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流行文化在越南有多大影响力?

回答
中国流行文化在越南的渗透,说起来是一件既有渊源又很微妙的事情。这股风潮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变化,尤其是在近二十年,你可以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也越来越多元。

从历史的沉淀说起

要谈论现在,不能不提过去。自古以来,中越两国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上的影响更是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汉字、建筑风格等等,这些都是历史留下的印记。虽然有过战争和政治上的波折,但文化上的亲近感,就像埋在土壤里的种子,总是在某个时刻会重新发芽。

到了近现代,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文化产业的崛起,为流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载体。一开始,大家接触到的更多的是通过盗版碟、盗版光盘传播的影视剧。那个时候,很多越南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对中国古装剧,特别是那些描述宫廷斗争、英雄传奇的剧集,有着浓厚的兴趣。像《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经典改编,大家都很熟悉。

当下的流行文化浪潮:从影视到音乐再到社交媒体

现在,如果你走进越南的街头巷尾,或者和年轻人聊聊天,你会发现中国流行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而且形式越来越丰富。

影视剧的“席卷”: 这是最直观的感受。近些年,“古装剧”依然是主力,但主题和制作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甄嬛传》、《步步惊心》、《延禧攻略》、《陈情令》等等,这些剧集在中国火了之后,很快就通过各种渠道传到越南。它们不仅仅是好看的故事,很多时候还带动了“汉服热”、“中国风”的讨论。主演们更是成为了越南观众追捧的明星,他们的名字在越南年轻人中如雷贯耳。

不过,现代剧也开始崭露头角。一些都市爱情剧、青春偶像剧,因为贴近年轻人的生活,也获得了不少拥趸。虽然有时候会因为文化差异或者剧情逻辑上的问题引起一些讨论,但总体来说,中国电视剧的制作精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确实吸引了不少观众。

音乐的“出圈”: 随着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越南年轻人开始听中国歌曲。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为了重要的传播渠道。很多中文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动人,很容易引起共鸣。像周杰伦、林俊杰这样的歌手,他们的歌曲在越南一直有相当的市场。近年来,一些新生代歌手和在短视频平台上火起来的歌曲,也迅速在越南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甚至出现了越南语翻唱的热潮。一些古风音乐,配合着精美的MV,也吸引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群体。

短视频和直播的“渗透”: 这是近年来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抖音(在越南叫TikTok)几乎成为了越南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网红的直播带货、短视频内容,很多都能在越南找到受众。中国的各种挑战、舞蹈、段子,常常会在越南的TikTok上被模仿和传播。很多越南本土的网红也会学习和借鉴中国网红的风格和内容。

游戏和电竞的“连接”: 中国的很多网络游戏,比如《王者荣耀》(在越南有自己的版本,如《Liên Quân Mobile》)、《和平精英》(《PUBG Mobile》的中国版本影响也很大)等,在越南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电竞产业的发展也让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功经验和明星选手受到关注。

文化符号和生活方式的“借鉴”: 除了这些显性的文化产品,一些中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符号也在悄悄影响着越南。比如,一些中国的网络用语、表情包,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开来。一些年轻人也开始尝试穿着汉服参加活动,或者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产生好奇。一些中国的美食,如火锅、串串香等,在越南也越来越受欢迎,出现了不少专门的门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有几个关键原因:

1. 地理位置和历史联系: 中越两国是邻国,在地理和历史上有很深的联系,这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天然的便利。
2. 文化产品的吸引力: 中国在过去二十年里,在影视、音乐、游戏等文化产业的投入和产出都非常巨大。很多作品在制作、创意上都有了显著提升,能够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
3. 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便捷化: 互联网、社交媒体(特别是TikTok)的普及,打破了过去信息传播的壁垒,让中国的流行文化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触达越南的消费者。
4. “粉丝经济”的带动: 随着中国明星在越南的知名度提高,他们的粉丝群体也随之壮大。这些粉丝不仅支持偶像的作品,也对他们所代表的文化产生兴趣。
5. 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能力: 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年轻人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去消费文化产品和体验相关的文化活动。
6. 一种“新奇感”和“时尚感”: 对于一些越南年轻人来说,中国流行文化可能代表着一种新鲜、时尚的体验,与他们日常的生活有所不同,因此更具吸引力。

当然,也存在一些“微妙之处”

