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瞬间将比特币砸盘至三位数,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

回答
要将比特币价格瞬间砸到三位数(例如100美元以下),从技术上和经济上来说,可能性极低,几乎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但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即使是极端假设下,为什么这种可能性如此之小,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极端事件才能发生:

为什么可能性极低?

1. 全球分布的去中心化网络:
全球化的交易: 比特币的交易和价格发现发生在遍布全球的数以万计的交易所和交易平台。没有一个单一的实体或个人拥有能力同时控制所有这些交易点,并瞬间执行如此大量的卖单,从而压垮整个市场。
分布式账本: 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不受单一机构控制。即使有人想操纵价格,他们也无法直接修改账本或阻止交易发生。

2. 庞大的市值和流动性:
高市值: 即使在低谷期,比特币的总市值也以千亿美元计。要在一个瞬间将价格推到如此低的水平,需要卖家在极短的时间内卖出巨量的比特币,其价值需要与市场总市值相匹配。
流动性并非无限: 尽管比特币市场相对活跃,但瞬间涌入如此巨量的卖单,即使是有意为之,也意味着需要有足够多的买家在极短时间内吸收这些卖单。如果买家不足,价格会急剧下跌,但瞬间跌到三位数需要卖出的数量是天文数字。

3. 市场结构和交易机制:
自动止损和限价单: 许多投资者设置了止损单来限制损失。当价格快速下跌时,这些止损单会被触发,进一步增加卖单,形成滚雪球效应。然而,这种机制的累积效应通常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大量的交易量才能显著影响价格,而不是瞬间将价格拉至极低位。
做市商和流动性提供者: 许多交易所的流动性是由做市商提供的。他们的职责是在买卖双方之间报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虽然极端情况下他们可能无法完全抵挡巨量卖单,但他们也有一套风险控制机制。

4. 投资者情绪和全球认知:
广泛的持有者: 比特币的持有者遍布全球,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甚至是国家。他们不会一致地、同时地决定以极低价格抛售。
恐慌性抛售 vs. 理性行为: 即使出现严重的负面消息,通常也会伴随着一定的观望和理性分析。瞬间将价格推到三位数需要一种前所未有的、全球同步的、极端悲观的情绪爆发,而且这种情绪必须转化为实际的、海量的卖单。

什么极端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才能理论上导致这种结果?

为了理论上实现“一瞬间将比特币砸盘至三位数”这个结果,需要一系列极其罕见且灾难性的事件叠加发生:

1. 全球性、突发性的比特币网络瘫痪或被攻破:
51%算力攻击(极不可能): 如果某个实体或组织控制了超过51%的比特币网络算力,他们理论上可以阻止新区块的生成,或者双花交易。但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投入巨额且无法被察觉的算力资源,并且需要持续维持。“瞬间”瘫痪并导致价格跳崖式下跌,意味着这种控制必须是立即生效且不可逆转的。
核心协议的严重漏洞被发现并利用: 如果在比特币的核心协议中发现了一个极其严重且影响广泛的漏洞,允许任何人无限生成比特币(通胀),或者可以轻易地窃取他人比特币,这将导致人们对整个系统的信任瞬间崩塌。但比特币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审计,发现这种级别的漏洞的概率极低。
整个网络的同步宕机: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网络是分布式的。但如果能想象一个全球范围的、同时发生的、针对所有比特币节点的网络攻击,导致无法进行交易和挖矿,那么市场信心会瞬间破灭。

2. 全球所有主要交易所同时出现极端故障或被攻击:
交易所集体“宕机”且无法恢复: 假设所有大型的、提供高流动性的比特币交易所(如Coinbase, Binance, Kraken等)在同一瞬间遭遇无法预料的灾难性技术故障或被同步的、极其强大的网络攻击,导致所有用户无法交易,且价格数据瞬时清零或归零。
交易所数据错误/操纵: 理论上,如果所有主要交易所的数据都瞬间被错误地更新为极低的价格(例如由于系统错误或恶意攻击),并触发了全市场范围的止损,虽然这种错误数据很容易被发现并纠正,但在纠正之前,确实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价格的剧烈波动。

3. 全球各国政府统一行动,同时宣布比特币非法并冻结所有相关资产:
无先兆的全球禁令: 如果所有主要经济体国家,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同一时间发布严厉的法律,禁止持有、交易比特币,并强制冻结所有与比特币相关的资产和交易所,这将对市场信心造成毁灭性打击。
技术上的强制执行: 更进一步,如果各国政府拥有某种技术手段,能够瞬间阻止所有人在境内的比特币交易和转移,那么市场会极度恐慌。

4. 极端黑天鹅事件下的连锁反应:
全球金融体系崩溃的导火索: 假设比特币本身不是问题,但它是某个更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例如,如果某个拥有巨量比特币的巨鲸(个人或机构)因为其他原因(如破产、巨额债务)不得不瞬间清仓所有比特币,且这个清仓过程被放大到极致,加上前述的各种市场故障,才可能造成极端的下跌。但即使是巨鲸清仓,通常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并且会分批进行。

