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他们的“高明”之处。不光是税收。
先制定严格的规章,平常不完全如此执行。但又随时可以完全地去执行。
所以较起真来,不好意思,无论在法律还是道德层面,你都是弱势的一方。
中国的企业为啥没创新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中小企业主得花很多心思在这上面。
---------------
2017-4-2 更新:
这一套不光是是官对民和商用。
大明朝廷对官员也用了类似的方法。
故意给官员一个比较低的工资,连日常开销都不够,逼着他们去捞钱。
平时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查起来一查一个准!
利益相关:我舅舅是一私营企业业主,纺织行业,目前年销售额1300万,我爸妈都在舅舅的厂里干活。实际利润仅为年销售额的2%-5%,且是在偷逃不少税的情况下,还没计算设备的折旧费。如果哪一年的收入能有销售额的4%以上,那就是公认的好行情了。另外,我曾经在这行业的某一上游企业做过会计,年销售额3亿以上。在此期间主要负责销售方面的账务和增值税。说白了就是,真假两本账,我都有第一手的真实数据。
我以下的回答,皆建立于在此之上的认识和见解。若有以便概全之处,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1,买卖发票是常态。至少在我们那个行业和地区,实物的销售和账务的开票(开增值税发票,下同)是分开的。比如,客户A在我司买了100万的货物,你就有了100万的“开票额度”。这个额度,你可以开给任意的公司B。有一些小个体工商户,他们是不需要增值税发票的,就转卖给公司B。B公司这样可以增大进项额,从而减少交税。由于小个体工商户的采购量都较小,他们往往都会“委托”会计们帮忙“卖掉”这些发票。按照市场价,我以4.5个税点的价格买入,再以5个税点的价格卖出,这样能赚不少钱。而且,以“我在公司当会计”为信用保障,等到找到买家收到钱后,再把钱返还给那些小个体工商户。这样一来,零风险零资金占用,觉得这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好赚的钱了=_=。
2,不偷税逃税,真的会死。在大二的时候,我帮我舅舅算过一笔账:如果按照我课本上学来的那些知识交税的话,那一年得亏10万左右。实际上是赚了30万++。我不知道偷税和逃税具体是指什么,就泛指为通过某些手段少交甚至不交本应交给国家的钱吧。
抒完情后不知道该说啥了,下面说下我对这些现象的看法以及一些猜测吧。
1,地方政府知道我们偷税漏税吗? 当然知道,但不会拆穿。
但是一来我们没给他们添乱,二来给他们送钱了,三来上头的任务也都完成了,傻子才会把我们抓出来断自己财路呢。
2,作为企业,偷逃税的利益和风险有多大?
送出去的钱和偷逃掉的税,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让大家都有受益,这就是市场经济。偶尔跟税务局的人一起打打麻将故意输点钱(我也养成跟朋友打麻将故意小输点让大家都开心开心的习惯了= =),再吃个饭,然后去KTV唱个歌,叫几个小姐玩玩,增进下“友谊”和“信任”,生活还是挺美好的,对吧。利益平衡了,风险基本就是靠这么降低的,人性本如此。
除此之外,我还想强调一点,关于
@禾士正的回答:
其实有关部门都知道不偷税就赚不到钱,但是也不是很在意的去管,这样几乎所有企业都有把柄了,到时要搞你就很容易了
太TM正确了……
举2个例子吧:
本来一向自恃清高自命不凡的我,还是很想创业靠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但一想到这些,就会很绝望T_T…
哎,做企业难啊!!!
