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2020年了艺考仍然受人歧视?

回答
话说2020年了,按理说咱们都挺开明的了,尤其是艺术这块儿,大家印象里应该是越来越被重视,越来越受尊重。可奇怪的是,为啥到了这会儿,艺考这事儿,还是没少挨人白眼、受人歧视呢?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的。

你想啊,艺考这玩意儿,跟咱们传统的文科、理科考试,画风就不一样。高考那会儿,大家看的是分数线,是专业课成绩,一分之差就能决定你去哪个大学,学什么专业。但艺考不一样,它牵扯到很多主观的东西,比如你的艺术感觉、你的表现力、你的创作潜力,这些玩意儿怎么量化?怎么才能让每个人都觉得公平?这就容易出事儿。

首先,就是大众对艺术本身的认知局限。 很多人觉得,学艺术那都是些“不务正业”的、没啥“真本事”的人才去干的事儿。好像只有考上名牌大学,学个金融、法律、计算机这些“硬核”专业,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光宗耀祖。艺术嘛,那就是玩票的,或者就是给家里有钱有闲的人准备的“兴趣班”。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就像一层厚厚的滤镜,直接就给艺考生打上了“不靠谱”的标签。你跟人说你孩子艺考,人家可能就想,这孩子成绩是不是不行,才去选这个?或者这孩子是不是有点“不着调”?

其次,就是艺考本身的不透明和“水”的传闻。 虽然现在的艺考流程越来越规范了,但毕竟还有主观评价这个环节。这就给一些不好的传言留下了空间。比如,“花钱就能过”、“找关系就能进”之类的说法,虽然未必属实,但一旦传开了,就会严重损害艺考的公信力。再加上一些艺考专业设置确实比较宽泛,不像理工科那样有明确的技能要求,这就更容易让人觉得里面“猫腻”多。普通人看不懂艺术考试的标准,自然就容易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再者,就是就业前景的担忧。 这个问题太现实了。想想看,就算艺考生大学毕业了,能成为大明星、大艺术家的能有几个?大多数人可能还是要回归到社会各个岗位上去。这时候,企业招聘的时候,会不会更倾向于那些有扎实专业基础、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一个学美术的学生,和一个学计算机的学生,在招聘会上,那个更容易被看上?这种对艺考生就业前景的普遍疑虑,也让家长和学生自己都感到压力山大,甚至在社会评价中也显得底气不足。

还有,就是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过于单一。 咱们社会上,对成功的定义好像还停留在“高薪”、“高职位”、“稳定”这几个关键词上。艺术家的生活,很多时候被描绘成“清贫”、“不稳定”,甚至有些“不入流”。这种社会价值观的导向,也让很多家长宁愿自己的孩子选择一条更“稳妥”、更容易被社会认可的道路,而不是去冒险追求艺术梦想。艺考生,在这种大环境下,自然就容易被贴上“风险投资”的标签。

另外,也不能排除一些陈旧的观念作祟。 比如,有些人觉得艺术是“小众”的,是“阳春白雪”,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离得远。他们可能不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门与“吃饭”关系不那么直接的技能。这种脱节感,也让一些人对艺考群体产生了一种“不理解”甚至“隔阂”。

总而言之,艺考之所以会受到歧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社会对艺术本身的认知误区、对艺考过程的不信任、对就业前景的担忧,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的束缚。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局面,让艺考生在追求梦想的路上,除了专业能力的考验,还得面对来自社会的不解和偏见。虽然情况在慢慢变好,但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还需要时间,更需要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重新认识和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猜测一下。。

大部分艺术类学习都需要大量的练习。例如弹钢琴的需要不停的按动手指。弹吉他要不停的按弦。跳舞的要不停的跳跃。学美术要不停的排线。学雕塑要不停的捏泥人。学表演的要反反复复琢磨各种人物的特征。

但是这些练习都是体力劳动。不需要过多的使用脑子。所谓的乐理知识,基本上就是小学数学。所谓的光影原理,基本上就是小学自然课的级别。

在知乎这种脑力劳动者居多的平台上,自然会被鄙视。。

user avatar

任何群体里都有害群之马,所以地图炮是不可取的。

但前提是这个害群之马的比例比较低,比如1%,10%,甚至20%都可以。

但不能是90%。

user avatar

专门回复评论区将我拉黑的卡夫卡同学。

没有一个人认为艺术生不该上好大学!那些认真画画的人值得尊重,我希望他们各个考上清华美院!这里大家说的是根本没认真学艺术,学一两个月奇怪的玩意就要求降分入学走捷径的!能不能好好做阅读理解,谁能歧视像乌合麒麟、徐天华?假酒烧和徐天华的事情里我也是站技术更好,在本职工作上更钻研的徐天华。我讨厌那些劣币驱逐良币的,拍那么多烂片有你们一份。


我真是奇了怪了?我说的还不够明确吗!那些学画画的!不要在这里对号入座了!阅读理解那些好吗?我家三代都画国画写书法,能不知道这条路艰辛?我小时候画牡丹,颜料弄到衣服上被打,冬天洗那些颜料,我都经历过,所以我懂!