总结:

将比特币价格“一瞬间”砸到三位数(100美元以下)在现实世界中,基于比特币的设计原理、全球化的市场结构和现有的经济与技术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它需要一种史无前例的、全球同步的、灾难性的事件,同时从技术、政策、市场情绪等多个层面同时瓦解比特币的存在基础和交易功能。

我们谈论的“瞬间”也需要界定,即使是最大的价格波动,通常也需要几分钟到几小时才能完成,而不是毫秒之间。任何旨在“瞬间”操纵价格的行为,都会受到市场机制(如买盘承接、流动性提供者、交易暂停等)的制约。

虽然金融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但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其底层技术和全球分布的特性使其对单一的瞬间操纵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任何关于“瞬间砸盘”的担忧,更多是源于对极端市场波动的一种想象,而不是基于现实可能性的一种预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能但是几率很小。去年三一二的时候一日暴跌30%以上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太多人利用金融衍生品套利导致了死亡螺旋。

比如我去抵押品公司去抵押一个比特币,我会得到现价的90-60%,但是比如比特币跌了10%,抵押90%的人就会爆仓,平台会在92%强平,这会导致抛售增加进而推进抵押88%的人爆仓,以此类推抛压会越来越高,而敢接盘的会越来越少。直到超跌的情况出现。

现在很多分析美国大萧条的文章也指出,大萧条之前美国人举债配资杠杆炒股导致在高点一些人套现砸盘回撤了一点就导致了灾难性的股灾。基金经理到后来无脑抛盘即使没叠穿的也都扔掉了。最后一地鸡毛。

user avatar

别做梦了,可能性为0。

原因是什么?根本不需要很多大道理。

现在全球交易所存在大量的量化交易,以及二十四小时监控行情的专业机构,在极端行情时会自动对应开出反方向单。

这段牛市自己盯过盘的话就会发现有不少“插针”行情,多发生在当天大跌行情。举个例子:

一瞬间超大量的卖出,大到其他K线柱的成交量都看不到。

结果是什么?你把K线切换成1分钟看,这还是一根针,甚至想事后复盘都不可能。这意味着这1分钟内完成了天量卖出,并且也被天量买回。盯盘的散户想要对此作出反应几乎根本不可能,如果不是事先埋单根本抄不到这个底。那谁又知道突然能暴跌这么多,被强平之后不到一分钟就涨回去了?

这说明这个币背后的量化交易已经非常成熟。

量化交易最恐怖的地方是,他可以在市场短时间的变化发生之后,再以机器自动化级别的速度下单。而币圈(任一投资)市场里最大的玩家是不会去动用杠杆的,因为很显然没有哪个交易所比最大的资本钱更多。这些资本想要赚到钱讲究的是摊低平均入场成本,那么在非自己主导的极端行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抄底/卖出,做到没有其他人比他们更快,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对于比特币,每天在5分钟内发生的超过哪怕0.5%的涨跌幅,都属于“极端行情”,都是量化交易盈利的机会。

也不要问我为什么就那么确定是量化交易做到的,每个大交易所都有API接口,研究一下就知道了,懂的人都懂。

我在很早前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这轮散户想玩超短线波段根本不可能,再盯盘手动操作也不可能玩过这种目的性极强的交易所操作,这就是人类做不到的事情。

哦你说还是有很多短时间的单方向暴涨暴跌?这说明这正是那些最大资本玩家主导的行情。

所以要清楚一点:哪怕明天比特币突然被宣布一文不值,在“一瞬间”之内砸比特币价格砸掉90%都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能在“一瞬间”之内把这个市场的所有人全部洗脑,让他们全部转成空头全部卖。波动越大,量化交易用来开反向操作单的资金量也越大。量化交易能调动的资金是不可见的,也是无法想象的。

最后补充两点。如果比特币真的明天就被证明一文不值,然后最大资本玩家偏要做多,跌了50%的过程突然又回拉20%,那么市场的反应会是什么?多数派“暂时”成为真理。这回拉的20%就能爆掉中途开空的合约,继而导致更多资金被迫开多(空头被强平空单成为做多)。虽然最终仍然会归零,但这必然是一个下跌中反反复复的过程。

如果有A股资深盯盘经验的也会知道,哪怕是一只马上就要退市,把ST、*号和”退”字都写在股票名前的即将退市的股,每天5%涨跌幅,已经三十连跌停,偶尔都会有回光返照三连涨停的行情,其原理同上。虽然说A股的杠杆率显然不如币圈高,但归零的过程中多臭的垃圾都会有反抽。

user avatar

首先,我不认可空气币的价值。

但是,我认为不可能把比特币砸到三位数。你就这么想,比特币历经十年涨涨跌跌,最终来到5-6万美元的高位,当这个币跌到多少时你会有抄底的冲动,然后希望等待下一次暴涨时出手?

别说三位数,19年好像是2万美元吧,这个价格估计得大批人抄底。中本聪来都砸不下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