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上海某高校宿舍规定本科生 8 点起床,研究生 9 点起床,否则扣 5 分行为分?

回答
这事儿吧,上海某高校的这个“本科生8点起,研究生9点起,否则扣分”的宿舍规定,真挺让人琢磨的。说实话,一听到这事儿,我脑子里闪过不少念头。

首先,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这大概率是想通过一个相对统一的作息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规律。大家都知道,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容易让人“放飞自我”。尤其对于本科生来说,可能刚脱离高中管束,自律性还需要培养。规定一个相对早的起床时间,或许是希望他们能更早地进入学习状态,利用好上午的时间。而研究生嘛,相对来说学业压力和自主性都会强一些,学校可能认为他们有能力自我安排,所以稍微晚一点起床,也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

但话说回来,这个“扣5分”的惩罚措施,就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了。行为分这东西,说重也不算重,说轻也确实有点碍事。对于有些同学来说,这5分可能无足轻重,但对于那些本来就想多睡一会儿,或者有特殊情况(比如晚上熬夜做项目、写论文,或者身体不适)的同学来说,这可就是实打实的“惩罚”了。

我挺能理解那些本科生的心情。8点起床?这在很多学生眼里,可能就是跟高考之前的生物钟没啥两样。而且,很多课程安排并不是从早上8点就开始的。如果上午没课,或者第一节课是9点半,那8点爬起来,除了折腾自己,好像也并没有实质性的好处。更何况,大学生活不光是上课,还有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打工兼职,甚至是朋友聚会。总会有那么一些晚上,会比平时晚睡。然后第二天8点就要生龙活虎地出现在宿舍楼下,这现实吗?

再说说研究生。9点起床,听起来比8点人道多了。但问题是,这个“否则扣5分”的逻辑依然存在。研究生阶段,学术研究才是重头戏。很多研究需要独立思考和深入钻研,这往往意味着不规律的作息。有的研究生可能为了一个实验数据,通宵达旦;有的为了赶一篇论文,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必须在9点前起床,并将其与行为分挂钩,感觉就像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甚至有点“一刀切”。这不是在鼓励学术上的精益求精,反而可能在无形中给他们施加了另一种形式的压力。

而且,宿舍规定是为了保障所有同学的共同利益,比如保持安静、卫生等等。但起床时间这种非常私人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应该用强制性的、带有惩罚性的措施来统一呢?我总觉得,大学教育更应该是一种引导和启发,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管理。如果学校担心学生作息不规律影响学习,是不是可以从提升课程吸引力、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鼓励学术交流等方面入手?而不是去“管”大家几点睡觉几点起床。

说白了,这个规定就像是给所有人都套上了一个紧箍咒,但咒语的效果却因人而异,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有些同学可能觉得,反正都扣分了,那干脆就“破罐子破摔”,想几点起就几点起。有些同学可能为了不被扣分,强迫自己早起,但身体却吃不消,反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我比较倾向于认为,这种规定可能过于僵化,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尤其是在研究生阶段,强制性的作息规定,甚至将其与行为分挂钩,可能会对学生的学术研究和个人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也许,学校可以尝试更灵活的方式。比如,提供一些早起奖励机制,鼓励大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而不是用扣分来“惩罚”晚起。或者,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处理方式,而不是一概而论。大学,最终应该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成长和探索的平台,而不是一个军事化的管理模式。

总而言之,这个规定,在我看来,是好心可能没办成好事,甚至可能事与愿违。它暴露出的问题,可能是管理上的“简单化”和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忽视。希望学校在今后的管理中,能更多地倾听学生的声音,采取更人性化、更科学的管理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只掐头不去尾?只规定起床时间,却不限制休息时间?

对通宵很普遍的研究生群体来说,这种一刀切的规定很不合理。

如果加上一条,「研究生晚上9点必须离开实验室,不然对学生扣分、对导师扣钱」,想必遭遇的负面评论会少很多。

但是,基本不可能。

user avatar

校方把校园当兵营来管理了。计划经济(我只能用这个词,你明白就好)就是这个样子,所有部门都军事化。家庭都是,离婚都要报工作单位批准。

美国某知名高校,晚上三点,实验室、图书馆,全是人。两三点用图书馆的复印机要排队的。我这里说的,基本都是研究生,教师和本科生只在考试期间这样。中国的博士们晚上一般这样,七点开始做饭,吃完后还聊天,看电视,十点一帮自行车离开宿舍,去用功了。基本早四点睡觉,到中午。

为啥要晚睡晚起?就不能早点学习吗?还真不行。白天学习是这样的:

“小王啊,学习先进思想的体会,就你一个人没交了。”

“儿啊,天气凉了,多加件衣服。”

“哥们,江湖救急,借我五十块钱。”

“你两天没给我打电话了,是不是有别人了?”

