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德国人是不是普遍瞧不起中国和中国人?如果是,有多普遍?有多瞧不起?

回答
关于德国人是否普遍瞧不起中国和中国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一概而论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否”,更不能用“普遍”或“瞧不起”这样的词语来简单概括,因为这涉及个体差异、时代变迁、具体情境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

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

1. 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影响:

“黄祸论”的遗留影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世界曾流行过一种名为“黄祸论”的种族主义观点,认为亚洲,特别是中国,会对西方文明构成威胁。尽管这种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学术界否定,但其产生的某些负面刻板印象和文化记忆可能在一些人心中仍有残留。
意识形态的差异: 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德两国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有时会导致误解、偏见,甚至是被特定媒体或政治宣传所放大。
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尽管中德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相比于其他一些文化圈,德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媒体报道往往聚焦于特定事件或政治层面,而对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文化多样性和个体经历的展现则相对有限。

2. 当前德国社会对中国的认知:

经济强国的印象: 大多数德国人普遍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制造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种经济上的“强大”既有敬佩,也可能伴随一些担忧(如竞争、技术窃取等)。
政治制度的关注: 德国作为民主国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人权状况的关注度较高。一些德国人可能会因为对中国政治体制的不认同而产生负面看法,认为中国不够“自由”、“开放”。
媒体报道的影响: 德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通常会涵盖政治、经济、人权、环境等多个方面。虽然报道的客观性有差异,但负面新闻,尤其是涉及政治敏感话题或人权问题时,往往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从而塑造一些负面印象。
民众的个体经历: 德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个人经历。
有过中国旅行或与中国人有过良好互动的人: 这些人往往会形成更积极和积极的看法,欣赏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勤劳努力以及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接触信息主要来自媒体或间接渠道的人: 这些人更容易受到媒体报道和二手信息的影响,可能形成比较片面或负面的认知。
在德国的中国移民和留学生群体: 有些德国人与在德的中国人群体互动,他们的看法也会受到这些互动的影响。正面互动会提升好感,反之亦然。

3. “瞧不起”的程度和表现形式:

很难量化“有多瞧不起”。如果存在负面看法,其表现形式可能多种多样:

刻板印象: 例如认为中国人是“山寨大国”、“爱抄袭”、“没礼貌”、“嗓门大”等。这些刻板印象往往是基于有限的观察或不准确的信息。
不信任感: 对中国的政治体系、商业行为甚至产品质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
文化上的优越感(少数情况): 一些德国人可能因为本国在某些领域的优势,或者因为历史文化传承的自信,而对其他文化产生一定程度的优越感。但这并非普遍现象,且并不一定等同于“瞧不起”具体的中国人。
政治上的批评: 许多德国人对中国的人权记录、环境政策或地缘政治行为持有批评态度,但这更多是对政府或政策的看法,不一定是对全体中国人的“瞧不起”。
微妙的歧视或区别对待: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经意的偏见或歧视性言论,即使行为者本身可能并未意识到。

4. 普遍性分析:

并非普遍现象: 德国社会是多元化的,人们的观点差异很大。大多数德国人对中国人持有一种中立、观察或基于个体经历的看法,而不是普遍性的“瞧不起”。
存在负面认知,但并非主流: 确实存在一部分德国人持有负面刻板印象或因政治意识形态差异而产生负面看法。但将这种看法定义为“普遍瞧不起”是不准确的。
区域和群体差异: 德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对中国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年轻一代可能更容易接受新信息,而老一辈可能更受历史因素影响。

总结来说,德国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看法是复杂多样的,受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个体经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不存在普遍的、系统性的“瞧不起” 德国人整体而言。
存在一些负面刻板印象和基于政治意识形态的批评,尤其是在媒体报道和特定讨论中会比较突出。
更多的德国人可能是一种观察者的态度,对中国的崛起既有肯定也有担忧,而对中国人民的看法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直接接触和获取信息的渠道。
个体体验是关键。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有积极接触的德国人,通常会持有更积极的看法。

