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越南中南部,以前占多数的占婆族人是如何在阮主广南国时期,被京族征服者同化为京族人的?

回答
在越南中南部,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辉煌文明的占婆王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被北方的京族征服者所影响和同化。特别是阮主统治的广南国时期,这一过程尤为显著,占婆人(Cham)的文化、语言乃至身份认同,都经受了深刻的变革。

要理解这一同化过程,我们首先需要回到阮主统治之前。占婆王国虽然曾经是一个强大的海上贸易帝国,其势力范围一度遍及中南半岛沿海地区,但自11世纪起,他们的疆域就开始受到北方日益强大的大越(越南前身)的压力。地理位置的临近,以及双方政治、军事力量的此消彼长,注定了双方之间复杂而充满冲突的互动。

到了17世纪,当阮氏家族在越南中部建立起事实上的独立政权——广南国时,占婆王国已经 far from its former glory。经历了多次的内乱、与邻国的战争,以及内部的衰落,占婆的疆域已经大大收缩,并且成为广南国扩张的天然目标。

土地的蚕食与人口的迁移:

阮主在统治初期,为了巩固其在中南部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开发和管理这片土地。其中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吸引和鼓励京族人口向南迁移。广南国政府会提供土地、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越人到新征服的地区开垦荒地,建立村庄。这些被征服的土地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属于占婆王国。

随着京族人口的不断涌入,他们与当地的占婆人开始发生接触。最初的接触可能更多是交易和有限的交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边境地区,人口的分布开始发生变化。占婆人原有的聚居区,逐渐被京族村庄所包围或渗透。

政治与军事的压制:

阮主对占婆的政策,并非完全是怀柔。在许多情况下,他们采取的是直接的政治和军事控制。占婆王国的残余势力,或者被完全取代,或者成为广南国的属国,其政治自主权被极大限制。这种政治上的从属地位,为京族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提供了便利。

在军事上,广南国的军队对占婆的防御进行了有效的压制。虽然占婆人也曾有过反抗,但面对装备和组织更为先进的京族军队,这种反抗往往难以持久。军事上的胜利,使得阮主可以更自由地部署人口和资源,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南部地区的统治。

经济的融合与利益的驱动:

经济因素在同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占婆王国曾经依赖的经济模式,可能与广南国的经济体系存在差异。随着京族人口的迁入和广南国经济政策的实施,当地的经济活动逐渐被纳入到更广阔的京族经济网络中。

例如,越人带来的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耕作方式,可能对占婆人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产生了影响。同时,占婆人原有的贸易网络和经济活动,也可能被整合或取代。那些希望在新的经济环境中获得更好发展机会的占婆人,可能会选择学习和适应京族的经济模式,甚至接受京族的生活方式来融入当地社会。

文化与语言的潜移默化:

这是同化过程中最深刻也最复杂的部分。随着京族人口的增加和他们在政治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京族文化逐渐成为主导。

语言: 语言是文化同化的核心载体。随着京族人口的大量进入,以及在政府、教育(虽然在当时未必有普及的官方教育,但通过官僚体系、市场交流等途径)、宗教(佛教在越南的传播与占婆的印度教/佛教传统也存在交织与影响)等领域的主导地位,占婆语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年轻一代的占婆人,为了更好地与主流社会交流、参与经济活动、获得社会地位,自然会倾向于学习和使用占婆语。久而久之,随着占婆语使用者数量的减少和对京族语的依赖增加,占婆语逐渐衰落,最终很多占婆人转而使用京族语。

习俗与礼仪: 京族的社会结构、家庭观念、婚姻习俗、节日庆典等,也随着人口的迁入而逐渐在中南部地区传播开来。占婆人作为少数民族,为了融入主流社会,可能会主动或被动地采纳一些京族的习俗。这可能体现在衣着、饮食、建筑风格、祭祀方式等方面。

宗教影响: 尽管占婆王国曾有其独特的印度教和本土宗教信仰,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和发展也对占婆人的宗教信仰产生了影响。一些占婆人可能在佛教的影响下,逐渐放弃或改变了原有的宗教习俗。