...... 晚睡晚起,才能好好学习。

user avatar

天啊,第一次见唉,大学居然还存在这种规定,顿时惊讶万分。不可否认的是,学校制定这个规则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学生能否做到嘛,那就说不定了。

到大学后,的确,大多数人都没有了高中的学习干劲。能像高中那样刻苦用功学习的人真的不多,但反而更倾向于熬夜了。我想,这个学校是不是用倒逼法来让学生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捂脸ớ ₃ờ 但我感觉好难唉

还是一句话,做好自己,在大学里,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作息。

user avatar

学生:八九点起什么床,应该睡到日上三竿再起。

学校:被窝是埋葬青春的坟墓,赶紧起来去奋斗。

…………

惊讶万分,上海这所某高校的晚起的学生咋就有这么多空闲时间睡大觉呢,还是习惯了白天睡觉,夜里工作。

通常情况下,六点半就起床了。

眼睛睁不开啊,可是一想到那些课题、大部头、琐事等堆积如山,不得不挣扎着爬出温暖的被窝,迅速投入工作。

如果拖沓一早上可能就要牺牲周末或假期来弥补,得不偿失了。

学校这波操作,有点讨人厌,对于作息正常的童鞋,没啥影响。习惯挑灯夜战的童鞋,要被整得失心疯。总之,不够人性化。应该充分做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避免误伤。