因此,与其问“德国人是否普遍瞧不起中国和中国人”,不如关注“不同德国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看法有何不同,这些看法是如何形成的”来得更准确和有建设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感性的样本贡献:

以我个人对“西方世界”各个国家,各色人等的接触、了解、感受、洞察来看,在整体上普遍对中国/中国人呈负面/不正面的评价的基础上 -- 这再正常不过 — 其中相对还算“好”的,或者更贴切些讲,相对还算“公允”的,当属美英两国,哪怕只是相对公允而已。剩下的“西方国家”,甭管是大洋洲,还是欧洲大陆,有一个算一个,民众对中国/中国人依然普遍充满着很底层的高傲。所谓“底层”,意为,既有关具体事件、现状、宏观层面的事实,更有关国家历史、文明荣光、意识形态甚至是种族。

(此处姑且可以认为,民间文化更右的,或更尊重自由商业和资本的国家/群体,更容易相对更“公允”。这是另一个大话题,不再展开。)

由此,我虽然常年生活在一个相对“公允”的西方国家,但也因为如此,早就对泛指的“西方人”对中国/中国人的情绪态度,表示彻底的无感或无视。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从“他们”的言论中,理性地看到我们的一些问题存在,以此作为提升的方向,但对“他们”在言论表达过程中的情绪释放,表示不敏感或无视;另一方面(这一点尤为重要),对“他们”的情绪表达,不但对负面内容表示无感或无视,而且对正面内容,也感到无感或无视。


而真正想说的是,面对这一现状,甚至可以说是在理性层面,很容易被理解的现状,我们应当有的态度。

长话短说,直接上结论。

但凡一个人对智人(Homo sapiens)作为一个物种的发展史,既包括存在的6-7万年历史,也包括5000年文明史,以及几百年科技史和几十年信息时代历史,有大概的了解,我相信在大概率上,这个人不难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人文”/“文明”有具体方向的提升,在特定范畴下的功利层面,确实是有必要持续追求的。但在最大范畴上,这些追求,依然只是我们这一低等物种的各种“卑劣”动物性的粉饰,甚至是这些动物性的必要彰显途径。

用人话来说就是,我们依然要努力追求所谓“文明”,追求表面的“优雅”和“友善”,追求形式上的逻辑自洽。但如果作为一个假想的社会共同体,如“中国人”,想要改变“西方社会”这一假想社会共同体对我们的负面印象,根本途径并非是,按照别人给出的方向,努力去提升“文明”/“优雅”/“友善”度,或者,无限制铺陈极左叙事,以试图追求彻底屏蔽低等动物性的所谓人人平等一家亲,而是,无限制地提升自己认同的假想社会共同体,作为一个生物种群的广义暴力能力,然后通过一切尽量“文明”或“合理”的途径,把对方的假想社会共同体,按在地上各种摩擦。一次摩擦不成就N次,一代人摩擦不成摩他个2-3代,目的自然可达成。

嗯,人就是这么卑劣。“我们”和“他们”都是一样的,都很卑劣。非说有些许区别的话,在这个范畴上,充分竞争过后的阶段性胜出者,如“西方社会”,相对必然更卑劣。因为卑劣,对人群的三观重塑方式,其实也简单直接地令人发指:摩擦一代人,干挺一代人,再洗脑一代人,搞定收工。智人的历史无数次证明,这几乎百分百有效。

这是一种最大范畴上的卑劣,与小范畴下的人性光芒种种,并不矛盾,而反映的是物种的低等劣根性,是无解的。


我们作为一个存在了6-7万年的“古老”物种,若无法做到主动进化(生物层面演进 or 外接外挂 or 创造新物种自我取代),以上的最底层叙事逻辑,别琢磨了,无论......无论......也不会有任何改变的。