婚姻与血缘的融合:

跨族群的婚姻是促进文化同化的重要途径。在人口流动和接触的过程中,京族男子和占婆女子,或反之,之间出现了通婚。通过婚姻,不同的文化习俗、语言和基因得以融合,加速了占婆人向京族的转变。特别是在没有强大政治庇护的情况下,占婆家庭的孩子,很可能更容易被视为京族,并接受京族的文化教育。

历史记录的视角: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这一过程的详细记录,很大程度上是由占领者,也就是京族方面留下的。这使得我们很难完全从占婆人的视角来理解他们的经历和感受。许多“同化”的描述,可能更多地反映了占领者对被征服者的观察和记录,其中可能存在视角上的偏差或价值判断。占婆人的抵抗、他们对自身文化的坚持,以及他们在同化过程中可能经历的痛苦与挣扎,在史料中可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现。

总而言之,阮主广南国时期,占婆族人被同化为京族人的过程,是一个多层面、长期且复杂的作用结果。它是地理因素、政治军事的压制、经济利益的驱动、文化语言的潜移默化以及人口迁移与融合共同作用下的历史演变。在这个过程中,占婆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实体,其文化和身份认同逐渐被更强大的京族文化所吸收和改变,最终在中南部地区融入了占主导地位的京族社会。这是一个典型的征服与被征服、融合与消融的历史案例,深刻地改变了越南中南部的民族构成和文化景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解答这个问题前,先作四点说明,意在破除对于占婆常见的一些误解,从而有助于对本问题的理解。

①占婆王国人口概况及社会生产力水平[1]

人口“占多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绝对数量上来看,占婆的总人口实际上一直偏少。这一长期的劣势,本身就是占婆最终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占人作为南岛民族,采用典型的南岛民族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偏重于海洋,擅长渔业与商贸,甚至从事海盗活动。占婆并非一个中央集权国家,而是越南中南部南岛民族国家的总称,是一个松散的国家联盟。它由一系列河流流域政体组成,每个政体具有政治中心、沿海港口、宗教中心三个政权支柱,港口是政权的经济中心,政权的经济也严重依赖对外贸易。[2]反观占婆的农业,自始至终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明史》记载其“民以渔为业,无二麦,力穑者少,故收获薄”。《岭外代答》称其“地广人少”,“土皆白沙,可耕地绝少”。

上图占婆全境看似很大,对土地的实际开发利用程度却十分低下。被破碎地形分隔开来的诸多占人居民点,可以视为海洋中的群岛。占婆境内的人口承载力始终很低,而且依靠渔业与商贸也很难养活这些人口,因此需要经常性地发动对外劫掠。考察占婆在境外的作战,基本上就是骚扰和抢劫,《剑桥东南亚史》就使用了“以掠夺为基础的占婆政治经济”做为占婆经济史部分的小节标题。


②现代占族人口概况

在网络的讨论中偶尔能看到一种说法,认为占婆在黎朝时灭亡,占人又在阮主对越南中南部的经营中消亡。从题主的提问来看,应该是相信或者倾向于这种说法的。不过,这是对占婆历史和占人现状完全不了解之下的想当然,换言之,题主提问的这个前提是不存在的。

占人时至今日依旧存在。在柬埔寨有24万占族(2018),绝大多数是穆斯林。越南有16万占族,在高地民族中尚有朱鲁族(1.9万)、嘉莱族(41万)、埃地族(33万)、拉格莱族(1.2万)等南岛民族[3],这些民族既是占婆人口的组成部分,又属于越共官方认定的54个民族之内。

越南占族依据宗教信仰的不同,分为4个支系:[4]

  1. 婆罗门教占族,这是人口最多的一支。
  2. 信奉完全本土化伊斯兰教的 Chăm Bà Ni,译作占巴尼或婆尼占族,其宗教与世界主流的几种伊斯兰教教派有明显差异。这一支占族人口也较多。以上两支占族分布于平顺和宁顺两省,约6万人,其中大约三分之二信奉婆罗门教,剩余为婆尼占族。[5]
  3. 伊斯兰教占族,其伊斯兰教信仰比较主流,大多数是较晚才由柬埔寨沿湄公河回迁的。
  4. 保持着原始信仰,不信奉任何世界性宗教的赫雷占族。