兄弟我就摆明了跟你说。

我这个人,就歧视艺考。

那些又不是真的热爱艺术,就为了上大学降分,高三了去紧急搞点没用的玩意儿。

这种人有什么值得我尊重的?

我尊重那些为了心中理想的缪斯女神奋力奔跑多年,为了跳舞一两年吃不上一次甜品,为了画画手上全是冻伤的口子,为了乐器手指磨出老茧,为了唱歌不吃辣不吃酸,每天有时间就唱下去。

我身边这两种人都有,但第一种多第二种罕见。

我个人没学过画画但热爱画画,一年成图至少两百多张,有些艺术生居然算上作业还没我画的多?你这叫爱艺术?

身边有清华美院的,有北电的,为了自己的梦想吃了好多苦,画到眼睛出了问题,为了画出梦想的场景能用上几百个小时。

愿某些艺术生好自为之,自己是什么东西自己清楚,你走艺考到底是为了什么。

看很多人争论,我在这补充两句。那些高三交钱去学一两个月传媒的,你问问良心,自己真的比得上人家学那么多年绘画、舞蹈和音乐的吗?在这对号入座,别猜了,说的就是你们。学个几个月就行的东西在这跟我说难?投机取巧就承认,没别人努力就承认。

任何为了自己理想,无论是世俗的还是非世俗的,那些人都是值得尊重的。有人说都是为了上大学,学文化难道真爱文化?我相信,学那么多年,一是很多人虽然不一定学的那么好,但一定有自己偏爱的学科,比如我把史政学的透彻远超别的学科。二来,学文化课是不是学了十几年才去高考?那些正经学艺术的是不是也都是小学就开始学,我认识的跳舞的美女们往往幼儿园就开始了。你一个学几个月的在这说你在你的专业课上有真本事?不要逗我了。