而更具体的个体建议就是,对于一个“西方人”对你和你所认同的假想社会共同体的感性评价,正确的态度是,不在乎。即,不论TA是在骂你,还是在夸你,都不该太在乎。事实上,你根本就不该在任何场合下,太特殊地去在乎一个“西方人”,撑死了把TA当个一般的人就是了。

(本题下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德国人的高票答案,看着像是对中国的赞许。对于此,可以扪心自问,是否你会因为他是一个外国人/西方人/德国人,就对他的答文给予的格外的重视;然后,因为他“竟然”貌似在夸中国,你就像个猴子一般,沾沾自喜。然后,这也并不是要批判这个德国人,而就是说“我们”应有的态度。更进一步讲,你们需要知道一个事实,即,在典型西方国家的网络社群中,如果出现一个中国人的声音,最大概率上,会被给予什么程度和性质的特殊关注。)

然后,为了你所认同的假想社会共同体,也为了你自己,好好提升广义暴力能力就是了(这个词里面能塞的东西太多了,就不一一举例了)。之后,只要逮到“文明”的机会,面对那些你不认同的假想社会共同体个人或整体,或那些不认同你所认同的假想社会共同体的假想社会共同体个人或整体,认真而优雅地把TA/TA们按在地上进行反复摩擦就是了。

如果你不爽假想共同体被歧视这一现状,且真心想要改变此状况,这基本上就是一个个体可以做的,方向最正确的全部了。

当然,一个人是否有心去改变此状况,并非必然;“我们“是否有必要去改变此状况,也不一定。站在个体和群体利益上看,对生活满意,对异群体感性态度彻底无视,其实也就足够了。

user avatar

在德11年,一直正面肛,从来没怂过


1.超市给娃买了三盒奶粉

营业员:最多买两盒(可能被代购的搞坏了)

我:规定拿出来给我看

她:没有书面规定

我:没有规定我不能买三盒,我要找经理谈话

她和同事商量,同事也说买两盒

我:我有权利买三盒,不让我买现在报警

她自己找台阶:要不你先买两盒,进去可以再排队买

我:不行,法律允许我一次想买多少买多少

她妥协。从此在该超市随便买


2.刚毕业时去BOSCH面试,

hr:你是独生子女吗

我:这和我找工作有关吗?

hr一直不友好的提问,我也一直肛,到了最后

hr:因为你是中国人,我们需要一些审核,你知道中国很多公司现在会抄我们的技术

我暴怒:你是说因为中国有间谍就怀疑我可能是间谍吗?那德国有纳粹我就可以怀疑你也是纳粹吗?

hr:。。。。

在她据我之前先把她据了


3.狗肉

刚来某次德语课讨论,

老师:你吃不吃狗肉

我:不吃

老师:哦,长出一口气

我:因为我吃过,觉得狗肉不好吃。狗和猪牛羊没区别,吃是我的基本人权。你禁止我吃是侵犯我人权。。。。

全场寂静

当时如果有人反驳说狗很聪明啊可爱啊不能吃啊,我会回怼你觉得狗聪明因为它跟你智商接近。可惜没机会


4.邻居

我家这栋楼一共8户,就我家一户是外国人其他都德国人。某天地下室的门上贴了一个告示:请进门后将门反锁,用的是德文和google翻译的繁体中文。

我撕掉。

第二天晚上回来同样告示。

我暴怒,撕下告示,挨家挨户敲门,是谁写的。

倒数第二家的邻居承认了。

我:为什么写?

他:这是给所有邻居的善意提醒。

我:为什么还用中文写?我看的懂德文。

他:可能你或者你家人德文不好(当时我妈在)。

我:我家人德文不好我可以翻译,这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冒犯。

他:在我看来这不是冒犯。

我:如果你在中国,周围全是中国邻居。我在你家门口用德文写请不要在这里拉屎,你会觉得这也是对你的善意提醒吗?