上述分支除伊斯兰教占族外,依旧全部遵循母系氏族制度。顺便说一句,南越吴廷琰时期将境内的马来人也识别为占族,越共在统一后继承了这种识别方式。[6]马来人人口并不多,也已经被占族同化,但也有资料显示,其宗教地位在伊斯兰教占族中往往很高。[7]

另外不要高估越南对占人的同化程度,这种同化实际上相当有限,占人长期以来都对京族文化表现出明显的不认同(或者干脆说,是排斥)。今日越南占族传统文化的保留状况相当好,也是这种心态下的刻意行为所致。占族接受越南国民教育的比例至今仍然很低,不过多数人都可以使用越南语,这倒没什么疑问。[8]


③占婆政权的灭亡时间

乔治·马司培罗提出占婆于1471年灭亡的观点,现在看来有些陈旧,同实际情况不能完全契合。黎圣宗发兵攻占佛逝、俘获占王盘罗茶全后,占婆政权依然存在。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认为1471年灭亡的是占婆的联盟,或者表述为佛逝王朝的覆灭,这样就合理了。在传统说法中,占婆余众建立了占城、南蟠、华英三个附属于黎朝的小国。其实这几个王国本就存在,分别对应着宾童龙、嘉莱和古笪罗,准确地说,是从该年起进入了失去联盟的状态。


其后,越南对占婆的蚕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上图[9]算是一幅简明的示意图。古笪于1653年被越南吞并,变为延庆、康泰二镇,宾童龙则是1692年被阮主占领,设置了顺城镇。直到1832年明命帝在顺城镇改土归流,改为宁顺府和咸顺府,占婆政权才正式宣告灭亡。阮朝随即强推极为严苛和歧视性的同化措施,引发占人强烈不满,爆发了从吉兰丹学成归来的卡蒂·苏玛(Katip Sumat)所领导的“圣战”,于1834年被镇压。同年爆发了规模更大的罗奔王起义(“乙未顺匪”),也于翌年被残酷镇压。1835年4月,明命帝以参与谋反为由,在顺化将占王阮文承(占名 Po Phaok The)凌迟处死,“占城祀遂绝”,王系至此终止。[10]

在改土归流后,宁顺府的政府公文依旧可以使用占文,继续同汉文并行。在巴黎亚洲学会保存的占婆王府档案中,最晚的占文文件是同庆年间的(1885~1888)。[11]


④越南在占婆伊斯兰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在网络上还有一个常见的误解,既高估了占婆的伊斯兰化水平,又对越南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做出了与事实相反的评价。

伊斯兰教最初只是有限地在占婆沿海商业阶层中传播,真正大规模改宗出现于1471年越南攻占毗阇耶之后,尤其是16世纪后期。1627~1651年在位的占王蒲罗美(Po Rome)曾数次访问吉兰丹,并且皈依了伊斯兰教。据占婆史料显示,此前没有任何一位国王是穆斯林。[12]

与婆罗门教紧密相关的占婆联盟被越南消灭后,部分有关的宗教活动和精神纽带也随之不复存在,军事的失败又在占人中引发了对婆罗门教的怀疑思潮。佛逝既已被攻占,占婆的政治中心转向了穆斯林较为集中的宾童龙,在对外交往中(主要是吉兰丹),改宗伊斯兰教可以获得军事、外交和商业方面的显著利益。

在境外的占人难民更容易受到马来人的影响,从而大规模改宗,至19世纪上半叶,大多数柬埔寨占人都已是穆斯林。[13]境内外的占人和马来人又多次联手,发动了反抗越南的斗争,也促进了伊斯兰教的进一步传播。如吉兰丹穆斯林全扶(Tuen Phaow)在18世纪末领导了反越起义,据占族长诗《全扶阿利亚》(Ariya Tuen Phaow )描述,全扶自称接受真主使命发动“圣战”,同时广泛宣扬教义,吸引到大批反越的占人皈依。[14]虽是一部文学作品,却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扶起兵的现实情况。

