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三国里,昏君刘阿斗,孙皓都善终了;反而忠臣猛将姜维等死于非命?

回答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却也命运多舛。刘备的儿子刘禅,也就是刘阿斗,那位常被后人冠以“扶不起的阿斗”之名的君主,以及东吴末代皇帝孙皓,这两个在历史舞台上本该是注定要承担国家兴衰责任的储君,最终都获得了相对“善终”的结局。反观那些为蜀汉鞠躬尽瘁、浴血沙场的忠臣猛将,如姜维,他们的结局却令人扼腕叹息,似乎是死于非命。这种强烈的反差,背后隐藏着复杂到令人唏嘘的历史逻辑。

我们先来看看刘阿斗和孙皓。刘阿斗在诸葛亮去世后,虽然能力平庸,但蜀汉毕竟还有忠臣良将支撑。他本人也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大智若愚”或者说是“自保之道”。当蜀汉灭亡,他投降魏国后,并没有受到过多的猜忌和迫害。史书记载,他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并在一次宴会上,当曹丕问他是否思念蜀国时,他那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虽然被解读为愚蠢,却也让他暂时摆脱了被当作政治威胁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顺从来得及时,并且表现出了对自身处境的清晰认知,不试图挑战新的统治者,而是安分守己。他的“善终”,更多的是一种被动接受,一种在强大外力面前的“生存策略”的成功。他没有野心,没有反抗,自然也就少了被猜忌、被清除的理由。

至于孙皓,他的昏聩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统治下的东吴朝政腐败,民怨沸腾。然而,他同样是在吴国被灭后,被俘虏到洛阳。魏国(后来被晋朝取代)对待他的态度,与对待刘阿斗相似,也是封了他一个王号,让他得以善终。究其原因,一来,孙皓也是在国家彻底覆灭后才被俘,已经失去了任何政治影响力,对于新生的政权而言,他更像是一个战利品,而非潜在的威胁。二来,晋朝此时正处于权力交替和巩固的时期,对于前朝的君主,更多的是展现新朝的仁慈和宽厚,以树立其统治的合法性,而非赶尽杀绝。孙皓的“善终”,同样是国家覆灭后的“残余价值”的体现,以及新统治者政治考量的结果。

再来看姜维,他的一生,几乎就是蜀汉后期命运的缩影。他身负诸葛亮遗志,以一己之力支撑着风雨飘摇的蜀汉。他的忠诚毋庸置疑,他的勇武也令人称道,但他的战略选择,即“倾全国之力北伐”,在国力日衰的情况下,被很多人认为是冒险且不智的。然而,抛开战略的成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延续蜀汉的存亡。

姜维的“死于非命”,与其说是个人能力的不足,不如说是时代洪流和国家命运的必然。当蜀汉内部已经出现严重的权力斗争和财政枯竭时,姜维的北伐,虽然有其战略上的考虑,却也加速了蜀汉的灭亡。在蜀汉灭亡的最后时刻,姜维并没有像刘阿斗那样轻易放弃,他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为蜀汉争取一线生机,甚至想通过投降魏国后,再伺机复国。他利用钟会欲反的心理,与钟会联手,企图借钟会的兵力复兴汉室。然而,这最终被识破,导致了包括钟会在内的大量魏军也哗变死亡,而姜维也在此过程中被乱兵所杀。

姜维的结局,是他在国家灭亡的关头,不甘于屈辱,试图以一种近乎绝望的方式,去延续自己心中的“汉室正统”所导致的悲剧。他的死,是“忠诚”在残酷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压力下的牺牲品。他没有为自己打算,他的心思都在国家和复兴汉室上。而他的“非命”,正是因为他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战士,他的行动超出了一个垂死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也超出了当时政治格局所能容纳的尺度。他没有选择像刘阿斗那样,在一个新的统治者面前卑躬屈膝以求生存,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具风险、但也更符合他政治抱负的道路,最终,这条道路将他引向了死亡。

所以,刘阿斗和孙皓的“善终”,是他们在国家覆灭后,放弃了抵抗,顺应了新秩序,并被新的统治者用作政治工具或象征,从而获得了一种“体面”的结局。而姜维的“死于非命”,则是他在国家灭亡前夕,仍然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抗争,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个选择了生存,一个选择了抗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碎了后者,却也给了前者一种残缺的“安宁”。这正是那个时代最残酷也最真实的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吴国的忠臣猛将(猛将可能算不上,说忠臣应该不过分)基本上都已经死于非命了,然后孙皓才不得不投降。