------------------------------
想了想还是不匿名了,不过还是多谢大家提醒。在知乎也有些年头了,准备开始答题,做一个贡献者。还想多求些关注呢= =
14年8月1日补充:
看了评论区的一些讨论,觉得需要补充一些内容和想法:
1. 不少相关专业的朋友提出一些质疑,指正了一些错漏之处,不胜感激。还是想澄清一下,我这段文字立足于服务性企业的税与费的成本构成。提到各种税费包括五险一金均是国家强制要求缴纳的。其中各类税费合规缴纳占到企业销售额的15%-20%这个数据也是根据我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统计的。作为企业主、财会人员、受雇者在面对同一问题时立场和思路不同,是很自然的,欢迎大家平和地讨论。
2. 下文所提部分税费的缴纳与管理,我个人觉得确实存在可以改进之处。试举工会经费一例。我所在地区的工会经费是按60%报销。即上缴100元,只能实际报销60元。高达40%用作区域工会日常管理等开销。另外报销手续和要求非常复杂,且不断变化,搞得企业疲于应对。本来收费的目的是督促企业组织开展员工活动,但实际上我们组织集体出游等活动,场租费发票都不允许报销。实际操作下来,仅可以处理一些图书光盘购买的项目。本来我们每年都组织一两次全体员工的活动,自从收了这个工会经费,我们累积缴纳但无法报销的会费数万元,反而导致我们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下降。类似的问题不少,我认为真的可以从减负和提高效率着手进行改善。
3. 很多中小企业主,创业维艰。大部分人看到了他们企业经营顺利时收入可观,却常忽视了他们每天都在承受的经营压力与风险。试想当回款出现压力时,每个月几十上百万的工资无处着落时,一个企业主一天是如何度过的?不是所有中小企业主都有着深厚的背景,靠攀附权力攫取利益。绝大部分都是辛苦打拼,历经失败,谨小慎微的维系企业运转。他们客观上创造的就业,不管是否真的偷税漏税,也养活了大批的国家行政事务人员(比如被收走的工会经费。还有各位做财会的人,你们或许都跑过税务局办理业务吧,应该知道他们用什么样的效率和态度来服务纳税者)。如果能够站在相互体谅的角度,善意地去观察,建设性地建议,才会有真正积极的讨论意义和结果。
------------------------------------------------------------------------------------------------------
13年11月13日补充:
感谢评论中
@SeanTan与王灿的指正。净利润以分红方式分配,适用税率为20%的比例税制,不是上文所提的累进税制。
另外关于增值税抵扣
@尹剑阳,我再多说两句。“营改增”后,分销型企业因进销项税抵扣是可以获得一部份实惠的。但因为我是做服务的企业,下游多是一些个人(外包人天),也不采购什么设备。因此基本无法获取进项的增值税发票(实际上这些个人供应商大多无法提供任何发票)。也就无法获得“营改增”后的所谓税务减免优惠。企业规模扩大以后,从小规模纳税人变更为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反而从原来的3%变为6%,实际税负是提高了的。
关于评论中提到的外资企业。很多外企本身在进入国内市场时享有相当多的税费减免政策,同时也有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合理避税手段。此外,不少有“关系“有”门路“的内资小企业,能够利用极低的成本进入各种高新园区,或者获取类似于“双软企业”等的资质,都可以获取合法的降低税负的通道。这些都是作为我们这种中小企业中的“屌丝们”只能望洋兴叹的了。
------------------------------------------------------------------------------------------------------
国内中小企业的税负确实是非常之重的。以下就创业5年来的经验简单罗列做为小企业你必须要面对的税费:
1. 营业税。按销售额征缴。服务业是5%。
2. 增值税。营改增后基本不再缴纳营业税,改缴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是3%,一般纳税人是6%-17%。
3. 城建及教育附加。营业税或增值税缴纳额的10%。
4. 企业所得税。25%。
5. 残障基金。除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在本单位就业,否则按差额人头数*上年度本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缴纳。
6. 工会经费。按企业季度工资总额的2%缴纳。
以上是明面上强制性缴纳的税费,尚未计入每年办理工商、税务、统计等各类行政性收费。这些都算上相当于企业销售收入的百分之多少呢?根据我自己的公司的情况,我粗略地计算,完全合规缴纳的话约占到15%-20%。
此外公司雇佣员工所付出的工资成本里也有国家强制缴纳的五险一金,占到工资比例的40%。考虑到服务行业的主要成本来自于员工工资,按工资成本占销售收入60%的比例计算,五险一金占销售收入也有15%。对于某些服务业企业,如咨询服务业,这个比例更高。
所以,如果完全做一个合规守法的企业主,承担如此之重的税费负担,想获取平均10%的净利润,需要做到40%到45%以上的毛利率。如果你做过企业,应该可以理解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简单地说一个守法的企业主卖出去100元的服务或者产品,30到35元被国家收走了,60元是直接人工等成本,发了工资解决了就业。其它的各项成本和企业主的所得就在剩下的5元里分配,那么不说赚钱,能不亏就感谢上帝了。
还有,企业即便获得5-10%的净利润,分配给股东的分红还将被国家按累进税制征收个人所得税......我真的不想再多说什么了。
别说中小企业了,
那个去美帝投资玻璃厂的,真的是为了享受新鲜空气?
中国企业寿命短也是出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