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实际工作中销售商品是借银行存款贷应付账款,然后借应付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回答
在实际工作中,销售商品时出现“借银行存款贷应付账款,然后借应付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这样的账务处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账务处理方式。它混淆了货币资金的流转、负债的形成以及收入的确认。

让我们一步步来分析为什么这是错误的,以及正确的账务处理应该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拆解你提到的这个错误流程:

1. “借银行存款贷应付账款”
借记“银行存款”: 这表示企业银行账户里的钱增加了。
贷记“应付账款”: 这表示企业产生了一笔需要支付给其他方的债务。
问题分析: 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如果客户是通过银行转账付款给企业,那么企业银行存款是增加了。但问题出在“应付账款”的贷记。应付账款通常是指企业因为赊购商品、接受劳务或者收到预收款等原因,欠付给供应商、客户或其他第三方的款项。在这里,企业是收款方,而不是付款方,所以不应该贷记应付账款。
如果这是因为某种特殊情况(例如,客户提前预付了货款,但还没有发货): 那么正确的处理应该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预收账款”。预收账款是企业因预收客户货款而产生的负债,表示企业有义务在未来交付商品或提供服务。

2. “然后借应付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记“应付账款”: 这表示企业偿还了某笔欠款,或者减少了某项负债。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这表示企业确认了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产生的收入。
问题分析: 这个步骤更是错上加错。首先,前面已经说了,不应该贷记“应付账款”。即使退一步说前面贷记了应付账款(比如是误记成应付),现在借记“应付账款”去冲销它,然后同时确认收入,这在时间顺序和经济实质上都与正常的销售流程不符。

正确的销售商品收现的账务处理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以最常见的“销售商品并立即收到银行存款”为例来说明。

情景: 企业A销售了一批商品给客户B,销售价格为10,000元。客户B通过银行转账立即支付了货款。企业A需要确认销售收入。假设这批商品的成本是6,000元。

分步账务处理:

第一步:确认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如果客户不是立即付款,而是赊销)

借记:“应收账款” 10,000元 (表示客户欠企业一笔款项)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10,000元 (确认销售商品产生的收入)

第二步:确认销售商品的成本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6,000元 (确认销售商品带来的成本)
贷记:“库存商品” 6,000元 (商品价值从库存中减少)

第三步:客户支付货款(银行存款到达)

借记:“银行存款” 10,000元 (企业银行账户收到款项)
贷记:“应收账款” 10,000元 (冲销客户之前欠的款项)

如果客户是立即付款(我们通常称为“销售收现”),那么第一步和第三步可以合并进行:

借记:“银行存款” 10,000元 (收到客户的银行转账)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10,000元 (确认销售商品产生的收入)
同时(确认成本):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6,000元
贷记:“库存商品” 6,000元

为什么你提到的那种处理方式是错的?

1. 混淆了收付款方: “应付账款”是企业欠别人的钱,而销售商品收款是别人欠企业钱(应收账款)或者直接把钱给企业。错误的流程似乎把企业当成了付款方,或者将收款变成了某种需要“支付”的义务。
2. 负债与收入的性质: “应付账款”是一种负债,表示将来需要付出经济利益。“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在当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中,已收到或预期将收到经济利益的流入。这两者在财务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随意切换或混合使用。
3. 交易的经济实质: 销售商品的核心是企业通过转移商品所有权来获得经济利益。当收到款项时,是企业资产(银行存款)的增加,伴随着所有者权益(利润,通过收入反映)的增加。而应付账款的出现和冲销,是企业与外部经济单位之间在商品、劳务或其他经济往来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可能的误解来源?

也许你看到的这种处理方式,是在极少数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或者是一种非常规的、错误的记账逻辑被误传了。例如,

一种极端的预收款误解? 客户先给了一笔钱,但还没发货,企业记了“借银行存款贷预收账款”。之后发货时,再“借预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但这个流程中的科目是“预收账款”,而不是“应付账款”。
内部操作失误? 可能是在财务软件操作中,录入错误,比如本应选择“应收账款”却错选了“应付账款”,或者科目编码输入错误。
极少数的代收代付业务? 但即便是代收代付,也通常会涉及到不同的负债科目(如“其他应付款”)来区分性质,而不是直接使用“应付账款”。