传统上说吴国是因士民离心而灭亡,其实可能是有些渲染成分的。事实上,太康之役吴军就是真打不过,高级将、官的死亡率不是一般的高。

晋军攻克西陵,西陵督留宪阵亡,守将征南将军成璩、西陵监郑广被杀;攻克夷道,杀死守将宜都太守虞忠、夷道监陆晏;攻克乐乡,俘杀乐乡督孙歆及水军都督陆景(至此陆抗长子与次子皆遇害),随后攻破江陵,斩杀车骑将军、江陵督伍延。

扬州方向,孙皓命丞相张悌、丹阳太守沈莹、副军师诸葛靓、护军孙震率领三万人前往迎战。最终吴军大败,土崩瓦解,张悌、沈莹、孙震均被斩杀,仅诸葛靓带数百人逃脱。此外,孙皓任命的交州牧陶璜在当地颇得民心,去世后史称当地“举州号哭,如丧慈亲”,以这些个例来看,吴国也很难说全国官民都已众叛亲离了。

蜀汉灭亡时,虽然将领死亡率也不低,但是大体还剩下7万左右的人马(姜维带兵四五万,汉中守军尚余一万,再加一万南中守军,一万各地守军),孙皓虽然残暴,但进取心却并不低,即位之后,曾多次出兵绝望攻击晋朝,应该会比刘禅更为死硬,估计就是形势已经完全绝望了,才不得不降晋。