笔者认为,越南非但不是西班牙第二,它对占婆的蚕食和征服反而刺激了占婆的伊斯兰化。对于这一结论,在文明讨论的前提下,笔者接受任何形式的辩论。同时,越南境内的占族由于相对隔绝,且遭受同化和打压,导致婆罗门教占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已接受伊斯兰教信仰的占族又发展成为独特的婆尼占族,对于这一点,笔者也从未否认。


正文

做完4点说明后,感觉已经大体上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些说明反而成了答案的主干。下面针对问题进行回答,其实很简单,只是相对比较冷门。

占人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三次难民潮(1471、1692、1832),越南境内占族人口随之锐减。由于生活空间遭受京族挤占,多数越南占人迁往内陆玩起了并不擅长的农业,同时又要面对政治高压,生活通常比较困窘。反观京族,因战乱和饥荒等原因,导致北方移民持续南下,尤其在16世纪末和18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了两次移民大潮。阮主对于移民持欢迎态度,给予三年免税的政策(在实际的执行中往往更加宽松、优惠),所开垦的土地也归移民私人所有,这对于移民极具吸引力。[15]阮氏政权又刻意组织各类移民、以及罪犯和郑氏战俘对境内进行开发,使得蛮荒之地逐渐变成鱼米之乡。[16]越南中南部现今的京族人口,主要就是源于农业生产水平更高、人口更多、具备政治优势的京族移民,这其实很容易理解。

据占婆王府汉文档案可知,彼时占婆地区的居民分为安南民、京旧民、顺城民、大明客属、始立漏民、降蛮等种类。安南民与顺城民分别指京族人和占人,这毫无疑问。越南封建史家将京旧民解释为“占人娶汉女生子谓之京旧”,法籍占裔学者蒲达玛则主张是占婆地区占化的京族。另据法国学者艾莫涅于19世纪末对几个京旧民村庄的考察,当地传说因为祖上多次遭受镇压,导致占人男性减少,女性只好嫁给京族人——由此看来,京旧民更像是主要由占人女子嫁给京族人所形成的。[17]无论如何,京族人、占人、京占混血这三个族群长期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划分,占人很难在通婚之后就悄无声息地变成京族。

近现代的情况无需详谈。法国殖民者对占人的政策还算宽松,部分西原省份甚至没有京族移民。到了南越政权统治时期,吴廷琰重新鼓励京族人迁入潘朗、潘里等占人地区生活,再度激化了矛盾冲突,致使占人传统文化遭受严重破坏。越战造成大批难民出逃国外,其中就包括大量占族,自越战结束至1993年,马来西亚共接收了数万越柬占族穆斯林难民。[18]时至今日,占族仍在持续流出,主要流入地也正是马来西亚。

越南占族的人口基数本来就小,又很少与京族通婚,在封建时代是被明确区别对待的,遭受打压和封锁才是常态。指望他们在阮主时代通过混血或京族化的方式,来形成今日越南中南部庞大的京族人口,显然是不现实的。