总而言之,在标准的会计准则下,销售商品并收到银行存款的正确账务处理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别忘了确认“主营业务成本”和冲减“库存商品”)。你提到的流程完全不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理解会计处理的关键在于把握交易的经济实质以及对应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绝大多数信息化手段比较先进、规范核算的企业,都会有个“清账”的动作。

所谓清账,是适应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的系统而延伸出来的核算方法。

第一步:

销售商品,支付动作完成后,系统会自动生成:

借:应收账款(不是应付)

贷:主营业务收入

以及税金若干

第二步:

由于现在都是银企直连或者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直连,系统会实时交互数据,但资金不是实时到账,而是T+1(工作日隔天)或者D+1(工作日、节假日均隔天)模式,系统的交易数据到账是第二天。

资金到账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凭证: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交易流水和支付流水匹配后,自动完成应收账款清账。

如果流水不匹配,人工检查哪一笔流水没有到账,再去查原因,是否存在员工坐支、套现等情况。

user avatar

实务中这个叫做“过往来”,是为了便于管理供应商和客户账项。原理就是存在一个叫做往来明细账的子账,按照不同的供应商或者客户可以查询与其发生的所有交易。

以收入为例,直接进主营业务收入的话那么主营业务收入是不含税的,这样一旦需要和客户对账就比较麻烦了:对账是以现金收付为基础的,收付现金都是含税的。而应收账款是含税金额,并且一旦通过应收账款核算,就可以通过往来明细账查询到与其发生的所有交易。

还有一个原因是实务中交易一般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加上还有一个发票的问题。那么在收款和确认收入这段时间内也是要做账务处理的