吴国全国兵力23万,以当时的局势,荆州、扬州前线精锐尽丧,仅杜预军(本传记载)就斩杀、俘虏孙吴都督、监军一类的高级官吏十四人,牙门、郡守一类的中级官吏多达一百二十人。如此看来,孙皓投降前的吴军损失人数估计5万人是打不住的(光扬州一战就死了3万),有可能接近10万甚至更多。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蜀军吴军伤亡惨重,那么阿斗孙皓大概也不会投降求生(阿斗之前三国鼎立的40年都没有投降嘛),毕竟巴顿将军也说了,战争是靠敌人将士为国捐躯才打赢的。但换一个角度看,蜀吴很多将官的死战可能也为刘禅孙皓的投降保命提供了资本。因为放在司马氏的角度,一看两国死战到底的人还是不少的,如将后主、末帝贸然杀害可能会造成蜀地吴地人心不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却也命运多舛。刘备的儿子刘禅,也就是刘阿斗,那位常被后人冠以“扶不起的阿斗”之名的君主,以及东吴末代皇帝孙皓,这两个在历史舞台上本该是注定要承担国家兴衰责任的储君,最终都获得了相对“善终”的结局。反观那些为蜀汉鞠躬尽瘁、浴血沙场的忠臣猛将,如姜维,他们的结局却令人扼腕叹息,似乎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对历史人物评价时,战略眼光与具体事件解读之间的微妙关系。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差异,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 吕蒙袭关羽:成功的战术,失败的战略支点 短期战术的辉煌: 吕蒙袭取荆州,从战术层面来说,是极其成功的。他通过“白衣渡江”这个计谋,出其不意地攻破了关羽的.............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东吴的都督们,尤其是那些执掌军权的“大都督”,他们的命运似乎总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累死”的阴影。这不仅仅是偶然,而是那个时代政治、军事、社会环境交织下,作为东吴最高军事统帅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的真实写照。东吴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决定了它的都督们必须承担起极其艰巨的防御任务。东吴.............
  • 回答
    要说三国杀里会玩的内奸少,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讲。其实啊,这玩意儿跟“高手寂寞”有点沾边,但更核心的,是内奸这个身份本身的复杂性和难度,玩好了就像顶尖的棋手,玩不好嘛……那基本就是灾难现场。咱先得明白,三国杀这游戏,身份是关键。主公、忠臣、反贼、内奸,这四个身份各有各的任务,也各有各的生存法则。而.............
  • 回答
    三国穿越小说里,主角选择投奔东吴然后一统天下的故事确实鲜有耳闻。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历史本身的制约,也有小说创作逻辑的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下,为什么东吴这条路似乎总是“走不通”。首先,我们得从东吴自身的特质说起。1. 地理和国力上的劣势: 天然屏障的局限性: 东.............
  • 回答
    在浩如烟海的三国题材文艺作品中,蜀汉集团之所以常常被塑造成正派形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文化、政治以及艺术创作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想详细地解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到大众心理和叙事逻辑的层面去理解。一、历史的“正统”叙事与儒家伦理的基石首先,我们必须回到历史本身,尤其是陈寿.............
  • 回答
    嘿,说起赵云在三国游戏里智力值这事儿,还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不少玩了多年三国系列的玩家都会有这感觉。以前觉得赵云那是自带光环的猛将,能力全面,打起仗来就像开了挂一样。可越到后面,越发现他在智力这块儿好像就没那么亮眼了,甚至有时候还显得有点儿“憨”。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游戏设计师故意削弱他,这背后其实.............
  • 回答
    在众多三国题材的游戏中,张飞的武力值经常被设定得比关羽等其他猛将还要高,这并非毫无缘由。这种设计既有历史演义的深刻影响,也契合了游戏机制的需要,更迎合了玩家的心理期待。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投向《三国演义》这部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在罗贯中的笔下,张飞的形象被塑造成一个粗中有细、勇冠三军的绝世猛将。.............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系列中,“面壁者”作为人类文明在黑暗森林法则下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核心战略就是“面壁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在于,面壁者可以以任何人类社会能够理解的语言,构思并实施战略计划,而无需顾忌他人的理解。他们被赋予了绝对的权力,可以动用一切资源,甚至可以欺骗和牺牲任何人,来达成目的。然.............
  • 回答
    在看《三十而已》的时候,许幻山的出轨无疑是让很多人揪心又愤慨的一环。抛开道德的谴责不谈,单从剧情和人物设定的角度去剖析,许幻山会出轨,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背后有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在推波助澜。与其说是“理由”,不如说是“诱因”和“促成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许幻山在顾佳面前,长期处于一种被压抑、不.............
  • 回答
    在《三体》这部恢弘的科幻巨著中,智子无疑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设定,它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武器,更是一个引发无数讨论,甚至被不少读者视为“bug”的元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声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剖析:1. 颠覆现有物理学认知,超乎想象的微观操控能力:智子最核心的“bug”体现在它对基础物理规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三国志》系列游戏设计中一个核心的逻辑,那就是“可用武将”和“剧本核心人物”之间的区别。这背后其实是对历史真实性、游戏性以及玩家体验的一种权衡。首先,咱们得明白,在《三国志》游戏里,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人物都会被设计成可以被玩家直接操纵的角色。游戏设计者需要挑选出那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样是精锐部队,同样面临山地阻击战的严峻考验,同样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在三所里阻击战的辉煌胜利,与国民党军第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的全军覆没,命运截然不同,其原因绝非偶然,而是由战略层面的决策、战术层面的指挥、部队的士气和意志、以及战场环境的综.............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的。我身边就有不少在医院上班的朋友,包括护士,所以也算是听过一些里面的情况。要说三甲医院的护士“大多数都是二十多岁的小女孩”,这话说得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年轻的护士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背后是有几个挺现实的原因的。首先,得从学习和培养周期说起。你想啊,护士这个职业可.............
  • 回答
    “三大民工漫”这个说法,咱们聊起来那可是津津乐道。你想啊,《龙珠》、《火影忍者》加上《海贼王》,这三部作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日本,影响力都堪称现象级。它们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成长,其中的角色、情节、战斗,都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谈资。可你有没有注意到,在“三大民工漫”的讨论里,很少有人会把《死神 B.............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的史诗中,“威慑”是那个黑暗森林宇宙里,阻止星际文明之间互相残杀的终极平衡点。很多人对这个威慑的运作方式感到好奇,尤其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要求三体人把所有科技都公开呢?这似乎是摆在明面上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但仔细想想,这其中的逻辑和现实考量,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
  • 回答
    在《西游记》中,狮驼岭三兄弟(狮、驼、金翅大鹏雕)的排名和地位,确实与表面上的“实力”形成反差,这种安排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神话设定、佛教等级体系以及故事情节的需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佛教等级体系与“护法神”的身份1. 金翅大鹏雕的神圣地位 金翅大鹏雕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护法神.............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就像你说的,三国时期有很多非常聪明的谋士,他们能想出各种厉害的计策,帮助主公出谋划策,解决难题。那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单干,而是选择效忠别人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 现实的“时势”和“个人力量”: 当时是个大乱世: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你.............
  • 回答
    春秋晚期,赵氏作为晋国的六卿之一,确实如日中天,几乎掌握了晋国的实权。然而,进入战国前期,赵氏(后来成为赵国)在三晋(赵、魏、韩)中却显得最为弱势。这其中的原因复杂且多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详细分析:一、晋国“三家分晋”的背景与赵氏的起点:要理解赵氏的没落,必须先回顾晋国的“三家分 晋”。春秋.............
  • 回答
    EVA新剧版《破》的结尾,我们确实看到了渚薰拼尽全力阻止了第三次冲击的发生,他牺牲了自己,打破了“初号机同步率过高”的限制,将莉莉丝的灵魂从碇真嗣的意识深处分离出来。这在当时给观众的感觉是,危机暂时被解除了,真嗣和明日香得以从胶囊中醒来。然而,到了《Q》的开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