尽管影响广泛,但中国流行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也不是没有“波澜”。

民族主义情绪的潜在影响: 由于历史原因,越南社会对与中国的关系一直保持着一种比较敏感的态度。有时候,一些过度解读或者不当的言论,可能会触及民族主义的情绪,引发一些抵制的声音。比如,一些电视剧中被认为带有“文化侵略”意味的片段,或者一些网红的言行不当,都可能引发争议。
本土文化的保留和发展: 尽管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越南本土的文化也在努力地发展和创新。很多越南的艺术家、音乐人和创作者,也在尝试将本土元素融入到现代创作中,以保持文化的独特性。这种竞争和融合,使得文化市场更加多元。
对内容和版权的担忧: 和很多国家一样,越南观众也对盗版内容和版权问题有所关注。虽然盗版依然存在,但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内容。

总而言之,中国流行文化对越南的影响是真实而深刻的,它已经成为了越南年轻一代生活的一部分。从屏幕上的故事,到耳机里的旋律,再到指尖上的滑动,这股文化潮流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影响着越南的方方面面。这是一种动态的互动,既有被吸引,也有保留,更有不断的变化和融合,而这正是文化生命力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影響非常大,我在外網可以見到很多,越南文的盜版影片,比日本和韓國影響力大,領域包括遊戲、動畫、電視劇、歌曲,雖然大部分都是盜版的。