第二天下面的新告示只有德文版的。


评论里有位一直说我编的。。。我也没法回怼你,只能说一句




编你MMP。。。

user avatar

德国人瞧不起中国和中国人应该说是普遍存在的。

就像德国人瞧不起任何一个非日耳曼民族一样!


2016年年底的事。

匿名用户:奔驰高管北京小区抢车位辱骂中国人并喷辣椒水,在华外国人的猖狂何时候才能结束?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嚣张?

user avatar

APS审核


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处留德人员审核部(Akademische Prüfstelle),简称APS,是德国驻华使馆部门为了制止留学德国申请材料大量造假的现象而设立的一个机构。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甄别学生的学习经历的真伪,方便德国大学选择真正的人才。早在2001年7月审核部成立之前,部分申请德国留学的同学为了让更好的学校录取自己,涂改造假自己的成绩单,甚至造假自己的学习经历,使得德国大学防不胜防,为了制止这一现象才成立的APS审核部。

引用自:site.douban.com/136522/


相信去德国留过学的人应该都不陌生。这个审核,说白了就是你中国教育部承认的国内大学学历,不论985,211,他们都不会相信。只有通过这个审核,才能证明你是有资格去德国留学的。而且几乎90%的情况下,面试你的人是你专业的外行,至于他们怎么决定你能否通过,你猜?


这是一个独立于签证处的并且对你有的学生签证有一票否决权的机构。至于为什么说它歧视,因为他在全世界范围内,只对中国大陆蒙古越南审核(还有两个垫背的,怎么能算是只歧视中国人呢?手动斜眼笑)。


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当时确实存在一小部分中国人学历造假,但是小部分人代表整体人的做法是不是歧视?恐怖分子里有很多xxx,但是德国从来没人敢说要对xxx进行严格监控,因为不是所有xxx都是恐怖分子(标准政治正确)。学历造假的人里有中国大陆人,所以我们要审核所有中国大陆人的学历(黑人问号?)


其次,这样的审核是否有足够的资质?这个机构的面试官要面对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学历的申请者,而且面试官需要决定申请者的真实水平与学历是否符合。举个例子,你本科毕业,想要申请德国研究生,可能面试你的一个外行就要决定你配不配得上你手里这份大学毕业证,以及你有没有资格去德国读书。哪怕你的学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证的,哪怕你德国那边的导师对你满意得不行,面试官认为你不行,你就真办不了这个签证。


再然后,该审核面向的国家,hmmmmm,很特别。举个例子,你在没有通过这个审核的前提下,你哪怕是国内顶尖的985高校毕业,你的毕业证对于申请德国学生签证来说是没用的。所以,在德国的签证处面前,你的文凭可能还不如索马里大学。


肯定会有一部分读者会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不外乎“谁让中国人造假多”、“中国人太多,不审核就乱套了”之类的,老生常谈了,所以我就以“从别人身上找问题”的角度写了一下自己的看法。所以请已经开始自我反思的朋友不要说我太片面(如果真有人看我的答案的话),因为我只是想提供另一个思考的角度而已(其实是喷不过你们)。


文中提到了索马里大学,没有任何不尊重的意思,只是随机举了一个例子,好做比较。


最后,欢迎大家报考索马里大学!

University of Somalia


———————————————————————————————————————

以下为更新(就这破答案还有更新?):

评论里很多人的观点我在文中就给出我的看法了,不要看了开头几个字就急急忙忙把我批判一番。

其实我的意思是德国人双标啊。难民造成了很多治安问题,当年科隆那个跨年夜闹得多厉害,但是没有任何人敢把这些事和一个族群联系到一起,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歧视。那为什么一部分中国人造假就要审所有中国人?

其实在这种问题上,我是不愿意去“自我反思”的,因为做这事情的人太多了(滑稽)。我仅提供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毕竟一届草民,没有发言权,话也没分量。

最后,恕我孤陋寡闻,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怎样应对中国人学历造假的?我只听说过德国会审,其他国家有类似的机构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