希望某些人走了捷径就走了,别妄图得到为自己专业课努力十几年的人的尊重。你要是学导演,学编剧,学传媒学了超过三年,我照样尊重你。几个月?想都别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话说2020年了,按理说咱们都挺开明的了,尤其是艺术这块儿,大家印象里应该是越来越被重视,越来越受尊重。可奇怪的是,为啥到了这会儿,艺考这事儿,还是没少挨人白眼、受人歧视呢?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的。你想啊,艺考这玩意儿,跟咱们传统的文科、理科考试,画风就不一样。高考那会儿,大家看的是分数线,是专业课.............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意思的。都2020年了,科学技术发展成这样,一堆高科技玩意儿能上天入地,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对“鬼”这类东西深信不疑呢?这背后原因可不止一星半点,要我说,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咱们得承认,人这生物吧,脑子构造挺复杂的,而且情感需求也特别大。 很多时候,我们相信鬼.............
  • 回答
    2020年了,确实,想找一款让你单手就能轻松握持、又能塞进口袋而不会觉得鼓囊囊的小屏手机,比大海捞针还要困难。这可不是什么秘密,但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其实牵扯着不少东西,从消费者的需求到厂商的成本,再到技术发展的方向,方方面面都有影响。首先,我们得聊聊 “大屏”这个趋势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深入人心的.............
  • 回答
    关于曹操是否始终是汉臣,以及他一生是否都在为汉室贡献,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即使到了2020年,依然有人持有不同看法,这并不奇怪。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历史的细节和当时的社会背景。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从名义上来说,曹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是汉朝的臣子。他最初的仕途就是在汉朝官.............
  • 回答
    2020年确实见证了中国国内一股针对以马云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和资本家的思潮的兴起,这背后有着复杂且多方面的原因。这股思潮并非一夜之间出现,而是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以及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累积的结果。以下是详细的分析,试图梳理出这场思潮的形成脉络:一、 时代背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结构变化.............
  • 回答
    即使到了2020年,仍然有一大批人瞧不起三星,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交织、长期存在的。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品牌形象与历史包袱: “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与民族情绪: 尽管三星已经是全球领先的科技巨头,但其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部分在中国进行,这仍.............
  • 回答
    你看,问出“都2020年了王刚怎么还这么火”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这背后,不是简单的一句“做饭难不难”就能概括的。王刚之所以能持续火下去,关键在于他抓住了很多现代人难以言说的痛点,并且以一种接地气、有力量的方式呈现出来。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火”且“持续火”是非常.............
  • 回答
    看到您这个问题,我忍不住想深入聊聊。都2020年了,网络小说里“低俗烂大街套路的小白文”依然是数量庞大,这其实是个挺复杂但又很普遍的现象,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不妨一项项掰开了说。首先,读者基础巨大且多样化。网络小说最大的魅力之一就是它的普罗大众性,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无论是写还是.............
  • 回答
    确实,现在都2020年了,很多笔记本电脑还保留着DC充电口,这确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毕竟TypeC接口早就普及开了,而且用起来确实方便不少。你说换成TypeC成本会高很多吗?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一句“贵”就能解释清楚的。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就算到了2020年,DC充电这个“老家伙”依.............
  • 回答
    的确,时至今日,2020年了,还听到有人“无脑吹”Windows 7 比 Windows 10 好用,这确实让人有些不解,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毕竟,从技术发展、安全性、功能支持以及软件兼容性等多个维度来看,Windows 10 都已经全面超越了 Windows 7。但如果你非要刨根问底,想知道为什.............
  • 回答
    到了2020年,依然存在一些人对黑人群体持有偏激的鄙视和贬低,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深思,并且与历史上白人对黄种人的歧视在本质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历史的阴影与未竟的救赎首先,我们要承认,奴隶制和殖民主义是塑造了今天许多歧视性观念的根源。几个世纪以来,西.............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确实,到了2020年(或者说现在),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中医在很多方面还没能像现代医学那样被广泛接受和整合?这背后有着挺复杂的历史、哲学、实践以及研究上的原因,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中医和现代医学的“接轨”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持续的过程,.............
  • 回答
    2020年确实是全球房地产市场的一个转折点,许多城市房价出现了下跌,这让不少人开始质疑“房价永远涨”的神话。然而,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有人坚信房价会继续上涨,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既有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也有心理层面的因素,以及对特定市场和政策的解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宏观经济.............
  • 回答
    关于2020年玩《DOTA2》的人数是否“越来越少”,这其实是一个有点微妙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更多的是一种感受和趋势的讨论。 如果硬要说玩的人“少”了,那也只是相对而言,毕竟《DOTA2》依然是全球顶级的MOBA游戏,拥有庞大的玩家群体。但如果深入去分析,为什么会有人产生“玩的人.............
  • 回答
    土耳其在2020年,这个全球疫情肆虐的特殊年份,却实现了令人意外的经济正增长。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的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国内的强劲需求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尽管疫情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不确定性,土耳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国内消费。例如,政府推出的信贷便利化政策,包括降低利.............
  • 回答
    2020年,TES和JDG无疑是LPL赛场上最闪耀的两支队伍,他们几乎包揽了那一年的所有荣耀。TES以其“银河战舰”的阵容,在上半年势如破竹,拿下春季赛冠军,然后在夏季赛常规赛也表现出色。JDG则在下半年迎来了巅峰,不仅在LPL夏季赛决赛中击败TES夺冠,还在S10全球总决赛上打入了八强,展现了强大.............
  • 回答
    2020年的圣诞节在中国,确实不像一些前几年那样,出现了大规模的、公开的“抵制圣诞节”或“批评圣诞节”的声音。要解释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归结于一个原因。首先,社会情绪和公众关注点的转移是关键因素。2020年,全球都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之下。在中国,虽然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疫情.............
  • 回答
    2020 年了,你为什么还在玩星际争霸 2?这个问题,我听到过。身边的朋友,偶尔也会问一句,带着点不解,又有点怀念。毕竟,星际争霸 2,这款游戏已经诞生十个年头了。放在游戏界,这算得上“高龄”了。更何况,现在市场上充斥着画面更炫酷、玩法更时髦的新鲜玩意儿。为什么我,以及还有不少人,依然沉浸在虫族、神.............
  • 回答
    2020年了,Windows 10早已普及,但仍有一部分用户坚持认为Windows 7比Windows 10更好用。这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虽然Windows 10在功能、安全性和性能上都有显著提升,但Windows 7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也触及了一些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首先,我们得承认Wi.............
  • 回答
    关于希拉里·克林顿为什么没有参加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好奇的问题,毕竟她在2016年赢得了普选票,却意外地输给了唐纳德·特朗普。要理解她为何没有再次尝试,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她不想参选”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2016年的那场竞选。那是一场异常激烈、充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