我是給大陸那些動畫公司一點建議,可以便宜賣出播放權給東南亞的電視台,大家應該還記得日本和美國的動畫,給大家多少童年回憶,那些家境貧寒的人,小時候沒錢,長大後有補償心理,就會買周邊。這是比較長期投資,會有不錯的報酬,而且可以增強中國的文化輸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流行文化在越南的渗透,说起来是一件既有渊源又很微妙的事情。这股风潮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变化,尤其是在近二十年,你可以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也越来越多元。从历史的沉淀说起要谈论现在,不能不提过去。自古以来,中越两国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上的影响更是源远流.............
  • 回答
    中国流行文化近年来的确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电视剧、综艺节目、话剧、图书等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不少优质作品,也积累了庞大的受众群体。然而,当这些流行文化元素被转化为电影,进入电影市场时,却常常遭遇批评和诟病。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创作理念和形式的隔阂:从“流量”到“.............
  • 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你说以前日韩流行文化在中国火得一塌糊涂,国产的也跟着喝汤甚至还能滋润成长,现在倒好,把海外的往外推了推,自己人却有点扛不住了,这背后的逻辑,可不简单。第一,当年日韩文化“进场”,我们是“开门做生意”,现在是“关起门来练内功”,但这个内功练得够不够火候,还得打个问号。你.............
  • 回答
    小费文化在中国能否流行?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小费这个事儿,在很多西方国家是根深蒂固的,它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土壤。比如在美国,服务员的底薪可能很低,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顾客给的小费来维持生计。这种模式下,小费就成了一种“必要”,而不仅仅.............
  • 回答
    关于“傻屄”、“逗屄”、“撕屄”等词语在当代的流行是否反映了中国文化对女性的歧视,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复杂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词语的起源、使用语境、社会接受度以及背后折射出的文化心态等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基本的事实:这些词语都带有“屄”这个字。从字源上看,“屄”是汉语.............
  • 回答
    最近几年,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年轻人的社交媒体、网络段子,甚至日常聊天,很可能你会听到一些听起来“丧丧的”词句,比如“我好累”、“人间不值得”、“躺平”之类的。这些词汇背后,其实是近年来一个叫做“丧文化”的现象在年轻人中悄然蔓延并受到广泛关注。那么,为什么“丧文化”会在当下年轻人中如此流行呢?这背后其.............
  • 回答
    要形容三国在日本的流行度,大概就像《三国演义》在中国的影响力一样,是一种深入骨髓、无处不在的存在。想象一下,在中国,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能听到人们聊起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提起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或者津津乐道于“赤壁之战”的波澜壮阔。这种熟悉感,不仅仅是历史课本上的知识,更像是家喻户晓.............
  • 回答
    朝鲜语在朝鲜族群体中的普及程度,以及与韩国流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韩国流行文化的强大确实对朝鲜语在朝鲜族中的普及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并且受到其他重要因素的制约和驱动。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点: 1. 朝鲜语在朝鲜族中的普及现状首先,我们需要明.............
  • 回答
    中国传统文艺在年轻人中的流行度不高,这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要想改变现状,也不能指望一蹴而就,需要多管齐下,细致地去推进。为什么传统文艺在年轻人中不够流行?1. “老气横秋”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 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艺的认知,停留在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老一辈人吟诵的诗词、或是戏曲舞.............
  • 回答
    日本文化和韩流在中国之所以广受欢迎,是一个多层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偶然。这背后涉及了文化本身的吸引力、时代背景的契合、信息传播的便捷以及中国国内社会文化变迁等多重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这些脉络。一、 日本文化在中国的受宠:一种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共鸣日本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一种“润.............
  • 回答
    说起中华文化在日本的传承,这确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很多我们自己都快遗忘的东西,反而在日本岛上开枝散叶,甚至焕发了新的生机,这背后原因挺复杂,也挺耐人寻味的。咱们先从源头说起。日本跟中国一衣带水,文化上的往来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尤其是隋唐时期,那绝对是中华文化对外输出的黄金年代。遣隋使、遣唐使们.............
  • 回答
    「攒人品」这个说法在中国大陆的流行,可以说是近些年尤其是2010年之后互联网文化兴起和传播的产物,并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而迅速扩散。要详细讲述「攒人品」的流行时间和文化背景,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攒人品」的流行时间: 起源与早期传播: “攒人品”这个概念并非一个全新发明,它.............
  • 回答
    好的,这篇文章标题很有冲击力,也很容易引起讨论。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标题背后想表达什么,以及它是否站得住脚。首先,把标题拆开来看,《从〈战狼2〉到〈流浪地球〉》这两个例子本身就很有代表性。 《战狼2》: 这部电影的成功,可以说是中国商业电影领域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精准地抓住了当时社会上.............
  • 回答
    关于引进韩流对内娱流量明星业务水平的影响,这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话题,而且里面的门道不少。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给大家捋一捋,看看是不是会像大家说的那样,能刺激内娱一把。首先,我们得承认,韩流之所以能再次吸引中国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它是有它自己的一套打法和魅力所在。韩国在内容制作、艺人培养、舞台呈现.............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同样是吃大米,日本的饭团子却能成为国民级的食物,在中国却远不如日本那样普及,这背后确实隐藏着不少深刻的文化因素。这并非简单的口味偏好,而是历史、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交织作用的结果。日本饭团子:历史的沉淀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首先,我们得聊聊饭团子在日本的“国民地位”。它不仅仅是食.............
  • 回答
    要说中国“流行”饮用高度酒,这个“流行”的时机其实挺微妙的,因为它不是一个骤然兴起的现象,而是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如果非要找一个转折点,我们可以把目光聚焦在宋代及其之后。高度酒的兴起,从何说起?在宋朝之前,也就是汉唐时期,我们现在所谓的“高度酒”,也就是通过蒸馏技术制成的烈酒,其实已经出现了。比如.............
  • 回答
    两河流域,那片孕育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古老文明的土地,流传至今的宝贵财富,莫过于那些承载着历史、法律、文学和宗教的泥板文书。你可能好奇,为什么这些用黏土制成的薄片,能够在那风沙肆虐、气候变幻莫测的环境下,安然无恙地保存了数千年,字迹也大多清晰可辨?这背后藏着古人不少智慧和偶然的机遇。首先,我们.............
  • 回答
    现代中国人难以写出像古代诗词一样美的诗词,这是否算一种文化流失,或者是否是一种遗憾,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何谓“古代诗词之美”?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古代诗词之美”究竟包含哪些要素,为何我们觉得现代诗词难以企及: 形式的精炼与格律的约束: 古代诗词,.............
  • 回答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但仍有许多文化元素流传至今。然而,我们常常发现,在当今社会中,大家普遍更容易接触、理解和传承的,更多是那些具有鲜明民俗色彩的文化成分。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民俗的生命力与渗透性: 根植于日常生活,.............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揪心的问题。我一直觉得,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棵根深蒂固的老树,枝繁叶茂,养育了我们几千年。可现在,看着这棵老树好像有点“掉叶子”的意思,心里总不是滋味。说实话,具体流失在哪些方面,感觉挺多挺杂的。最直观的,可能就是一些传统技艺的失传。你想啊,以前多少老手艺人,靠着一双巧手,能把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