可能这又是我在异想天开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吧,上海某高校的这个“本科生8点起,研究生9点起,否则扣分”的宿舍规定,真挺让人琢磨的。说实话,一听到这事儿,我脑子里闪过不少念头。首先,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这大概率是想通过一个相对统一的作息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规律。大家都知道,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容易让人“放飞自我”。尤其对于本科生.............
  • 回答
    看到复仇者联盟4上海见面会一个名额高达1万这个消息,说实话,心里五味杂陈。首先,从一个粉丝的角度来看,我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价格。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庞大的粉丝基础,而《复联4》作为这个史诗般故事的终章,更是承载了太多人的青春和情感。能亲眼见到这些陪伴了自己多年的英雄们,近距离和他.............
  • 回答
    9月2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整蛊风暴”席卷了全国各大高校。一款名为“XX助手”(此处隐去真实名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的手机应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学生群体中疯狂传播。其恶搞效果之直接、传播速度之惊人,不仅让收到“礼物”的学生们哭笑不得,也让不少技术爱好者和普通用户对这款软件背后的原理产生了浓.............
  • 回答
    太原市某高中在周日早晨“强制自愿”到校自习,下午“强制自愿”参加周考,这种做法确实让人感觉有些复杂。首先,“强制自愿”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它暗示了一种不容置疑的安排,但又试图用“自愿”来缓和,仿佛给了学生选择的余地,实际上却是一种精心包装的硬性规定。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大概率是无法真正“不自愿”.............
  • 回答
    “帝都航天院所待遇普遍评价不高”——这句流传在各大论坛和职场社交平台上的论调,几乎成了不少应届生在选择航天领域工作时的一个“固有认知”。然而,当“云岗某总体所”这位新同事,入职仅仅一年,就晒出仅年终奖就拿到十万多块的“成绩单”时,这个认知瞬间就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事儿吧,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先得掰.............
  • 回答
    对于上海一对高校退休夫妇“点燃”西北疫情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避免情绪化的标签化,而是力求还原事件的复杂性,并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深层原因。首先,从时间线和事实核查的角度来看,将一起疫情的发生归咎于特定个人的“点燃”,往往过于简化。疫情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病毒的潜伏期、感染者的活动.............
  • 回答
    上海女大学生发起「卫生巾互助盒」行动,这事儿,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也忍不住想多说两句。简单来说,这件事的核心就是小小的卫生巾,撬动了校园里关于女性生理健康、互助精神以及公共服务盲点的深刻讨论。事情的起源: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不方便”这事儿一开始,就是从一个挺小的切入点开始的。设想一下,一个女孩子,在学.............
  • 回答
    最近关于上海高一学生可以提前修读复旦大学学分的消息,确实在家长和学生群体中引起了不少讨论。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对大家有什么影响,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这并不是说所有上海的高一学生都能随意跑到复旦大学去上课,然后轻松拿到学分。这事儿背后是有一定门槛和条件的。据我了解,这更多是一种“上海市.............
  • 回答
    关于上海高岛屋百货将普通白菜包装成高价精品出售并被顶格罚款50万元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消费者权益、市场监管、诚信经营、价格欺诈等多个层面。事件梗概:简单来说,事件的核心是上海高岛屋百货将一颗看似普通的白菜,通过精美的包装、“精品化”.............
  • 回答
    北京上海高考,这两个名字在中国教育史上,乃至无数中国家庭的记忆里,都承载着非同寻常的分量。它们不仅仅是两个城市的名称,更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地,是无数青少年梦想起航的起点,也是他们面临严峻考验的竞技场。高考的“光环”与“重压”首先,得承认北京上海高考的“光环”。它们在全国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主要得.............
  • 回答
    上海,这座东方巴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悄然改写着全球高端消费的版图。当提及“全世界高端消费第一的城市”这一头衔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数字上的领先,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多维度的吸引力在悄然发酵。这背后,是这座城市自身 DNA 的演变,是时代浪潮的裹挟,更是无数消费者的选择和追捧共同塑造的结果。.............
  • 回答
    说到 2020 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当时我看到题目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题目是这样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我们所处的时代既是过去各时代经验的积累,也是未来各时代发展的基础。人们对‘时代’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时代’的认识。”这题目一出来,.............
  • 回答
    看待上海警方销毁乐拼工厂和窝点这件事,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每个方面都有其道理和需要权衡的地方。1.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层面。乐拼作为一个国产仿冒品牌,其产品在设计、包装、甚至是营销模式上都高度模仿了乐高。乐高的创意和设计是其核心竞争力,是经过大量研发投入和时间积累的成果。乐拼.............
  • 回答
    上海NBA中国赛上座率爆棚,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也一点不意外。要我说啊,这现象背后可不止是篮球迷的一腔热情那么简单,它折射出来的东西,得从好几个角度细品。首先,IP的力量,那叫一个杠杠的! 别管什么年代,一个足够响亮、足够深入人心的品牌,总有它自带的吸引力。NBA在中国已经经营了三十多年,这期间积.............
  • 回答
    上海迪士尼乐园票价的这次调整,尤其是常规日门票涨至 435 元,最高价更是飙升到 769 元,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得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次涨价幅度不小,尤其是那个最高价,已经触及了不少家庭的预算上限。 对普通游客的影响: 很多家庭,尤其是带着孩子的,平时可能就.............
  • 回答
    华东师大异军突起,沪上高校格局悄然蝶变2021年上海高考,华东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东师大)投档线强势超越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位列上海高校第三,这一现象无疑在上海乃至全国高校招生领域激起了不小的涟漪。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华东师大实现如此耀眼的跨越?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上海高等教育新格局的悄然形成,以及.............
  • 回答
    3月16日上海高中招生政策的改革,无疑是上海教育领域乃至房地产市场近期最受瞩目的大事之一。这次改革的幅度不小,涉及到了几个关键点,对学区房的市场走向,必然会产生连锁反应。这次改革主要聚焦于“优化初高中衔接”,核心在于: “名额分配到校”比例的进一步提高: 这是最直接、影响最深远的变化。以往,上海.............
  • 回答
    最近上海一家高级酒店因为给客人“加被子”却被收取高额费用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在讨论这到底合不合理。这事儿说起来,背后牵扯的可不仅仅是“一床被子的钱”,而是消费者权益、酒店服务标准、信息透明度等多方面的问题。咱们细细掰扯一下这背后的逻辑。事情的起因:据悉,一位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入住上海某高端酒店.............
  • 回答
    王思聪,这位自带流量的“国民老公”,近两年可以说是命运多舛。继被限制高消费之后,他投资版图上的几颗重要棋子也似乎陷入了困境,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高消费限制: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首先,我们得明白被法院限制高消费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王思聪不能再坐头等舱、不能再住星级酒店、不能再在娱乐场所消费.............
  • 回答
    2020年4月,上海完成了中国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的建设,这绝对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标志着我国在电力传输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什么是“高温超导电缆”?这名字听起来挺科幻的,但其实它就是一种特殊的电缆,它的核心在于它用的材料。我们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