参考

  1. ^ 关于占婆王国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参见〔新西兰〕尼古拉斯·塔林主编,贺圣达等译:《剑桥东南亚史》Ⅰ,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第126~129、208~215页
  2. ^ 牛军凯:《晚期占婆的港口与政治模式》,《南洋问题研究》2012(3):87-94
  3. ^ Tổng cục Thống kê, Tổng điều tra Dân số và Nhà ở năm 2009: Kết quả Toàn bộ, Nxb. Tổng kê, Hà Nội, 2009.
  4. ^Các nhóm dân tộc Chăm ở Việt Nam, Đài Tiếng nói Việt Nam-Ban Đối ngoại http://vovworld.vn/vi-VN/sac-mau-cac-dan-toc-viet-nam/cac-nhom-dan-toc-cham-o-viet-nam-174931.vov
  5. ^ 牛军凯:《百年来的占婆历史研究》,《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2010(2)
  6. ^ 刘志强:《占婆与马来世界的文化交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第208页
  7. ^ 利国、徐绍丽、张训常:《列国志—越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第53页
  8. ^ 《占婆与马来世界的文化交流》,第70~71页
  9. ^ Po Dharma, Vương quốc Champa, Lịch sử 33 năm cuối cùng (1802-1835), IOC-Champa, San Jose, 2013, tr.283.
  10. ^ 《大南正编列传初集》第三十三卷《外国三·占城》:十五年,文承谋不轨,暗通藩安逆党。事觉,坐诛,占城祀遂绝。
  11. ^ 梁志明等主编:《东南亚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第371页
  12. ^ 《占婆与马来世界的文化交流》,第164页
  13. ^ 《占婆与马来世界的文化交流》,第161页
  14. ^ 《占婆与马来世界的文化交流》,第165页
  15. ^ 〔澳大利亚〕李塔娜:《越南阮氏王朝社会经济史》,文津出版社,2000,第7页
  16. ^ 陈文:《越南科举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2015,第174~175页
  17. ^ 牛军凯:《潘陀浪王宫档案与晚期占婆史研究》,《东南亚南亚研究》2012(1):71-77
  18. ^ 《占婆与马来世界的文化交流》,第71、82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越南中南部,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辉煌文明的占婆王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被北方的京族征服者所影响和同化。特别是阮主统治的广南国时期,这一过程尤为显著,占婆人(Cham)的文化、语言乃至身份认同,都经受了深刻的变革。要理解这一同化过程,我们首先需要回到阮主统治之前。占婆王国虽然曾经是一个强大的海.............
  • 回答
    量化美军在越南战场的失利,这绝非仅仅是军事层面的数字统计,它更像是在一片混乱的战火余烬中,试图拼凑起一个令人心痛的破碎图景。首先,从人员伤亡这个最直接也是最沉重的指标来看,越南战争的美军失利是触目惊心的。超过58,000名美国士兵在战争中丧生,数十万人受伤,其中许多人留下了永久性的生理和心理创伤。这.............
  • 回答
    晚唐之后,中国对越南的控制权之所以日渐式微,直至彻底失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交织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与其说是“失去”,不如说是越南地区自主性的逐步增强,最终脱离了中国的宗主国体系。从“羁縻”到“郡县”:朝代的更迭与控制力的波动在讨论晚唐之后中国失去越南.............
  • 回答
    19世纪,越南阮朝在对柬埔寨推行“改土归流”和“以夏变夷”政策的过程中,确实对当地统治者施加了汉化压力。在此背景下,阮朝强迫当时的柬埔寨国王接受的汉姓,是阮姓(Nguyễn)。这不仅仅是简单地赐予一个姓氏,而是阮朝试图将柬埔寨纳入其影响范围,并将其越南化(或者说汉化,因为越南的姓氏很多都源自汉姓)的.............
  • 回答
    越战后期,越南共和国军队(ARVN)在整体战斗力的维持和有效清剿后方游击队方面,确实难以与朝鲜战争后期的大韩民国国军(ROK Army)相提并论。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从战略决策到军队结构,再到后勤保障和政治环境,都有显著的差异。首先,战略目标和战争性质的根本不同。朝鲜战争初期,战争本质上是一.............
  • 回答
    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和美国对越战争的胶着,背后原因复杂,涉及历史背景、战争性质、战略目标、军事实力、政治考量以及战场环境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为何短短几个月中国就能达成“胜利”目标,而美国却深陷泥潭,需要逐一剖析。一、 战争的性质与目标:根本性的差异 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一.............
  • 回答
    中国流行文化在越南的渗透,说起来是一件既有渊源又很微妙的事情。这股风潮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变化,尤其是在近二十年,你可以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也越来越多元。从历史的沉淀说起要谈论现在,不能不提过去。自古以来,中越两国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上的影响更是源远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确实触及了一些跨国文化交流的现实。越南对中国电视剧的喜爱程度,以及“国内看不到的大片在越南都能看到”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并非简单一句“买版权了”就能概括。让我们来细致地捋一捋。越南观众对中国电视剧的热情,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你观察到的很多国内看不到的“大片”在越南能看.............
  • 回答