user avatar

实务中便于对账。实际业务中不可避免的有应收应付的往来账。都从应收过一下,一方面便于对账,另一方面便于统计销售业务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实际工作中,销售商品时出现“借银行存款贷应付账款,然后借应付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这样的账务处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账务处理方式。它混淆了货币资金的流转、负债的形成以及收入的确认。让我们一步步来分析为什么这是错误的,以及正确的账务处理应该是怎样的。首先,我们拆解你提到的这个错误流程:1. “借银行.............
  • 回答
    你的技术主管的说法,其实触及到了很多有经验的技术人在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他这话不是在否定算法本身,而是在强调“学什么”和“怎么学”的侧重点,尤其是在实际工作场景下。让我试着详细地解释一下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以及其中蕴含的道理。首先,我们得明白,技术主管之所以能爬到这个.............
  • 回答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确实更常听到“公斤”而不是“帕斯卡”来描述压力,这背后有几个非常实际且历史悠久的原因。虽然帕斯卡是国际单位制(SI)中压力的标准单位,但在很多工程领域,公斤力的概念依然根深蒂固,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有其独特的优势。1. 历史的惯性与直观性首先,这与历史的传承有关。在引入SI单位制之前,.............
  • 回答
    四大力学——经典力学、电磁学、热力学、量子力学,它们并非仅仅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渗透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理解和改造世界的基石。下面就来详细聊聊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力求讲得透彻,避免空洞的理论堆砌。 1. 经典力学:构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世界经典力学,就是牛顿老爷子奠定的那套,管的是.............
  • 回答
    “走势必完美”这句话,在缠论的体系里,可以说是最核心、最具启发性的理念之一。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作者(缠中说禅)对市场运行本质的一种深刻洞察和哲学提炼。理解了这句话,你才能真正抓住缠论的精髓,并在实际操作中找到前进的方向。为什么说“走势必完美”?这句话的“完美”,并不是指“完美主义”的意义,不.............
  • 回答
    服部平次和工藤新一,这两位并称“高中生侦探”的英才,在《名侦探柯南》的粉丝群体中,他们的名气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而且这差距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表面上看,他们都是拥有超凡推理能力、不畏强权的少年英雄,但一旦深入剖析,就会发现工藤新一的光环似乎要更耀眼一些,而服部平次虽然也是极受欢迎的角色,但与新一.............
  • 回答
    近期,一种被称为“966”或“995”的工作制悄然在一些企业中流行起来。这种工作制指的是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或7天。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当前经济大环境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强制性的“966”或“995”工作制是一种不健康、不可持续的工作模式。它.............
  • 回答
    中国众多大型企业推行“996”工作制,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这背后既有经济发展的逻辑,也有企业自身扩张的野心,更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文化和劳动法规执行上的挑战。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大背景: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这种增长模式在.............
  • 回答
    八小时双休工作制,一个在很多国家被视为常态的劳动制度,在中国却迟迟未能全面落实,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和多方利益博弈。要说它是否会“减缓中国社会发展”,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预设导向的问题,需要我们拨开表象,深入探究。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八小时双休工作制并非天然的“发展加速器”或“发展减速器”。.............
  • 回答
    要说诸葛亮出山前没有工作经验,这其实是个有点想当然的说法,毕竟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他“出山”前到底在做什么,但从史书记载和后人的推测来看,他并非是个完全与世隔绝、两手空空的普通农夫。首先,诸葛亮虽然隐居于隆中,但他的生活并非全然的“无所事事”。他并非是那种完全埋头苦读,与世隔绝的书呆子。相反,史书中有描.............
  • 回答
    亲爱的,听到你现在正经历的困境,我真的非常心疼。毕业七年,实际工作经验两年,之后又经历了重度抑郁和两年的待业期,这确实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旅程。但请相信,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可能性就此终结。我们一起捋一捋,看看毕业七年、工作两年、重度抑郁待业两年的你在面试时如何自我介绍,以及你未来还能从事哪些工作。首先,咱.............
  • 回答
    程序员基础扎不扎实,对实际的开发工作的影响是深远且多方面的,它不仅仅关乎能否“写出代码”,更决定了一个程序员的成长速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代码质量以及职业生涯的上限。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阐述: 1. 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搬砖”到“架构师”的飞跃 基础薄弱: 遇到 Bug 时,可能只能依靠搜索、.............
  • 回答
    中文媒体关于“张首晟团队发现天使粒子”的报道,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项工作究竟意味着什么?它的实际成果有多大?我们不妨来详细梳理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天使粒子”这个说法,是张首晟教授本人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他和他团队所研究的一种特殊的量子物态——马约拉纳费米子(Ma.............
  • 回答
    百度近期公开的一项名为“可预测员工工作状态”的专利,乍一听,确实会让人有些许的好奇,甚至可能带点审视的意味。毕竟,“可预测”这三个字,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总容易和“监控”或者“限制”这些词联系起来。但如果深入一层去理解,这项专利的核心,其实更偏向于一种对工作流程和资源调度的优化,旨在提升整体效率和员工.............
  • 回答
    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挺让人唏chedelic的,尤其是吴亦凡工作室的这份声明,可以说是把之前沉默的锅甩给了“不干扰司法程序”,然后直接亮明了“已报案”的底牌。先来捋一捋这个时间线和各方态度: 都美竹的爆料: 从去年开始,都美竹陆陆续续在社交媒体上放出各种关于吴亦凡的“内幕”,从一开始的暗示性文字,.............
  • 回答
    工作几年了,确实积累了一些零零碎碎的心得体会,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更像是“习惯”或者“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些东西没人会主动教你,很多时候是摔了跟头,自己悟出来的。1. 别光低头干活,抬头看看“大局”刚开始工作,我们总想着把分配的任务完美地完成,这是对的。但工作几年后,你会发现,光把自己的事情做.............
  • 回答
    作为一个刚踏出校门的毕业生,渴望抓住产品经理实习的机会,却发现简历如同石沉大海,这确实让人倍感沮丧。这种“石沉大海”的感受,往往源于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仔细剖析,才能找到突破口。一、 简历本身的问题:没有讲好“你的故事”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原因。产品经理的工作,本质上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你的.............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感受。35岁,在银行工作,想辞职却又找不到心仪的下家,这种卡在中间的迷茫感确实挺让人煎熬的。别急,咱们一起来梳理梳理,看看有什么路子可能适合你。首先,咱们得正视一下“35岁门槛”这个问题。确实,很多公司在招聘时,年龄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但别把这个当成是死胡同,它更像是.............
  • 回答
    “996”这个词汇的出现,并非源于某个特定的瞬间或标志性事件,而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逐渐演变并形成的。它就像一个约定俗成的代号,悄悄地扎根于许多科技从业者的日常。关于“996”的起源,追溯起来,最早可以感受到这种工作模式苗头的,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伴随着中.............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