(我开吃了),初次见面要说“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或者更尊敬点说:“はじめまして、よろしくおねがいします”,也就是我们翻译过来的”初次见面请多关照“。会面中途离开,甚至是会面结束了正常离开,也会互道“失礼(しつれい)します”,也就是“先走一步“的意思。其实按照我们中国人理解,会面结束大家正常离开,直接”拜拜“不是很正常吗,一点也不”失礼“。

但日本的社交礼仪就是这么多,而且他们把它固化下来了,从打招呼的语言、身体语言(面对不同人鞠躬的角度)等都有一套标准,只有按照这个标准做了,才不失礼。家庭、学校会教学生社交礼仪,进入公司后,公司也会教新入职员工各种社交礼仪。

感觉他们把仪式感搞的这么强,是因为日本人从心底里不喜欢不确定性,想把任何事情都做的有条理,有规章,否则出现点意外情况就不知道如何应对了。

跟日本公司开过正式会议,他们会在会前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考虑清楚,然后详细制定会议议程,会议议程会精确到分钟,而且会把寒暄也一本正经的列入会程,看了他们的会议议程,第一项为“挨拶(あいさつ) ”,也就是寒暄,而我们国内会议一般不会把寒暄作为一项单独的议程。

如果你想捉弄下日本人,就在会议上提几个问题,而且是跟会议主题相关的问题,只是会前没有沟通过,这时往往会发现他们很慌张,感觉是计划外的东西提出来很不合适。当然会议结束后,他们会来私下沟通,这样的问题最好提前沟通,不要在会议上提出。即使会议的目的就是现场讨论解决问题,也不要在会议中提出刚发现的问题,有问题会后提,作为下次会议的内容。就算是头脑风暴,你也要在会前把风暴的大致范围列好,真的在会上风暴出了预期,日本人会很受不了,一旦感觉有了”意外“,他们就会浑身不自在,后续交谈都感觉他们很尴尬。

仪式感,做事有板有眼,让初入职场的人做事有套路,不容易慌张,但整天沉溺于这些繁文缛节上,我们中国人会觉得很累,有时会感觉很好笑,特别是你看日本A片,明明是风俗店里很猥琐的事情,也要在事前事后做出很正经的寒暄:

”我开始了!“

”好的,辛苦您了“!

风俗店里一本正经的对话,却做着不正经的事情,看了这种对话,会感觉格外好笑。

user avatar

其实是这句话不是对人说的,是对食物说的

首先说一下「いただきます」(读音:以达达给嘛苏)的语源。

这句在日剧里常听到的「いただきます」是「いただく」的郑重说法。「いただく」若写成汉字就是“”,是日语中最高级别的尊敬语之一。

关于「いただきます」这句话,比起“我开动了”或“不客气了”,更贴切的翻译应该是“我领受了”。

那么“领受”的是什么呢?

是“大自然的馈赠”(好熟悉的词)。

要说日本这国家吧,古代是真穷。地方很小,米产不了多少,收获了普通百姓都舍不得吃,祭祀供奉是第一位,上缴给掌管地方的贵族们吃是第二层,百姓能吃上大米的很少。

看过不少动画片或电影里日本大名宴会吧,每人前面一个小几,一份餐,是啥呢?

米饭一盒、放个梅子、小咸鱼、海带汤、腌萝卜、这就是贵族的饭了。

战国时期的伊达政宗曾说:“有朝一日天下太平了,我要吃红豆饭、芋头萝卜炖肉汤和新鲜的沙丁鱼!

在当时看来,已经是一位领主的憧憬愿望了。

穷人主要吃啥?

小米/稗子+萝卜+咸菜

这个在黑泽明的《七武士》里面有非常仔细的描写,山贼抢的是村庄的大米,村民用大米雇佣武士,自己吃的是小米和萝卜,至于说生鱼片什么的,低生产力和保鲜技术下不存在的。

为什么不养鸡、鸭、猪呢,日本很长时间高层都收到佛教影响很深,号召下全国流行吃素,或者说不吃“兽”类的肉,比如猪牛羊。同时,放牧所需要大量的沃土和草原也是不具备的。

另外,日本这个地方多山,本来就不好耕种,古代的交通条件有限,一些笋、水果、什么的也不好运输,其实几百年来对都是食物挺珍贵的。

所以,养成了一种叫食物崇拜也好,珍惜的感情也好。反正是对能吃到的每一餐挺感激的。

顺便提一下,「我开动了」这句话有一个动作要相配合。

郑重一点的需要双手合十,低头闭眼,有点像拜神或祷告。

其实,日本现代的很多年轻人也不遵从这个,更多的是在和别人一起吃饭时候,作为一种“告诉对方一起动筷子”的谦让礼仪了。

日本有机构做过相关调研,家庭中一起吃饭,说这句话比较多,主要也是长幼都在,有个开饭的仪式感。而自己吃饭的话,也就有四分之一的人还会说这句话。

当然了,在电视里,为了怕被人诟病,不管主角自己还是多人,一般都会有这个动作。

我们接触日本文化还是通过影片了解居多,所以有一种错觉,好像每个人都会这样做而已。

user avatar

那句话的含义,和欧美人饭前起到感谢上帝一样。

这是一句敬语,这是要有对象的,一般这句话是表达对于给自己饭吃的人尊敬。

所以如果没有觉得这饭是别人给的,就不用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