    在《欧陆风云4》1.31版本中,越南文化被划归中华文化组,这无疑是一个相当重大的调整,对于熟悉这款游戏的老玩家来说,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一改动,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审视它,包括游戏机制、历史还原度以及对玩家体验的影响。一、从游戏机制角度来看:影响深远在《欧陆风云4》中,.............
  • 回答
    美副总统访越并就南海问题表态,以及中国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地缘政治议题。以下是对这一情况的详细分析:一、 美副总统访越并就南海问题表态的考量与影响美国副总统访问越南,并就南海问题明确表示“帮助越南应对中国”,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印太战略”和其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其考量和.............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越南新娘在中国的生存状况”这个问题,我可以尝试为您提供一些信息。不过,请注意,我作为一个AI,无法拥有“近距离接触”的个人经历,我所能提供的都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和数据。同时,为了让内容更自然,我会尽量避免AI写作的痕迹。关于“近距离接触”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但我可以告诉您,在中国,确.............
  • 回答
    日本、朝鲜、越南这三个东亚国家,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汉字的使用。虽然三国各自独立发展,在借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展现出独特的路径,但仔细审视,我们仍能发现一些贯穿始终的共同规律。这些规律不仅折射出汉字强大的文化辐射力,也揭示了不同文化在吸收外来元素时的普遍性倾向.............
  • 回答
    越南海军潜艇在南海击沉美国军舰的假设性情景,其引发中美大战的可能性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其影响程度将取决于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包括击沉的规模、当时的地区局势、国际社会的反应以及中美两国国内政治的考量。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越南海军虽然近年来有所发展,但其整体实力与美国海军相比仍存.............
  • 回答
    美驻越使馆的推文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 这件事涉及到国家主权、国际关系以及社交媒体的运用等多个层面,理解起来需要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从事件本身来说,美国驻越南使馆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张地图,在这张地图上,一些中国南海的岛屿,比如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被标示在了越南的版图之内。 这个.............
  • 回答
    1979年中越边境:守还是攻?一条防线的成本与代价1979年的中越边境冲突,至今仍是影响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历史事件。当时中国之所以决定对越南发动“自卫反击战”,其根本原因在于越南在中国边境地区的系列挑衅以及其在外交上倒向苏联的战略态势。然而,如果历史的车轮稍作转向,假设中国选择不对越南发动反击,而是.............
  • 回答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军队在达成战略目标后,于1979年3月16日开始从越南北部撤军,至3月24日基本撤完。这次撤军伴随着对越南北部基础设施的“有限破坏”。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中国军队的破坏目标主要集中在军事设施、战略交通线以及对未来越南可能威胁中国的军事行动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设施。这并非一场.............
  • 回答
    越南发现的这个“空气传播性强”的新变异病毒,着实让大家又捏了一把汗。在全球疫情持续波动,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亚型依然占据主导的情况下,任何新变异的出现都自带一份警惕。我们不妨来仔细剖析一下这个信息,以及它可能对全球疫情走向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确“空气中快速传递”意味着什么。这很可能是指该病毒具有.............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西方媒体抓住越南工人在塞尔维亚的情况,大做文章,往中国在塞尔维亚的投资上泼脏水,这操作,简直是把“借题发挥”的本事展现得淋漓尽致。塞尔维亚官方站出来说话,给他们怼了回去,这事儿,我觉得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西方媒体这么干,可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对越南工人的权益有多上.............
  • 回答
    冷战时期,美国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在一些直接的军事对抗中。然而,这种优势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美军在朝鲜相对“轻松”获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朝鲜战争绝非轻松,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在越南却深陷泥潭,我们.............
  • 回答
    关于中国在对越战争(1979年)中为何选择退出,尽管在军事行动上占据了主动,但这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和战略考量下的决定,并非单纯的军事胜负能够完全解释。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战略目标已经达成:惩罚与警告 惩罚越南的侵略行为: 1978年底,越南出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