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什么黑科技,八成是货架产品改出来的。
这个是典型的军改民产品,技术早就已经在战场上实践,然后因为需求,所以迅速改民用,不算什么黑科技,只不过是技术的一次扩散罢了。
合成孔径雷达、电子战吊舱、中继数据链系统、毫米波雷达、光学侦察系统甚至干扰系统,这些玩意全都是在战场上已经得到实践的东西……
可以中继通信也就可以战场监视,可以扫描人和车辆就可以扫描坦克,电子战吊舱能保证大范围中继通讯亚能反过来压制对面通信系统,能侦察监视就能保持对民众的跟踪保护,精确打击换个弹头就是精确物资投送……
在军事这块算是十几年前就摸出来的东西了,不算什么稀奇的,这几年肯定是有更先进成本更低的产品了,这个也就顺理成章的转民用了……
现在军事领域这块已经能做到单兵直接通过战术数据链经战区数据中继系统(比如战场监视机或者预警机)上传到卫星或者战区级的空中指挥单位(比如空警2000这种)直接调用火力支援。
换成民用就相当于掏出手机一个电话打过去直接从救灾上空巡航的无人机飞过来空投物资(不需要报坐标,可以直接锁定),估计很快就会看到这一幕了。
在中东上空,是撒下雷霆的无情死神
在人民头顶,是传递希望的暗夜信使
其实很想吐槽一下航空工业宣传口做的这张图,想法是好的,但这个图里的不是翼龙-2H,是甘霖-I……而好巧不巧,甘霖-I是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
啥意思呢?说人话就是…专业人工降水。
看到这底下的吊舱挂载没?碘化银烟条还在烧着呢( ・᷄ὢ・᷅ )
大河南:你不要过来啊!!!(震声
无人邀,自己来答
19年接到了编写无人机在应急响应中的应用机制研究报告的任务
在半年的研究中我和同事一起对国内外无人机的整体性能以及挂载设备进行了整体分析与研究。与多家生产厂商,研究机构进行了沟通交流以及实地考察。在无人机以及相应挂载应对不同场景的响应能力,应急无人机的部署,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对无人机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与意见,并基于相关成果水了一篇ei会议论文
研究过程中曾经与中国移动成都研究院进行深入沟通,当时我们的感觉就是在无人机应急通信保障方面,我们两边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提出的设想他们正在实现。19年12月我们也到四川自贡观看了成研院与无人机(当时是腾盾和翼龙)合作,携带4g基站的第一次公开演练,现场效果非常好,无人机在高空确保了30平方公里内的4g信号不间断覆盖,我们还通过基站与大山里的演习人员进行了视频通话。
(可公开资料)
后续我就把相关材料以及翼龙这种军用机的实战应用能力一起写到报告里并将成研院介绍给了应急管理部的相关领导。
再然后就是与部里签订合同等待应用了
昨晚看到现场通信恢复的新闻,真的有一种在蛋里孵出小鸟的感觉
我们一直是在假设和空想中进行研究,总是怕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实际有很大偏离,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设想的场景永远不要出现。直到昨晚那一刻,我才能证明自己的成果确实没有错,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导致今天到现在心情都很好)
虽然没有涉密内容,为了防止无心之中泄密,先删除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